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如何採訪李文亮和管軼?幾道選擇題測測你的新聞倫理

我在傳統媒體做過18年的新聞,18年來,最困擾我的是新聞倫理問題。在這次的新冠疫情中,我看到了很多這方面的問題。我想說出我在李文亮和管軼的採訪中看到的新聞倫理困擾,請你假設自己是採訪李文亮和管軼的記者,你會對下面這些問題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一:採訪李文亮

先看一段微博博主“闢謠知真相”彙總的媒體對李文亮的採訪:

1月24日,李文亮被送入重症監護室ICU。

1月27日,他接受北青深一度採訪時稱:“16號之後呼吸困難加重,完全不能下床,大小便都在床上。轉到重症監護室藥物和高流量吸氧治療。”

1月30日,他分別接受新京報、財新、南方都市報採訪,此時他“呼吸困難,插著氧氣管,不能起床、說話,偶爾看看手機,打字與別人交流。”

1月31日,接受冰點週刊、中國新聞週刊採訪,“他由於插管呼吸,無法說話,只能打字和外界交流。在文字回覆過程中,李文亮多次暫停採訪,接受治療。‘不好意思,剛才在打針’在一次二十多分鐘的中斷後,李文亮回覆道。”

1月31日和2月1日,接受美國紐約時報採訪。

2月1日下午接受中國經營報採訪,“李文亮目前呼吸困難,插著氧氣管,不能起床、說話,通過打字與別人交流。”李文亮表示,已經答應家人安心養病,拒絕繼續接受其他媒體採訪,他說:“有點累,我想先好好養病。”

據新京報陳迪透露:媒體(美國CNN)2月4日發佈對李文亮的採訪,不知是否是最後一次採訪,李文亮當時呼吸困難,咳嗽嚴重,無法對話。

負責護理李文亮的一名護士表示,李文亮發燒很嚴重,經常都是39.6度、39.7度,打針用藥都沒用,而且呼吸困難。“嚴重的時候,他表情痛苦,上氣不接下氣,面色紫紺,我就給他戴上面罩,高流量吸氧。”

(感謝“闢謠知真相”微博博主的整理)


請問,當你通過微信聯繫上李文亮,知道他的身體情況後,你會怎麼做?下面三個選項哪個是你的選擇?


得知李文亮的身體狀況後,您會怎麼做? (單選)
0人
0%
暫停採訪,等李文亮身體恢復後再採訪。
0人
0%
雖然有點於心不忍,但我得完成工作任務。
0人
0%
根本不該考慮這個問題,記者就是要挖掘新聞、採訪新聞。
<button>投票/<button>


新聞倫理裡有一個知情同意原則,在採訪時,記者要確保當事人對該事件知情並同意,儘可能不採取隱性採訪等手段,某些特殊情況下,記者還要告知被採訪人,尤其是缺乏經驗的人,讓他知道接受採訪對他的學習、生活、工作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請問,你會在採訪前跟李文亮說下面這種話嗎:

“李醫生,接受採訪,你就把自己放到了風口浪尖上,公眾會同情和支持你,但也有可能會讓一些部門和人對你有看法,可能會對你今後的工作、前途造成不好的影響。疫情可能會改變一些問題,但人心和人性很難改變,疫情過去後,大家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你會被公眾慢慢淡忘,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最終要靠你自己去面對和承受,你對這些問題考慮過嗎?是否還願意接受採訪?”

你的提醒有可能會讓李文亮對接受採訪心存顧慮的,你會抱著採訪泡湯的風險告訴他這些負面影響嗎?


您會提醒李文亮接受採訪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嗎? (單選)
0人
0%
不會,我的任務是說服他接受採訪,不能讓他去想負面影響。
0人
0%
會,哪怕因此完不成任務被領導罵,我也會告知他。
<button>投票/<button>


二:採訪管軼

1月23日,財新網發佈了採訪管軼的文章,文章先後取過三個標題:《管軼:身經百戰,這次感到極其無力》、《SARS專家管軼:這次我害怕了》、《管軼:去過武漢請自我隔離》。這文流傳極廣,內容不贅述,此文開篇第一句話“連我都選擇做了逃兵”極具震撼力。“逃兵”和“極其無力”“害怕”等詞語讓管軼受到了極大爭議。

你會如何採訪李文亮和管軼?幾道選擇題測測你的新聞倫理

請問,假如你是採訪管軼的記者,你在採訪完後,會不會和管軼說下面這種話:

“管軼先生,感謝你把你的想法和感受毫無保留地告訴我,你的看法會提醒很多人重視疫情並保護自己。不過我有個想法,你說你害怕了,感到極其無力,選擇做逃兵,從你這些表達裡我能感受到你的率真、痛心和悲憤,我覺得你是在很強烈的情緒下說出這些詞語的。但是,根據我的經驗,你這樣的表述容易被人誤解並遭受攻擊,可能對你個人會產生比較大的負面影響。所以,我想和你確認一下,你覺得我在報道是否可以引用你說的這幾句話?

你這幾句話很吸引眼球,是很好的新聞點,但我想建議你在接受別的媒體採訪時,最好不要再這麼表述,因為閱讀的人甚至採訪你的人都未必能準確地理解你。”

你會這麼提醒管軼嗎?會在你的報道中放棄“逃兵”這些火爆的語句嗎?


您會提醒管軼,並在報道中放棄“逃兵”這種語句嗎? (單選)
0人
0%
不會,記者的天職是追尋新聞,發掘新聞點。
0人
0%
會,管軼坦誠率性,有話直說,不能讓實誠人吃虧。
<button>投票/<button>


另外,如果你的身份不是去採訪的記者,而是一個普通人,對這些問題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覺得我這些問題太迂了,想這麼多,還怎麼採訪做新聞?會不會有人告訴我,這些新聞倫理和採訪原則過時了,現在是網絡時代!

但是,當完成任務和我的內心有衝突的時候,我無法抹去心中的困惑和糾結。

謝謝各位看到這裡,更謝謝各位參與投票調查,讓我瞭解現在的人們如何看待新聞倫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