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卖出90万斤草莓 疫情下的时间赛跑

6天卖出90万斤草莓 疫情下的时间赛跑

今年2月,从春收、疫情、滞销到“脱销”,在农产品保供的跑道上,田间的农户感受到了电商的力量。隔着手机屏幕,电商连接了消费者与农户,让一直以来小步慢走的电商扶贫、助农工作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大步快跑。

南京的芦蒿、丹东的草莓、三亚的芒果……往日畅销的特色农产品出现滞销情况。鲜少接触电商、物流不通,让不少农户在疫情期间承受“卖不出去产品”的压力。不过,也就在2月,电商企业成立相关的应急小组,为农户开渠道、通物流、找采购商。

几天前,南京市八卦洲镇芦蒿种植户王宝看着芦蒿长得越来越好,却高兴不起来。往年他们镇上的芦蒿八成是被运往武汉市场的。今年由于交通管制的原因,芦蒿无法运往武汉,全镇数十吨芦蒿面临着滞销的困境。

这两天,王宝则稍稍松了口气。自2月12日开始,一辆物流专车来过之后,他一早从田间收割的芦蒿便会在6小时后被运输到生鲜仓库里。

受电商之惠,解决农产品积压的,还有丹东东港的王大姐、三亚的老袁。王大姐是一家生鲜网店的主播,有自己的草莓种植大棚。大年初二本该是收购商陆续登门收购的日子,却门可罗雀。草莓易损,每积压一天都会产生巨大的损失。为及时止损,丹东草莓开始通过电商直播销售,6天就销售了90万斤。如今,王大姐的草莓已供不应求。

2-5月是三亚芒果的畅销季,但已经到了2月,老袁家里的芒果却仍卖不动。“疫情影响,没有人来收购,芒果经不起损耗”,2月初,一个团队帮助不想去产地的采购商队伍建起了网店。三亚的物流条件较好,消费者购买芒果后,24小时可以收到订单产品。


6天卖出90万斤草莓 疫情下的时间赛跑

今年的一场疫情,也倒逼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型。更多销售农产品的网店在京东商城上线,京东商城也给予了这些网店流量的倾斜。这些本地采购商之前并未接触电商销售,当下却也尝到了互联网红利。

触网的群体不只是采购商,还有量级更大的农民。苏宁拼购在疫情期间对农产品销售提供流量支持。平台面向全品类商家开放,免费使用。对于未入驻拼购平台的农户,设立极速审核绿色通道,6小时内完成,实现农户的极速入驻。

对不了解运营网店的农户,苏宁拼购还提供入驻指导,开通滞销农产品绿色通道。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天以来,入驻平台的新商家有1842家,审核通过的商家有1700家。苏宁全渠道的助农会场上线以来,共销售300万单相关商品,帮助农户创收1亿元。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任李勇坚认为,从当前电商在县域、农村地区的布局来看,电商帮农仍有较大的进步发展空间。农产品上行主要是涉及到物流问题,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农村物流已有相当的基础。农产品的毛利空间较大,这也决定了这一品类通过电商上行的可行性。

有专家人士分析表示,受限于农产品自身的特点,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多、成本高、保鲜不容易、标准普遍缺失,以及电商在农业领域渗透率低等因素影响,农产品电商上行之路还在初始阶段。未来新电商若能成功触碰农产品上游的生产端,同时通过完善冷链物流,整合农业加工企业来延长产业链,将会获得巨大红利。


王维祎/文

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