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很懒但是又不想改正,这是不是心理上的问题?

张海ded123-



侯丰01


心理问题一定有所界定,不是身体或者心理稍微出现问题都能成为心理问题的。

知道自己懒而又不想改,情节轻微者,属于个人的不良习惯,跟从小家庭教育有关。

拖延症

如果这种情节稍微严重,那么极有可能就是拖延症,但就算是拖延症也不需要过于担心,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前期情节不重,心理上不要过于担心,从而造成心理负担,这样会起反作用,不利于习惯的改正。

焦虑症、抑郁症

如果情节严重,或者没有足够引起重视的话,可以会进一步发展成心理疾病。

知道自己拖延,但没勇气改正,会产生内心矛盾,而这种矛盾会使你产生莫名的焦虑,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焦虑症,而焦虑症则会诱发好多心理疾病,所以如果拖延严重,一定要足够低重视。

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应对措施

1.增强自我效能感

这样可以减轻拖延症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给自己布置小小的任务,完成目标,一步步建立信心,慢慢地在提高任务难度,久而久之,你的拖延症就会明显改善。

2.找亲戚朋友帮忙,不要孤立自己

由于人们都有自我防御机制,总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以获得安全感,这样很可怕,要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和身边的人一起来解决,也许人多了事情就很好解决了。

3.改变认知

拖延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习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就可以改变,不必要过于担忧,重拾自信心,认知改变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因为分享所以更强

关注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学分析


知道自己懒,却不想改正,这不是心理上的问题,还是因为懒,你懒得改变,哈哈。


知道自己有问题是一回事,行动上做改变又是一回事。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立flag又打脸的事情发生了。


人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却不想改变,原因是他不想走出舒适区——现状其实自己是能够接受的,虽然自己也知道,再努把力改变一下会更好,但和突破自己要付出的努力比较起来,他宁愿维持现状。



那么,到底什么能够激发一个人做出行动上的改变呢?


要么现状已经非常糟糕,不改变会有严重后果,要么改变之后,他能够得到预期收益。


比如,抽了一辈子烟的人,屡次戒烟都失败,但如果他生病了,再抽烟就会危及到生命,那么这次,相信他大概率能戒烟成功。


比如,有人叫着减肥,却越减越肥,真正促使她真正管住嘴开始运动的,可能是失恋了,可能是男神嫌弃她胖,也有可能是胖已经影响到身体健康,不然,一个生活甜蜜幸福的胖女孩,她即使觉得瘦点更美,可能也不会花大力气去减肥。


所以有坚决的行动来改变的人,一定是这个缺点已经让自己痛苦,改变会有好处,他才会走出舒适区,做出行动。


不然,光靠自控力,很难。


具体到题主的问题,懒又不想改变,还是因为懒并没有给你造成实质性的困扰,不然,你早就在想办法改变了。


如果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也欢迎你转给自己关心的朋友看。


欢迎关注“一点心理学”,让生活轻松一点。

一点心理学


这是一个心理问题:生在一个腰缠万贯的富裕家庭,衣来伸手饭耒张口,自感觉到是很好的,一懒舒懒,游手好闲,不想动弹,坐享其成。有一种是:破罐子烂摔,二流子气魂,过一天算一天,今日有酒今日醉,懒惰成性,不想干活,没有上一点进心,不务正业,整天掉而浪盪。人要有一种上进上心,有志者事竞成的气魄。“浪子回头金不换,有志不在年高迈”的精神,面对自己,面对社会,勤能制富,俭能养家的优良传统美德去奋进去努力,作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062c01ee6c045e2871cb26f537cbc45\

王小房


谁都想过安逸而舒适的生活,谁都不愿意早出晚归起早摸黑的奋斗拼搏;

但我们要生存、要传宗接代、要给父母养老送终、要抚养儿女成人;所以我们必须拼搏勤奋,赖以保证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如果在满足了自己及家人的实际需求情况下,懒点又如何呢;

懒,只是针对那种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能保证,却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这种人并不是心里有问题,而是从内心深处就有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陋习,仿佛动动手指、伸伸腿就会要他命一样;

在农村(城市也有),有很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从早上五六点起床到晚上九十点睡觉,整天都是不停的做这做那,你想他坐着休息会,他却说习惯了坐不住;这样的人很勤快吧,和懒沾不上边吧;但他们大部分也只是奔波在生活的边缘,并没有因为不懈的劳作而改变生活;

同样在农村,有的留守年轻人,因为有技术或者脑瓜子活络,抓住农村的发展机会,用自己的技术或者脑瓜子来转钱反而轻松愉快,这群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东家串西家吃喝玩乐,但他们在小部分的时间却挣了足够他们挥霍和赖以生存的资本,那他们那大部分的吃喝玩乐时间是懒吗,肯定不是;

所以,懒并不是心里上的问题,而是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一种惰性思想,是一个人从骨子里迸发出来的只想享受成果而不愿参与过程的动机。


农工结合拜哥


懒,又不想改正,是缺乏外在的激发动力,与心理原因也有密切关系。就拿我来说吧。为了通过头条的身份认证,上传了退休证,被告知证明不了是单位员工不能通过 ,然后去单位开具加盖公章的证明上传,还是收到系统和之前相同的告知不能通过。因此在心理上就变得灰心有点懒了,必定是50多岁的人了,懒也与年龄有关 ,但还是心理因素使然。


有华随笔


人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却不想改变,原因是他不想走出舒适区——现状其实自己是能够接受的,虽然自己也知道,再努把力改变一下会更好,但和突破自己要付出的努力比较起来,他宁愿维持现状。

那么,到底什么能够激发一个人做出行动上的改变呢?

要么现状已经非常糟糕,不改变会有严重后果,要么改变之后,他能够得到预期收益。

比如,抽了一辈子烟的人,屡次戒烟都失败,但如果他生病了,再抽烟就会危及到生命,那么这次,相信他大概率能戒烟成功。

比如,有人叫着减肥,却越减越肥,真正促使她真正管住嘴开始运动的,可能是失恋了,可能是男神嫌弃她胖,也有可能是胖已经影响到身体健康,不然,一个生活甜蜜幸福的胖女孩,她即使觉得瘦点更美,可能也不会花大力气去减肥。

所以有坚决的行动来改变的人,一定是这个缺点已经让自己痛苦,改变会有好处,他才会走出舒适区,做出行动。

不然,光靠自控力,很难。

具体到题主的问题,懒又不想改变,还是因为懒并没有给你造成实质性的困扰,不然,你早就在想办法改变了。

如果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也欢迎你转给自己关心的朋友看。


用户59009110355


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自己人生观的问题,有好逸恶劳的思想。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定要改正!天道酬勤,否则一定会是一个颓废的人生。

二,心理问题,比如抑郁情绪或抑郁症。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什么都不想干,反映在外的直接表现就是“懒”。如果是这样那就要先调理情绪,情绪正常了,恢复活力了,对外界事物感兴趣了,也就不“懒”了。

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生活不规律,比如长期上夜班或夜生活频繁,睡眠质量不好。反映到外在就是精神不好,精力不足,什么也不想干,也就是所谓的“懒”。(“悟空问答”邀!)


抑郁症破译者


这是一个心理问题:生在一个腰缠万贯的富裕家庭,衣来伸手饭耒张口,自感觉到是很好的,一懒舒懒,游手好闲,不想动弹,坐享其成。

有一种是:破罐子烂摔,二流子气魂,过一天算一天,今日有酒今日醉,懒惰成性,不想干活,没有上一点进心,不务正业,整天掉而浪盪。

人要有一种上进上心,有志者事竞成的气魄。“浪子回头金不换,有志不在年高迈”的精神,面对自己,面对社会,勤能制富,俭能养家的优良传统美德去奋进去努力,作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


用户岁月流失陈生辉


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要有知人之明,抬头看看别人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累了顾不上休息,心里还想着孩子的学费,父母的养老钱,爱人的衣服,等等这些,都要自已去拼搏。如果想到这些,心里的障碍也就慢慢悟出了做人的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