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豐皇帝的墓誰盜的?為什麼?

尚視精彩人生


咸豐皇帝從執政之初直到去世,清朝就一直處在內憂外患之中。剛一執政的咸豐元年,就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火苗還沒踩熄,英、法接著又宣戰,和約簽下一大堆也不大管用。

最後,迫不得已只好換了個說法叫 “木蘭秋獮”,遠遠的躲去了承德避暑山莊。雖處在內憂未除,外患入侵國庫空虛之際,咸豐皇帝的陵墓(清定陵),仍於咸豐九年(1859年)四月正式開工建造。

直到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整個陵墓才算完成。建造過程中,為了節省材料,把道光皇帝生前廢棄的舊料也利用起來,但最後一結算,還是花去了白銀三百多萬兩。

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年僅三十一歲的咸豐駕崩。可此時陵墓還未竣工,直到五年後,按照清朝葬制,與早已病逝的孝德皇后一起入葬定陵。至於後來的慈安、慈禧兩位太后,則分別在定陵的東邊另建陵寢。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二十三日,距離咸豐帝入葬僅過了七十多年,一夥盜墓賊盜掘了咸豐皇帝的清定陵。而這夥盜墓在其後還分別盜取了慈安定東陵、康熙的景陵、同治的惠陵和乾隆的兩座妃子墓……等。


清定陵慘遭盜掘

與清東陵隔河望的新立村裡,盜過大墓當過土匪的王紹義,與兩個兒子王茂、王慎打起了盜取清東陵的壞主意。盜取皇陵光靠父子三人肯定不行,他們首先想到了同村的楊芝草,因為楊芝草曾當過日本人的偽警察,鬼點子特別多。

幾個人一商量,覺得盜皇陵人手還是不夠,要幹起碼要拉上一二十人。於是,又分別找到南大村祖輩守皇陵的穆樹軒、裕大村祖上修過皇陵地宮的關增會、村民田大化、賈正國、張小禿等共計二十一人,於1945年9月23日盜掘咸豐皇帝的清定陵。

以王紹義為首的這夥盜墓賊,先是將人員分為兩組,分別混入陵園範圍後,以聲東擊西的方法,一組人員負責在陵西以雷管炸山採石,故意製造出響聲,用以吸引住守陵人,為另一組負責盜墓的爭取時間。

而王紹義親自帶領的另一組,則在聽到爆炸聲後開始盜挖清定陵。(據參與過當年審理盜陵案的高學仁回憶,王紹義一夥盜定陵時的一些細節仍未清楚。)這一組盜墓賊中,不是曾經盜過墓的就是對皇陵構造瞭如指掌的。

因此,在極短的時間內,即準確地找到了墓道入口。既然找到墓道入口,那接下來的事就簡單多了。這夥盜墓賊直接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上炸藥直接炸開通往地宮的石門。

石門炸開後,一個令盜墓賊們意想不到的情形出現了。只見地宮裡積滿了水,且積水很深。沒有抽水設備又得趕時間,這夥盜墓賊竟想出一個法子,就是從隆恩殿上拆下一塊牌匾,再卸了兩扇門,用這些材料紮了一個簡易的木筏。

這夥人坐著簡易木筏,划進地宮。分別將咸豐帝和孝德皇后的棺木劈開,將隨葬物品全數盜走。分贓時,先由王紹義挑出好的部分,剩餘的由有份參與盜墓的,不分價值每人抓上一把。


多行不義必自斃

在盜取清定陵後,王紹義又多次組織了盜墓及二次盜取清東陵的活動。據當年《薊遵興聯合縣第七區各村盜陵人犯登記表》顯示,清東陵附近十五個村子中,曾參與過盜陵的村民約有二百多人。

盜首王紹義為人非常狡猾,也是抓捕最為困難的一個。在其他主要盜墓賊於1946年相繼落網並公開處決後,一直查尋不到王紹義的行蹤。後來,得知王紹義及其兩個兒子就隱藏在某深山之中。

由於這父子三人都帶有槍支,且槍法極佳,公安人員在追捕過程中,幾次差點將其抓獲,可惜都讓他們僥倖逃脫了。幾年後,偵查人員終於又發現王紹義的行蹤。

王紹義有一個情婦,住在遵化與薊縣交界的黃花山一個叫八仙桌的地方,而王紹義就躲在了這裡。公安人員在得知這一訊息後,化裝成上山打柴的農民,到王紹義藏身之處借討水喝之機,一舉將其抓獲。

公安人員當場在他的枕頭底下找到德制手槍一把,子彈10發。至此,追捕時間長達五年之久的盜首王紹義落網。1951年3月21日,在東陵馬蘭峪鎮召開萬人公審會,會後對王紹義執行槍決。

結語:

盜墓行為是種極其醜惡的行為,向為世人所不齒。清代眾多的皇陵中,唯有實行火化的順治帝,其陵墓清孝陵躲過了盜墓賊的黑手。對於以王紹義為首的一夥盜墓賊,其破壞程度,比之東陵大盜孫殿英,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清東陵中,大部分皇帝的墓陵都被盜了,最出名的盜墓者就是孫殿英和曹志福。孫殿英盜走了慈禧和乾隆的墓陵,曹志福盜走了康熙、先鋒、同治等皇帝的穆陵,而只有順治皇帝的墓陵沒有被盜。那麼,清朝咸豐同治皇帝的墓陵中,都有什麼寶藏,讓這些盜寶賊們盜完後藏在了哪裡?

雖然定陵始建於咸豐九年,但大規模營建還是在咸豐帝崩逝之後,興工不久,在定陵的規制上曾引發了一場爭論,工部侍郎宋晉認為慕陵裁撤了大碑樓、石像生、二柱門、方城、明樓,將隆恩殿、東西配殿規模縮小,樸實無華,節省了民力。而且,文宗帝后停棺待葬,山陵工程宜抓緊進行,應仿效慕陵規制營建。宋晉的建議遭到了禮親王世鐸等人的駁斥,最後,兩宮皇太后採納了世鐸的建議,以祖陵的傳統規制為主,又效仿慕陵裁撤職了大碑樓、二柱門,地宮內不再雕有經文、佛像等。定陵的規制成為後世惠陵、崇陵效仿的藍本,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定陵的用料分為兩類,一類為籌辦的物料,有咸豐帝生前陸續採買的,也有咸豐帝死後從各地調運的;一類則為原寶華峪陵寢的舊料。寶華峪陵寢原為道光帝陵寢,因地宮出水被廢棄。使用那裡的舊料,主要是為了節省開支,同時也有縮短工期的因素。據檔案記載,所用的舊料大部分為石料,如石門、石像生、石望柱等大件白石計65件,各種舊磚605464塊,舊隔扇62扇,坎窗24扇,節省白銀20多萬兩。當權者知道節省民力物力當然是好事,但從另一個側面我們也可以知道,此時清朝的國力,已不復“康乾盛世”的輝煌了。但是在盜墓者的眼裡,這還是一塊相當有油水的肥肉。

其實盜掘定陵的人,我們並不陌生,他就是和王紹義一起盜康熙大帝景陵的人:黃金仲。

為了謀劃盜定陵,黃金仲已經是兩天三夜不曾閤眼了,他焦灼地在隆恩殿裡來回走動,想到不久前跟王紹義合夥盜掘景陵成功後所分到的稀世珍寶,心中就有著止不住的得意與亢奮。 試想,如果這次盜陵順利的話,憑他的人力,他可以同時將咸豐、同治和慈安太后的三座陵墓打開,所得到的財寶將是盜掘景陵的三倍。想到此處,黃金仲禁不住自言自語:“我黃金仲要將清東陵所有沒有被人盜開的大小皇陵,一個一個地統統掘開!”

與上次盜景陵不同,這次盜陵由黃金仲獨自一人指揮。按事先的分工,由王紹義等人指揮盜掘惠陵、定東陵,由於自己不太懂古陵的建築結構,指揮失誤,故此進度遲緩,心中焦灼。

經過幾天的挖掘,他們終於將定陵的地宮打開,然而就在打的同時,就聽見有人大叫:“天吶,不好了,地宮裡有毒氣!”隨著一聲驚叫,剛打開地宮入口的人們潮水般退下。黴氣逐漸散盡後,人們漸漸安靜下來。這時,黃金仲命令下屬要不惜一切代價,進入地宮,炸開石門!就在這時,參與盜定陵的一個小頭目來向黃金仲彙報一個非常不妙的消息:定陵的地宮有積水!

聽到這個,黃金仲十分吃驚與懊惱,他本以為炸開石門後,劈開棺材,就能將寶物輕而易舉拿到手,誰知在地宮裡又發現滔滔大水,他濃眉緊蹙,胸中再次燃起煩躁的怒火。

然而,所謂魔有魔法,賊有賊招,地宮的積水並沒阻止了盜賊的步伐,為了能夠順利地得到地宮的寶物,這夥盜賊轉身到隆恩殿香案頂上拿下大匾,再加上兩扇紫檀門板,稍一捆綁,竟然做成一個竹伐,一個小時後,這夥亡命之徒坐著“船”划進咸豐和薩克達氏的棺槨前,跳上棺槨,揮動利斧、劈棺揚屍,將隨葬物品洗劫一空。

如果說咸豐是不幸的,那麼他的兒子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就更加的不幸了。因為東陵諸陵中,被盜匪光顧次數最多的可能就要數同治皇帝的惠陵了。


何偉讀史


清東陵中,大部分皇帝的墓陵都被盜了,最出名的盜墓者就是孫殿英和曹志福。孫殿英盜走了慈禧和乾隆的墓陵,曹志福盜走了康熙、先鋒、同治等皇帝的穆陵,而只有順治皇帝的墓陵沒有被盜。那麼,清朝咸豐同治皇帝的墓陵中,都有什麼寶藏,讓這些盜寶賊們盜完後藏在了哪裡?

 

雖然定陵始建於咸豐九年,但大規模營建還是在咸豐帝崩逝之後,興工不久,在定陵的規制上曾引發了一場爭論,工部侍郎宋晉認為慕陵裁撤了大碑樓、石像生、二柱門、方城、明樓,將隆恩殿、東西配殿規模縮小,樸實無華,節省了民力。而且,文宗帝后停棺待葬,山陵工程宜抓緊進行,應仿效慕陵規制營建。宋晉的建議遭到了禮親王世鐸等人的駁斥,最後,兩宮皇太后採納了世鐸的建議,以祖陵的傳統規制為主,又效仿慕陵裁撤職了大碑樓、二柱門,地宮內不再雕有經文、佛像等。定陵的規制成為後世惠陵、崇陵效仿的藍本,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定陵的用料分為兩類,一類為籌辦的物料,有咸豐帝生前陸續採買的,也有咸豐帝死後從各地調運的;一類則為原寶華峪陵寢的舊料。寶華峪陵寢原為道光帝陵寢,因地宮出水被廢棄。使用那裡的舊料,主要是為了節省開支,同時也有縮短工期的因素。據檔案記載,所用的舊料大部分為石料,如石門、石像生、石望柱等大件白石計65件,各種舊磚605464塊,舊隔扇62扇,坎窗24扇,節省白銀20多萬兩。當權者知道節省民力物力當然是好事,但從另一個側面我們也可以知道,此時清朝的國力,已不復“康乾盛世”的輝煌了。但是在盜墓者的眼裡,這還是一塊相當有油水的肥肉。

其實盜掘定陵的人,我們並不陌生,他就是和王紹義一起盜康熙大帝景陵的人:黃金仲。

為了謀劃盜定陵,黃金仲已經是兩天三夜不曾閤眼了,他焦灼地在隆恩殿裡來回走動,想到不久前跟王紹義合夥盜掘景陵成功後所分到的稀世珍寶,心中就有著止不住的得意與亢奮。試想,如果這次盜陵順利的話,憑他的人力,他可以同時將咸豐、同治和慈安太后的三座陵墓打開,所得到的財寶將是盜掘景陵的三倍。想到此處,黃金仲禁不住自言自語:“我黃金仲要將清東陵所有沒有被人盜開的大小皇陵,一個一個地統統掘開!”

與上次盜景陵不同,這次盜陵由黃金仲獨自一人指揮。按事先的分工,由王紹義等人指揮盜掘惠陵、定東陵,由於自己不太懂古陵的建築結構,指揮失誤,故此進度遲緩,心中焦灼。

經過幾天的挖掘,他們終於將定陵的地宮打開,然而就在打的同時,就聽見有人大叫:“天吶,不好了,地宮裡有毒氣!”隨著一聲驚叫,剛打開地宮入口的人們潮水般退下。黴氣逐漸散盡後,人們漸漸安靜下來。這時,黃金仲命令下屬要不惜一切代價,進入地宮,炸開石門!就在這時,參與盜定陵的一個小頭目來向黃金仲彙報一個非常不妙的消息:定陵的地宮有積水!

聽到這個,黃金仲十分吃驚與懊惱,他本以為炸開石門後,劈開棺材,就能將寶物輕而易舉拿到手,誰知在地宮裡又發現滔滔大水,他濃眉緊蹙,胸中再次燃起煩躁的怒火。

然而,所謂魔有魔法,賊有賊招,地宮的積水並沒阻止了盜賊的步伐,為了能夠順利地得到地宮的寶物,這夥盜賊轉身到隆恩殿香案頂上拿下大匾,再加上兩扇紫檀門板,稍一捆綁,竟然做成一個竹伐,一個小時後,這夥亡命之徒坐著“船”划進咸豐和薩克達氏的棺槨前,跳上棺槨,揮動利斧、劈棺揚屍,將隨葬物品洗劫一空。

如果說咸豐是不幸的,那麼他的兒子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就更加的不幸了。因為東陵諸陵中,被盜匪光顧次數最多的可能就要數同治皇帝的惠陵了。


雍榮嫻雅


“聖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在歷代帝王的心目中,陵寢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聖地。清朝自皇太極建立以來,歷經二百七十五年,先後開闢了三處皇家陵園,即關外三陵、清東陵和清西陵,共建有皇帝陵十二座、皇后陵七座、妃園寢十座。在陵區外圍還建有王爺、公主、大臣、保姆等大量陪葬墓。

清東陵中,大部分皇帝的墓陵都被盜了,最出名的盜墓者就是孫殿英和曹志福。孫殿英盜走了慈禧和乾隆的墓陵,曹志福盜走了康熙、同治等皇帝的穆陵。而定陵則是被黃金仲所盜,他還和王紹義一同盜走了康熙大帝景陵

黃金仲盜陵過程中,先後遇到了毒氣和地宮積水,地宮的積水也沒阻止了盜賊的步伐,為了能夠順利地得到地宮的寶物,這夥盜賊拿隆恩殿香案頂上的大匾,再加上兩扇紫檀門板,稍一捆綁,竟然做成一個竹伐,一個小時後,這夥亡命之徒坐著“船”划進咸豐和薩克達氏的棺槨前,跳上棺槨,揮動利斧、劈棺揚屍,將隨葬物品洗劫一空。


歷史小白兔


清東陵一共遭受到兩次大的洗劫,首次盜案是以馬福田盜墓為開端,孫殿英、譚溫江盜墓為終結;第二次盜案是以王紹義為首的盜墓團伙所為,其中第一個目標就鎖定在咸豐皇帝的定陵。

清咸豐皇帝定陵

定陵是咸豐皇帝和薩克達氏皇后的合葬陵,座標在清東陵界內最西端,咸豐九年(1859年)四月十三日開始營建,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正式完工。定陵與其他清帝陵的規格大致相同,但它沒有二柱門,從清祖制講,喪權辱國的皇帝沒有資格立二柱門,所以道光以後的皇帝陵寢皆不設二柱門。咸豐帝的陵墓最初建設了二柱門,但在葬入地宮後被拆除,同時被拆除的還有歌功頌德的大碑樓。清朝自道光一朝就已經國力漸衰,咸豐帝雖有中興之志,卻無中興之才,且在位時疲於內憂外患,國家財政拮据,內務府的小金庫也曾被用來補貼曾國藩組建湘軍。又因為咸豐帝駕崩後,帝后停棺一直未入葬,所以咸豐帝陵墓建設的主題思想為從儉、從速。


(清定陵)

據清史檔案記載,定陵總淨耗白銀三百一十三萬四千五百四十七兩。按照陵墓修建計劃,帝陵用料一般都是分批次採購,所以咸豐帝駕崩以後,採辦計劃終止,續建工程是同治朝硃批採辦,所用物料幾乎由各地籌集於京。而為了節省開支,將道光皇帝寶華峪的廢棄地宮之舊料拉往定陵使用。根據檔案記載,定陵的石像生、石門、石望柱等大件白石都是清慕陵所用舊件,祭殿所用隔扇、坎窗也是慕陵舊件。咸豐帝陵墓的從儉也成為同治帝惠陵、光緒帝崇陵的藍本。包括定陵妃園寢,也使用了部分寶華峪妃園寢的舊料,如石床、石門、枋子帶門簪瓦片、中檻、門框、馬蹄柱等。所以清東陵第一次被盜時,孫殿英等人選擇的是慈禧、乾隆的奢華陵墓,而定陵得以倖免可能是因為人家瞧不上。


(咸豐帝)

定陵被盜過程

定陵被盜是發生在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以後,清東陵屬於冀東軍分區所瞎解放區,由於1928年孫殿英盜墓的影響惡劣,軍分區就以民兵聯防隊駐防護陵,以避免再有盜墓行為。而國民軍在進攻豐潤時,軍分區帶著聯防隊一起上了前線,清東陵一帶就成為三不管地區,早在此潛伏等待時機的王紹義看到了機會,成為第二次盜取清東陵的始作俑者。


與孫殿英官盜不同,王紹義是一位小土匪,沒什麼人手,更不可能像孫殿英那樣以軍事演習為幌子,明目張膽的用炸藥,再用大卡車將珍寶拉走。王紹義看準機會後,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召集幫手,於是他星夜拜訪摯友楊芝草,這個楊芝草當過偽警察,且有些頭腦,能夠召集一批賦閒在家的“警察”兄弟;隨後王紹義又找到穆樹軒,此人祖上皆為“陵戶”,即守陵人,他對清東陵的構造較為了解,穆樹軒早年無業遊民,跟著土匪幹了不少壞事兒,解放軍收拾完土匪以後,他就回到家中,混了個副村長,是清東陵一片的老油條,進出陵區相當方便,且能召集村民;接著,王紹義在東陵周圍的幾十個村莊裡尋找熟悉帝陵結構的陵戶,經走訪得知關家祖輩都是修陵的,而且是修建地宮的名匠,熟悉定陵的結構,於是關增會成了王紹義盜墓團伙的嚮導。


據說王紹義住處離咸豐帝定陵最近,且定陵地理位置在清東陵最西端,旁邊還有一個踩石場正在施工,容易掩人耳目。在關增會的引導下,王紹義團伙很快在啞巴院處找到金剛牆,王紹義團伙在金剛牆下挖出地洞,直接進入明樓下放的墓道門。定陵與其他帝王陵墓的防盜措施差不多,在每道石門的後面都有一塊自來石頂住,關增會找來匠人仿製了一個打開地宮所用的“拐打鑰匙”,就這樣一步一步的打開定陵地宮石門。

進入地宮之後,王紹義發現定陵的地宮裡積水很深,阻隔盜墓團伙接近咸豐帝棺槨。這樣的情況在孫殿英盜乾隆墓時也有發生,孫殿英的處理方式是用水泵抽水,而王紹義不具備這麼高科技的手段。據《中國人盜墓史》描述,王紹義從隆恩殿上拆下了一塊大木匾,又卸下了兩扇門板,做了個小船,划向了棺槨,雖然咸豐帝是帝陵從儉的開始,但畢竟是大清皇帝,王紹義劈開棺槨後,發現還是陪葬了諸多珍寶,如金香爐、金碗、金八卦。王紹義的胃口比較大,企圖放長線釣大魚,因此第一座陵墓所盜寶物一半分給了關增會,然後將零散的珍珠、翡翠分給了幹活的兄弟,很是大方。

隨著定陵被盜成功,王紹義團伙接著盜取了10座帝后陵寢。雖然該團伙隱藏較深,但是還是被一些老百姓發現,事情傳揚出去後,事發以後,國民黨宣傳是王紹義聯合民兵聯防隊盜取清東陵,帶有明顯的政治詆譭。最終在1951年,王紹義被捕伏法,至於他手中的珍寶文物也不知流向了何方,由於牽扯國寶去向,諸多盜墓細節尚在存檔密封期內,誰也不知道王紹義交代了什麼,只給後人留下猜測,一些文獻的記載多是蒐集盜墓參與者的回憶錄罷了。


棍哥觀史


第一次,盜掘咸豐皇帝定陵的人,是盜掘康熙帝景陵的大盜之一,王紹義。

這一次王紹義盜掘了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太后定東陵,由於對陵墓結構不熟悉所以導致進度緩慢,不容易才打開了定陵。

進入地宮,炸開石門!一切就可以結束了,但沒想到的是他聽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就是定陵的地宮裡面有積水。

由於有積水最後他們用隆恩殿的大匾,再加上兩扇紫檀門板,做成木筏劃到咸豐和薩克達氏的棺槨前,跳上棺槨,揮動利斧、劈棺揚屍,將隨葬物品洗劫一空。

第二次光顧定陵的是差點盜掘順治帝孝陵,清東陵地區的不法分子鄭某劉某等。







刀飛天下


嗨,大家好,我是@上谷丁公子,關於清朝咸豐皇帝的墓誰盜的?為什麼?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看法,跟大家互相交流溝通就是我最高興和最感到幸福的事情,相識有緣,您能看到我的這段回答就是莫大的緣分,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淑慎皇貴妃墓被盜留下了接下來民間大規模盜東陵的後患

淑慎皇貴妃墓被盜,是清朝皇家陵寢第一次被盜事件。所以,當時清皇族特別震驚,如果這次事件發生後能進行一次“嚴打”的話,可能也不會發生後面的一系列盜墓事件。因為當年的無力管理,一時放鬆,留下了接下來民間大規模盜東陵的後患。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清定陵位於清東陵界內最西端平安峪,陵主是咸豐皇帝,他就是慈禧老公

  定陵始建於1859年(咸豐九年)4月,全面完工於1866年(同治五年)12月。那時,太平天國運動爆發,西方列強入侵,大清王朝內憂外患、國庫空虛,所以定陵營造時使用了不少道光皇帝生前廢棄的寶華峪陵寢舊料,但仍花白銀310多萬兩。

  1861年(咸豐十一年)7月,咸豐皇帝病死於熱河避暑山莊,時年僅31歲。此時定陵尚未完工,到1865年(同治四年)9月,地宮建好後,咸豐皇帝才與一天皇后也沒有做過、咸豐皇帝登基僅32天就病死的孝德皇后,一起葬入定陵。

  順便說一下,在清朝先死的皇后是要與皇帝同時下葬的,所以孝德皇后前後“等”了三朝才下葬,這也是十分罕見的。咸豐皇帝的另兩位皇后慈安和慈禧死在之後,出於“卑不動尊”的喪葬規制,在陵東邊分別另建了陵寢,此即普祥峪定東陵 (慈安陵)、菩陀峪定東陵(慈禧陵)。

以上的分享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只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根據當時的情況分析,咸豐皇帝的墓被盜極可能是王紹義帶人乾的

王紹義是興隆縣三撥子村附近黃松峪新立村人,慣匪,其實還是“慣盜”。王紹義從20歲起,先後在楊佔山、馬福田兩大匪部當匪兵,後來成為匪首馬福田的親信。

王紹義的盜陵團伙形成後,作案選擇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咸豐皇帝奕的定陵——晚清第一女人慈禧老公的陵墓。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9月23日,這天當地逢集。守陵的班長正好輪到與王紹義同村的張小禿,王紹義覺得是動手的時候了,便帶著20個同夥混進陵園。擔心盜陵會弄出聲響,賊精的王紹義把盜陵成員分成兩撥,一撥人在陵西用雷管炸山採石,製造響聲,有意弄出動靜來,以掩人耳目;另一撥人負責盜挖定陵。這夥盜墓賊都是當地人,又都是盜墓熟手,很快便挖到了墓道入口。他們將通往地宮的石門炸開後,意外發生了,發現地宮內有很深的積水,但盜墓賊沒有放棄取寶。孫殿英盜乾隆裕陵時曾碰到過這種情形,當時是用抽水機將水抽乾,盜陵方得成功的。

  王紹義這一夥人顯然一時不具備這個條件。但畢竟挖了幾天,金銀財寶就在眼前,急中生智,他們想了一個土辦法,據說是從隆恩殿上拆下了一塊大木匾,又卸下了兩扇門板,現場“造船”,臨時做了一個簡易木筏子,與1930年(民國十九年)4月盜端慧皇太子園陵的那夥盜墓賊一樣,划進了地宮,惡向膽邊生,將帝后兩口大棺材先後劈開,盜空了裡面的隨葬寶物。

  分寶時,好東西都讓王紹義他們拿走了,剩下的珍珠、瑪瑙、翡翠等小東西,則全部分給參加盜陵的20多個村民。據說,當時也不問多少、價值高低,每人抓一把了事。

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