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叛逆期到底該如何教育?

孕期知識一點通


叛逆期一般是指孩子13歲到18歲這段時間,叛逆期的表現主要就是在很多事情中,他們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歡裝的什麼都懂似的,總覺得,按大人們的方法做就很受委屈 很不甘心。

但這段時間也是孩子學習最主要的時間,這一時期孩子正處於中學階段,也是考學的黃金年齡。這五六年的時間往往就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和方向。因此,各位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筆者在這裡提出以下幾個建議,供各位家長和同仁在管理孩子時加以參考:

一、避免兩極化的管理方式。在這一階段,大多是家長的管理方式就是“以暴制暴”即用強力來壓制孩子,逼迫他們屈服於家長的意志。也有部分家長會採取“順從”的方式即孩子“想怎樣就怎樣 ”。這兩種方式其實都是不科學也是不明智的。第一種方式容易造成孩子非常強烈的反抗,特備容易誘發極端事件的發生,往往有的孩子會選擇離家出走,甚至是自殘、自殺的方式表示反抗。所以,這種方式是最不應該採取的;而第二種完全順從的方式又會出現另一種極端情況就是“溺愛”。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新聞報道上出現某些子女虐待老人、遺棄子女的情況出現,究其根源,不難發現,這些人在青少年時期或多或少都有些家庭溺愛的情況,父母對他們百依百順,所以就讓他們養成了好逸惡勞、養尊處優的惡習。因此,管理叛逆期的孩子不能採取這兩種極端的方式。

二、多和孩子交流,化解孩子心中的困惑。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是思想不成熟,但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考慮,作為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及時的聽取他們的想法並加以引導和幫助,以打消他們心中的疑惑和困解。

三、對孩子的成績不要過多的指責和關注。這一時期的孩子自尊心會集聚的增長,他們會非常注意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尤其是學習成績這一方面,更是最敏感的方面。所以作為家長和老師,不能過分指責學習不好的同學,避免對他們的內心造成打擊,而是要循循善誘,加以引導。

把握好上述三點,青春期的教育就會容易很多,希望各位家長和老師能夠教育出更多優秀的孩子。


說文寫作


叛逆期的孩子,一直以來都讓父母很頭疼 ,其實,也會讓老師很頭疼。

我是一名初中老師,班裡孩子正好處於青春期,家裡、學校都不安寧。家長覺得孩子在家裡鬧騰、折磨人,殊不知,在學校也是一樣的。

但是,學生畢竟是學生,叛逆期也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階段,再叛逆的學生,也是有突破口的。

在尋找具體對策之前,我們不妨想想,孩子為什麼會叛逆?

孩子叛逆,往往是獨立自主意識萌發的開始,叛逆階段的孩子,會特別想掙脫家長、老師的嚴厲管束,這個時期,家長、老師管得越嚴,限制的越死,孩子的叛逆強度越高。

瞭解到孩子這樣的心理,家長、老師可以有哪些行動呢?

一是,給孩子創造一個溫暖的成長環境

同樣是叛逆期的孩子,有的小孩叛逆程度並不嚴重,也不會影響到他的學習、交流、成長,但有的孩子卻不一樣,叛逆的程度非常厲害,越是權威,他越要挑戰,跟家長關係很緊張,跟老師、同學的關係同樣也很緊張。深入觀察,會發現這類孩子,他的成長環境並不是多和諧。

我以前班裡有個女生,是讓學校都感到頭疼的學生,十二三歲的女孩子,張口就是髒話,在各個老師的課堂上搗亂,給老師“下馬威”,和同學關係也很糟糕,任憑老師多次教育,仍然難有改變。後來,多次和她家長溝通,甚至家訪以及和孩子談心,我才知道這個孩子的生存環境,太缺少關注與愛了。爸爸媽媽一心想要小弟弟,對她非常忽視,平時教育她的時候,也是沒有多少耐心,非打即罵,就是想讓她聽話,慢慢地,這個女生,就和父母對著幹,到後來就是和老師,和同學對著幹。

所以,孩子的叛逆程度,和家庭脫不了關係。一個在充滿愛與理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就是再有自我意識,也不會叛逆到讓人頭疼。

不管孩子在不在叛逆期,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都是讓他學會關愛,學會愛自己,愛別人。懂得愛的孩子,不會太叛逆。

二是,信任尊重,做孩子的朋友

越是得不到家長信任尊重的孩子,越是叛逆。

在熱播劇《小歡喜》中,有三對母子相處方式,其中,最讓人壓抑的是宋倩和喬英子這對母女。女兒喬英子,學習好,有理想,也很獨立,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但是她的媽媽卻很少認同她,剝奪她的正常娛樂時間,不認可她的學習成績,阻止她追尋夢想,對女兒缺少信任與尊重,以至於喬英子崩潰、生病。

對比宋倩和喬英子,劇中另外一對母子卻讓人開心、釋然。就是劉靜和季楊楊。劉靜在劇中定位是“空降父母”,多年不在孩子身邊,高考來到孩子身邊,卻能在短時間內俘獲孩子的心,讓原本叛逆、排斥她的兒子,跟她越走越近。這些改變,跟她對孩子的信任、尊重密切相關。她支持兒子的想法,鼓勵兒子去追尋夢想,是完美媽媽的典範。

所以,想要教育叛逆期的孩子,首先等讓孩子能接受自己才行,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先尊重孩子,像朋友一樣,尊重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的夢想,哪怕有些不切實際,也不要潑冷水。

接受孩子的叛逆,不排斥,就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樣,給孩子一定的自由、信任與愛,相信很多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文瀾育兒


叛逆期有幾個階段,我家有兩個孩子,一個女孩18歲,一個男孩7歲,都在叛逆期。我是一個學習心理學快3年已到中年的母親,分享一下對兩個孩子的引導。

先說一下我女兒,她是高三的學生,成績很一般。我作為她的媽媽很多時候是焦慮的,使出十八般武藝想她好好學習,還擔心她談戀愛,天天給她講道理,我們母女關係並不好,成績也依舊不好。

後來我信任她(內心沒把握,強撐著信任她),她也很感謝媽媽的信任。尊重、包容、愛她,慢慢減少了批評指責,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看不下去就走開,不再去嘮叨。經常表達我對她的愛,看到她的優點就告訴她。我對她曾經的傷害真誠的表達我的歉意,說出來後我忍著想哭的衝動,閨女也很感動。閨女學習上比以前努力了,也很關心我和她爸爸、弟弟,也會愛和感恩的孩子。

再說一下兒子,他上一年級,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他覺得自己超級厲害,想當班長,想考第一名。兒子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他還是我的小周老師,他是快樂的、陽光的、自由的的天使。他做著他自己喜歡的事成長著,我陪伴在他身邊,我們不吝嗇的表達著對對方的愛。他沒有叛逆期,他生命裡的陽光和愛帶走了所有的叛逆。

叛逆期是父母的教養出現了錯誤,閨女在叛逆期,是我沒有做好媽媽,兒子不叛逆是因為他有一個愛學習的媽媽。



王雲育兒育己



之前看過真心爸媽寫的一篇文章,說得是孩子沒有叛逆期,我覺得說得非常有道理。

首先孩子越來越大,他們也就越獨立,自我意識越強。然而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總覺得孩子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而且有什麼事也不跟大人說了。第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卻沒有成長,總覺得孩子還是那個襁褓中的嬰孩,孩子一切都應該在他們手裡掌控著。

之前我一個親戚跟我訴苦說自己家孩子進入叛逆期了,越來越不聽話,有什麼事情也不跟她說了。有一次孩子不想上輔導班逃課了,為此還把孩子打了一頓。處於初中時期的孩子,他們的自主性更強了,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一些判斷和選擇,甚至有時候是錯誤的。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成長,多跟孩子以朋友的身份溝通。接受孩子意識上的獨立,允許孩子犯錯,但要幫助孩子及時糾錯。

不要跟孩子動手,也不要天天對著孩子發牢騷,說孩子不聽話這類的,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養育寶貝計劃


叛逆期的孩子怎麼教育?我想是很多家庭面對的問題吧,孩子的叛逆,父母的無助。對於從孩子叛逆期過來的我,想對家長說,在孩子叛逆期一定要有耐心,耐心對待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要忍住,忍住不發脾氣,不打罵孩子。特別是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孩子,兒子從初中開始叛逆,逃課,上網吧,打群架,那時候的我就沒有耐心,不會引導孩子,我幾乎天天出去找孩子,在網吧找到就會爭吵,越這樣兒子越覺得他沒面子,越叛逆,什麼事情都和我對著幹,不學習逃課是我不能忍讓的,在學校吸菸,老師讓叫家長,拔了學校的監控器,叫家長,每個星期都會去學校,到後來的停課回家反省,那時的我不會和孩子溝通,打孩子,吼孩子,直到他高二才慢慢好了,至少不再逃課,好好上學了,雖然沒有考到好的大學,但成為了軍人,後來又在部隊上了大學,一次聊天中得知那時自己的暴躁給孩子留下了陰影,對他心靈造成了傷害,雖然我明白那時自己錯了,但給孩子的傷害無法挽回,所以,好好愛孩子吧,哪怕叛逆嚴重,也耐心對待吧,雖然是自己的孩子,可和我們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別讓孩子叛逆期父母不妥的處理方式,成為彼此的傷害,後悔已晚。


東凡媽媽


看到這個問題很自然想到了自己的青春期,好像十三四歲的年紀是心理最容易產生逆反的時段吧,上世紀九十年代我上初中,非常不乖,那時沒有網絡和遊戲,電視劇也不能經常看(因為總會停電),但是我也極其讓父母煩心,像樓主說的一樣,不好好讀書,胡亂花錢,早戀,離家出走……能讓爹媽氣憤崩潰的荒唐事我都做過,甚至很長時間我還一度怨恨他們不理解我的感受,因為沒考上像樣的大學,我爸託人給我找了一份工作,是在一個車間流水線裡包裝白酒,自己開始賺錢以後我發現生活遠比我之前想象的不容易,特別是在接觸了很多人和事以後我就漸漸明白了之前的狀態確實很糟糕,我開始慢慢改變自己,領了工資第一次給爸媽買東西,嘗試著從心裡考慮他們的處境,後悔自己當初的犯渾不爭氣……

如今人到中年自己也有了兩個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雖沒有刻意注重過特殊培養但也從不敢停止對他們的基本教導。我們過去總愛以父母之名想當然地要求孩子怎樣怎樣顯然是不對的,特別是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判斷意識之後父母就更不能武斷改變他們的想法,我們需要像朋友一樣去理解尊重他們,獲悉他們的意願幫他們尋求合適的解決辦法,共同參與孩子的心理成長,讓他們在現代紛繁嘈雜的電子媒體時代不至於困惑彷徨,能夠始終秉持人性最初的純淨澄明。如果孩子已經有了叛逆傾向,父母只能循循善誘諄諄教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切不可暴躁之下棍棒打罵,要知道孩子永遠是我們的希望,對於未來,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去學習怎樣綢繆!


俏也不爭春929


你好

我曾經的叛逆期應該是從十三歲左右開始的,現在三十多歲,回憶那時候自己的叛逆真是幼稚。

那時候,實際是懂得了一點人生道理,有點飄飄然。在叛逆期前,長輩的親朋好友們對我的誇獎成了我叛逆期的一種資本和助推。

因為叛逆期總是想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尤其是父母,要完全考慮我的感受,不能拒絕我一切索取等等一類的無理要求……

其實,現在回憶,那時心理上總是怕被忽視(其實是因為重視太多了),心裡開始與同學攀比(攀比一切,卻不比學習)

幸好那時候無意中開始喜歡閱讀,覺得那時候的雞湯文給我一點心裡上的指導。雖然現在雞湯文被發現沒有什麼實際用處,但對那時候的我真的幫助挺大的。





阿信得樂


昨晚我家15歲的孩子持刀與父親對持,因為他期末成績尚好進了重點線,所以要求寒假自己持有手機,父親同意了,可幾天觀察下來發現孩子完全不能自控,沉迷王者榮耀和我的世界連續玩幾個小時,我一直反對父親的權限放的太寬,今天也是因為同意他玩的時間到了(1小時),我們催促了幾次他也不肯收手,然後我說要關閉網絡,他威脅說如果關了那就把手機帶去外面玩,他父親頓時火起,狠狠的兇他,於是他就拿把菜刀站在廚房門口與父親對持,雖然只是一兩分鐘的事情,可風馳電掣之間矛盾處理不到位就會家毀人亡……事後我問他為什麼拿刀,他說是想增加氣勢,覺得這樣就可以不怕父親……我與他分析了玩王者後出現的種種後果,想收回手機可他還是執意不肯,於是我要他帶上寒假作業到一幢新房裡獨住,那裡的網絡和電視24小時開放,希望他能自醒,明白遊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see you


先說一下我女兒。她的成績很一般,作為家長我很多時候是焦慮的,使出十八般武藝想她好好學習,天天給她講道理,我們的親子關係並不好。

後來我信任她(內心沒把握,強撐著信任她),她也很感謝我的信任。尊重、包容、愛她,慢慢減少了批評指責,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看不下去就走開,不再去嘮叨。經常表達我對她的愛,看到她的優點就告訴她,對她曾經的傷害真誠表達我的歉意。她學習上比以前努力了,也很關心我和她媽媽、弟弟,成了也會愛和感恩的孩子。

再說一下兒子,他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他覺得自己超級厲害,想當班長,想考第一名。兒子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他還是我的小老師,他是快樂的、陽光的、自由的的天使。他做著他自己喜歡的事成長著,我陪伴在他身邊,我們不吝嗇的表達著對對方的愛。他沒有叛逆期,他生命裡的陽光和愛帶走了所有的叛逆。

下面普及一個小知識,講講幼兒叛逆期:

兩到三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稱為“幼兒叛逆期”。特點是喜歡做一些誇張和對抗行為並以此為樂,此時的孩子什麼事情都喜歡自己完成,而不喜歡別人幫助他完成,也不喜歡被指揮、被使喚。

應對方法

1、理解孩子做事的動機及願望

這個時期的孩子有自己嘗試、獨立表現的需求,作為父母應該充分理解並適時滿足孩子的動機和願望。比如孩子非要在沙子裡玩,父母就不要因為怕髒硬把孩子拉回來,而是提供玩沙工具讓孩子盡情地玩。

2、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

這時候的父母應改掉自己平時命令和訓斥的口吻,用自己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這樣做可以讓孩子覺得,你非常的尊重他,父母更不可以暴怒不停的喊孩子停止玩的時間,應給他們三分鐘或者五分種的反應時間。

3、適當採取“不理睬”的方式

當孩子沒有道理而又不能滿足他們時,父母不要盲目地進行哄勸,可以採取暫時不理睬的方式,等孩子情緒好轉再慢慢來進行教育。比如孩子一定要購買某樣玩具而無理取鬧時,父母就可以暫時遠離,當孩子明白無論如何哭鬧都無濟於事,他自然會乖乖回到你身邊,回家以後父母就可以慢慢跟孩子講道理了。


大學習說


小孩三歲,正是擁有自我意識權的時候,一定要按照自已的意見去做,這時侯不能溺愛,要引導,讓孩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在孩子無理取鬧,企圖用哭鬧想達到自已的目的時,一定不能順從,當有一次順從時,孩子就會把哭鬧當成一種威脅大人的手段,對孩子的成長和性格養成非常不利。這時,要置之不理,冷處理。我侄女小時無理取鬧就是這樣做的,



當時,她摔倒了,她爸爸把她扶了起來,她不願意,讓她媽媽扶,她媽不扶,她就又爬在摔倒的地方大聲哭喊“讓媽媽扶”。她媽就說,要起就起,不起就爬那兒吧。就不理她了。她爬那兒哭了一個多小時,見沒人理她,就自已起來玩去了。中間讓我們笑的不行。以後,再也沒那樣了。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方法是正確的,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