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統治制度,為什麼後世對其褒貶不一?

前言

如果問你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周朝。的確,周朝的跨度從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到東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累計長達791年,世人稱之為八百年周朝。

但是歷史跨度如此之長的一個朝代,在中國歷史的記載中存在感卻很弱,這是因為周朝的大部分時間和春秋戰國是重合的,而春秋戰國時的歷史記載則要豐富得多,包括《史記》《左傳》《戰國策》等中華經典古籍都是以記載春秋戰國為主而周朝為輔。

周朝的統治制度,為什麼後世對其褒貶不一?

周朝的第一代掌舵人周武王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上文所提到的情況呢?這是由周朝的統治制度所導致的。後世學者有不少人認為,周朝的統治制度極其落後,無法承擔起一個國家的管理職能,導致分封后的諸侯反客為主,篡奪了周天子的權力。

但是,考慮到周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二個被承認的王朝,由於其所處的時代在中國文明史上屬於早期時代,前朝所提供的歷史參考極其有限,所以很多制度都是周朝統治者根據實際需要創造產生,雖然仍有不足卻有著跨時代的重要意義,應該得到肯定。只不過對比古人和今人的認知,在不同的視角看來難以得到共識。

周朝的統治制度,為什麼後世對其褒貶不一?

分封制度示意圖



分封制明確認識到統治力有極限

我們今天讀歷史的時候經常看到一個詞語叫"封建王朝"這個概念就是來自於周朝的分封制。周朝的分封制度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武王滅商,標誌著人類社會從奴隸制邁入了封建制。

那麼何為分封制呢?在周朝滅商後,周朝的統治者清醒地認識到,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國土面積過於龐大,一封信件可能要幾個月後才能送到邊疆,很難確保都城的政令暢通,起不到完善的管轄作用。據《周代疆域》記載:

"當時周朝天子管轄的諸侯國疆土北方已到達了今遼寧喀左、朝陽一帶,西面至今甘肅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帶,東面的諸侯國齊魯到了山東半島,南至漢水中游,東南抵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勢力所及還可能到達了巴蜀一帶。"

於是,周天子為了更好地治理國民,將周朝的土地分成若干個小塊,分封給有功之臣和王室貴族,這樣土地就屬於了諸侯,就是後來我們所稱的諸侯國,而諸侯只需要向周王室盡義務和納貢即可。這便是分封制的來歷。分封制的出現是因為周和商作戰時,周朝統治者親眼目睹了商朝由於制度落後導致官員百姓和王室離心離德,官員不行政令,百姓不聽號召,從而使得王朝覆滅的經過,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而進行了制度改革。

周朝的統治制度,為什麼後世對其褒貶不一?

周朝疆域圖

周天子分封后的諸侯回到自己的諸侯國,又將土地進一步分割,分封給了自己所信任的人,多以親戚和手下為主,這些受封的人就是後世稱為"大夫"的群體。大夫因為具有了土地這種生產資源,於是有能力養士,而士類似於今天的基層公務員,負責向百姓傳達政令和將民間的問題上報,是官方和民間的聯繫人。

就這樣,周天子希望以層層分封的形式,將責任層層落實到具體的人,從而使周王室更好的起到管理的作用。據《漢書》中記載:

"周武王孟津之上,尚有八百諸侯。周公居攝,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蓋諸侯千八百矣"

這種封建制度比起奴隸制度確實是大大的進步,旨在加強王室的統治力,但是可惜的是,周武王在位期間,分封的諸侯尚能以他為尊,政令暢通,可是隨著時間流逝,諸侯漸漸脫離了周王室的管理。從而為隨後的春秋戰國亂世奠定了基礎。

筆者認為,周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他認識到了統治力具有侷限性,無法僅靠周王室統治整個國家,但是諸侯的後人們都經歷了兩三代發展之後,周天子賴以維持他們的君臣友誼和血緣關係變得單薄,無法將他們緊密的聯結在周王室身邊,因此分封制為周朝的衰落埋下了隱患。

周朝的統治制度,為什麼後世對其褒貶不一?

周代青銅鼎

禮樂制旨在約束貴族卻無力實現

在周朝王室考慮要實行分封制之前,其實也擔心過諸侯脫離周朝統治的情況發生,因此制定了相應的措施,這種措施就是禮樂制。何謂禮樂制?據《我國西周的禮樂制度》中記載:

"是貴族根據原始社會末期父系氏族制階段的風俗習慣加以發展和改造,用作統治人民和鞏固貴族內部關係的一種手段。目的在於維護其宗法制度和君權、族權、夫權、神權,具有維護貴族的世襲制、等級制和加強統治的作用。當時許多經濟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貫穿在各種禮的舉行中,依靠各種禮的舉行來加以確立和維護。"

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從國君到諸侯到大夫最後到黎民百姓,都有一套規定來制約你的行為,對於下級來說,你必須按照禮所規定的行為準則和你的上級溝通交流,如果有違背禮的行為,則被視為法令所禁止的,自然有處理你的辦法,比如收回你的領地或者將你處死。

周朝的統治制度,為什麼後世對其褒貶不一?

周朝禮樂等級表

周禮的實行,最重要的意義在於約束貴族階級,比如諸侯和大夫,因為周朝王室清楚地知道,貴族階級有高度的自治權,他們的權力理論上受到周王朝的約束,但是實踐起來卻非常困難。至於黎民百姓是否守禮,周朝王室其實並不在意。

原因有二:一是黎民百姓手裡沒有和王室抗爭的權力,二是沒有足夠的精力去監督約束百姓是否守禮。由此可見,周禮的針對對象,雖然名義上是周朝全體百姓,其實真正的對象是有野心的諸侯。

周朝的統治制度,為什麼後世對其褒貶不一?

分封制下的諸侯形象

作為分封的諸侯,你需要服從王室的差遣,和為王室納貢,只要做到這兩點,王室就認為你是聽話的諸侯,至於你私下做了什麼,王室不去過問,因為王室和諸侯階級的禮、諸侯和其他諸侯之間的禮,是不一樣的,王室按需索取足矣,但是隻要你有任意一點違背以上兩點的行為,就說明你是失禮了,王室就要制裁你。據《困學紀聞·卷三·詩》中記載:

"懿王始受譖烹齊哀公,夷王失禮之後,邶不尊賢。《正義》謂:變風之作,齊、衛為先。齊哀公當懿王,衛頃公當夷王,故先言此也。"

齊哀公被周天子活活煮死,就是因為他兩年沒有納貢而已,但是卻已經違背了諸侯對天子之禮。但是他同期的魯武公12年不來向周天子見禮,卻毫髮無傷,這個差別未免也過大了,那麼為什麼周天子要如此區別對待二人呢?

周朝的統治制度,為什麼後世對其褒貶不一?

齊哀公被活活煮死

由此可見,禮樂制度只是表面文章,是周王室制定的一種用以約束諸侯的行為,但是卻沒有一種強大的保障機制來確保諸侯不服從禮的時候來執行懲罰,也就是說不守禮者得不到約束,反而是真心守禮者處處受限,長此以往,難免越來越多的諸侯會發現這個漏洞,從而拒絕守禮,周朝的禮崩樂壞也是從此開始。

國野制設想美妙卻喪失軍事權力

那麼,為什麼周王朝沒有能力來懲罰不守禮的諸侯呢?這就要談到另一項制度,國野制了。周朝在滅掉商朝前的領土只有全國的一小部分,而滅掉商朝後,國土突然加大,於是周朝分封的時候也讓可以信賴的諸侯帶走了大量的武裝力量,比如齊國、燕國的諸侯。

打個比方,齊國燕國等國的諸侯,就相當於殖民武裝,他們帶走了周朝的軍隊,也承擔了維護軍隊的義務,而他們的目的,就是用武力使當地的百姓聽從周朝的統治。

周朝把這些軍隊駐紮的地方稱為國,百姓生活的地方在國之外,叫做野,這就是國野制的意思。這些軍隊承擔了鎮壓百姓的任務,卻失去了另一個作用,那就是保護王室。

周朝的統治制度,為什麼後世對其褒貶不一?

債臺高築的典故就是來自債主向周赧王討要軍費

由於周朝給了諸侯高度的自治權,所以周朝的軍隊由駐紮的所在國來供養。從此以後,王室驚喜地發現,軍費支出大大減少,而供給其他方面支出的資金大大增加,不僅十分滿足,以至於後來周室一直處於沒有軍費的情況,據《漢書·表·諸侯王表》中記載:

"故盛則周、邵相其治,致刑錯;衰則五伯扶其弱,與共守。自幽、平之後,日以陵夷,至虖厄區河洛之間,分為二週,有逃責之臺,被竊鐵之言。"

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周赧王在沒有軍費的情況下還借錢打仗,輸了後被逼得去高樓上躲債,周朝軍費緊張可見一斑。

周朝的統治制度,為什麼後世對其褒貶不一?

影視劇中的周赧王形象

最終,就是這個國野制,使得周朝不僅失去了現有的軍隊,而後也停止了對部隊的徵兵、訓練、培養等一系列工作;而此消彼長,各諸侯在有了初始的武裝力量外,在封地的治理工作更容易展開,嚐到甜頭的諸侯也開始加強了各自的軍隊建設,周朝進一步失去對諸侯的約束力,名存實亡,從此淪為了諸侯的政治工具。

不可否認,國野制的設想有其先進的地方,將軍隊合理的運用到了合適的地方,但是和周朝的其他政治制度一樣,只考慮了順利的情況,而忽略了各種意外情況以及沒有制定出制約方案,從而在無人爭權的情形下導致兵權的喪失,在後世也極其少見。

周朝的統治制度,為什麼後世對其褒貶不一?

封神榜就是以周滅商為背景的神話小說



結語

從以上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周朝王室很清楚地瞭解商朝的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的缺失,所以在滅商後,他們也根據事實情況,靈活地制定了周朝獨特的政治制度,意在加強周朝的統治,維護江山的穩固。

雖然這些制度比起前朝有巨大提高,以當時的視角來看也是當時社會的一種進步,有其領先性,可是由於缺少歷史的借鑑,仍然略顯不足,從今人的視角來看尤其缺少制約違反者的手段,具有落後性,所以慢慢被諸侯拋棄。但是,作為時間跨度千年的不同人群,彼此看到問題的視角不同和參考對象具有巨大差異,我們也不能輕易否定或肯定周朝的制度,只能辯證看待。

在八百年的歷史中,周朝也出過許多明君,他們也敏銳的發現了周制的缺陷性,有過修正之心,但是國家制度並不是輕易就可以更改,而且他們在推進過程中受到了諸多阻力,而這些阻力,大多數來自於諸侯,正是由於諸侯成了既得利益者,所以大大分享了周王室的權力,因此歷代周朝國君在改革的道路上步履維艱,最終以失敗告終。



參考文獻

1《周代疆域》 王玉林

2《漢書》 班固

3《我國西周的禮樂制度》 陳晉

4《困學紀聞》 王應麟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