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荊小區:群防群治守住健康“防護門”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主戰場,為守住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防線,武岡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小區疫情防控一線,社區工作者全力以赴,群眾積極參與,幹群並肩戰鬥、嚴防死守,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出力盡責。

迎春亭街道辦事處花塔社區武荊小區是2005年建成的老舊小區,既無物業管理也無業主委員會,小區里居住著280戶群眾,僅出入口就有7個,車輛、人口流動大,疫情防控難度非常大。無物業管理的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如何開展?武荊小區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疫情防控方法,築牢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武荆小区:群防群治守住健康“防护门”
武荆小区:群防群治守住健康“防护门”

【居民自防自治,當好小區健康“守門員”】

所有黨員下沉到所在小區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2月9日,邵陽市生態環境局武岡分局黨員許玉良接到上級指令,這讓他倍感壓力。“一沒人員,二沒資金,三沒物業,小區人員複雜,而且小區長期處於‘放養式’,要管理好,難呀……”

疫情防控刻不容緩,“骨頭”再硬也得啃。要打好這場防疫戰,首先要解決人員問題。於是,他立即建立起“武荊小區疫情防控”微信群,把小區人員全都聚集在一起,與大家共同商討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緊張,為了大家安全,需要各位業主配合並支持防疫工作,現在需要徵集人員對小區進行規範管理,還請大家積極報名……”

原本一盤散沙無人管理的小區因為微信群裡的一條通知讓大家看到了希望,在大家的踴躍報名、推薦下,小區共選出26名樓長,每個樓長對各自管理的單元負責,協助醫務人員上門測溫、入戶排查、宣傳防疫知識……實現“入戶走訪全覆蓋、重點群體全監測”。樓長由小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組長許玉良統一管理。

除此之外,小區居民自發報名擔任小區“守門員”,每天24小時群眾輪流值守。記者看到,小區除了保留一個路口用於車輛、人口通行外,其他路口全部用鐵柵欄隔斷,時不時有身著紅馬甲的工作人員在路口巡邏。

小區門口的傳達室原來一直廢棄堆放雜物,進出大門因為年久失修早已鏽跡斑斑生鏽無法使用。許玉良帶領業主們對大門進行維修,對傳達室進行整理供值班人員辦公、休息。

“除了回家吃飯,我每天都要值班,晚上就睡在傳達室。”62歲的劉謀蘭已經在小區生活13年,對小區人員非常熟悉。面對疫情,他主動報名擔任值班總負責人,除了每天大門口執勤外,入戶走訪、勸散聚集聊天群眾、日常巡邏、小區消毒……都是他的工作。

為了更好地開展小區疫情防控工作,每戶業主主動募捐50元,共籌得1萬3千多元用於小區疫情防控。就這樣,武荊小區從過去無人管理、一盤散沙轉變為居民自防自治、封閉管理,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有力有序有效,成為其他小區學習的典型。

武荆小区:群防群治守住健康“防护门”
武荆小区:群防群治守住健康“防护门”

【完善制度管理 扼住人員流動“總閘門”】

一張居民出入證或車輛出入證、一張時間登記表、一道出入口,是武荊小區另一防疫“法寶”。

“因為出入極不方便,剛開始有一部分群眾有抵抗情緒,經過我們宣傳和勸說,大家也都理解和支持。”許玉良說。

為嚴格把好社區健康防護網,減少流動人口進出,小區制定了嚴格的防疫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人員、車輛需憑出入證方可進出。而且每戶只發一張出入證,五天可進出一次,每次只允許放行一人購買日常生活物資,此舉極大地減少了小區人員流動。

“我想去老家玩一會,晚上回來,可以不?”

“不行,請按制度來,疫情期間不要亂串。”

居民鄧某老家在轅門口辦事處革新村,由於疫情原因上班時間延後,孩子也不上學,一家人整天待在家中無聊想回老家一趟。小區鄰里之間都是熟人,鄧豔芳本想著能夠讓許玉良行個方便,但許玉良不僅不放行,還給她上了堂“教育課”。

武荆小区:群防群治守住健康“防护门”武荆小区:群防群治守住健康“防护门”

剛勸回一個,小區曾陳發老人又嚷著要出去買菜,由於他家人1月16日已經外出過一趟,按照規定不允許出去。許玉良一邊給老人做工作,一邊跟老人說:“您先回去,需要什麼,告訴我,我幫您去買,好不?”老人才高興地說:“行!那辛苦你啦,我要買萵筍。”

對於疫情期間需要外出的上班人員,必須由單位開具工作證明,並且註明上班、休息時間,才可生效。

“疫情防控期間,必須嚴格控制人員出行,這是鐵的紀律,任何人都必須遵守,存不得一絲僥倖心理。”許玉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