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燒的洛陽是不是現在的洛陽?

小偉特效師


董卓燒的是漢魏洛陽城,是東漢、曹魏、西晉和北魏的都城,歷經五百多年,是歷史上最大的都城,那裡有最早的大學——太學,也有古代最高的建築永寧寺塔。班超從這裡出發,橫掃西域,把虐了西漢整個朝代的匈奴打跑到了歐洲,徹底絕了匈奴之患。羅馬皇帝的使者就是到這裡拜見了中國皇帝,從此開始了跨越歐亞的直達貿易,也是華夏走向世界的開始。


一抹雲28


董卓燒的洛陽不是現在的洛陽。

如果你從洛陽城區坐公交車到白馬寺,就會在路上看到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漢魏故城遺址”,這裡才是董卓燒的那個洛陽。

現在的洛陽城建立在隋唐洛陽城的遺址之上,該城於隋煬帝大業二年,由楊素、宇文愷等人建造,是為大隋帝國的東都。隨著王朝疆域擴展,中央政府需要加強對北齊、南陳故地的控制,長安位置過於偏西,又有三門峽的砥柱之險,不是很方便。在洛陽建都,有利於完成這項政治任務。不久,隋煬帝又下令開鑿大運河,永濟渠和通濟渠的交點就是洛陽,河水穿城而過,將各地的物資彙集於此,也有利於把軍隊調往全國各地。而東北方向的漢魏洛陽城,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讓位於新的城區。雖然在那裡,也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多個王朝的記憶。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時拾史事


差,咋這樣提問,現在的洛陽古今交融多麼美麗動人啊!

古代的洛陽和現在的洛陽都是歷史文化名城洛陽,十三朝古都洛陽,董卓是燒了洛陽,而且是洛陽曆史上第一次大火被燒。

東漢末年,由於繼位的皇帝都較為年幼無知,致使外戚干政,宦官專權,朝綱大亂,農民紛紛起義,其中較為有名的則是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格局勢力,而盤踞西北的董卓軍,則看準時機以勤王為幌子進軍洛陽,廢漢少帝劉辯立漢獻帝劉協為帝,將劉協作為傀儡加以控制,因洛陽離其西北根據地較遠,且諸侯群起攻之,董卓強迫漢獻帝西遷長安,而在西遷長安的過程中,董卓命令部下,拆掉洛陽宮城運往長安,再將整個洛陽城焚燬,大火連燒數月,煙氣遮天蔽日,同時又對洛陽城的百姓進行血腥的屠殺,昔日繁華於世東漢都城,則在軍閥董卓的大火和屠戮之下徹底化為烏有,之後數十年內洛陽徹底沉淪,直至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建立魏國,才將都城從許昌再次遷往洛陽,並對洛陽進行了再建。此乃洛陽曆史上的第一次大浩劫。


老胡寫實


首先要分清歷史上的洛陽,和今天的洛陽。

漢魏故城遺址在今天的洛陽東方向。

今天的洛陽城區,主要在“隋唐”、“東周”原址區域。

 東漢末年,董卓以勤王為幌子進軍洛陽,廢漢少帝劉辯立漢獻帝劉協為帝,將劉協作為傀儡加以控制,因此,諸侯群起攻之。

打不過就跑,跑的時候董卓還眼紅洛陽城的繁華。又做了一連串的喪盡天良的壞事。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三月,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洛陽蕭條。

董卓強迫漢獻帝西遷長安,命令部下,拆掉洛陽宮城運往長安,一把將火洛陽城焚燬,大火連燒數月,同時又對洛陽城的百姓血腥屠殺,繁華於世東漢都城,徹底化為烏有。

遷城,屠城,擄走人口,董卓之禍後數十年,洛陽一片蕭條。


洛陽本地通


先亮答案:不是現在的洛陽!

一、洛陽的建城史:

從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起,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共13個王朝在此建都,文明史5000多年,城市史4000多年,建都史1500多年,在中國所有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裡,洛陽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中國曆代400多位帝王中,有上百位都曾在洛陽執政。夏都二里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遺址沿洛河一字排開,形成了舉世罕見的“五都貫洛”奇觀,其都城遺址之密集、連貫,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無與比肩。

二、洛陽曆史上的三次浩劫:

1.第一次浩劫——董卓火燒洛陽:

東漢末年,由於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無知,導致東漢朝廷宦官干政,外戚掌權,朝綱打亂,農民紛紛起義,其中聲勢最浩大的就是黃巾起義了!為了鎮壓黃巾起義,在朝廷的默許下,一個個小型的諸侯割據勢力形成了!而其中以西北為根據地的軍閥董卓,異軍突起,因緣際會佔據了當時的東漢都城洛陽!董卓暴虐無道,內無施政,外無民心,導致各路諸侯紛紛反對董卓勢力。董卓面對困局,便提出了將都城由洛陽遷往長安的餿主意!不僅如此,大肆盜掘黃陵、屠殺百姓,縱容屬下欺壓百姓,並且放火燒掉洛陽城!大火連燒數月,煙氣遮天蔽日。這是洛陽城自建城以來遭受的第一次浩劫!

東漢時洛陽城的位置,位於現洛陽城區,漢魏故城遺址附近,洛陽城正東方向。所以董卓火燒洛陽,燒的並不是現在的洛陽城!

2.第二次浩劫——黃巢攻破洛陽:

唐朝末年,出身於一個富裕家庭的儒生黃巢,在屢次科舉均以落第告終後,離開長安時扔下一首"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詩句,便離開了!誰也沒有想到黃巢再臨長安時,真的是陣透長安城!不過在黃巢起義軍攻打長安城之前,洛陽城,作為唐末黃巢起義軍的必經之路!是一定要攻破的!唐朝廷,自然知道洛陽的重要性!兩軍便在洛陽城外鏖戰!結果等到起義軍攻破洛陽時,已經開始殺人取肉,充作軍糧了!足見戰鬥之慘烈!連人都吃,就別提金銀財寶,民女大婦了!怎一個慘字了得!整個洛陽城則在這次戰火之中再次毀壞殆盡,漕運徹底淤塞!比董卓火燒洛陽還慘!

3.第三次浩劫——明末血洗天下第一富:

明末,洛陽城內住著一位了不得的王爺,福王朱常洵,明神宗朱翊鈞第三子,母親鄭貴妃,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朱常洵生下來後,便給他爹出了一道難題。

福王是萬曆皇帝第三子,母親鄭貴妃。萬曆的皇后姓王,但沒有生育一男半女。一次萬曆一時興起,“寵幸”了一個宮女,便有了長子朱常洛。按當年朱元璋立下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和“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併封”的繼承法,身為長子的朱常洛是理所當然的太子。但一則由於萬曆對鄭貴妃的寵愛,二則由於朱常洛的母親只是個一般宮女,萬曆遲遲不肯立朱常洛為太子。這便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國本之爭了!

最後,萬曆皇帝到底是屈服了,福王便真的成了一個閒散王爺。等到了明末崇禎年間,福王地位水漲船高,這也就罷了,關鍵是在明末年間,大家都說:世間都說先帝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洛陽富於皇宮。

頂著天下第一富名頭的福王,一下子成為明末起義軍,李自成眼中的獵物了!大順軍在定都長安進軍北京的過程中,為籌備軍餉,起義軍大軍壓境,最終攻破洛陽,李自成放縱手下對洛陽進行燒殺搶掠。

(更多精彩回答,敬請關注:豆漿的奶爸守則,不一樣的奶爸,不一樣的豆漿!!!)


豆漿騎兵


看了這麼多回答,有寫洛陽曆史的,有寫洛陽遭劫的。。。用的著寫這麼多嗎?一句話就回答了,不在現如今洛陽的城區裡。漢魏洛陽城大約在現在洛陽東邊孟津縣平樂鎮向南的一帶,到偃師境內。總體在現今洛陽的東南方。現在的洛陽基本涵蓋東周,包括陵墓區,隋唐洛陽城故地。例如,現在的洛河市區段並不是古洛河段(自然形成),據說是隋唐時代洛河人工段(為了漕運和建碼頭)。古洛河據說在現在洛陽市洛龍區古城路一帶。


T-8009


取消回答


硯武


雖然很多城市名的古名和今名一致,但是地理位置已經發生了改變,洛陽就是一例。

左下角是現在的洛陽市中心位置,右上紅框內為漢魏洛陽古城遺址。

當然,洛陽城是東漢帝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絕無是說當時的洛陽只是一座城而已,紅框內只是皇宮,洛陽城所在中心位置,周圍的地區仍然是當時的洛陽轄區。

洛陽城的大小,在古籍中也有介紹。

《帝王世記》:城東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
晉元康《地道記》:城內南北九里七十步,東西六里十步,為地三百頃一十二畝有三十六步。

兩處記載的具體數字有點出入,但大致範圍還是可以確定的,不至於偏差太大。所以,如今的古城遺址,也是按照這個範圍來做研究。


城外的自然就是下轄的各級鄉、聚、裡、亭之類的地方了,例如現在的洛陽市中心,在當時,是被稱呼為幾陽亭,是城外三十里的一個亭級地區。

董卓進京時,曾被大將軍何進拒之門外,他又不肯順從何進,於是停駐在幾陽亭,觀望洛陽城內的局勢變化。

初平元年(190年)二月,董卓為了避開關東反董聯軍的鋒芒,不顧朝中大臣的反對,決定遷都。史書上記載漢獻帝動身的時間為二月十七日開始,至三月五日,漢獻帝抵達長安城,進駐未央宮。

董卓本人則是留在東都洛陽,坐鎮指揮朝廷軍隊對抗反董聯軍,一直到次年(191年)三月,因為孫堅率軍連續擊敗董卓,所以董卓這才棄守洛陽,跑去長安了,留下一干將領防守沿途戰略據點。

按照史書記載,董卓臨走的時候,是下令讓呂布放火燒城,將此地淪為焦土。

《江表傳》:舊京(雒陽)空虛,數百里中無煙火。(孫)堅前入城,惆悵流涕。

孫堅入城後,也試圖重建洛陽,恢復漢室威儀,無奈關東聯軍發生內訌(袁紹坐鎮冀州,令人奪取孫堅的豫州轄地),孫堅無心討董,將洛陽交給朱儁,自己去幫袁術打袁紹的人去了。

洛陽城在董卓、朱儁之間又有爭奪,朱儁不敵李傕等人,率軍撤退進駐中牟,洛陽又回到長安朝廷的控制之下,幾經戰火,這曾經承載了東漢帝國輝煌的古都已經是人煙稀少,滿目瘡痍的廢墟了。


有一說一談歷史,不偏不倚話蒼生。

歡迎喜歡三國故事的朋友關注我。


潯陽鹹魚


那是漢魏洛陽城,在東面。夏,商,都在現在的洛陽城東!

現在的洛陽城內有西周和東周的王城,成周,西周國,東周國,隋唐洛陽城,金元明清洛陽城



國寶會說話


不是現在的洛陽,在現在的洛陽市東部的伊濱經濟開發區境內的漢魏古城遺址處。



東漢時期的太學,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立大學,也在該區的佃莊境內,其規橫宏大,也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大學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