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钱,以后还你们就是:读完《背影》才明白这辈子是还不清的


读书时念过有一篇文章叫《背影》,作者是朱自清。他父亲爬过路边的栅栏给他买几个橘子,看到父亲胖胖的身躯艰难地爬过栅栏,只为了给自己买橘子,朱自清忍不住流泪。想来很多人非常受触动。

但曾经年少轻狂的我,和父母不知道有过多少冷战,多少的言语争锋相对,甚至曾经怨念过他们为什么要生养我,曾经想过要是能用钱划清彼此的关系。每次和父母吵架过后,曾经想过拿钱切断所有联系。直到成大离家后,才逐渐懂得当初是多么的可笑。

多少钱,以后还你们就是:读完《背影》才明白这辈子是还不清的


一、年少曾经和父母像是水火不容一样

朱自清在文中提到,他父亲年少时在外工作谋生,做了很多事,经济不成问题,不料老来时家中境况变得萧条,他父亲由此忧郁隐藏在心中,家庭琐碎之事总能引起他动怒,两父子的关系也愈发紧张。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多少钱,以后还你们就是:读完《背影》才明白这辈子是还不清的


可能不同于朱自清,也许有人是年少时总是会和父母有不同的意见,争吵,经常一言就不和。

你有没有在青春年少不懂事的时候,和父母大吵一架过后离家出走?有没有因为父母的一句说教就给父母脸色看?有没有觉因为父母穿戴邋遢不整齐,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青春期里有多少孩子觉得父母给自己取的名字非常土气,不好听,长得也没有别人好看,也不会有别人家的小孩吃不完的零食和用不完的玩具。永远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相比,觉得恨不得就能马上成年离家,永远不要回来。

当我们真的如愿长大后,却又怅然若失。因为一切都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美好。

如今已经成大成人的你,是否发现当年那个中气十足的父母,已经头发花白,走路已经不利索?那个当年会教训你的父母,已经学会看你的脸色说话行事了。

多少钱,以后还你们就是:读完《背影》才明白这辈子是还不清的


人的一生中绕不开三大感情:友情,爱情和亲情。其中的亲情又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父亲母亲。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来自于父母,由父母抚养长大成人。

正是因为这样,亲情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个人一生中都剪不断的联系。

二、长大离家后才明白父母的不易

当我再次读起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已经没有了当初年少时那种“与我无关”的感觉,这是成长带来的转变。

朱自清写到,父亲坚持要送他去车站,帮忙照看行李,和脚夫讲价钱但说话又不灵光。爬过栅栏的那一片段,即使身处书外的我,也不禁湿了眼眶。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很努力的样子。”


多少钱,以后还你们就是:读完《背影》才明白这辈子是还不清的


现象着一个中老年人拖着笨重的身体,吃力地向上跨过障碍物,去给儿子买些回北京路上吃的橘子。字里行间很平凡质朴,但是又无时不折射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想起父母的不容易呢?是毕业工作后在偌大的城市里,偶然想起很久没给父母打过电话没发过微信,还是许久没见的父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样子了。

也许当你看到父母如同文中的那个父亲一样的背影,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以前对父母种种的不理解,至讨厌,这一瞬间,都会消失殆尽。

亲情是天性,是父母倾注在我们身上不曾消失的爱。

多少钱,以后还你们就是:读完《背影》才明白这辈子是还不清的


三、金钱算不清亲情的来往

这也正是因为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才想到当初每次和父母不和时,心里冒出来的想法是多么不切实际。

曾经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能和父母起冲突。在父母看来,他们生养一个孩子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父母说这样的话“养大你们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吗,要吃要喝要学费,花了多少钱。”

有多少人曾经听到这样的话是,有没有想过,或者是脱口而出,“多少钱,以后还你就是了”。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等到我们长大,才发现养大一个孩子真的很辛苦。物质就不算了,它还需要保护,需要陪伴,需要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小孩。

试想下,如今已经成年的我们,能做到像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不求回报吗?那句“我以后还你”在父母不计回报的付出,显得多么沧桑无力。

因为金钱可以衡量买卖,却衡量不了亲情。

多少钱,以后还你们就是:读完《背影》才明白这辈子是还不清的


结语

亲情是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感情,是每一位父母的天性。或许曾经我们与父母互相怨念过,争吵过。可是有一点我们都不能否认,父母亲情无论经历了什么,永远都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心酸时唯一想回去的地方。亲情总是剪不断的,它深藏在你我内心里。

我是 ,喜欢读书,从书中看尽人生百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