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到底是诗的成就高还是词的成就高?

半世飞仙


词章堪造极 放眼千秋能几个

国士料无双 惊才五界看斯人

(书生撰联)

东坡先生身怀逸气、天赋浩才 几涉猎文艺领域之各大主体门类 且皆造诣精深 成就卓越 在诗、词、文、书、画等各个方面 在文艺纷繁、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文艺天才 竟至融五大家为一体 放眼古今 实难有人堪对!更无论其纯真悲悯、旷达乐观之光辉人格了!

宋人曾敏之在《回论苏轼文学书画等》一书中对东坡作评曰:东坡先生读书数千万卷 其学术文章之妙 若泰山北斗 百世尊仰!未易可窥测藩篱 何况堂奥乎?!此情此境 斯足以雄视百代、风流万古矣!可以说 东坡先生之成就随便拿一样出来 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换句话 常人只要接近其任何一门之水平 便足以名垂千古了!

这里但说其诗词 先说词作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摆脱婉转绸缪之度 以绝顶的天才 力辟新境 扫空俗气 开拓一代豪放派清旷词风 且又身体力行、勤力耕作 为后人留下了几多震古烁今、流传千古的绝唱!开派奠基之功 加上数量最多之千古杰作 就凭此等石破天惊之天赋功劳 千古第一词人非苏子莫属 堪称百代词仙!纵然有人不服 甚至吹毛求疵 暗中损毁 只怕也是蚍蜉撼树 自我安慰罢了!

再说诗章 苏子之诗 古人早有评价 称为“有宋三百年第一手”清新质朴 或奔放雄奇 与雄才厚德 诗书双绝之黄庭坚一道几乎统治了北宋诗坛 他们师友两人绝似大宋之李杜 其才华人格光耀千秋!排除政治权位等原因 其他诗人或多或少是被他们的光芒所掩盖的。苏子之诗 即使放到整个诗歌史上 也是绝对的一流水准 甚至可以进入前十位!

所以 这样大致看来 苏子的诗词皆为高超成就 而词章尤为卓越 堪称词界高峰!


琴剑书生199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以及书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並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並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並称“欧苏”,为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一。

单就诗词来讲,他在词的方面成就更大,贡献更大。主要是:

一、对词的发展的贡献。他是对词改革的主将,破除了诗尊词卑、诗庄词媚的传统,把诗与词相提並论,大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和艺术价值,确立了词发展的方向。

二是、带头推动创作实践,在词的风格上开创了豪放一派,在形式上,表现手法上,艺术技巧上,抒情寓理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写出的那些传世千百年的巨作就是最好的见证。可以说,苏词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精品,后来者还没有人超越。

苏轼词的代表作太多了,下面仅举一例分享: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用户泰和


1.作品成就的高低实为质量和影响的高低和大小。从数量上讲,虽然诗有四千余首,远远超过词的数量。但被后人欣赏、记住的也只哪么几首的几段。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惠崇春江晚景一首》:"竹外挑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而他作的词,每一首写得都是那样的情真、意切、动人,绝大多数被人喜欢、背诵、传阅,甚至到爱不释手的程度。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尤如唐诗人张若虚,虽只有一篇《春江花月夜》,但孤篇能压全唐。

2.从质量上比较,显然他作"词"下了更深的功夫,所以也更精彩。无论引经据典还是创新,都能恰到好处,象《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都能成为后人无可超越的经典。


福荣


诗和词的区别!

一、题材内容的差异

1、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

2、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二、语言特色的差异

1、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2、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三、起源不同

1、诗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

2、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出处百度知道)

从以上观点再结合苏东坡的个人履历,就能看出来,苏东坡当时的是词的极盛期,并且他作为豪放派的词代表人物,他还是壮词的奠基人。

北宋中后期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

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

所以胖哥认为苏东坡在词的成就上要大于诗的成就。典型代表《念侬娇•赤壁怀古》,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以上就是胖哥对于本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谢谢您的阅读。





胖哥按摩


苏轼到底是诗的成就高还是词的成就高?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文纵横恣肆;诗的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特色,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作开启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不羁,与欧阳一修并称“苏欧”,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善墨竹、怪石、枯木等。



他的著述繁多,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巜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巜古木怪石图卷》


苏轼在词作上的成绩是巨大的,就一种文体的自身发展来看,苏轼在词作的历史贡献上又超过了他的诗和文章。苏轼自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地位改变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词史的发展方向。这就是苏轼对中国文学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创造性的作用。

苏轼对词的变革,主要是根据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及他“自成一体”的创作主张而来的。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作被视为“小道”,因为词作主要是配音律为歌而创作的。柳永也是写词的大师,推动的词作的发展,但是他并没有提高词作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改变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应属一体,词为诗之始,诗与词虽有外表上的差异,但他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该是一致的。他总是将诗和词相提并论,但他提倡词应该是“自是一家”的主张,因此,他的词作水平在宋代是最高的,而且也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虽然苏轼在诗、散文的成绩都很大,他被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一家占了三个,这也是一个文学上的奇迹)。但是苏轼的词的成就是最最高的。


昆仑之柏瞧历史


回答: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居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文、赋、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最终突破了词力“艳科”的传统格局。

苏轼最经典的十首词:

1.《定风波》2.《水调歌头》3.《蝶恋花》4. 《满庭芳》

5.《临江仙》6. 《西江月》

7.《蝶恋花》8. 《临江仙》

9.《念奴娇》10.《赤壁怀古》。

苏轼一生所作诗词盛多,但词 的成就高于诗作。








碧海蓝天193978532


苏轼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集文学、诗词、书法、绘画、美食于一身,是千古难寻的奇才和全才。在风雨飘摇的宦海沉浮中,不仅没有因坎坷而沉沦,反而是正确面对,笑迎人生,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观非常值得后人学习。

如果不是把苏轼本人的诗与词进行一决高低的话,我认为他的诗和词的成就都非常高。在诗作方面留芳千古的名句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每一首诗都富含哲理,读来发人深省。

个人认为,苏轼的词要比诗的成就高。为什么呢?这种高低是根据它们对后世的影响而言。苏东坡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和开拓者,成就与辛弃疾并作“苏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何等的潇洒自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令无数文人志士为之赞叹。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道出了人生的醒悟和真谛。在屡屡被贬的情况下,依然能吟诵出:“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东坡为人豁达豪放,爱民亲民,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原配妻子王弗去年多年以后,苏轼挥泪为其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读后令人泪奔。面对春未夏初之景色,挥笔写就了《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从词意的表达中,仿佛看到了一个多愁善感、忠贞不二的好男人,好丈夫。

往事越千年,故人已去矣。每每读到苏东坡的词作,总觉得一个鲜活的身影在眼前晃动。人虽千古,佳作尚存。后人永远不会忘记你!


2050圆梦年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献词一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讲故事的福魔康


苏轼的诗词都流传后世,我个人以为苏轼的词成就最高,因为东坡词既「婉约」又「豪放」,其后更导向「清旷」之境的开拓。东坡词中有深沉的时空忧患意识;「人生有别」、「岁月飘忽」之感。

苏轼学问渊博,在仕途上虽不得志,但在文学上却有极大成就,他的作品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诗词、散文、书法、画无一不精,尤以词方面成绩最为突出;苏轼的词题材广泛,无论是写景、叙事、咏怀、说理等都意境清新、豪迈奔放,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绮靡的词风。

苏轼词表现出由歌者的词变到诗人的词的明显现象

由五代到柳永,词的生命是音乐,而词的内容大都是艳意别情。故填词必以协律为重要的条件,表意必以婉约为正宗。

苏轼的词却突破这传统的精神,他以横放杰出的姿态崛起于宋代词坛,在词坛上开辟了一个新世界。

东坡杭州初为词,词中表达了他宦途失志、离别感伤之情,以及多年以来隐藏于心底的时空流转之悲。

这心境与词韵相应,便容易由刚开始的应歌写景之作转为个人情意的表白,那是「性与体合」的自然之势。

东坡由杭赴密,岁月飘忽之感特浓,尤多「老」「病」之感。

密州时期的东坡词,流露的情感更为寂寥,有时透着几分凄凉,而悼亡妻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怀子由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更添生离死别之叹。

仔细观察东坡黄州以前所作词篇,题材虽有写景酬唱、送别怀人、思乡念远、言志述怀等多种,大抵不离「人生有别」、「岁月飘忽」的主调。

宋代词因苏轼而改变

01 词与音乐的分离

词本由合乐而产生,因此词在最初的阶段,音乐的生命重于文学的生命。

自五代至于宋初,词必协律,而成为可唱的曲。到了苏轼的词,他未必完全废弃词的音乐性,但他并不重视词的音乐性。

他并不是不懂音律,也不是不能作可唱的词,他的与人不同处,是为文学而作词,不是为歌唱而作词。这一个转变,是词的文学生命重于音乐的生命。

陆游说:「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所谓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正好作为苏词不协律的正确解答,同时说明 他那种豪爽的性格与浪漫的性情,反映于词上的一种表现。

02 诗化词风的形成

自古以来来为词者皆目词为「艳科」。取材多为男女柔情、时序感慨;造语主清切婉丽或主浓艳柔媚。不但格局狭隘,骨气不高而辗转仿效,尤易穷迫。

但苏轼的词却不遵守这些正统的理论与因袭的精神,他一扫旧习,始以作诗之法作词,而以清新雅正的字句,纵横奇逸的气象,形成了诗化的词风,于是乃无所不写,便不再局限于婉丽柔媚的的风格。

03 词境范围的扩大

苏轼始以作诗之法作词,一面是放大词的内容,举凡作诗所用的题材,都可以用 来表现。另一面又提高词的意境,开[豪放词风],一洗词「绮罗香泽之态」, 并「以诗为词」,将一切生活体验,例如:宦海浮沉、人生遭遇、交游酬赏、流连山水、人格修养等......写入词中,扩大词境与内容,完成词的「士大夫化」,称 「诗人词」。使词取得和诗同等地位和功能。

东坡词就词史意义而言,北宋词风至东坡而有了重要改变,内容渐趋丰富,体势更见恢弘,成为文人抒情写志之新体裁,不但影响南渡词坛,并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合称苏辛,泽被后世,允称词史巨宗。


言叶语


词比诗成就更高。

我就是因为苏轼的《念奴桥·赤壁怀古》喜欢上苏轼这样一个沧桑老人的。

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那么不拘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上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显出江河的宏达气势。

读苏轼的词,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