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典到新型肺炎:如何做好心理急救和心理援助?

小嘿log


2003年北京爆發非典型肺炎時,記得當時我是在北京農村小學6年級,當時因為歲數小什麼都不懂,對什麼非典型肺炎根本沒有概念,只知道突然學校開始給每一個到學校的學生測體溫,只是覺得很好玩,並沒有感覺有多嚴重,那學期放假倒是挺早的。一直到非典型肺炎不聲不響的結束了(確實在我看來是不聲不響的,因為根本就沒關係過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我也沒聽說有周圍的人有誰得了,也沒發現生活有什麼改變。

對於現在爆發的新型肺炎,雖然比小時候的認知提高了,也知道這個新型肺炎是一種厲害的傳染病,而且確實對平時的生活有了一定的影響(從新聞和國家的防控力度得知),但我對它的態度很淡定,平時該怎麼生活怎麼生活,該按時出去鍛煉出去鍛鍊,該正常上班正常上班,不會恐慌的不敢出門,也不會做出囤積食物和藥品的事情。當時該戴口罩還是會戴,該配合檢查配合檢查,不是因為怕,畢竟是在鬧市生活,就要隨大眾,不搞特殊化,也不給國家添麻煩。

所以我的觀點是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理性對待,正常生活工作,同時還得加強身體鍛鍊,身體是健康的本錢,積極向上就會有好運氣!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明心觀法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心理急救和心理援助

在目前的疫情狀況下,實施心理急救和心理援助更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清現實:

目前疫情引發了什麼程度的普遍恐慌情緒?普遍的恐慌情緒的特點是什麼?

  • 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整個國家進入了靜態,城市沒有了生氣。
  • 這場疫情放大的是人們的孤獨感、無助感、家國情懷,縮小的是人們的自我價值、存在感。
  • 疫情什麼時候結束?疫情結束後生活該從哪裡開始?每一天的煎熬什麼時候到頭?所有人的生活節奏和工作計劃完全被打亂,這一系列的突變都是人們的普遍擔憂。

二、看到希望:

目前疫情的狀況如何,國家和社會採取了哪些對百姓的政策?

疫情情況:

  • 目前疫情已經得到大幅控制,數據在逐日遞減,全球對中國充滿信心,八方支援,病毒毒株已經分離,疫苗已投入了研發中。

戰勝機率

  • 在過去非典時期做出重大貢獻的終南山院士和陳薇少將必將再次給與我們希望。

就醫保障:

  • 針對確診病患實現免費醫治。

生還希望:

  • 疾病的致死率得到有效控制。

三、瞭解個人情況:

援助最害怕這場疫情影響或改變了自己什麼?有沒有辦法解決他的擔憂或減輕他的損失?

  • 疫情期間所有人都必須在家隔離,強制改變了許多人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這是突然的,措不及防的,來不及適應的,會有很多人難以適應從而引發焦慮或心境改變。
  • 轉移他的注意力或發現並引導他培養小興趣,做一些平時想做卻沒時間做的愛好。
  • 針對到了需要[急救]的對象,在他身上放大的是絕望感,生活被影響,工作被影響,或一件極其重要的事因疫情而破碎,或收入來源中斷在疫情結束後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這類人要向他分享他人的成功案例,以及弱化他自認為的破滅,從認知層面增強他的希望。

四、編故事:

舉和他情況類似的正面例子引導,如果沒有就編一個美麗的故事把他的情況套進去,為他設計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節點,他的焦慮在這一步應該重點解決。

  • 如果正常交談無法引導,就需要藉助他人的力量——編一個美好的故事帶入他。

心理援助就是一場心靈談判,援助的效果在於對援助對象的個人情況瞭解程度,一定要明白本次疫情的席捲,到底讓他感到自己可能會產生哪些自認為不可逆的損失,才能對挽救他的心靈開一劑良方。


心靈夢想家


做好防護,聽從政府號召,不出門。有效隔離。在家合理安排時間,增加運動,增強免疫力!相信有這麼強大的國家,一定可以戰勝這次疫情。


梅子說心理


日常就要做心理常識和自我調節培訓。

當下,政府已經通過心理機構提供心理熱線應對急救。

自助,也非常重要。應該以工作小組形式,形成自助小組。做簡潔有效的應用型情緒緩解。

援助形式要更加多樣化,除了熱線,還要微信,視頻等等。


一尚團體心理


基於現實情況,做到疫情面前注意隔離,建立必勝信心。不怕困難,排除萬難,迎接勝利。


鳳飛故里


一定要注意調整生物鐘,形成身心的抗力,即休息到運動的抗力免疫力培養,能不能打敗肺炎,取決於個人的抗力調濟配給,如果把肢髒的抗力免疫力調濟起來,應該比風暴式的抗力免疫力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