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孩子怎么沟通?天天玩游戏,管他就摔东西?

三农一家亲


先不要想你当下要怎么沟通,先要想作为父母的我们以前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有哪些不尊重孩子的地方。

努力去想,把你想到的向孩子道歉,说不出来就写在日记本上给孩子看,收起你的强权,放下的,停止总代替孩子做决定。

就这样做两个星期,你会发现孩子开始愿意和你沟通,不再一言九鼎了(说一句顶九句)。关系缓和后,你在日记本上可以隔几天写道歉的话,可以加上你内心想法(但不能有批判人的话),让孩子慢慢理解我们父母。

对于不善言语表达,不习惯有互说心里话的父母来说,处理与叛逆孩子的关系是很难的,慢慢来吧。


健脑运动育儿


所谓的叛逆,是不听家长的,不听老师的,就叫叛逆。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唯命是从呢,得说道啊。那说道也不听,那没办法了,那就打?骂?那更行不通。

对于不听话的孩子,例如沉迷游戏,家长看着头就疼。就想拉过来狠抽一顿,解气。管用吗?有时只是暂时听,过不了几天又重蹈复辙了。那怎么办呢?有时候孩子还摔东西,真让人头疼的一件事,但是孩子也不能不管啊。

方法:

一、找个好玩的,比游戏还好玩的东东,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孩子就不玩手机游戏了。

二、家长与孩子要相互沟通,了解孩子心理想什么,需要什么,家长适时开导。

三、不要大骂或出手伤害孩子,或强制戒手机,戒电脑,戒电视,会得不偿失的。孩子往往是你越不让他干,他就越去干,非得与家长对着干,才显示孩子的本领。

四、不要口头说先做完做业再玩游戏,往往一不小心,就把游戏放在重要岗位了,我们要忽略游戏好玩的趣点,谈些别的趣味事情。

五、让孩子业余时间学习艺术,提高自身修养,参加比赛,增强自信心。


沙漠风暴一滴水


大家要认清一个基本事实,孩子的自杀,主因是孩子玩手机网络游戏导致。其它因素几乎是借口。因为,中国有5000万网瘾的孩子,网瘾就是脑残,而且,脑残就是精神病。一个孩子神经不正常才去自杀、才去杀人,所以,恶性事件频频,特别是孩子自杀的多,多,是脑残孩子多。2012年10月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所已经报告,网络游戏可使青少年致脑残。2018年6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网瘾是精神病,这是人民日报报道的。实际,6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卫生部已经定义网瘾是精神病了,同样,只是国内媒体没有报道而已。我是一个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师,每每看到孩子自杀,说是什么压力,什么挨老批评了,挨家长批评了,我就感觉非常荒唐,荒唐至极!我呼吁,有良心的自媒体工作者,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我们是国民,我们要作为。不能等。在网上把这些数据查清楚,然后展开宣传,最后的目标挽救我们剩下的的2.5亿青少年。这是国难当头之际,你也许不样看。我宣传、呼吁:停止网络公司开发游戏软件已经20多年了,虽然位卑言高,但我还是要坚定不移的宣传下去。大家可在百度上搜索《脑残与邪淫危害中国青少年》!


科学教育法


叛逆期、青春期不是孩子用来躲避处罚,用来要挟父母的武器。这个时期,是孩子价值观世界观和自我认知及个性成型的一个重要时间段,父母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

这个时期孩子的迷茫、烦恼和不安等,这些是父母要去予以引导和体谅的东西。

但是,暴力倾向、脾气暴躁乱扔东西和沉迷网络游戏不学习等这些不良品行和行为是一定不能任由发展的。其实最近流行的一句网络用语我觉得挺好的“打弟弟要趁早”。当然,我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是要打骂孩子,那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如若不抓住小时候这个重要时期进行教育引导,待其品性定型后就晚了。父母应该有长辈的姿态,而不是一味溺爱。而造成现在这样的结果,父母亦有很大的责任,需要自我反思。

就现在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表象,只去针对这些表现去寻求应对之法。治标不治本,解决了这些问题还会再来千万的问题。这样,父母管教是有很大的难度了。而且,以暴制暴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也不能提倡这种方式。这个时候,我觉得咨询专业人士,寻求科学方法帮孩子平稳度过这个时期才是最重要的。

溺爱和暴力从来都不是解决问的的办法,也不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有选择的爱,不能是父母全部的爱。你觉得的爱,不一定是爱!


沧海繁世


讲一个故事大家来分享一下,如何站在对方的思维方式上来解决问题。

高中的时候一个孩子在厕所里抽烟,过了一会,班主任来了,还是感觉很尴尬,结果班主任递给这个孩子一只眼,不过比孩子抽的烟要更大了一些,班主任对他说来尝一尝这种好一点的烟。

然后班主任点了一支烟,孩子点了一件愉快的在厕所里面抽完了,然后班主任问孩子,你有什么感受?孩子一脸茫然,班主任说你不知道吧,如果不好好读书的话,你一辈子只配出你刚才的那种烟。

解决问题的方案还是站在对方的观点上,李永乐老师在我们头条上非常的出名,其实他在上次的一个演讲片段中我也有看到,他说过他的孩子都非常优秀。他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通常也会开一些王者荣耀,同时也会做一些自己很擅长的工作。当然也是只玩游戏。好像是。师大附中第一蔡文姬这个样子的名字,具体我忘了。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其实游戏并不是万恶的洪水,我们需要了解和支持的就是有节制的玩游戏,每一个游戏在进入的时候都会有那么一段话,那段话说的非常好,可是孩子们一句也没看,但是家长可以看您的孩子改变自己的游戏习惯,这才是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的只知大禹治水的故事,每个人都知道,那就是疏导。

最后还是稍微再和每一位出现这种情况的同学说一下,玩游戏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你要玩的精致,玩游戏的话能可以玩到游戏的最顶级,做一个电竞工作者也是非常牛叉的事情。玩游戏你也可以学一些编程,把游戏至于股掌之间,这才是一种牛叉的行为。

作为家长,还是要记住大禹治水的故事疏导。大声的读一遍疏导,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引导孩子离开这样的环境,让孩子们又可以显摆的和自我实现的环境,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放弃游戏。

合理沟通避免。独裁和专制,这才是解决方案。


义诚老师


处理孩子攻击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激动,家长的情绪也很容易被带动。我们要始终端正自己的心态,记住你才是大人,孩子只是孩子。这不止意味这你不能跟孩子“一般见识”跟他生气,更表示你才是那个说了算的人,当孩子失去控制时,家长要及时提供帮助。

处理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三步法”分别是:


1. 观察和学习

2. 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预防和及时回应

3. 引导孩子从中学习

第一步

观察和学习

仔细思考下面的问题,能帮你发现孩子行为的规律,并弄清楚背后的原因,再参考这些信息作为第二步做出回应的依据。

孩子的世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这个行为是在哪里发生的?在家?幼儿园?爷爷奶奶家?商场?或者是不管孩子在哪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如果只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发生,是否是环境因素(如环境太拥挤、太亮、太让人无所适从)触发了孩子的过激行为呢?

  • 这个行为只针对某个特定的人或者某一些人吗?或者对孩子生活中遇到的人都一样?

  • 这种行为一般在什么时候发生呢?比如说在小睡以前,孩子已经累了?或者是在转变时,比如从一种活动换到另一种活动?这些都可能是触发侵略行为的压力。

  • 在孩子做出过激行为之前发生了什么?比如说,你刚告诉他不能玩了,要上车回家了?还是另一个孩子抢走了他手上的玩具?

  • 最近生活中有发生让孩子觉得心烦、失去控制、生气或者失去安全感的变化吗?比如在幼儿园换了班级,搬家,家里有新的小宝宝诞生,宠物的去世,这些事情都会让孩子觉得不安全,从而更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

另外一些重要的考虑因素:

  • 孩子的发育阶段。这个行为是适合孩子年纪的吗?例如,咬人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正常的行为,但如果孩子在一周之内连续人要就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了。

  • 孩子的脾气。孩子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来解释吗?比如,一个比较激烈、敏感的孩子会在有许多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感到无所适从,例如在幼儿园的自由活动时间。他也许会通过咬人来处理这样的状况-通过保持自己与他人的距离来获得安全感。而一个慢热的孩子在被送去新的看护人时可能会打家长。孩子通常会用生气来表达害怕(其实大人也一样)。

  • 家长的脾气和过去的经历。孩子的行为只是对于你来说特别难以接受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呢?很多时候,家长的个人经历,比如原生家庭里父母对于餐厅礼仪要求很严格,会影响他对于孩子行为的反应。他可能会对孩子在餐厅里的不当行为容忍度很低。注意类似这样的情况可以让你更好地回应孩子的行为,根据他的年龄、发展阶段和脾气来判断。

从家长的角度看:

  • 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你是怎么处理你的感受的?你能先冷静下来再做出回应吗?

  • 你觉得你在帮助孩子管理他的过激情绪时有起到效果吗?是哪一部分起效了?哪些措施又无效呢?为什么?你知道孩子也在从你处理他的过激行为的方式中学习吗?

第二步

预防和及时回应

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前提下,我们要如何阻止孩子出现攻击行为呢?

  • 想想如何预防。通过你对孩子的了解,提前安排好活动。比如,你们即将参加一个大的家庭聚会,但是你知道孩子见到生面孔会比较害羞,可以提前一周就带着孩子翻翻家里的相册,让他先熟悉一下家里其他亲戚的脸。在和他玩的时候,你们也可以假装在和别的叔叔阿姨一起野餐。你还可以带上孩子最爱的安抚玩具或者几本书一起去。到了聚餐时,你可以先跟亲戚朋友们建议,不要急着去拥抱你的孩子,给他一点时间来熟悉新的人和环境。上面这些方法,并不是在教你向孩子“妥协”,而是在帮他克服一个对他来说比较困难的事情。这也能帮助他学会处理其他会遇到陌生人的情况,比如去了新的学校。

  • 提前告知孩子将要发生的变化

    。“我们再读一本书就要上车回家了。你想读哪一本呢?“(给孩子提供选择能让他们更有控制感,减少攻击性。)

  • 帮孩子理解他的感受和行为。通过帮助孩子自我察觉,能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感受。例如,你可以对一个比较大一些的、很难在活动间切换的幼儿说“停止玩耍,坐车去幼儿园对你来说很困难。不如我们带一本你喜欢的书在车上看吧?或者我们也可以在车上玩游戏。你想选哪一个呢?“慢慢地,孩子会学会如何应对那些对他来说比较困难的情况。对于比较小的幼儿,可以帮他说出他的感受,并转移他的注意力:“你很生气爸爸把电视关了。要不要来和爸爸一起拍拍小球呢?“

下面是一些回应孩子攻击行为的策略。

根据孩子的年纪、发育阶段、性格的不同,这些策略的有效性也是不同的。不要照搬,要根据孩子和家庭的具体状况进行适当地调整。

  • 保持冷静。这是最基本的第一步试试深呼吸,或者给自己1、2分钟的暂停时间来冷静一下。在家长能控制住自己的情况下,孩子也能更快冷静下来。如果大人被孩子的过激行为给激怒,变得烦躁和挫败,孩子也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当孩子失去自我控制时,家长需要做他的基石。

  • 承认孩子的感受或者想法。让孩子知道你明白他的想法:“我知道你想玩水,但是不可以把水杯里的水都洒在地板上。“或者说”你生气了,你想在游乐场多玩一会儿。可是你不能打妈妈,妈妈会疼的。“

  • 用语言和手势一起来和孩子沟通。有时候只用语言是不足以让孩子停下他的不当行为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明白你的话,家长不仅使用权威的、实事求是的语气说话,同时需要做出“停止”或者“不可以”的手势。比如,你可以一边说“不可以打人,别人会疼”,一边温和而坚定地把孩子的双手握住,放在他身体的两侧。在语言起作用之前,孩子也许需要很多次地听到语言和看到动作。

  • 给孩子一些选择。告诉或者向孩子展示一些可以达到他的目的的、可行的方法。如果你只是打断了孩子的某个行为,却不给他另外的选择,那么他很可能会继续之前的不当行为。对于一个总爱把水杯里的水倒出来玩的孩子,可以带他去外面或者浴室里愉快地玩水。对于喜欢扔东西的孩子,可以跟他一起玩把球扔到框里的游戏。

  • 转移注意力。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激动、烦躁不安,试试转移他的注意力。用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方法回应他,比如在他大声喊叫的时候邀请他和你玩一个游戏,或者直接给他一个大大的熊抱。

  • 教孩子缓解强烈情绪的方法。在孩子真的非常生气的时候,告诉他可以试试原地上下跳、打沙发靠垫、撕纸、蜷在安静的角落、画一幅生气的画或者其他任何你觉得适当的方法来缓解情绪。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有很多健康的、无害的方法来表达他的感受,并且要经常和他一起练习这些方法。

  • 让孩子休息一下。有的孩子在一个安全、安静的地方独处反而能更快平静下来。这并不是惩罚,而是教给孩子一个可以受用终身的能力--自我安抚并保持自我控制。可以给这个地方起名“舒适角“,铺一些枕头、毛绒玩具、书、或者安全的小玩具等。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布置,这样有了参与感后他会更愿意接受和使用这个角落。在孩子成功控制自己后,一定要表扬他的巨大进步,告诉他能自我安抚是一件多棒的事。

第三步

总结和学习

对于2.5-3岁的幼儿,已经慢慢开始明白逻辑和理性思考了,可以让他们从自己的行为中学习。

  • 指出他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你打了Carrie后,她哭了。她觉得很疼,感到伤心和生气。她再也不想和你一起玩了,你也会感到伤心。“

  • 和孩子一起思考下次应该怎么做。“Carrie下次再抢你手里的玩具,除了打人你还能怎么做呢?“如果孩子想不出别的方法(通常他们都不能),你可以提示他告诉Carrie“这是我的娃娃,请你还给我“,同时给她一个别的娃娃。

  • 告诉孩子他可以来向你寻求帮助。在家长给出一些建议后,孩子通常也能想到一些其他的办法。这种“用一个可行的方法替代一个不可行的方法“的技能,是孩子学习自我控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并且这个技能对孩子上学后的表现,乃至终身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孩子,思考对策的时间点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能在事情发生后马上思考,有的孩子则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冷静下来。


碎叨叨


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爱心相信家长都不缺,但耐心就不一定了。不要随意指责孩子,说孩子这儿不行那儿不行,对孩子的某些不当行为,家长要更加冷静面对,给孩子说话解释的机会。

学会跟孩子平等交朋友

跟孩子平视说话,而不是高高在上。孩子之所以这个时期更愿意把心里话说给同伴,是因为他觉得跟同伴是平等的,家长“高高在上”的话,孩子不愿意仰视你,只有平视了,才能更好交流,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跟孩子赌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改变管理方法

当孩子给你说“不”的时候,意味着你的管理方法孩子已经不能接受,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应该适当改变下策略,不要一味以为自己都是对的,都是孩子的错。

跟孩子更多互动

跟孩子多点互动,让孩子充分信任你,这样才会更好得交流和沟通,反之的话,孩子什么事都会给你撒谎。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小小思维家


首先,看到这个问题,我非常的理解这位家长。

孩子的长大说漫长也很漫长,但是说快也很快。有时候孩子的成长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一个事情。但是对于家长来说,在日复一日与孩子共同相处的过程中,想内心真正的接受孩子是一个大人的这个现实,确实对我们很多家长有一点困难。

所以这位家长,孩子已经长大了,先不要着急,刚才在小课当中,我们已经讲到过了。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各方面的一展,激素的分泌,荷尔蒙的分泌,以及性发展的一个成熟。孩子这个时候在身体上,生理上可以说与成年人无异了。但是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上依然与成年人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已经非常的成熟,但是内心其实是矛盾而又无助的,在他们的心里,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跟大人一样。

然而在很多事情上,孩子依然不具备自主权,甚至于说孩子看待世界的很多观点依然是偏颇的。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孩子与大人之间沟通方式的一个不协调。因为孩子的立场和大人的立场是完全不一样的,从孩子这个角度来说,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孩子觉得:我现在跟你一样高了,为什么你就不能听听我的意见呢?可是对于家长来说:我们都是从那个年龄段过来的,而且我们也知道。孩子的一些想法是多么的天马行空,是多么的脱离现实,可能孩子的脑子里有很多非常非常好的想法,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多半都生活在校园里,毕竟没有真正的接触过社会,没有经过社会的打磨。

因此他们的很多观点,很多想法,在我们成年人听来就觉得非常的不现实。所以说,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就会以说教或者是唠叨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家长是出于对孩子的一个关爱,我们希望孩子少走弯路,不要再去重复那些我们明明知道就是错的那条道路。明明前面是个坑,孩子为啥就要往里跳,家长很着急,急于的想向孩子证明。可是越是这样的一个沟通方式,反而越是激起了孩子的一个逆反的心理。所以说,在这样一个不恰当,不对等的一种沟通方式之下,孩子内心比较矛盾,冲动的一个情绪无法排解。孩子可能与家长一说话就会发生摔东西这样行为。
那么,这位家长在问题当中也提到了关于孩子玩游戏的状况,其实这个事情在中学生以及青春期的孩子当中,真的非常非常常见。玩游戏的孩子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游戏给予他们非常大的一个成就感,在现实社会当中、校园当中、家庭当中,他们所无法获得的认同感和成就感。都在游戏里得到了非常好的一种体验。因此,孩子沉迷游戏,其实沉迷的根本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游戏带给他的一些成就感和快乐。

第二个,对于很多玩游戏成瘾的孩子来说,一般伴随着的是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亲子关系的不良好,以及孩子从小安全感的缺失。很多沉迷于游戏的孩子与父母的沟通都是非常少的,并且亲子关系也不是很良好。所以,孩子才会在游戏当中逃避现实世界的一个压力。那么,家长到底如何跟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沟,我给您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会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点,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那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觉得这点非常不可思议。就像我刚才说的,明明知道前面是个坑,明明看着是个坑,孩子非得往里跳,你就眼睁睁看着她跳吗?其实我很想说,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别人替代不了的,成长最有意思的部分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不论是犯错还是吃亏,其实都是孩子体验的一部分。并且这也是孩子挫折教育非常好的一个部分。因此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不是很重大的问题,建议家长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第二点,多多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感受成长,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尽量的去沟通非常重要的一些问题。对于那些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的问题,尽量不做过多的干涉和说教。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可能在生活上、生理上,各方面都很依赖家长。但是到了青春期,他忽然就不想依赖家长了,这个时候家长也不必过于强求,不用担心孩子自己照顾不好自己等等的一些行为。家长要从理智上告诉自己,孩子已经长大了,跟一个成年人一样了,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儿。所以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多多的放手。

第三点,就是让孩子多运动。并且看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让他把他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兴趣爱好上面,甚至家里人可以在周末组织一次登山或者远足这样的活动。如果孩子不排斥的话,尽量鼓励他一起参加。这样对于孩子的情绪释放是非常有好处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一定鼓励他多去跟同学一起互动。比方说打篮球,打乒乓球,这样的一个运动方式对于孩子的情绪发泄是非常有好处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位家长的几点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教育秀秀看


“天天玩游戏,管他就摔东西”,,这样的孩子问题已经是比较严重程度的。。。原因是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跟家庭教育模式出现了问题,导致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正确,存在乱管孩子的情况和溺爱孩子的情况而造成现在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案例,,,孩子现在的状态跟爸爸妈妈现在的状态,,想靠家庭自己彻底解决是相当困难的。。。建议父母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帮助,,,选择专业水平高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指导,,,爸爸妈妈跟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改变。。。爸爸妈妈变成合格优秀的爸爸妈妈。孩子通过学习成长改变,变成合格优秀的孩子、合格优秀的学生。。相信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只是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要着急慢慢来。


罗桂田心理咨询


耐心沟通,反复沟通,适度施压,有放有收!总之,先以思想工作教育为主,如果陷太深家长有时间可以尝试陪他拖他连续玩个几天几夜或者十天半个月让他玩饱玩腻玩疲劳玩得想吐玩得产生厌恶产生反感就收场!这叫以毒攻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