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賣出90萬斤草莓 疫情下的時間賽跑

6天賣出90萬斤草莓 疫情下的時間賽跑

今年2月,從春收、疫情、滯銷到“脫銷”,在農產品保供的跑道上,田間的農戶感受到了電商的力量。隔著手機屏幕,電商連接了消費者與農戶,讓一直以來小步慢走的電商扶貧、助農工作在疫情期間實現了大步快跑。

南京的蘆蒿、丹東的草莓、三亞的芒果……往日暢銷的特色農產品出現滯銷情況。鮮少接觸電商、物流不通,讓不少農戶在疫情期間承受“賣不出去產品”的壓力。不過,也就在2月,電商企業成立相關的應急小組,為農戶開渠道、通物流、找採購商。

幾天前,南京市八卦洲鎮蘆蒿種植戶王寶看著蘆蒿長得越來越好,卻高興不起來。往年他們鎮上的蘆蒿八成是被運往武漢市場的。今年由於交通管制的原因,蘆蒿無法運往武漢,全鎮數十噸蘆蒿面臨著滯銷的困境。

這兩天,王寶則稍稍鬆了口氣。自2月12日開始,一輛物流專車來過之後,他一早從田間收割的蘆蒿便會在6小時後被運輸到生鮮倉庫裡。

受電商之惠,解決農產品積壓的,還有丹東東港的王大姐、三亞的老袁。王大姐是一家生鮮網店的主播,有自己的草莓種植大棚。大年初二本該是收購商陸續登門收購的日子,卻門可羅雀。草莓易損,每積壓一天都會產生巨大的損失。為及時止損,丹東草莓開始通過電商直播銷售,6天就銷售了90萬斤。如今,王大姐的草莓已供不應求。

2-5月是三亞芒果的暢銷季,但已經到了2月,老袁家裡的芒果卻仍賣不動。“疫情影響,沒有人來收購,芒果經不起損耗”,2月初,一個團隊幫助不想去產地的採購商隊伍建起了網店。三亞的物流條件較好,消費者購買芒果後,24小時可以收到訂單產品。


6天賣出90萬斤草莓 疫情下的時間賽跑

今年的一場疫情,也倒逼農產品銷售模式轉型。更多銷售農產品的網店在京東商城上線,京東商城也給予了這些網店流量的傾斜。這些本地採購商之前並未接觸電商銷售,當下卻也嚐到了互聯網紅利。

觸網的群體不只是採購商,還有量級更大的農民。蘇寧拼購在疫情期間對農產品銷售提供流量支持。平臺面向全品類商家開放,免費使用。對於未入駐拼購平臺的農戶,設立極速審核綠色通道,6小時內完成,實現農戶的極速入駐。

對不瞭解運營網店的農戶,蘇寧拼購還提供入駐指導,開通滯銷農產品綠色通道。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天以來,入駐平臺的新商家有1842家,審核通過的商家有1700家。蘇寧全渠道的助農會場上線以來,共銷售300萬單相關商品,幫助農戶創收1億元。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任李勇堅認為,從當前電商在縣域、農村地區的佈局來看,電商幫農仍有較大的進步發展空間。農產品上行主要是涉及到物流問題,從現在的發展情況看,農村物流已有相當的基礎。農產品的毛利空間較大,這也決定了這一品類通過電商上行的可行性。

有專家人士分析表示,受限於農產品自身的特點,農產品冷鏈物流環節多、成本高、保鮮不容易、標準普遍缺失,以及電商在農業領域滲透率低等因素影響,農產品電商上行之路還在初始階段。未來新電商若能成功觸碰農產品上游的生產端,同時通過完善冷鏈物流,整合農業加工企業來延長產業鏈,將會獲得巨大紅利。


王維禕/文

圖片由受訪企業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