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鎮一線戰“疫”日記(0219)——街面防疫“作戰圖”、 數據查“蟲”排重

虹橋鎮一線戰“疫”日記(0219)——街面防疫“作戰圖”、 數據查“蟲”排重

隨著春節後“復工潮”來臨,街面防疫工作壓力逐漸增大。面對既要保障群眾生活所需的物資供應,又要落實好區、鎮兩級防疫工作措施的雙重要求,虹橋鎮黨委、政府依託街面網格,整合城管、工商、公安等多支隊伍,以問題為導向,圍繞“職責怎麼分?人員怎麼查?管理怎麼抓?服務怎麼做?”,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將各項防疫措施落細、落小、落到實處。

虹桥镇一线战“疫”日记(0219)——街面防疫“作战图”、 数据查“虫”排重

職責怎麼分——條抓塊管,守土有責

虹橋鎮街面商鋪點多面廣,業態複雜,有的分佈在道路兩側、背街小巷,有的散落在集體、社會樓宇,還有一些集中在商業街、大型商場內,人員流動快,管理難度大,涉及條線多,容易出現“盲區”和“死角”。針對這種情況,虹橋鎮在街面防疫工作伊始,就將職責劃分放在首位,繪製好街面防疫“作戰圖”,分為三個層面:

對於集體、社會樓宇的經營點位,明確由16個村、公司負責,整合大聯動工作站、樓宇管理員、黨員志願者等多支隊伍,組成“樓宇守護隊”,督促物業落實防疫措施,發現情況及時上報,加強對商鋪的人員管控,將“塊”的職責更加夯實。

對於道路及背街小巷的街面商鋪,由城管會同網格化中心,混編成13個“外勤組”,以中環線為界,分為東西兩個片區,下沉到33條道路開展巡查。同時,本著“寧可重複,不可漏過”原則,對村、公司街面商鋪管控情況進行指導抽查,巡查情況每日一報,遇到問題及時處置,將“條”的作用更加體現。

虹桥镇一线战“疫”日记(0219)——街面防疫“作战图”、 数据查“虫”排重

對於吳中路商圈及拓展區外點位,如老外街、愛琴海和萬象城,一方面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由市場所、派出所牽頭,建立業主、物業和職能部門微信群,暢通聯繫渠道,隨時掌握動態,指導開展商鋪防疫工作;另一方面,依託前期建立的平安商圈“安全屋”,市場、公安派出專人輪班駐守,會同物業方檢查落實防疫工作落實情況,逐店排查人員信息,將街面網格織得更加嚴密。

人員怎麼查——編碼賦能,精確到人

防疫工作重在查人,不同於社區、樓宇人員相對集中和固定,街麵人員流動更加頻繁。雖然春節期間大多數商鋪都暫停歇業,但仍有一部分開門營業,且隨著企業陸續復工,人員情況始終處於動態,信息不準,數據失真,就會貽誤戰機。為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可追溯”,監管執法組在任務單下達“規定動作”基礎上,著重做好二項工作:

排查嚴控,三類人必查。經過多輪篩查,湖北籍、重點地區和春節期間的來滬人員,全部做到應登盡登。同時,監管執法組還根據實際情況,排查出三類重點人群分類處置:一是應登記未登記的,一律現場登記,二是新返滬有居所的,一律居家隔離,三是隔離無條件的,一律集中隔離。通過排查嚴控,及時處置,最大限度地避免漏登記、晚處置,將街面商鋪的人員真正管控住。

查“蟲”排重,三張表必核。隨著防疫形勢日趨嚴峻,街面採集的信息也不斷增加,尤其最後數據的彙總,都依賴手工操作,容易發生錯、漏、重。為此,監管執法組建立信息比對和分級審核制度,在原有的“一人一表”基礎上,增加“一店一檔”,編制街區商戶疫情防控提示二維碼,利用“掃一掃”、“大數據”,快速比對,快速查“蟲”,減輕一線工作量,確保人員、點位信息相對應。同時,在彙總表上由製表人、審核人和分管領導分別核對後簽字,層層審核把關,確保用數據找到人,讓信息守好門。

虹桥镇一线战“疫”日记(0219)——街面防疫“作战图”、 数据查“虫”排重

管理怎麼抓——分級分色,分類施策

虹橋街面上共有2021家商鋪和經營點位,共涉及10多種業態,為了更好地在防疫期間開展街面商鋪的管理,既維護秩序,又集中力量,監管執法組在鎮防疫辦的指導下,結合虹橋街面的實際情況,將經營點位分成綠色、黃色和紅色,有針對性地加強管理。

綠色經營點位:綠色代表與市場供應、民生服務直接關聯的業態,如大中型超市、便利店、藥店和集貿市場等,且滿足四個條件:一是春節期間未歇業,二是沒有來滬人員,三是防疫措施到位,防疫物資充足,四是員工有較強防疫意識。對於綠色點位,監管執法組主要是指導和抽查,維護好市場正常的經營秩序,防止人員積聚。綠色點位約佔總數的30%。

黃色經營點位:黃色代表非保障市場供應、非必須民生服務以外的街面商鋪,基本為餐飲業、蔬果店和快遞點等,約佔總數的50%,這是防疫期間街面監管的重點。對於681家餐飲點位,主要是倡導外賣、拒絕堂吃,因為在感染案例中,有不少是因為在餐館中聚餐而引起的,摘下口罩,人員大量聚集,就有傳染的風險,經過不斷的宣傳和引導,如老盛昌、大餅油條、麥當勞、肯德基等連鎖餐飲基本上都取消了堂吃的業務,其它餐飲行業也自覺以外賣為主;對於蔬果店、快遞點等,監管執法組做到每天巡查,採集、核對人員信息,督促其嚴格落實防疫工作措施。

紅色經營點位:紅色有二層涵義:一是對嚴格執行關停的娛樂休閒、美容美髮和浴場浴所等行業,監管執法組不僅在白天進行監管,晚上也開展巡查,防止出現監管漏洞;二是對於有人員聚集、高度傳染風險的重點點位,如檢查中發現的汽修、汽配店內的“三合一”場所,房屋租賃違規開展線上、線下業務等,加大整治的力度,截至目前,已經開展四次專項行動,整治“三合一”場所七處,發現“蝸居”在內的重點地區人員1名,責令閉店房產中介3處,強制封停1處。

服務怎麼做——維護秩序,確保民生

街面商鋪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但防疫時期的特殊要求,又不得不讓管理者儘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員聚集和接觸,這尤其考驗一個地區的精細化管理水平。監管執法組在做好監管的同時,更進一步加強服務,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生活。

快速執法,維護秩序。針對春節期間因為開業門店少、信息不對成而造成的部分超市、藥店人員積聚情況,監管執法組專門抽調城管、工商會同公安部門,組成街面機動執法隊,四個人一臺車,專門負責處置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和突發狀況。2月11日,當接到區暗訪組反映的位於紅松路龍柏菜場二樓“黑牛鮮生”超市存在防疫工作不配合、措施不落實的問題後,執法隊迅速行動,當日責令其閉店整頓,店長被民警帶走訓誡,工商部門也對檢查中發現的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頂格處罰,有效地維護了市場經營秩序。

指導幫困,服務小微。街面商鋪、經營點位關係千家萬戶,關係著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和皮夾子,監管執法組在巡查過程中,注意方式方法,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對於部分居民區的蔬果店、糧油店缺乏必要防疫物資,無法開業的窘境,提供信息渠道,幫助聯繫居委,為他們購買口罩、消毒液提供方便,引導小微店鋪配合政府做好防疫工作。同時,製作告知書和流程圖,指導需要裝修和復工店鋪,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提供相應的人員登記信息和證明,便於在防疫結束後,以最快的速度恢復正常經營,做到既要嚴格管控,又有人性關懷,讓廣大的街面商鋪理解防疫要求,自覺做好防疫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