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最危险的地方,就该我上!”

“最危险的地方,就该我上!”

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驰援武汉半个月了,我还没有腾出时间来回忆、分享和记录,因为需要我们的人太多太多。”2月19日,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支援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领队李喆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武汉抗疫一线仍然非常忙碌,医护们常常一交班,登上返回住地酒店的车辆,“头一仰就睡着了”。

但在她心里,这段日子注定是终生难忘的记忆。在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她和战友们经历了太多“第一次”,克服了太多“做不到”,也扛住了太多“不可能”——

为了避免感染、方便工作,护士们主动要求将长发一剪再剪,她们之中很多人从没剪过短发;防护服紧缺,医护们需要穿着纸尿裤进舱工作,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穿,反而尿不出来,需要打破心理障碍;人手同样紧缺,护士们不仅要对所有病人进行查房,还要负责处理各种紧急突发情况、关注病人的特殊需求和心理健康、收集病人及医生的反馈意见并及时反映等等,没两天他们都锻炼成了“全能型选手”……

而让李喆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取咽拭子的经历。

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新冠肺炎通过咽拭子来检测2019-nCoV从而确诊。由于人手紧,方舱医院没安排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医护。

对于这项从来没有做过的高风险操作,李喆一开始有些担心:“取咽拭子需近距离接触病人,而棉签取样很可能会引起患者剧烈咳嗽、飞沫四溅,感染风险极高。但这项操作是病人确诊及出院的标准之一,也是病人不得不做的检查。作为共产党员,最危险的地方,就该我上!”

她笑言,因为要进行高风险操作,医院专门给了她特殊待遇:戴上黄色防护头套,再加一层天蓝色隔离衣,“加上本身穿着的白色防护服,颜色搭配起来颇有异域风情。”

虽然组员配合默契,但因为都是“第一次”,取咽拭子的流程并不顺畅,采集56位病人的咽拭子足足耗费了李喆和其他两位护士两个半小时。在这期间,她们分管的病人由其他组员接管,“战友之间不需要客套,每个人都只有一句:‘有活必上!’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

更让李喆感动的,是一位患者在取咽拭子前问她:“姑娘,我要是忍不住咳嗽,口水喷出来怎么办?”而后采集全程这位患者都侧着脸张嘴,一直到采样结束才转过身拼命咳嗽起来。“我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尽可能地保护我们。”李喆说。

她明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论是医护、警察、保洁员、行政协调员、物资保障员、酒店工作人员,还是那些来自各行各业、素未谋面的志愿者们,无一不用尽全力,共同撑起了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的精神脊梁,“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勇敢的人民打配合,这场战斗我们一定能赢!”

(本报海口2月19日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