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培育茶苗140萬株,村書記愁找不到茶農,一群“紅馬甲”出現了

錢江晚報·小時細聞記者 鮑亞飛 楊一凡 通訊員 王建才 佔紅媚

疫情略微轉圜,田頭就顯忙碌。這兩天,淳安裡商鄉江村正忙著種“白牛早”茶苗。

每年培育茶苗140万株,村书记愁找不到茶农,一群“红马甲”出现了

“作為茶鄉,本來這段時間既要育苗、種茶,又要備茶、採茶,正是需要大批人手的時候。可今年情況特殊,沒辦法提早請人過來。還好有這批志願者們過來幫忙,不然我們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江村村支書江志宏說道。

立春已過,便是農忙季。與其他以銷售茶青為主的村莊不同,裡商鄉江村村還有一項特色產業,就是培育茶苗。

該村有二三十戶人家,已有20多年的培育茶苗經歷。現有茶苗基地30多畝,包括白牛早、安吉白茶、烏牛早和117等多個品種,每年產苗量在140萬株左右。

其中,“白牛早”是江村村村民自己發現並培育的新品種,產量高、抗旱抗寒性好,滋味鮮,又耐泡,去年一經過農業農村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的檢驗,就一炮而紅。目前茶苗已達到出售的標準“身高”,亟待“出閣”,可疫情帶來的種茶採茶僱工難問題卻讓茶農頭疼。

鑑於往年安徽僱工大批量前往裡商採茶種茶的情況,裡商鄉黨委政府已於2月12日對每個村外來僱工的戶籍和人數做了詳細統計,目前正在擬定種茶採茶期間的作業措施疫情管控方案。

每年培育茶苗140万株,村书记愁找不到茶农,一群“红马甲”出现了

作為應急舉措,連日來,鄉黨委政府組織了有數十人組成的志願者小分隊,在僱工到位前,分別前往各村幫助茶農解決農忙問題,以應燃眉之急。

每年培育茶苗140万株,村书记愁找不到茶农,一群“红马甲”出现了

作為浙江省茶葉強鄉鎮,裡商鄉共有茶葉面積18235畝,茶葉產值佔該鄉農業總產值的77.6%,在全鄉的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為了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在確保防控措施落實到位的前提下,裡商鄉正針對實際,因應時節,研究採取一系列舉措,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