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野生動物需要“群防群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全國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形勢下,有些人不僅敢於“頂風”獵殺野生動物,還在網上出售各種捕獵野生動物的所謂“神器”,不但兜售捕獵工具器材,甚至還有視頻教學。保護野生動物,依舊任重道遠。

早在疫情暴發之初,相關科學研究就已經證實,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其源頭是由野生動物引起。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還表決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其中,更明確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

對線上出售各種捕獵“神器”的查處,存在很多困難,除非受到非法捕獵者的“牽連”,否則賣家很容易“甩鍋”。況且,某些“神器”恐怕還是正規企業的合法產品,其原本用途也未必就是捕獵,比如紅外線彈弓、雌鳥聲卡等,既可以用來非法捕獵,同樣也可以用作正常的休閒娛樂,甚至是科研工具。這便導致無法對這些捕獵“神器”採用“一刀切”的措施。

在筆者看來,對於今後的野生動物保護,除了立法大幅提高違法犯罪成本之外,不妨也要形成“群防群治”常態機制,一方面加強動保法規的宣傳力度,對接觸和食用野生動物的高風險進行科學知識普及,剷除陋習;另一方面,動員重點村鎮社區等基層組織對熱衷違法捕獵的“重點人”進行嚴密監控,並多打“預防針”;同時,設立舉報有獎制度,為野生動物保護編織一張群防群治的防護網。另外,對於線上出售捕獵“神器”的某些商家,言明利害關係,一旦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重罰與關停並舉,從源頭上消除危害野生動物保護的隱患。

——朱永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