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两个人的事还是两个家庭的事?

波波桑


恋爱的时候,你情我浓的,风花雪月,浪漫无比,全世界只有你们两个人,吵架了也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可是,结婚以后,不要单纯的认为,这还只是两个人的事情。

很多时候,热恋中的两个人,把婚姻想象的太过简单了,结婚了以后,你身后的一堆亲戚朋友,还有他身后的一堆亲戚朋友,总不能全部忽略了吧。

结婚以后,人情往来,不可能就只剩下你们两个人,如果都不能忽略,那又怎么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呢。

遇到通情达理的婆家,婚姻还可能会比较清净,可是呢,如果遇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婆家,那还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吗?

老公如果是个明事理的男人,遇事有担当,不会畏首畏尾,那婚姻还有可能就是两个人说了算,你要是遇到一个妈宝男呢,自己的男人处处听别人的,那还能说是两个人的事情吗?

还没结婚的女孩子们,婚姻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把它当做是两个人的事情,在中国是个讲究人情的社会,婚姻中的柴米油盐,哪样能其他人没有关系呢。

如果想要婚姻幸福,那就要在婚姻中学会包容,理解,体谅,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的家人有事情需要出来的时候,试着想想,如果是你的家人遇到了同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婚姻关系也是一种契约关系,幸福的婚姻需要我们用心经营。





凯非说情感


没结婚以前,我天真以为,婚姻只要俩个人情投意合就OK。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如此甚好!婚后,经过十几年的婚姻的洗礼,我历尽坎坷,十几年婆婆妈妈家长里短的事,有时候真觉坚持不下去了,婚姻看似两个人的事,里面夹杂的人物关系错复杂,分分秒秒让你觉得走进婚姻索然无味,有很多人说,我们背着婚姻这个重重的壳向前爬,不是孩子维系着,有多少人还能坚持着这婆婆妈妈的婚姻。




我闺蜜,老公是不太靠南的南方,老婆婆开始嫌她媳妇生的是闺女,还用送自己的儿子找小三,在媳妇家住的时候,看不得自己的儿子干活,做饭,觉得媳妇干活才是应该的,媳妇洗的内衣不能放在阳台上晒,说内衣不能见光,什么事都是儿子好,他在儿子家没住多久就惹得儿子他们要离婚,家庭呀,很重要。选对象,选好丈母娘,选好婆婆。

我认为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夫妻双方遇见不明事理的家庭那就足以让婚姻大厦瞬间倒塌。

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折腾,当然,再好的家庭小两口感情基础不牢也是枉然。

家和万事兴,愿所有的婚姻里俩个人好两个家庭更好,愿婚姻都是我们期望想象那般美好。


铁衣姐姐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还是两个家庭的事?

在我看来,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以我切身的实际阐述一下吧。

结婚之后婆媳关系影响婚姻生活

当初我嫁给我老公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跟婆婆相处,因为我觉得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后肯定也是我们两个相互扶持过日子,事实证明,我错了。

我生大儿子的时候,基本都是婆婆在照料,丈夫是家里的独生子,一直娇生惯养习惯了,不会照顾我。而且在坐月子的时候,也一直是婆婆照顾我的时候多,那一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感到最被人在乎的时光,婆婆为我做的,甚至比我妈对我还好。

所以一直到现在,我跟我婆婆都没有红过脸,她也没有吼过我一句。而且每次我跟老公吵架的时候,她总是向着我这边,关系一直很融洽。

我想:如果我跟婆婆关系处的不好,经常因为小事情吵架,那会让老公很为难,一次两次或许可以接受,那无数次呢?如果老公是一个“妈宝男”,那我肯定会很委屈,甚至可能会离婚,但是如果他真的每次让他母亲伤心,那我心里真的会安心吗?答案是否定的。

两个家庭结为亲家,有事可以互相帮衬

老公家很大,前几年核桃还不普遍,因此种核桃的都挣了钱。于是公公就在院子里栽了几棵核桃树,三年过后,核桃树多了,核桃也不值钱了,所以这些树就被搁置了。

核桃树夏天特别招蚊子,每每一到夏天,屋子里的蚊子就开始横行了。而且核桃树上也有很多的毛辣子,一碰就蛰的生疼,有的老一点的,蛰到了人就要到医院打点滴。

有一次大儿子在树边上玩,手碰到了树干,结果被树干上匍匐的七八只毛辣子中的一只蛰到了,疼的直哭闹,于是经过家人一致同意,要把核桃树都砍了。那时候我爸爸正巧认识一个据树的,于是就拜托我爸爸帮忙请人来,把核桃树都砍光了。

既然是亲家,就都是一家人了,只是居住在不同的地方罢了,因血缘关系的结合而在一起的亲人更应该当成胜似亲人的对待。

总结:

结婚之后会伴随很多的问题,而且往往夫妻之间通常大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时候跟父母商量基本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萌彧匪


我觉得两个家庭都有关系,虽然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可父母可以给你更好的建议,毕竟父母是过来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她们更想你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人一起结婚。我现在也是为人父母了,我有自己可爱的孩子,回想起二十几岁的时候,当时年少无知,在感情上面受过很多的伤害,我以为真心真意对一个女孩子好,她也会对我好,谁知道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意而已,在爱情上,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有时反而伤痕累累。现在回想起,都已经是过去了,会以平静的心情去面对过去。人生短短几十年,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转眼云烟,一切都会过去的。人生每到一个年龄阶段,想法也会不同的。现在回想起以前的一些决定,会感觉不成熟,很幼稚,很天真。年轻的时候,对待爱情,想得会很多,会想:长得好不好看啊?两个人在一起合不合适啊?有没有共同的语言啊?有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啊?等等,很多很多......。可当你结婚后,每天面对的都是柴米油盐,生活上的烦碎小事,很少会去说爱不爱之类的情话,更多的是家庭的责任,尤其是有了孩子后,生活的重心都是围着孩子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这时候的爱情跟亲情连在一起,已经分不清楚了,更多的是希望一家人幸福安康。结婚后每天面对同样的生活,两夫妻有时候难免会因为小事发生争吵,过后又没事了,每次我都会迁让着我老婆,她也并不是无理取闯,过后就没事了,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觉得也不至于啊。只是从热恋期进入了家庭期。当你结婚有了孩子后,回想起年轻时候的择偶标准。会觉得当时的标准都不重要了,每天面对柴米油盐,这时候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样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更多的是家庭的责任与担当。只要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就好了。激情不会长久,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小谢爱回家


很显然是两个家庭的事啊。

谈恋爱,或许是两个人的事 ,但婚姻,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绝对是两个家庭的事

我闺蜜跟她老公就是自由恋爱,

俩人婚前也是你侬我侬的。最后因为爱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闺蜜是买房子的售楼小姐,

平时工作很忙,工资也都还可以。老公是公务员,普通家庭

她婆婆以前是管财务的,现已退休在家。

公务员自带的天生有预感,自从他们谈恋爱的时候,婆婆就不喜欢闺蜜的,

但看到儿子态度坚决,也就不发表那么多言论了。


婚后没多久,闺蜜就怀孕生了个儿子。

这下好了,婆婆就正大光明的走进小两口的生活了

因为请保姆的话,对外人都不是很放心,把孩子单独交给一个外人,

想着都不如孩子奶奶亲,所以宝宝就有婆婆带,闺蜜继续上班,

结果,育儿观念和生活习惯差距太大。


刚住在一起一个星期,就矛盾重重。

闺蜜婆婆很强势,一会说闺蜜只顾上班,不照顾孩子,

一会又抱怨闺蜜不做家务,对她儿子照顾的不好。

每次闺蜜回娘家,给娘家妈妈带一些东西,

婆婆就会叨叨好久,而闺蜜的妈妈呢,也不给力。

只顾着剥削闺蜜,给闺蜜亲弟弟省钱。哎。一大家子搞得闺蜜筋疲力尽

最后,再好的感情也没禁得住闺蜜婆婆的闲言碎语,

夫妻感情越走越淡,还是分手了


现在,孩子给了前夫 ,闺蜜一个人过,看着都让人心疼的。


老徐说事999


婚姻应该是三个家族的事情。

一对情侣由爱情走到婚姻,那么必然经过了诸多的风风雨雨,当年的各种海誓山盟,已经变为现在的财米油盐。

小李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在l城教书,工作半年后的小李,在一次偶然的朋友介绍下,认识了在n城工作的刘先生。两人互相加了微信,由陌生,慢慢聊成了知己,小李热爱文学,爱好读书,长的玲珑小巧。刘先生儒雅,爱好读书和中外文学。共同的兴趣爱好使得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在认识了半年后,小李和刘先生便对外公布男女朋友关系。在朋友同事的祝福声中,这对小情侣甜甜蜜蜜,互相深爱,刘先生每周都会在周末到l城和小李见面,两人互诉相思,你侬我侬。在一起一年后,小李和刘先生决定要共同居住,小李放弃l城的教师编制,奋力考入刘先生n城,从此两人不分彼此,幸福的住在了一起。

过了不久,小李跟刘先生商量,希望刘先生去见见自己的父母,好让父母承认两个人的关系,做了一个星期的准备,小李和刘先生就一起回了家。小李父母很满意刘先生,刘先生虽然工资不高,但起码能够养家,为人稳重而且温柔,长的还不错。小李非常高兴,在告别父母后,跟刘先生的关系也更近一步,双方都认定了彼此。

同年年底,刘先生私下将和小李的结婚想法告诉了父母,刘的父母没有见过小李,所以不同意。刘先生做了父母半年工作,才决定把小李带回家,小李去到了刘先生家里,刘先生的父母就对小李不满意,认为小李不会做家务和为人不圆滑,注定不会成为刘先生的贤内助。然而刘的父母没有方面表现出来,私下把想法告诉了刘。刘先生不能接受父母的意见,和父母大吵一架,次日便和小李不辞而别。

刘先生以后的日子,便受到了七大姑八大舅的轮番教育,说一个这么好的男人,为什么要找一个个子小,不懂人情,不做家务的女人为伴侣,日后肯定会收到拖累。随着日夜的教育轰炸,刘先生对小李的态度也有所变化,小李也意识到了有问题,不断追问刘先生。刘才将原委道出。从来不吵架的这对小情侣,因为这个而大吵,小李认为刘欺骗感情,对自己隐瞒这么多,刘先生认为隐瞒是他觉得他能说服所有,让家人接受小李,说出来就会破坏两家关系。次日两人便分居了,小李趁刘上班之际,回了父母家,刘先生发现后赌气也回了自己家。想了一天,刘决定请公休去接回小李,刘的父母坚决反对,刘父更是说出断绝关系的威胁话,刘依然自顾自的出门,飞奔500公里去接小李。到了小李家,刘不断给小李保证,不断对小李父母解释,好巧不巧,这天下午小李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一查,已经怀孕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刘的态度也很好,小李父母也劝小李跟刘回去,因此小李才答应一起回n城。

刘把情况告诉父母,刘父母还是坚决,不帮刘一分一厘,刘只能拿出自己的10w积蓄,5w彩礼,2w生育准备,3W婚礼,也跟父母表明态度,这婚结定了。

在准备一个月后,婚礼前三天,刘的父母才不得不妥协,帮忙张罗接待,也给了2W支援,给刘凑了首付买了套房子。婚礼结束后,刘母亲也搬到刘的住处,帮忙照顾小李,陪小李备产。小李父母由于住的远,便让小李弟弟来看望了小李一阵,小李产期还很远,所以小李弟弟住了一星期便回去了。由此刘父母生意便做不成,家庭收入全靠刘先生支持,小李在10月怀胎后,生下了个女儿,经过来来回回折腾,刘的家庭积蓄所剩无几,父母积蓄凑了首付,刘积蓄结婚生娃,这两个家庭顿时出现了经济危机。(PS:此处小李沒积蓄,别说为嘛不出钱[捂脸])

没钱的日子,两家都过得拮据,生活质量下降,带来了一系列争吵,小孩奶粉要钱,尿片要钱,产后恢复要钱等等等等。。小李无奈,只能问父母要了5000,作为短暂过渡。经过了一年的风风雨雨,争争吵吵,小李忍受不了,离婚苗头越来越强烈。小李认为刘母亲过多干预自己和刘的生活,刘母亲不放心孙女,一直住刘家带孙女,小李认为刘妈宝,日子过不下去,也把母亲接了过来。这三家凑合一起,那真是东南西北风,曹孙刘关张,比三国打的还精彩。

试想这个时候,刘先生和小李,还记得当初的那些你侬我侬嘛?还记得当年月下吟诗嘛?在战了两个月后,小李母亲败退,小李妥协,孩子家务刘母亲做,小李刘先生挣钱养两个家,自己小家和刘父母。(刘父李父?在家里斗地主,别问,问就是群演)。

看到这这里,故事也就结束了,谁还说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没有三个家庭的妥协和互相帮助,真以为新家庭建立那么容易?婚姻不容易,且行且珍惜,以上。


情感小鑫


当然是两家人的事。说是两个人的事的都是那些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人。

比如我,结婚后一直是老公我们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什么矛盾没有,那时候反而让我觉得他对我比恋爱的时候还好,感觉特别幸福。后来怀孕了,也一直是我们两,老公照顾我就想照顾小孩一样,什么都舍得给我买,自己还舍不得吃。但是生小孩了婆婆就来了,那。。。。。不同的生活习惯,矛盾自然不断,恋爱的时候再甜蜜,现在也感觉人家是一家人啊。感觉老公那时候对我号都是有目的的似的,就是为了他的孩子。我知道我这是胡思乱想,可是没办法,他现在跟那时候就想两个人一样。感觉快过不下去了!

血的教训啊。所以结婚一定不是两个人的事,即使你说你生小孩了不用婆婆带,那婆婆老了你能说你不管她吗?那到时候恶媳妇的帽子你就稳稳的戴着吧!


八点半的故事


准确的说是两个家族的事,婚姻也是,结了婚就意味着从家族的庇佑中出来要和家族合并了,各种人情往来,大小事务都要你这个家庭的参与了。姐姐去年结婚,今年各种亲戚走访,送礼,宴席忙的不可开交,各种烦心事,她说结婚之后才感觉真的是成年人了,没结婚之前30岁也没觉得自己是大人。


二木闲谈


以前谈恋爱的时候认为婚姻只是两个人的事,只要我们两个过的好,任何东西任何事只要我俩喜欢就可以了。但是结婚后,发现一切都不然,婚姻与两个家庭紧密相联。就比如说每个地方的习俗家风不一样,你进入那个家庭了必须学会慢慢融入那个大家庭。


懿慧记


成长离不开小时候的家庭背景

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儿,生活呢是两家生活理念的融合,成长在不同家庭的两个人,所带来的生活想法价值观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包括每个人从小在家养成的习惯,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的家庭背景。

环境会有差异

假如说一个人是从小在北京市里长大的,一个是从贵州边远山区长大的,他们的人生见闻不一样对生活的领悟也就是不一样,在北京长大的见识就比较多,城里的孩子总体来讲情商事高的,更会和人打交道交流事情,而边远农村长大的,可能她家附近都没有什么小伙伴,山沟里有时候很远才有一户人家,这个在人际交流方面的能力一般来讲是不如城里孩子的。比如说一方的长辈是企业家,他们的言谈举止可能是比较有魅力、气度不凡的短期不大容易学得来。(图片来自网络)

看俞敏洪老师讲他的经历,他到北大读书觉得大家的普通话都很好,自己就很自卑,同学们谈论各种趣闻他都不知道,他在老家长大除了课本没什么其他书看,他的见闻阅历就是很少,当别人说什么你都不知道,很懵的时候自然会自卑融入不进去。

融合没有问题

说婚姻生活是两家人的事儿,有那么点意思,不至于有那么深远影响,儿媳回娘家可能会和妈妈交流婆家的事儿,这时候妈妈可能会觉得很多观念和她家观念融不下去,但是对于孩子辈她们的学习力还是很强的,基本都是可以融入的,父母年龄大改变观念确实是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