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世界石油市場的影響


疫情對世界石油市場的影響

中國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正值春節假期期間,大量人口流動導致數萬人感染病毒,國家衛健委通報,截至2020年2月16日24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確診病例57934例,累計死亡病例1770例,港澳臺地區累計確診87例,這其中並不包括海外確診病例。

受嚴重疫情影響,全國進入戒備狀態,數億人口集體在家禁閉,無數企業正常生產受到影響,餐飲、零售和旅遊業更是受到嚴重衝擊,由此給中國經濟帶來嚴重挑戰。國際評級機構惠譽預計中國首季經濟增長或只有3.2%,一批證券業專家學者甚至預測第一季度中國經濟會出現負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在密切關注中國疫情發展,預計會在幾周後對中國和全球經濟增長做出新的預測,而經濟增長放緩必將削弱石油需求增長。


疫情對世界石油市場的影響


中國疫情對油市的影響

隨著疫情擴散,中國政府延長春節假期,部分地區實行交通管制,有效的遏制了疫情的擴散。但與此同時,春節假期期間正是中國傳統的成品油消費旺季,尤其是汽油和航煤的消費旺季,但這種需求被徹底扼殺,公路、鐵路和航運量同比降逾80%。柴油消費也因春節假期延長和企業復工延後而受到很大影響。成品油需求下降直接導致中國原油需求下降,無論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有石油公司煉油廠還是山東一系列地方煉油廠,紛紛下調原油加工量,應對成品油銷售下降、庫存爆滿等情況。據金凱訊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月13日,中國主營煉油廠開工率平均為70.5%,較春節假期前下降12%,較去年同期下降約8%;山東地煉常減減壓開工率僅為41.1%左右,較節前下降20%,較上年同期下降約37%。如果短期內需求沒有明顯好轉,部分煉油廠可能提前進入春季檢修,這將導致原油需求進一步下降。總體來看,疫情爆發期間中國石油需求可能減少300萬桶/日。

鑑於中國石油需求增長對帶動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重要性,中國石油需求增長放緩甚至下降必將導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放緩,市場上普遍預期中國疫情將導致全球石油需求下降20-50萬桶/日,國際三大能源機構均在其最新發布的2月石油市場報告中大幅下調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其中IEA下調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36.5萬桶/日,OPEC和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分別下調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期23萬桶/日和31萬桶/日。IEA預計第一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可能下降43.5萬桶/日,為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季度需求萎縮。

儘管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放緩促使OPEC+聯合技術委員會在2月5-7日召開特別會議,建議OPEC+進一步擴大減產幅度60萬桶/日並延長減產時間至2020年年底,但這一建議尚未得到俄羅斯方面的認可,目前僅建議延長減產時間至今年6月末,因此並未給油市帶來多大提振作用,2月7日聯合技術委員會會議結束後的首個交易日油價繼續下跌至年內低點,即使利比亞國內衝突導致該國原油產量銳減約100萬桶/日也未能支撐油價上漲。投資者對油價前景非常悲觀,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發佈的數據顯示,在截至2月4日的一週內,基金經理減持ICE交易所交易的WTI原油期貨和期權淨多頭頭寸26.50%,減持NYMEX交易所WTI原油期貨和期權淨多頭頭寸25.20%,在截至2月11日的一週內,基金經理分別進一步減持這兩大交易所WTI原油期貨和期權淨多頭頭寸20.10%和7.0%。ICE公佈的持倉報告顯示在截至2月4日的一週內,基金經理減持布倫特原油期貨和期權淨多頭頭寸12.30%。

不過,隨著中國政府疫情防控升級,中國新增新冠病毒性肺炎確診病例逐漸下降,圍繞中國和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放緩的擔憂也有所緩解,並驅動國際油價從2月11日開始連續四個交易日上漲。2月14日布倫特和WTI油價分別上漲至每桶57.32美元和每桶52.05美元,累計漲幅分別達到7.6%和5%,油市看漲情緒明顯上升,這從最近兩個月布倫特期貨合約跨月價差由期貨升水轉變為現貨升水中得以體現。2月14日4月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較5月期貨結算價每桶高出12美分,而在此之前,2月3-13日期間4月結算價均低於5月結算價。最近幾個交易日油市關注焦點開始轉向中國石油需求復甦跡象上。

中國疫情導致最近布倫特油價大幅下滑、山東港口原油到岸升水大跌近50%及油輪運費大幅下降,使得中國油企原油採購成本下降,鼓勵一些地方煉油廠開始採購3月末和4月原油船貨,其中4月船貨需求明顯增加,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日前採購了七船3-4月裝俄羅斯和非洲原油。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上海能源交易中心2月開市後中國原油期貨合約多頭持倉量不斷增加,主要分佈在4、5月合約上,表明投資者預測中國疫情解除後油價可能大幅反彈。

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稱疫情的拐點已經來到,從新發情況來看,5天以來發熱數量在逐漸下降,而且是穩步下降,沒有反彈。中國很多企業已經從2月10日開始陸續復工,經濟重新啟動,加之中國政府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政策,預計中國石油需求將開始逐漸復甦並帶動全球石油需求增長。IEA表示,如果中國經濟活動逐漸恢復正常,第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同比料將增加120萬桶/日,三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將完全恢復正常,同比將增加150萬桶/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為幫助受到疫情打擊的企業,中國將增加信貸支持,降低融資成本,進一步提高企業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比重,而且政府將在2020年增加人民幣貸款和發債規模。油市最糟糕時期已經過去。綜合各方面評估及預測,第一季度中國生產停滯,經濟活動下降,但預計第二季度大致能夠恢復正常水平,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則會出現報復式增長。

然而,由於中國疫情尚未解除,企業復工遲緩,恢復正常生產尚需時日,油庫滿溢、油港擁堵等情況短時間內可能不會很快緩解,而且實際情況可能比預期還要嚴重,因此中國石油需求復甦也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客觀的真實數據加以驗證,因此當前油價反彈行情可能會出現反覆,如果沒有驅動油價持續上漲的更多積極性因素出現,比如中國社會秩序在極短時間內恢復正常,OPEC+提前召開石油產量政策會議並決定進一步擴大減產規模和延長減產時間,則目前油價上漲可能僅是前期油價大跌後的修正反彈。OPEC+原計劃於3月5-6日在維也納舉行石油產量政策會議,目前尚無提前開會的跡象,大多數俄羅斯石油公司同意將減產時間延長至6月末,但不支持進一步擴大減產幅度,不願將更多市場份額拱手讓給美國和其他不受減產約束的產油國。目前美國原油產量已經達到1300萬桶/日,為全球最大產油國,2020年和2021年原油產量還將進一步增長,巴西和挪威等產油國原油產量也不斷增長。此外,利比亞衝突雙方已經就停火問題達成初步共識,如果能夠在2月18日舉行談判並達成協議,該國原油產量很快將恢復到100萬桶/日之上水平,加之全球煉油廠春季檢修削弱原油需求,均令油價承壓。

中國潤滑油網創立於1999年,是中國潤滑油領域裡資歷最長、沉澱最深、專業度最高的行業門戶網站,是專業人士最喜愛的技術與信息服務平臺。經過二十年的潛心運營,中國潤滑油網已經在業內建立了卓著的影響力與公信力,有堅實的客戶基礎,是廣大優秀企業與品牌最信賴的宣傳推廣合作伙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