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为什么有那么多老人辛苦劳动,省吃俭用,为了什么?

6711095903096


说起这个话题,我实在心情沉重,感慨万千。我生在穷山村,长在土窑洞,和农民父老乡亲朝暮相处,亲眼见到的农村老人辛勤劳动、省吃俭用的范例太多了。他们到底为什么?以笔者之见,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应该肯定这是劳动人民的本色,是祖辈老人勤劳善良、勤俭持家的世代优良传统美德,也是老人在长期艰苦生活中养成的一种生活习惯。这些老人,有的出生在解放前,饱尝旧社会的苦难,扛长工,打短工,食不饱肚,衣不遮体,受尽了人间凄凉;有的出生于六、七十年代,农衬生产条件滞后,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直到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这些老人又成为这个时期的实践者,他们以百倍的努力辛勤劳动,分享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他们却忘不了过去,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十分感恩党的富民政策,心甘情愿为社会再做贡献。许多老人说:“天天干活,心里快活,一天不干,心里就憋的慌。”还有的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因此,老人们辛苦劳动,省吃俭用成为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其次,就是为子女积蓄,减轻子女负担,期盼子女能夠生活的更好。子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哪有老人不疼爱自已子女的?《父亲》、《母亲》、《儿行千里母担扰》这几首精典歌曲,真切地表达了父母对儿女的深厚情感。许多老人为让子女能上学、有工作,有钱说媳妇,在城里买房,生活的更好点,宁愿拣破烂、当保姆,起早贪黑干脏活累活,毫无怨言。这样不仅可以自食其力,不为儿女增加负担,而且还能把省吃俭用积攒的积蓄扶持给子女。我村有个70岁老人一年8个月骑摩托四处打工挣钱,老伴在县城当保姆,两个老人一年收入5万多,吃喝不愁,积蓄全贴给了儿子在城里买房。难怪许多老人说:“哪怕再受苦受罪,只要儿女有出息,咱心里就高兴!”

第三,为了养老防病。这个问题很现实。现在虽然大多数年轻人对父母都很孝顺,给钱送物,经常探望,但例外者也并不罕见。这类问题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极少数子女法律意识淡薄,对老人生活漠不关心,一年到头不见面,遇事儿女们互相推诿,躲躲闪闪,老人有苦难言,有病没钱看。另一种是有些子女虽有孝敬之心,但因家庭困难没有经济能力,连自已也顾不下。因此,许多老人趁自已现在还能干,就辛苦劳动,省吃俭用,想积蓄一些钱养老防病。当地有句俗语:“儿有女有,不如已有。”就是说如果老人自已手里有钱,用着就很方便,不做难。

衷心祝愿天下老人健康长寿!衷心希望每个子女都能孝敬老人、感恩父母!以上仅是我个人观点,敬请各位老师指教!





巍巍中条


给你们讲个前天发生的事情吧!

前几天家里煮粥,我洗了大米和红枣。当我准备下锅的时候老爹进屋了,劈头盖脸骂我一顿!知道为啥不?因为我拿了八个红枣,老爸说五个红枣就行了,太多了浪费!然而因为疫情,我们家六口人吃饭!

我们家虽然在农村,但是也并没有穷到无米下锅的地步。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我爸年轻时候是经历过什么样的艰苦生活。

我觉得人应该向前看,没办法!没有去经历过那段日子,不敢随意去评判对错,去解释太多!

只能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吧!


乐壹先生


你好,我是农村小栾,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现在农村,有很多老年人六七十了还在辛苦劳动,有一次我遇见了一个老大爷,我问他多大年纪了,他让我猜,我看着他的样子说六十?大爷说六十还得+一轮,我有点惊讶,于是就问他,大爷你都七十多了咋还干这么累的活呀(干的是在工地上推砖的活)大爷说,在家闲着也没事,出来打一份工就能多一份收入,给孩子减轻负担,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钱也不值钱,能多抓点就多抓点。听过大爷说的话,我很是敬佩[赞]现在农村的老人六七十了跟着建筑队干活的真不少,他们以前吃过苦,知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省吃俭用,都是为了孩子们啊!




农村小栾


我是锦荃妈妈

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荣美德,父辈们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思想,父母们经历了新中国的建立,三年自然灾害 ,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节俭是为了给儿女补贴。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中年人处于上有老下有老的阶段,老人们节俭的钱都给子孙辈们。我姑姑和姑父70多岁的老人,平时舍不得花钱,还养猪,孙子结婚时还给拿了不少钱。

2、节俭是为了减轻儿女负担。农村老人为了不给儿女舔负担,本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了,却还在辛苦劳作,为的就是给子女减轻负担,让儿女们没有后顾之忧。

3、节俭是一直的习惯和传承。像我公公婆婆,节俭了一辈子,但这种节俭不是他们没钱,不是儿女不孝顺,是他们一辈子的习惯。

4、节俭是为了养老。辛苦劳作是为了老有所依,当有一天无法劳动没有收入时,已不至于伸手向子女要养老钱。

这种节俭的美德年轻一辈也应该学习,一辈一辈传承下去。


锦荃妈妈


因为他们吃过很多苦。在他们的年代,吃也吃不饱,而且吃的是野菜和玉米饭,一个月也不能吃到两次肉,还要做很多农活,非常辛苦。那时候不去干活吧,不行。必须去,因为有生产队管着,要苦公分。衣服也没有,烂了就补起再穿,有很多补巴,到了冬天,晚上冷就烧一堆火,一家人坐在火旁烤火。现在生活好了,他们也过得节省。


李思晨道


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农村中大部分老人还是很节俭,还要参加劳动。在他们的潜意思里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热爱这片土地,我要把这辈子奉献给这片土地。我要爱我的家人,要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不给他们添负担,我要自立更生。再有就是他们被过去的那些辛苦岁月烙上烙印了,感觉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很满足了,比过去强多了。


歪人小马哥


大家好,我是辰辰郭小,以下是我的回答:因为农村老人没有多少收入,他们还想着养孩子,给儿子讨媳妇,就靠着种地,能有多少钱啊,而且他们都是受苦受难过来的,听我奶奶说,她们那时候都吃树皮,吃树叶,很多人都饿死了,他们省吃俭用也是为了不给孩子增加负担,是在帮助孩子们减少压力,所以他们能干就干,能省就省,这就是天下父母对儿女们无私的爱,更何况节俭是他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所以我们有时间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多打打电话,他们生我们养我们不容易。


辰辰郭小


这大多原因和上一辈人,所经历的事情有着直接的关系,所经历的年代不一样,所以造就了上一辈人的品质。

我的爷爷今年75,每天都闲不住,天天下地、放羊,生活更是很节俭,一件衣服都穿好几年,破了缝缝补补在穿,家里人每当给他买衣服时,都会被他训斥一番。

其实这就是他们上一辈人独有的品质,也是一个时代造就他们这种,吃苦耐劳和节俭的生活方式。



废品弟弟


他们干农活干了一辈子,虽然年龄大了,但是还是保持着那种习惯,就像疫情期,好多上班族歇的差不多了突然不让上班,他们就会特别的不习惯,感到特别的无聊,但是年轻人有知识,会玩玩手机看个抖音什么的,但是农村的好多老年人因为以前家里穷,几乎没上过学,不会玩智能机,他们只能靠自己的专项打发时间,其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活着,就要活的有意义,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价值,再次就是他们觉得劳动着权当运动了,身体健康,能够长寿,我的父亲和公公就说,孩子大了,都觉得他们辛苦不让他们干活,他们歇一段时间就觉得身体不行,不是这疼就是那疼的,继续干活,不用去医院,慢慢就好了😁


威哥的莲花妹


老一辈的每个人都是省吃俭用的,我们现在人真的应该跟老一辈学习!因为他们那个年代真的是穷怕了,苦怕了!爷爷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故事,说天天吃红薯,但是一辈子也没吃够。逢年过节回去给他们点钱从来不舍得用,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用。所以我们做晚辈回去尽量给老人买的吃的,因为给钱他们根本不花,想方设法的再还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