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复读女孩志愿被同学恶意改成北大险失录取机会,嫌疑人为同学被拘9天!你怎么看?

瓜太郎


河南复读女生被人恶意篡改志愿,进而失去录取机会,除了日常我们要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外,更要注重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稍有不慎,将会跌入万丈深渊。

近日,河南女孩高考期间超常发挥,超出一本线32分,本应高高兴兴等待心仪大学录取通知书,奈何高考志愿被人恶意篡改,除了无奈只剩下绝望。事后,该名女孩选择了报警,相信以现在的科技,查出是谁恶意篡改了志愿应该不难,但愿及时破案不耽误这名女孩的手写志愿的生效。


当然,近些年发生在身边的篡改中考和高考志愿的事例也不在少数,我们在惊呼同学之间的恶意行径之外,更应该的是提高学生的日常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应试而忽略其他。

第一,从该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名女生极度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仍然很放心的将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写在笔记本,随意的放在课桌上,虽然我们不太愿意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必要的防护意识还是要有的。


第二,日常教育中,我们太注重应试知识,忽略了法律和道德教育,乃至于现在的孩子们的心理年龄普遍不太成熟,对于自己行为及其后果难以评判,导致伤人伤己,最终铃铛入狱,我想一旦查出是谁篡改的高考志愿,其后果也不仅仅是批评教育了事,其已经触犯了法律,受到了惩罚也将是影响终身的。

第三,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人产生矛盾,但在矛盾产生之后,我们更应该学会的是如何尽量少的产生纠纷以及如何化解矛盾,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我想这正是我们日常教育所缺乏的。

第四,是整个事件的处理结果来看,最终小陈被处以10日的治安拘留处罚,处罚虽然没有刑事犯罪那么严重,但其影响也将会是终身的,很难想象,一个有前科的学生会在以后的学业种遇到多少困难,但这些都是自找的,能怨的了谁。


总之,高考志愿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样也会改变某些有想法人的志愿,考个好成绩不容易,要保护好自己。


迷途远望


简要介绍一下事情的经过:

河南省中牟县复读女孩儿刘某填报自己的高考志愿的时候,打开个人账号,发现有人已经捷足先登,越俎代庖,替她将志愿填好了。哇!雷锋转世了?还是观音显灵了?这是谁干的?她怎么知道我要报哪所学校?她着实有点惊讶不已。

她定睛一看,哇,竟然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莫非北京大学知道河南有我这样一个人才,这样想入非非不过几秒,她猛然发现,6个平行志愿只填了一所北京大学,而其他几个都放弃了。

这人怎么会这么粗心大意呢?

得改!

但是,系统提示:您已修改两次,不能再次修改报考志愿,莎瑞!

她这才感觉不对劲啊,想想自己的高考分数,只是超过一本分数线32分,离北大还差十万八千里呢。眼看着一本志愿就要泡汤,她选择了报警。

经过警方调查,那位替她报志愿的竟然是她的同学乔某某,两人有点小矛盾,也不是很大。那天,乔某某发现了刘某写在笔记本上的账号和密码,于是恶从胆边生,打开网站,来了一通胡乱填报,并且将两次修改都故意用掉。

刘某的事件得到了省招生办的重视,让她手写了一份志愿,只要确定有人恶意填报,改志愿就生效。

目前,刘某已经被河南中医药大学录取。

乔某某因为篡改别人的志愿,性质恶劣,被行政拘留9天。

对于这件事情怎么看呢?我认为:

首先,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该案中,受害人刘某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差点给自己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虽然,我们相信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都是正常的,但是,你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正常。涉及到需要保密的、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给人犯错误的机会。

人心难测,有时候,害你的恰恰是你相处多年的朋友。有个短语叫做羡慕嫉妒恨,这是人的劣根性,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点,不过好的是,很多人受到道德的约束和自身修养的原因,一般不会去做坏事,但是,有些修养不够的人,就有可能做坏事,甚至大坏事。

这两天北京开庭的中科院研究生谢雕被同学杀害一案,杀死他的不是别人,而是高中三年的同窗好友周凯旋。就是因为谢雕高考后比较顺利,四川大学,中科院研究生,但是却很不顺利,第一年高考不理想,选择了复读,后考上了西安交大学硕连读,按说也不错,但是,他上大学后沉迷上了游戏,终因挂科太多而失去了连读的机会。

这样,心胸狭隘的周凯旋心理极不平衡,就因为谢雕劝他奋发一些,就让他心怀怨恨,动了杀机。

在这里,由于谢雕没有防人之心,所以,当危险来临的时候竟全然不知,还一心想着为对方接风洗尘呢。

第二,我们的道德教育是否缺失

我们是否过分重视了智育,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本案例中的乔某某能够忍心祸害同学一辈子,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由于自己的行为,就可能改变另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却能够不假思索的去做,可见人的心理是何等阴暗。

尽管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思想教育课一直都开着,但是,效果可能并不是很理想。远不如古代的诸如《三字经》《千字文》和《论语》等的教育效果更为深得人心。

第三,对行恶者是否惩戒有点过轻

该案中,行恶者乔某某已经成年,应该知道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恶劣影响。一旦得逞,对受害者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拘留9天的惩罚明显有点过轻,将其定性为一般违法行为,而不是犯罪,这样,对受害者是有些不太公平,对行恶者难以造成震慑作用,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您说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交流。


爱河北人


说一个我的亲身经历吧。高考前要确认考生信息。当时确认表是一个班一个班传递的。

传到我们班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考生信息被改掉了。我的身份证被划掉了,改成另一个号码。我感觉不对劲,翻看别的班级的名单,发现一个和我同名的学生,她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3个A,3个B。而我的是5个A,一个B。这个学生不会看不到。

我再三核对比对,确认我的身份信息被改了,赶紧报告给班主任。班主任签字,教学主任签字,上报给了教育局,改过来了。后来把那个学生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顿。我父母准备找那个学生的,被班主任拦下来的。

鲁迅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国人。”

因为我们的身份证,出生年月,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甚至连班级都不一样。不可能看错的。

高考成绩出来,我特意看了一下,她二本分数。我很后怕,如果不是被我看到了,如果是我先确认,她后改。我的人生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所以看到这则新闻,我的观点是:

1.不要轻易相信人性,连父母可能都会篡改志愿,更何况同学。一定要保护好个人的信息。

2.犯法的代价很高。有人说,毁掉了别人人生的人,拘留9天太便宜她了。但是,一旦违法被拘留,一个人的前途基本上算是完了,这个要计入档案一辈子。而且,不仅影响自己的人生,还会影响自己的孩子。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切记。

3.已经发生了这件事,要想办法积极去面对和解决。也算是人生一课。我每次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都会对说这些注意事项。

4.对教育的启发:教育不仅是分数的事,道德培养也很重要。如果培养出有才无德的学生,对社会来说,是一种隐患,也是教育的悲哀。


陈老师谈教育


事情原件:

河南小刘同学,全班第一名的考分成绩,复读生,满心欢喜坐等录取通知书到家,却没想到,额,自己的高考志愿被人篡改了。

第一志愿:北大,额,志向高远,就是分数不够;

第二志愿:西藏农牧学院

既然第一志愿录取不了,第二志愿肯定是能录取的,但是是西藏。

是平时和小刘同学有过琐事争执的一位同学改的,而且这位同学每一个小时上去修改一下志愿,最后让系统误以为考生恶意篡改,锁定了。

这是什么仇,什么怨?

1.篡改同学有点傻

看上去,篡改小刘志愿的同学挺“鬼”的,因为小刘把账号和密码抄在本子上,放在课桌里,然后被她同学偷着拿走了,所以才有了现在这一幕。

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位同学,你以为篡改了这一切就神不知鬼不觉了吗?现在做什么都联网时代,在哪个地方登陆的都可以查出来,为了一己私愤,就去做违法的事情 ?

2.篡改同学品质有缺

看人家发挥的好,或者平时有嫌隙,就做出这等恶劣的事件来?想着毁人一辈子?这品格,以后哪个高校敢录取他?哪个公司敢聘任他?

最后,这位同学被判拘留9天。一失足成千古恨,在教育孩子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其品质,与人为善,而不是背后使绊子。


jason妈咪有办法


确实有这种学生。并且现在的高三班主任都会强调学生对填报志愿密码的管理一定要严格。不管是你多么要好的朋友,对于这个密码一定不要泄露。

我高三那年,在设置密码的时候,我的一个室友为了避免密码忘记,于是把登录密码告诉了同宿舍的另外一个室友,让他帮助记着点。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两个人因为一点点琐事闹僵了。高考成绩下来后,同学们都忙着填报志愿,当然我这个同学也不例外,本来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填报完志愿完全有学校读的,他就在家满怀期待的等待录取通知书,可是过了很久,迟迟没有结果,于是登录页面看了一下,他之前填报了五个志愿全部没有了,目前就一个志愿并且填报的是“清华大学”,以他的成绩读一本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读清华是肯定不能被录取的。

于是他去教育局查看了自己的登录时间,发现他的志愿全部被人为更改过。当工作人员询问他密码是否有其他人知道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那年,另外一个室友因为恶意修改别人志愿,取消了大学录取资格,并且拘留了一星期。而被修改志愿那个同学也因为自己的泄露密码行为重新复读了一年。

对于高三学生高考之后都会进行网上志愿的填报,登录账号就是学生的身份证号码,很多人都会知道的,登录密码是自己设置的,切记一定要妥善保管。一般情况下,考生填报志愿后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自己修改三次,如果密码泄露,被别人恶意的修改志愿,并且用完了三次机会,那么很有可能对考生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所以高三考生一定要切记保管自己的登录密码,不要告诉任何人,如果实在怕忘记,最好让自己的父母帮忙保管,因为父母是永远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的。


星期久看点


嫉妒是原罪啊。

其实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们身边。我高考是在十年前。当时我们当地的高考政策是先考试,再报志愿,要自己估分,报完志愿,再出分,最后出分数线和录取线。

当时我有个朋友,小姑娘学习挺好,本来稳走一本,但是自己的第一志愿报高了,录第二志愿或者补录应该也能上一本。不过她的志愿表就不知道被谁篡改了,第二志愿到专科至于全部空白,她最后一个录取通知书都没有,最后只能复读,白白浪费一年时间,到最后也不知道是谁改的,冤啊。


瑶瑶的生活小屋


2019年二月份,我孩子做为美术生在省会一所艺术学院内参加全国美术某学校校考。上午素描和速写,我孩子考完回来已经中午一点了,孩子兴奋地对我说她考的很好,比周围同学考的都好。下午三点考色彩,结果进了考场发现上午放在考场小推车画色彩的颜料、笔、水桶甚至凳子都没有了,周围几个考生都说不清楚。马上就要考试了,时间不等人,我孩子知道是有人因为她上午考的好,故意偷走她下午考试的东西,让她下午考不成!如果下午没考,我们家十几万的学费,一年的辛苦都将白费!孩子飞一般的跑出考场,在门口摊上重新买的东西又飞一般跑回考场,差一分钟就不让进了!人心叵测!如果当时,,,现在我的孩子怎么样至今不敢想!


乞力马扎罗的布兰卡


太轻了吧!差一点就毁了姑娘一辈子。还是有意的,拘留9天就没事了,那以后会不会还有这样的行为呢?


芯為她s


我到现在也一直怀疑我的中考志愿被人修改了,超出我们县城最好高中录取分数线30多分,最后差点没学校读,想当年填报志愿涂完机读卡后就高兴的交给同学,自己开心的回家了,按照评估的分数终于稳了(复读生),当领取通知书的时候,告诉我没有录取,原因是机读卡上报考学校涂错一位,最后只能去了一所最差的学校,到现在我也只能是怀疑,告诉自己没有那么坏的同学,可能真的是自己不认真涂错了


科技音符


大家好这个嫌疑人心肠歹毒,作案目的明确,她也清楚的知道后果。这么恶劣的事件只判罚9天,判的太轻了。

这件事情的始末大家都清楚,这里就不再叙述了。这个嫌疑人的作案目的很明确,她就是要让受害人落选,让受害人上不了心意的大学,她这是要毁受害人一生,一个很小的不愉快就要毁了别人的一生。这种心肠歹毒的人只判罚9天真是罚的太轻了。

这个事件的嫌疑人很清楚的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做为一个经过十多年寒窗苦读的大学生,她清楚的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她清楚的知道这么做能够毁了受害人一生,为了达到目的她还两次通过电脑进行干扰,足见此人为了达到目的是不择手段。这件事在法律层面不能简单认为是恶做剧,只判罚9天,这样会使她认为犯罪成本很低,在以后的人生中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人,她就还会疯狂的报复,她就会是个埋藏的地雷,谁碰上谁倒霉!



这件事也提醒人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处处都要有警易之心,不要轻信任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