诗歌读多了会有什么副作用吗?

刘屹珺


诗歌是一种用最凝练最美丽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内心的一种文学形式,多读诗歌,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的气质升华,情感丰富,提升对于美的认知程度,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好处很多,但是与题无关,就不一一列举了)。可以说诗歌对于人的精神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粮。

然而诗歌虽然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于大部分人都是有益无害的,不过对于几种特殊的人群来说,也是会产生消极的副作用。

1,情感薄弱敏感的人,尤其是多情的女子。这种人的情感极易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无常,且常常囿于所进入的情感空间而不能自拔,就如有人评红楼梦中林黛玉:‘宝钗可谓博学矣,不似黛玉只一《牡丹亭》便心身不自主矣’。可见一斑。也许黛玉本身就是个痴情人儿,就算不读诗,路上看到受伤的猫儿狗儿,折断的花草,飘落的黄叶都要流泪,所谓莫怨东风当自嗟,如此应该远离情感纷繁的诗词才对,可是她却偏爱诗词不能自拔,沉醉于浪漫又空洞的情感世界,最终使自身受到伤害。

绽于诗词,谢于诗词。如此看来,诗词对于黛玉此类人,副作用不可谓不小。

情感太丰富,本就意味着易被心魔侵入,而多情诗词无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加不可自拔。曹雪芹如想救黛玉,何不让跛足道人以好了歌规劝,或者佛法点化,偏偏用诗词要了黛玉的性命。令读者叹惜。

2,读书不求甚解之人。我们读诗的目的一般是为了修身养性,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消磨枯寂无聊的时光,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读诗,完全是为了附庸风雅。此类人读诗,不求甚解,断章取义,然后卖弄于人前。此类人读诗的副作用,主要在于本来目的是要露脸,偏偏却现了眼。某某人看新闻总是发感慨:朱门酒肉臭啊,真是可恶。可是他不想想,肉臭了还可以理解,酒臭了却闻所未闻,再一个,人家家里酒肉都臭了,有什么可恨的呢,应该感到快感和怜悯啊。而臭实际意思是香味。所以说,读书不求甚解又爱卖弄之人,不适合读诗,曲解误解终归会被人耻笑的。还是多读读故事会,读者文摘的好。

3,木讷之人不可读太多的诗,子曰:学而不思则殆,意思是学过的东西不去消化,就会使人变得迷惑。读书如此,读诗亦是如此。正如李白诗句所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本是浪漫主义写法,并无其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道理也说不通。然而古今多少人深受其害,一次的潇洒,换来了长时间的落魄,千金散尽容易,还复来却难了,再回思,都会说:李白误我。

4,痴迷于诗词的人,副作用也是很大的,俗话说玩物丧志,诗词也是如此。相信有很多人与杜甫一样: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爱诗爱到痴迷,每日里脑子里总是回想看到过的好的诗句,琢磨着写出好的诗句,这种情况因人因时而异,不要耽误正常学习工作生活。

其实吧,我所说的这几类情况都是极个别的,多读书毕定比少读书不读书要好,但是要有一点,不要沉沦,要学会明明白白的走进来,潇潇洒洒的走出去,像徐志摩说的那样:

我轻轻的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月满琼苏


我有一段时间进了一个群,全是教授级别的,在一起主要是写诗词,词比较多,我天天沉浸在学习写作里,忽然间发现自己抑郁了,可能用抑郁有点严重,词的表达情绪大多是悲春伤秋的,我就大多数时间沉浸在词的情绪里,写出来和群友交流的时候特别高兴特别快乐,创作和欣赏的时候又特别低气压……后来那个51诗词群没有了,我又正常了[捂脸]


黑米也是米


我说一下自己身边真实存在的事。我有一个同事非常喜欢诗歌,基本上天天写,天天发朋友圈,写的都是新体诗,有时候让他写个宣传稿,感觉都有诗歌的味道,这算不算副作用。

PS:另一个同事调侃说他这不是新体诗,应该叫老干体(老干部体)。


说三道四的


我以前喜欢读诗歌,现在还能记得好多

但是诗歌对于我确实有副作用

爱读诗歌的人都有一种浪漫主义的风情,喜欢虚无缥缈的,不真实的东西,会自命清高,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的情结

但是你一单进入社会,立马碰钉子,当初或骄傲或傲娇的心每天都会一点一点的向现实催折

你会发现你会和社会脱节,会和现实脱节,你的动手能力会很差,因为你的自命不凡,你的人缘会很差,你很难融入别人的圈子

这都是说的我自己,有一次有个我想还算不错的朋友坐在那里吃饭,我就跟着做了过去,谁知道,他看了我一眼,竟然生生的端着饭碗走开了,请问我该作何感想哦


若有梦想


以前小时候哥哥总是会要求我们每周背两首古诗,时间一久倒也背了不少。当时很多诗也只是单纯的背了下来,并不能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义。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渐渐多了之后,很多时候的某一瞬间,就是那一瞬,某个场景,就突然理解了某句诗的含义。那感觉很奇妙。


暗芳汀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在回答问题之前做个自我介绍:我是酷爱诗歌三十多年的龙飞雨,在此期间也断断续续写了三十多年的诗词,很明确地说:诗歌读多了,不但没有副作用,反而大有益处!

下面就分享一下我的诗词之路及感悟:

一、树立正确的诗观

我们必须明白,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然人的一生是应该选择积极向上的,那么也需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粹来丰富自己,不断积累,雄厚自己的底蕴,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厚积薄发。

二、应该读什么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不适合时代发展的糟粕已被遗弃,流传下来的,都是为我所用的精神财富和知识宝库。

1、如: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收录311篇(实存305篇,6篇有题目无文辞)分为《风》、《雅》、《颂》几部分,但绝大部分作者已无法考证,其内容丰富,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记录了生活的喜怒哀乐,在西汉时期,已被奉尊为儒家经典,即使如今也极具研究价值。在这部诗集里,可以学到那时的行文修辞手法:赋、比、兴(在此不做详解);可以学到对意象的描述手法;可以感受诗里意境的美,读后如临其境!

2、如:战国时期屈原所著的《离骚》;建安时期建安文学,其代表作是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东晋时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再后来的《全唐诗》,《宋词三百首》、《元曲》;以及清代的《随园诗话》,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多部书籍,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

3、如:现代的《毛泽东诗词选集》、徐志摩的四部诗集、《艾青诗选》、《汪国真诗集》、《舒婷诗集》等等,也都可以广泛的阅读欣赏,从中找出精华所在。

4、国外的有《雪莱抒情诗选》、《普希金诗集》等等,也可以感受到西方诗的美,但翻译后的作品与原作有无出入尚需考证。

以上这些书籍我在大学时代大部分都已拜读了,因此,我今天特意分享出来,希望对你有所裨益!

三、我的感悟及答案

诗是咏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殊文学体裁,以其精炼的语言,新奇的意象描述,融情于字里行间,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意愿,或吟诵山山水水,或吟诵爱国情怀,或寄情怀思,或咏史思今,或抒发身边可歌可泣事迹......

总之,诗歌读多了,不但没有副作用,反而大有益处!希望我的解答能够解你之疑惑!!


诗意龙飞雨


持酒读诗三十载,笑论诗歌副作用——以下文字纯属无稽之谈,劝君姑且笑纳

诗歌读多了副作用不小。七大副作用,让你拥有失败的人生。

一大副作用:你无法接受现实的丑陋。

诗歌让你沉浸在美丽与优雅中,沉浸太久,你会不习惯现实中的庸俗与丑陋。但人生与社会80%是丑陋的。你将无法融入真实的世界。

二大副作用:你将丧失做坏事的勇气。

诗歌是人触景生情,并经过精心加工的美的概念与事物。常读诗将让你天然对丑陋与邪恶反感,又极好面子,让你丧失做坏事的勇气。

三大副作用:过于敏感,容易被情感左右。

诗歌让人体验美妙的情绪,常读诗歌会人敏感多情。多愁善感,悲天悯人。自然丧失了麻木不仁的力量,容易为情感做出不理智不自保的行为。

四大副作用:语言不具备攻击力,社会纷争处于弱势。

常读诗歌自然喜欢优美的语言,一旦遇到口舌之争,难免不具备狡辩与辱人的能力。读诗之人一旦面对争吵,必败。只能掩面而逃。

五大副作用:丧失了谎言与欺骗的本能。

常读诗歌,过于沉静在田园之中,久之,则不善谎言,言之必囧,让人一眼看穿。生意场上尤为可欺。故生意人多送诗集给竞争对手。

六大副作用:不懂规避风险。

多读诗歌之人,往往被诗歌中的浩然正气所染,盈与胸间,久聚不散,遇到危险与不公之事,则好出头,不避风险。后果自然得之。

七大副作用:穷。

久读诗歌,浪费光阴,不谋营生,又视金钱如粪土,义气当先,崇尚友情,爱好面子,向往乐于助人的无用名声,易犯不守财之商业大忌。

读诗副作用多多,特随意挑几条以警示众人,勿犯勿犯!

余中毒久矣,不能自拔。也就这样了。觉得也还行[呲牙][呲牙][呲牙]








爱直播益起来


副作用不少。

诗词读多了,会让人内敛,会让人容易沉浸其中,每当你看到某个场景或事物,就可能有首相应的诗词出现,甚至不自觉的吟诵出来,有的人欣赏,有的人会说你是神经病。

再就是对语表达的副作用,就如在国外呆了几年的海归一样,说几句中文就夹带一两句洋文,让你听得似懂非懂,哭笑不得,而诗词读多了也会如此,在正常的表达中偶尔也会冒出两句诗词来,让人听上去甚为高雅,有的人觉得你很有才情,也有人会觉得你在卖弄风骚。

反正自己喜欢就行,没必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眼神,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处,这就足够了,你说呐?


鹰眼观书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打的每一个字都是自己打的,没有进行任何抄袭

喜欢必然是骨子里面的喜欢没有道理,就像某些人喜欢音乐,喜欢做菜一样。从骨子里面到灵魂深处的喜欢

那说明你上辈子一定是搞文学的,也可能是私塾或者是教书先生

意境优雅,中国的文化传承上下5000年,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含义和意义

字词句段篇章每一个组成的词语都有独特的意义

创造文字就是借用形象,借鉴各种意义形成的

继续坚持你喜欢的,喜欢吧,没有错





璀璨萌魅


古人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大体意思是:喝酒得找挚友才喝得痛快,诗歌只给懂自己、懂诗歌的人看。

换言之,愿意多读诗歌的人,想必就是懂此行的,读多读少没关系,痛快就行;而不懂诗的人,绝不会多读诗,甚至一首也不读。

好多人把诗人称为神经病,我则把诗人列入到艺术家行列。因之,凡愿意受艺术熏陶的读者,不怕多读诗,读多了,既能提高修养,也能提升水平,何乐而不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