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儿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但他是学渣,怪我吗?

薛定谔家的猫猫咪


这又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老王先心疼你三秒钟!老王的伯父是一位老师,他的孩子就比较调皮捣蛋。小学有一个同学是校霸,仗着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校长,在学校横着走。如果不是担心自己没书读,他早就被人揍了好几回了!

有句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可能因为这个神奇的定理,听说了太多的老师家的孩子变学渣了。所以我们很容易认为这好像是一个定理,其实也有很多老师家的孩子变得很优秀的。可能优秀的更多一些。为什么呢?不好的全被暴露出来了,也就那么几个!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作为老师的你多少是有一些责任的。下面给你分析一下原因:

但据我观察的几十年下来,小孩子后面变蠢这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有很多的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等等。当然主要原因在孩子的性格之上。

今天只从家庭环境里面的培养孩子讲一讲,在孩子的模仿期,家长没有做好一位“演员”培养孩子敢于尝试,敢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我们总是借着自己对这个世界很了解的态度来劝诫,劝诫孩子这个别碰,那个别动。没有足够的包容心,严重的甚至事无大小之分,犯错就是臭骂。在家长的严厉责骂之下,孩子开始变得很“乖”实则是变得没有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总是希望别人来指导他,没有主动去学习的习惯。甚至有的孩子很没有安全感!

观察的小孩子不多,十几个左右。这些小孩子白天一般在大人大声吓过之后,会做噩梦,或者夜哭。双手会握紧,或者嘴唇抿紧的现象。小孩子如果出现这些现象说明前期大脑的开发过程失败了。出于本能的保护,他会尝试着顺着大人的脸色做事。慢慢的养成一种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埋下了失去自我的种子。

等到了小学的时候,因为能力不足学习知识的时候犯错会被打被骂。所以小孩子通常做出一种举动拒绝写作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逃避挨骂的情况。展现出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现象,甚至实行“拖”字诀,看谁能耗,一般家长会很容易妥协,到后面给他答案,或者不让他睡觉,继续写。这些方法都是错的。而应该是循循善诱引导他去完成他能完成的部分,不能完成的部分可以直接告诉他答案。下一次就可以逼他尝试超过了他能力一点的题目,这样一点点提升,让他在这种范围里面慢慢的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小孩子小的时候急需一些成就感。不是说你夸两句他就有成就感,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自己本来不能完成的事情。他才会有成就感,这个时候我们再夸奖他,这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阶段还有一个任务培养阅读的习惯。即使这个时候他们什么都不懂,但书中的知识可以间接的体验生活,获得人生经验。这种培养可能胜过其他的一切。而且它的反哺能力还很强。

培养人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极致的耐性。那跟带班不一样,带班更多的可能靠的是权威。可能你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把带班的那种思想运用起来了。在孩子的独立人格的发展上给予空间不够,长成小孩子还长不大,学习能力更不上节奏。然后顺其自然变成学渣。

而到了初高中那就是独立人格的建立,这时候需要的是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来给自己的思想之树施肥,让它茁壮成长!孩子是否做好了这些准备?

静下心想一想,自己有提供这样的环境吗?让小孩子尝试的空间,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严重,哪些事不严重。比如称呼长辈的时候,有没有让他学会尊敬长辈,像对长辈直呼其名我现在还是认为是不敬的,下一辈谁这样做了我都会批评。平时的时候有没有主动带孩子去做一些事情,还是就是带他去逛大街?比如在他面前拖地,在他面前搽桌子,炒菜。说话轻声轻语,等等。小孩子对一些不危险的事情的尝试你是阻止还是让他去尝试?听、看、摸、尝这些都是小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也是开发大脑有效手段,可能我们更多的家长是这个脏不许碰,那个不卫生不能尝,这个很普通有什么好摸的。很多的不能,在小孩子眼里好像是万万不能的,大多的可能是通过嘴巴去教育,去传播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肯定是不正常的,这样的小孩子的成长是不健全的。人在很小时候,精力旺盛的时候就应该去多开发各种潜能。去消耗这种精力。

如果很多都没有给他提供,他成为学渣我认为是一种必然。你觉得老王说的有理吗?


江右老王


看到你的倾诉,我真的很庆幸没有将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的班级上课,也没有做孩子的班主任。

我家孩子就在我所任教的学校上学,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同事都让我带孩子自己所在的班级,自己可以教孩子英语,还可以平时看着他,挺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后来我想想还是放弃了,还是把孩子放到了其他同事的班级,自己也可以回避了去教这个班的英语。

我当时是这样考虑的:

孩子每天和我呆在一起,从心理上他根本就不怕我,对于我安排的学习任务,班级的各种规定,他可能都会懈怠,甚至还会有炫耀的心理,觉得自己比其他孩子有优势,这既有教育不公平的嫌疑,对自己孩子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如果教师子女本身就特别优秀,期末的时候要评三好学生,那么这个三好学生的名额到底要不要给自己孩子呢?给的话别的家长肯定会质疑,不给的话自己孩子在心理上也不好受!

所以,我认为,教师必须要回避教自己的孩子,带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我想你家孩子成绩不好,是不是与这个也有非常大的关系?我建议你尽快给孩子调整班级,自己不要带孩子的语文,你觉得呢?


美蛙英语


孩子成了学渣当然怪你了。我是小学老师,曾和你完全一样,也是孩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习一直很优秀,是我县的高考状元。

我们跟孩子的学习有三个最直接的关系:母子关系,任课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能第一时间发现孩子学习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及时给予纠正。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方便,最直接不过了。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一、从小培养孩子听和说的习惯。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习惯和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为了培养孩子专心听的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天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白天不时地陪孩子一起在线听故事,孩子喜欢把一个故事听到记住,然后再给别人讲出来。专心听的习惯有了,那么上学后课堂上专心听讲也不成问题了,由于听后喜欢表达出来,那么课堂上主动发言也很踊跃,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二、陪孩子一起做作业,一起读书。孩子晚上只要做家庭作业,我就在旁边除了批改学生作业,就是读书看报,从不离开。孩子喜欢读书,我大部分时间也是陪他一起读书,读完互叙所读故事。记得二年级暑假,一本少儿版的《西游记》,他竟然看了八遍,每看完一个故事就要迫不及待地给我叙述一遍,每个故事情节都熟记于心了。

三、比赛查字典。俗话说,字典是最好的无声老师。二年级时我就教会学生熟练而又快速地查近7厘米厚的《现代汉语辞典》了。我和孩子也人手一本。为快速找到要查的字,在页面的词典背上标出音序,最快翻一次就能找到要查的字。我们比赛谁先查到字和相关的字义,这个比赛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进行,因为每天晚上的语文作业都离不开查字典,孩子也乐此不疲。

四、及时了解孩子其它科目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孩子和我几乎形影不离,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吃饭。这也是了解孩子其它科目学习情况的最佳时机。为创造交流机会,上放学路上我们一直徒步。交流要灵活多样,不能乏味。如数学的一次交流:数学老师在我面前表扬你了,你解题方法很独特,老师都没想出来的方法你想出来了。于是他滔滔不绝地把他整个解题思路讲一遍,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心。如果是科学课,可以跟他一起探讨科学的秘密。至于英语我没有一点基础,回到家我就让他当老师,把他在学校学到的英语单词、句子教给我。我至今每天上午都要学上点英语。时间长了孩子会跟你主动交流的。我每天做午饭或晚饭时,他都会跟在你屁股后面不停地叨叨他一天来所学到、看到、听到的东西。这样孩子所有科目都得到了良性发展。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俗气的经验,没有理论上的东西。





风轻云净123


你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而儿子是学渣,这只能怪你,怪你教子无方。我的孩子也曾经是我的学生,他每天丢三落四,作业不认真,迟到……这些,我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天,我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给他上了一课,他竟然哭的稀里哗啦,从此以后象换了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坏毛病出现过,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初心1392026


这个问题归根究底,是在探究一个“家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可以很明确地说,家庭环境是影响教育权重最大的因素!你儿子是学渣,跟你肯定是有关系的,但怪不怪你要两说。

你不是一个人!

就我读了十几年的书,也认识许多教师子女,一般他们的成绩都很好,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但通常也名列前茅。当然也有那么几个教室子女,成绩很差,在学校也乱来。

但是就我所认识的老师或者父母是老师的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子女也不会差,像我大学的专业课老师教授们,他们的孩子基本上都在省内名高中、国内名校,然后外国名校进修。

但我有些初中和高中老师的子女,大部分都成绩不错,一些不太好的。我有的同学,父母是偏远地区的小学老师,他们本人成绩挺差的,学习习惯也不好。


分析原因

(一)首先是先天生物因素,父母能够到大学当老师或者教授等高知分子,那他们智力肯定就不差,他们接触的对象,组成的家庭肯定也存在生物因素优势,孩子天生就聪明些也正常。

(二)其次教育氛围也浓厚,能当大学老师教授,他们肯定会很重视教育,热爱读书,这对儿童从小的熏陶,就非常重要。

就像高晓松,从小就在清华的校园里长大,全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要知道全中国十几亿人去过清华的人有多少?有些家庭连支笔都找不到!

(三)小学中学老师都是值得尊敬的,大多数都扎根在农村或者不发达地区,他们对于我们国家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另说他们自身能力,或许并不强,就像我本科一个挂了无数门课、六级过不去的学长,回家乡当初中英语老师像模像样!

他们平时也需要照顾很多其他孩子,或许在此时就不小心忽视了自己的孩子!导致没有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不要自责,未来加油

想当好语文老师、班主任和父母,肯定不容易,要兼顾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家庭教育等责任。但是,

每个孩子在教育上都应该得到相同的照顾,包括你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相同的父母爱,包括您自己的孩子。

谁家都有难题,相信您自己作为老师,也了解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重要性。不要自责,加油老师!


大鹅有话说


我是我儿子的启蒙老师,当班主任。开学第一天,我就告诉他在学校里叫我老师,回到家才叫妈妈,也辛苦孩子了,大部分时候都做的比较好,有的时候忘了直接就叫“妈妈老师”,听了后让人忍俊不禁。

但是他偶尔也想使用特权,有一次学校搞教研活动,我上了语文课后都去评课了,不好找老师代课,就只好安排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本来通知他们放学后才能离开教室,结果等我再回教室,却发现很多孩子都跑了,一问才知道是他的杰作。那天下午,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的打了他手心,从那以后,他就比较乖了。

自己当孩子的老师,主要还是要让孩子明白不能有特权,孩子第一次犯错,一定要狠狠地批评,不然后面很不好管理。当然,我们还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一定不能娇惯他,否则真的会像提主说的成为学渣。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我也是我女儿学前教育的老师,其中,我领悟到了了很多,第一,在我女儿的心里,我其实就是父母的身份,并没有“老师”这个身份。然而“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敬畏之心,我在我女儿心里就是父母,对我并没有这种莫名的感觉。其二,可能是她觉得我就是她的行走字典,现在上课不听,我可以随时教她,要不就是她成绩不好,我自己会给她开小灶,所以上课注意力并不集中。其三,也有可能是,全班同学都知道我是她父母,我并不能拿她怎么样,在同学面前有一种我要称霸的感觉,就连老师的我也不听,她觉得有一种自豪感吧。总结就是最好换个班级……最后,我给她换了一个班级,就很听话了,上课规规矩矩的。我也建议你给你家孩子换个班级试试……


我是你的大大大猫咪


作为母亲的你用学渣这个字形容儿子!可见你绝对不是称职的母亲!做为老师的你用学渣说学生!你的素质令人怀疑!绝对不是个好老师!有你这种妈妈老师,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你责任最大!成绩好才奇怪!好好反思自己吧!


树瞻胶


你是儿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可儿子是学渣,怪你吗?肯定怪你。因为无论从班主任的角度还是从父亲的角度深究,原因都是由你的教育失误或者放任自流,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子不教父之过。"首先,你在教育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你无论是在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还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在孩子人格的塑造方面包括责任心,使命感和情操,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在对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缺乏对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创造性的培养和教育。

因为家长是孩子的楷模,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你在这些方面肯定肯定是存在欠缺的。

第二个方面,从班主任的角度进行分析,你是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

你能成为一个语文老师,成为一个班主任,说明你起码对教育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并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你也一定研究过教育的规律。但是,在对你孩子的教育方面,你没有尊重科学的教育的发展规律,没有应用心理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没有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甚至粗暴野蛮,家长作风,居高临下,没有尊重孩子人格,没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导致孩子成为学渣。因此,作为班主任,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综上所述。从老师的角度出发,你必给孩子树立楷模,当好榜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真正的让孩子被你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所折服,才能心悦诚服地尊重你的教诲和教导。

从家长的角度岀发,,你必须尊重孩子的人格,心平气和,要有耐心,要有爱心,如润物的春雨,循循善诱,渗透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交朋友,这样才能时时刻刻的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支持孩子,引导孩子。

“少年强,则国强。”“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一定要尊重教育的规律,要有耐心,要有爱心,要像春雨润物一样,浇灌祖国的花朵,象辛勤的园丁不畏辛劳,为祖国培育出参天的栋梁之材。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本质反映的是父母的问题,我认为他学习不好,跟你肯定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老师,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教得了别的孩子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我也曾让我的孩子来上我的课,但是效果很不好,我就立马暂停了。

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你对自己孩子的期待更高,要求更严格


在上课的时候,对自己孩子的期待会更高,要求也会更加严格,比如上课开小差,孩子对提问回答不上来的时候,如果是别的学生,我一般会思考是不是自己讲解的不够透彻,是不是大家都没学会,更多地会从自身找问题。但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就会因为思维定势,不自觉的失望并且气愤:怎么这么简单的都不会!心里也时常冒出一个念头:连自己的孩子读教不好,怎么教别人呢?给自己很大的压力。


因此不自觉就会在行为,言语和表情中表现出来,孩子就会自己发现你对他不一样,更严厉更凶。而又是自己孩子,知道不会被记仇,就愈加态度严厉了。


当初我的孩子在我的课堂上了一个月的课,而且一周只是上一次而已,他就对我说:“妈妈,你就对别人好,对我这么坏。”而你儿子应该是属于整天都和你在一起空间里,可想而知,孩子心里得多难过。


作为学生,自己孩子承受的压力更大


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很喜欢妈妈是老师,因为有安全感。但是慢慢长大,进入应试的阶段,孩子的压力就慢慢大了。作为班主任老师的儿子,自然别人对他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孩子学得好,大家都会觉得是应该的,觉得可以整天开小灶啊,导致孩子的努力不能被肯定;学得不好呢,很多人就会觉得实在不应该,不堪入耳的话肯定会有,这些压力,你的孩子有没有跟你倾诉过呢?孩子长期得不到鼓励和肯定,他学习的动力自然消失殆尽,甚至放弃学习,也就是你所说的“学渣”。


老师和父母的角色之间切换的不到位


在学校,你是自己孩子的老师,放学了,你还是老师。角色没有切换过来,还是以老师的姿态对待孩子。老师给予学生的是知识,教导;父母给孩子的是温暖,信任和帮助。


如果你的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温暖,体贴和安全感。换句话说,本来父母应该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但你的孩子不信任你了。当你不了解孩子在想什么的时候,他就开始不信任你了。试想: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学渣吗?什么时候成的学渣?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很漫长,就算今天是“学渣”,以后也一样会成为

你的骄傲!那该怎么引导和改变呢?


改变孩子前,先改变自己


  • 卸下思维定势:“老师的孩子就应该比别人强”这个包袱,给自己减压;

  • 上课的时候,以平常心对待,一视同仁,对自己孩子夸奖多于评语,笑脸相迎对于横眉冷对;

  •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如果你觉得孩子是“学渣”,那他就会成为“学渣”,现在请改变这种想法。(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在智力测验中发现,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原来所期望的进步现象)

  • 在学校是老师,下课就是父母。特别是父母的角色,你要多学习了,多跟孩子沟通,陪孩子运动,游戏,重新获得孩子的信任。


对孩子的努力多加肯定,找回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时代变了,教育理念也应该转变,中国自古以来的“棍棒教育”已经行不通了,在家庭教育中,作为研究教育的一线老师们更应该对“棍棒教育,严厉教育”弃如敝履。鼓励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假设有一个高薪工作,但是老板每天都会贬低你,打击你,让你觉得一文不值,你还会继续做这份工作吗?我想99%的人都会受不了。成人尚且如此,孩子就愈加需要肯定和鼓励了。“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孩子受到肯定,才有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以后不管在孩子学习和生活中,放下高期待,丢弃严厉的面孔,做一位慈爱,宽容的爸爸或妈妈,时刻肯定孩子,鼓励孩子,我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有动力,从而成为“学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