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是怎樣導致經濟危機的?越詳細越好,謝謝?

凡夫俗子覓煙火


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原因是,貨與幣不平衡了,就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產能過剩及原材料成本差別,幣的發行數量上差異等等。


雲龍相士


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是一個意思!那麼,是怎樣導至經濟危機的呢?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個市場做生意的老闆,一家有七、八口人,這老闆是一家之主,整個一大家人的一切開消都望著他,這老闆如果賺了大錢,整個家霆都過得很幸福,如果這老闆倒黴了,賺不了錢,那麼這個家霆就會出現經濟危機,生活都成問題。

大河有魚小河就有蝦,大河都無魚了小河怎麼有蝦?

這個老闆我認識他,他一次性進了三十噸洋蘿蔔絲,

這東西比較貴,八元錢一斤的進價,當時他的老婆說他不要進這麼多,他不聽,說這東西是乾貨,不會爛,有一倍的利潤,誰知這個貨到了市場,只有少部分的人買,並且只買三兩、半斤的都說買多了,又沒人批去賣,自己一天只賣幾斤,三十噸哪,要賣到何年何月?這都不說,只是把倉庫佔了,再進貨沒有放處,也沒有錢進貨,火冒了就請人晚上又裝車拉出去甩丟了!,這就血本無歸了!

沒錢怎麼辦?又去借,這借那借,一屁股的賬,亂麻理不清,這就造成了可怕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就這樣產生了!一家人過著辛酸的生活!

不過,作為老闆,有的是辦法,這只是暫時的,通過一定的努力,經濟條件是會好轉的!一家人又會過上幸福生活的!

一國之經濟危機,大同小意。


周榮43165176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也是長期關注這個問題的人,也有自己比較深入的瞭解與思考,現在分享給題主朋友。

貨幣貶值意味著貨幣投放飛快增長,過多的貨幣投放市場,而市場的物質問題並沒有與投放的貨幣量相適應,就不可避免地導致物價飛漲。

打一個淺顯的比方,一個國家所有的東西價格只值1萬億元,而原來這個國家投放市場的貨幣量也正好是1萬億元,這個物價水平正好是1:1,即一元錢對應相同1元錢的物質。而現在突然將貨幣投放量增加到10億元,那麼物價相應比原來上漲了10倍。即10元錢才能買到原來的1元錢的物質。

物價飛漲之後,企業生產原材料成本大漲,使得企業生活經營難以為繼,無法經營獲利,只得關門倒閉,這樣就會使得整個社會經濟陷入蕭條不景氣狀態;企業經營差無法償還銀行貸款,也造成銀行出現大量壞賬,最終導致銀行資金斷鏈,陷入金融危機;而飛漲的物價又讓老百姓沒有錢消費,使得需求受到較大的壓力,最終使得生產企業生產的商品也無法被市場認可,或得以順利銷售。

如此,這會導致經濟危機的暴發。



開偉觀察


經濟危機的種類很多,表現也多種多樣,比較典型的有兩種,一種是有意識的,一種是無意識的,一種是人為的,一種是社會導致的。美國在1929年的大蕭條就是社會導致的,蘇聯的1921年經濟危機就是人為導致的。所謂人為導致的經濟危機就是國家政策破壞了市場規律,導致了供求關係的失衡;所謂社會導致的經濟危機就是市場本身的調控機制失衡,導致了供求關係的失衡。說到底,供求關係平衡經濟就是正常的,供求關係失衡則一定會導致經濟危機。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是經濟危機的表現,不是經濟危機的原因。

接下來我們試分析一下經濟危機出現的具體原因。

第一,經濟危機後大概率會出現貨幣的貶值和物價的上漲,這種貨幣的貶值和物價的上漲又會加劇經濟危機的程度。從根本上說,貨幣貶值和物價的上漲只是經濟危機的表現,不是其發生的原因。

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出現了經濟危機,那麼就一定是出現了供需失衡。要麼是物資生產不足而產生經濟危機,要麼是物資生產過剩而產生經濟危機。當物資生產不足時,過少的產品必然會導致價格的上漲,畢竟物以稀為貴嘛。當物資生產過剩時,過多的產品會導致價格的下降,但當國家要刺激出口時,必然會多發紙幣而造成通貨膨脹。

物資生產的不足會導致價格的上升,價格的上升又會造成人們恐慌的心理,恐慌的心理又會加劇物價的上升。物資生產過剩時會導致價格的下降,資本家為了獲得利潤,會人為的銷燬多餘的產品,以保證價格的穩定。所以,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是經濟危機的必然產物。

貨幣與物資保持相對平衡才是有意義的。物資少而貨幣多就會出現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物資多而貨幣少則會出現通貨緊縮和物價下降。

第二,當國家政策與市場規律發生激烈衝突時,就會發生經濟危機。這樣的經濟危機大概率是生產不足的危機。實際上,這是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不適應導致的。

十月革命以後,實際上出現了一條嶄新的發展模式,那就是社會主義發展模式。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期,採取的是公有制基礎上的計劃經濟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其缺點是會導致生產與市場的脫節。

當1921年蘇俄取得了國內戰爭的勝利以後,也同時發生了波及全國的經濟危機。這次經濟危機是人為導致的,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導致的。這種政策挫傷了農民的生產地理性,使糧食等物資嚴重短缺。物資的短缺不僅意味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更意味著供需關係的失衡。因此,當時的蘇俄發生了生產不足的經濟危機。

究其根本原因是蘇俄實行了否定市場與價值規律的不符合蘇俄國情的經濟政策。在當時的蘇俄要解決這個經濟危機,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放棄國家控制,就必須承認市場與價值規律的作用。於是,列寧制定了新經濟政策;於是,經濟危機轉向了經濟的前進。

第三,當價值規律不能自行調節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時,也會發生經濟危機。這樣的經濟危機大概率是生產過剩的危機。實際上,這也是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不適應導致的。

從西歐的資本主義經濟崛起以後,資本主義橫掃了世界。不僅掠奪了大量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的市場,還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被當時的世界所認可,直到1929年的發生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這次經濟危機表明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也是有缺陷的。

資本主義的缺陷在於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只要資本主義者基本矛盾存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就一定存在。資本主義只靠市場調節經濟的發展會導致經濟危機,資本主義依靠市場家國家干預的方式也不能最終根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之後,資本主義世界在1973年還發生了經濟大危機。

在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下,生產過剩一直在發生。資本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會無限制的生產產品,這種無限的生產加在一起,必然會導致市場的飽和,市場的飽和必然是更需失衡的證明。當市場飽和生產過剩以後,物價會下跌,但人民仍然買不起——因為人民失業了。雖然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學習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基礎上,對社會經濟進行了國家干預——羅斯福新政。然而,私有制下是不能根除經濟危機的。

經濟危機發生以後,最嚴重的不是貨幣的貶值和物價的上漲,而是社會的失業率會居高不下。人民沒有工作,會導致社會的恐慌和動亂;社會的恐慌和動亂會使經濟危機更加難以解決。在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家為了利潤是不會顧及人民生活水平如何的。

總而言之,所謂的經濟危機就是供需失衡,所謂的經濟危機就是物資與貨幣的不對等,所謂的經濟危機,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不相適應。想要解決經濟危機,就必須保持供需平衡,就必須物質與貨幣的價值對等,就必須生產力生產關係相適應。說到底,要解決經濟危機就必須市場與計劃相結合,既要有市場的調節,也要有國家的宏觀調控。發展經濟當然是要獲取利潤,但要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

一己之見,請多指教。


歷史緯度


也是這個問題,也不需要太高深的經濟理論。憑藉一些普通的經濟學常識,這個問題就能夠解釋好。

從古至今,由於貨幣貶值引發的通貨膨脹,進而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的例子不勝枚舉。小編我可以信手拈來,解放戰爭時期的國統區經濟危機,以及今日的委內瑞拉和津巴布韋經濟危機就是最好的三個例子。我們以解放戰爭時期國統機的經濟危機為例,詳細說明一下這個過程吧。(△ 早期的法幣購買力非常強勁)

法幣發行初期,幣值非常穩定,購買力非常強。法幣是國民黨政府在1935年發行的,以取代市場中流通的銀元,一直到1948年被金元券所取代。在法幣流通的13年間,中國經歷了極其惡劣的通貨膨脹。我們來看一下100元法幣的購買力變化,數據來源於1947年《大眾晚報》。

1937年100元法幣可以兩頭牛,1938年可以買一頭大牛、一頭小牛,1939年可以買一頭大牛,1940年可買一頭小牛,1941年可買一頭豬,1942年可買一隻火腿,1943年可買一隻老母雞,1944年可買一隻小母雞,1945年可買一條魚,1946年可買一個雞蛋,1947年可買一隻煤球,1948年僅能買到4粒大米。(一捆一捆的法幣)

從經濟學角度講,貨幣貶值會帶來財富的轉移。財富由債權人向債務人轉移。貨幣發行當局就是債務人,持有者就是債權人。在1935~1948年法幣流通的13年間,法幣的購買力貶去了99%以上,就意味著持幣人99%的財富被掠奪的,被誰掠奪了?貨幣發行當局,就是國民黨政府。經濟學術語——鑄幣稅,指的就是這個經濟現象。

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為什麼會帶來經濟危機?這個原因也非常簡單。物價上漲的速度超過了居民收入上漲的速度,必然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下滑。舉一個例子,今年的月工資是3000元,大米價格是3元/斤,則可以購買到1000斤大米;明年的工資增加到4000元,上漲了33%,大米的價格上漲10元/斤,則月工資只買到400斤大米。

通貨膨脹帶來居民實際收入下滑及生活水平的下降。再由居民購買力的下降,引發社會需求的下滑,工廠就會出現倒閉,就要裁員。這不就是社會經濟危機的表現嗎?(面額是100萬元的金圓券,購買力還不如1美金)

國民黨政權崩潰的1949年,危機極其嚴重,農民食不果腹,工人挨餓受凍。來看一下1949年的工業產量:布匹產量相當於歷史最高產量的73.5%,火柴產量為歷史最高產量的78%,發電量為歷史最高產量的72%,鹽產量相當於歷史最高年份的76%,水泥相當於歷史最高產量的29%,原油相當於歷史最高產量的38%。整體算下來,1949年的我國工業還不及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的1937年。

至於引發通貨膨脹,尤其是惡性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大家多多少少有所瞭解,這裡就不展開來說。最根本原因就是貨幣超發。


財經知識局


首先你要清楚,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沒有理由導致經濟危機,我們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貨幣一直在貶值,物價也是從來沒停止過上漲,也沒有出現過經濟危機吧。

只有過度的超發貨幣,帶來的物價上漲,貨幣貶值,才直接導致經濟危機,像津巴布韋,委內瑞拉一些國家,這種就很好理解,沒有政府的信譽做擔保,貨幣變成一堆沒有價值的紙了。


順彁


朋友們好!明確的講:打蛇打七寸,分析問題也是如此…首先需要拋開書本和大道理,結合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與時俱進,用創新型思維來分析!總體而言,目前的貨幣貶值,絕大多數國家,都是被動的,被迫的,輸入型的!要想穩定發展,必須發憤圖強,憑實力說話!

首先,最最簡要的來了解,傳統理論的分析:

1,貨幣超發,造成購買力,與實際商品的價格總額不匹配,由於價值和市場規律的共同作用,引發物價上漲,自發的調節和平衡供給!

2,由於物資的生產需要時間,紙幣主要通過強制和信心來維持,當市場的調節能力不足時,先會引發紙幣的崩潰,例如,由於對貨幣的信心不足,那會將持有的貨幣兌換成相應的商品,或外匯,由於紙幣沒有支撐會瞬間崩塌,出現支付危機,社會生產經濟受到重創,進而引發危機!

其次,與時俱進,來思考,當今世界,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導致經濟危機的主要因素:

1,紙幣印刷,流通成本低,能夠簡便,有力的,某些削減債務!

2,輕微的通脹,有促進社會工商業發展的一面,因此危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容易判斷控制的時機,以及程度,最終結果有一定的,突發性!

3,世界經濟一體,不適當的多印鈔票,必然無法發展!

例如,如果世界上其他經濟強勁的經濟體,實行寬鬆量化,增發貨幣,降息,其他國家如果不跟進,必然造成貨幣升值,進而影響進出口貿易,結果是: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財富外流,工商企業蕭條,社會購買力減少,經濟受到嚴重創傷!但這只是計劃的第1步…

而當強勁的經濟體,看到世界貨幣政策出現偏差之後,往往立刻採取逆向操作,例如,貨幣緊縮,升息,來從世界迴流財富!

因此,當今時代是否增發貨幣,以及增發的數量,受多種因素影響,且難以控制!唯一的出路是加速發展,佔領制高點,用實力擁有話語權!

最後,來看如何應對:

古人云:未雨綢繆!當它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太遲了!因此居安思危,多元化的配置資產,是一條可行之道!

個人:適當的資產多元化!將貨幣資產與固定資產,常規資產與貴金屬,外匯相結合可以有效減少衝擊!

工商企業:積極參與全球貿易!進行全球化佈局!

國家:通過發展,科技,質量,外貿,軍事等手段,積蓄實力,更主動,更多的的參與到世界經濟活動中,爭取話語權,把握主動!


理財迦


我想到讀書時歷史課裡有這樣一段對話:

“媽媽,天氣這麼冷,你為什麼不生起火爐呢?”

媽媽嘆了口氣,說:“因為我們家裡沒有煤,你爸爸失業了,我們沒有錢買煤。”

“媽媽,爸爸為什麼會失業呢?”

“因為煤太多了。”

這是1929年~1933年的某一個冬天裡一家母子的對話。

貨幣惡性貶值,是對窮人的最殘酷洗劫!

而占人口比例最大的窮人,是購買力最強的,差不多全部收入都用來消費了,存不下幾毛錢,還揹負著沉重的債務負擔。

窮人被惡意洗劫,沒有消費能力,富人(資本家)工廠裡的商品沒有市場,危機自然不可避免。

因此,貨幣政策和財富分配規則對經濟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容天之心


貨幣貶值的表現就是物價的上漲,這兩種現象其實就是一種,我們統一叫做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嚴重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經濟危機。簡言之,貨幣貶值到一定程度,經濟危機就發生了。經濟危機是如何發生的,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

假如一個與世隔絕村莊裡,有100個人,每人有10元錢,村子每年能生產商品1000件,則一件商品一元錢,一人能買到10件商品,很公平。

有一年,生產技術提高了,村子能生產2000件商品,商品價格自然就會下降到原來的一半。但是,價格降低了,就會打擊人們生產創造的積極性,村長一看,不行,要讓人們更加有積極性去提高生產力才行,於是又向村裡多投放了3000元貨幣,這樣商品總數增加了一倍,但是貨幣總量增加了兩倍,原來1元一件的商品變成了2元一件,人們一看,生產技術提高了,賺的錢更多,自然會更加積極的去提高生產力。

但是,問題來了,多投放的3000元貨幣不會一次性平分到所有人手裡,那些和村長關係近的自然會優先得到貨幣,這樣他們就可以用貶值後的貨幣去購買貶值前的商品,意思就是雖然每人手裡會有40元貨幣,但是率先獲得貨幣的那一部分人可以以0.5元/件的價格購買到商品,也就是能購買到80件商品。而之後得到40元貨幣的人們商品的價格會因為商品的減少而逐步提高,最後可能漲到5元/件,10元/件、甚至更高。

如上面所述,貨幣適當的增發會保證價格穩定,刺激生產者的積極性,但是,也會造成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讓財富集中到少數人的手裡,雖然你的絕對收入在增加,但其實購買力反而下降了。無形中完成了財富的再分配,越來越多的財富集中到了少數人手裡,美聯儲每一輪放水加息就是在玩的這一套路。

結論:貨幣增發貶值的過程,就是財富再分配的過程,貨幣貶值的越厲害,說明財富越是集中到少炸數人手裡, 物價上漲了,社會的財富增加了,但是大多數人的購買力反而降低了,這種現象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因為商品相對購買力的相對過剩,導致經濟危機的爆發。


淡淡禪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導致貨幣貶值的直接原因在於貨幣濫發。

一個國家或地區發行的貨幣總量應該與本地區一定時期內社會產品及服務總價值相等。

如果貨幣超發,會引發通貨膨脹,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為何會有貨幣濫發?

當一個政府財政入不敷出時,為了破解財政危機、維持這個政權的運轉,最常見的辦法就是發行“國債”,即向民眾借錢度日。

國債是需要按期支付利息及本金的,如果在一定時期內政府的財政不能好轉,無法按期支付本金及利息,國債就會失去信用,失去信用就沒有人買進,政府就借不到錢了。

所以為了維持國債信用,政府必須要贖回國債,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超發紙幣。

政府濫發的貨幣,一方面用來贖回國債,另一方面投向市場,向社會大肆收購所需物資及服務。

雖然貨幣增加,但由於社會產品及服務並沒有增加,會造成物價普遍上漲。

而老百姓手裡持有的貨幣卻沒有相應增加,物價上漲意味著所持貨幣購買力降低,同樣的東西需要更多的貨幣才能買到,老百姓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財富縮水,社會財富向濫發紙幣的政府及少數壟斷集團集中。

貨幣濫發為何會引發物價上漲?

貨幣超發會使社會產品或服務的價格虛高。

假如一個國家在一年內生產的所有產品及服務的總價值為1萬億美元,此時一斤牛肉對應的貨幣為一美元。

如果政府發行的貨幣為2萬億美元,但是社會產品及服務總量價值依然為1萬億美元,那麼此時一斤牛肉對應的價格就是2美元了,原來1美元就能買到的東西現在需要2美元才能買到了,這是典型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物價上漲如何引發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的具體表現就是生產相對過剩,產品滯銷,大批企業倒閉,進而引發經濟危機,社會生產遭受極大破壞。

溫和的通脹,即物價上漲有利於刺激消費,對發展經濟有利,但是嚴重的通貨膨脹會對社會生產造成重大打擊,最終會引發經濟危機。

為什麼會這樣呢?

超發的貨幣大部分集中在少數人手裡,老百姓手裡的貨幣沒有相應增長或者是沒有物價增長的速度快,會導致老百姓購買力下降,購買力下降意味著市場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就會引起產品及服務的滯銷,產品滯銷會導致企業資金無法週轉陷入困境,致使企業倒閉。

企業倒閉會引發失業潮,失業潮會導致民眾失去收入來源,失去收入來源就喪失了購買力,使消費能力進一步下降,反過來就更會導致生產萎縮,使更多的工廠倒閉,如此陷入惡性循環,就是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沼,社會的正常經濟秩序遭到極大破壞,人民及社會財富大量縮水,生活困難,進而引發社會動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