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防线”让“魔鬼”无处藏匿-----濮阳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抗击疫情纪实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宋明增 通讯员 刘彦州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在边远贫困农村带领广大群众抗击疫情,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全村男女老少“零感染”?这个紧迫而重要的难题摆在了濮阳市人民检察院驻范县颜村铺乡前冯堌村工作队队员面前。“只要听党指挥,依靠群众,群防群治,构筑起‘人防、技防、物防’三道防线,严防死守,就能让‘魔鬼’无处藏匿,就能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保护好全村837名群众。”濮阳市人民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晁岳军、工作队员王晓生这对昔日的好战友、今天的好搭档,不谋而合。


“三道防线”让“魔鬼”无处藏匿-----濮阳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抗击疫情纪实


发动全村党员群众人人参与,构筑“人防”第一道防线

“我们要实行网格化管理,紧紧依靠全村群众与网格信息化相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把大家都发动起来,人防技防物防一起上,做到疫情防控一个也不‘漏’。”有着多年从事技术信息化工作经验的王晓生率先提出来。于是,从大年初二开始,驻村第一书记晁岳军就带领驻村工作队、全村干部群众,从筑牢“三道防线”开始,进入抗击疫情战时状态。3名驻村工作队干部、5名村干部,17名党员,27名公益岗、全村群众参与前冯堌村疫情防控。目前值班25个昼夜,工作队为村里提供1000元的消毒液、方便面、火腿肠等物资,为卡点值班人员发放口罩、一次性手套。带领全村群众,把防控工作落实落细落小,编排6个小组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对全村6条村口胡同进行道路管制,对留下的一个进出口进行全天值守,对出入人员逐个进行姓名登记、测量体温、问询情况,每天宣传科普知识。利用微信群提醒群众不串门,不聚集,出门一定要戴口罩,相信科学、相信政府,坚决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向信息化技术手段要战斗力,构筑“技防”第二道防线

“三道防线”让“魔鬼”无处藏匿-----濮阳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抗击疫情纪实

向科技要安全,向信息化技术手段要战斗力,用科技指导防疫工作,构筑“技防”第二道防线,从而提高抗击疫情工作效率,减少人与人接触交叉感染风险。于是,随时利用全村微信群下发防控通知,转发防疫知识,展开邻里互助,沟通交流工作。使用学习强国平台两次召开了由村两委参加的疫情防控视频会议,会议由王晓生发起,大家互通防控信息、查找防控漏洞。“还是晓生兄弟这个主意好,召开强国视频会议真方便,下步我们需要再熟悉!”村委主任张传亮很有感慨地说。村口卡点让出入人员扫描二维码进行登记签名,对没有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和孩子由陪同人员代为扫码登记,既加快了登记速度,也排除了通过签字引起的交叉感染隐患。还有无接触配送生活用品,……等等,这些技防手段,让这个边远农村也具备了新时代的特征。

用好口罩消毒液等物品,构筑“物防”第三道防线

“三道防线”让“魔鬼”无处藏匿-----濮阳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抗击疫情纪实

坚持为村里公共场所消毒,为值班人员发放口罩、拉条幅等,这些具体管用的“物防”措施筑起了第三道防线。据了解,他们发挥物理隔绝作用,隔离从武汉务工返回人员,为值班人员筹备口罩。现在,不但值班人员带口罩,村民出家门也自觉带上了口罩。为全村赠送10桶消毒液,坚持每天对全村大小街道、村室广场、公共厕所、胡同等进行喷洒消毒,做到消杀无死角、无盲区。利用路障管制全村各个路口,控制人员出入。制作8条宣传条幅,挂在各个路口醒目位置,进行防控宣传,让“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深入人心。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驻村工作队是临时的,但他们的初心是炽热的”。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濮阳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员一样,广大党员、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