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

保守论思调的宝贵之处!


本期内容聊为什么东西方哲人普遍对文明化持有批判态度?甚至他们很多人干脆就是反动的,串讲他们是怎么想的以及为什么这么想,今人回顾他们不容易理解的原因不在于看不懂文言文,而是以今天的思想、观念和时代背景去理解古人,如果不尝试还原场景,容易误读,就算经过讲解知道真实含义,却也终归难尽奇妙,因为讲课无法将方方面面内容讲到,所以还是需要各位听完自行查资料学习的。还是老规矩,分多个小标题阐述同一个主题,如果觉得没耐心听完或看完,到这里就停止,看一半等于白看等于白听,切莫浪费时间。既然您看标题点进来说明有了解的意愿,不论听明白还是没听明白,总归得“食尽才知滋味”。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类文明演化的过程与地球物演的进程关系并不是全部由人类主导或产生,我们人类只是加速或加剧地球某些方面的进程。

比如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不是因为人类工业革命开启之后产生的,而是在很早之前就有这样的趋势,人类不过是将亿万年前埋藏在地下的碳加以利用,在这个过程中使得这些碳参与了原本正常地球碳循环中,这样一来加剧了这一进程的速度,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人类的演化史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是适应和匹配,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创造和改变局部自然并且适应新的自然的过程。(详见往期节目什么是文化?

因为自然赋予了人类以无数的欲望和需要,而对于缓和这些需要,却给了我们以薄弱的手段,我们必须依靠社会,我们没有皮毛御寒,我们没有尖牙利爪来搏斗,我们既没有雄壮的肢体、没有猛力,也没有能媲美其他生物的自然天赋才能,所以我们无在任何程度上找到一个先天存在来适应我们那么多的需要。

人类的小孩出生没有人照顾就得死,而小马驹、羊羔,生下来没几分钟就可以跑动。我们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具备生存能力,于是得不断地改造自然,创造新的自然,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制造了许多麻烦和问题!也即是说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是解决了一个小问题,但却引发了一个大问题,然后解决大问题的同时则引发了更大的麻烦,这些

麻烦分为两种,一种是当前看得到,一种是当前看不到但是却会对未来产生长久危害性

这句话也可以换个说法,当我们通过人为创造性的办法获得一种生存优势的时候,往往我们会只看得到眼前的巨大收获,而忽视了其对人类文明未来长远的危害性,甚至可能是产生对人类这个种群的灭绝威胁,这也就是为什么中西方的哲人在最早期很多都是反文明化,反城市化的思想,或者说他们对文明的持有批判态度,在今天的人看来,他们的思想都是倾向于回退的,所谓开历史的倒车。

但其实是他们才能看到人类文明的危机,自全球化之后这个危机今天已经变成了一种系统性的存在,最近经历了疫情,相信大家深有体会。哲学家们目光长远,哲思深刻,一眼望到文明的末路,但是他们不悲观,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竭力的发挥人文理性精神,他们还是试图去做警告甚至是阻止,有时候他们发现自己的无力,转而只能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后人,以示警醒,他们就是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医生,这才叫哲学家。

不敢为天下先


比如老子说:“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不希望城市化和文明化,老子还说过:“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个我们后面解释,还有老子的“上善若水”,这个意思不是指人应该像水一样,遇到事情别计较,不要与别人争,方为生存之道。其实不是,如果你真读懂老子的话,你会发现他是在批判人们对文明化的追逐,侧面说明老子批判所谓的进步、积极和成功,他借水向下走的遵循自然的规律,对人向上走的这种逆生物性的恶性竞争加以批判,其含义则为对文明化的批判,这是“上善若水”的真实含义。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老子

在那个所谓人类的轴心时代。人文理性精神绽放的时代,东西方哲人“井喷”的文明大发展的时期。不只是各自以还原论为基调的人文理性精神的绽放,城市的出现、社会资源的丰富与经济的发展,这是生产力的一次大上升。

然而,在我们今天人视角中的“好事”,一定是这样的吗?至少古人不一定这样觉得,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略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也即是说,在老子的眼中过去时代的人类之间的关系是美好的、和谐的,质朴的,是最遵从自然状态的,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人应该遵循自然之规律的生存,这话用我节目常用的一句话来说:人不应该逆生物性,什么叫逆生物性?创造新自然改变自身与环境的关系,现在你再理解老子的意思,他指我们今天人所谓的不断发展、创造和创新在他看来是不对的。

老子讲:

过度的物质享受非但不能增加人的快乐,反倒使人心麻木,人与人之间的恶性竞争不断演练,人类的理智就会从神学的一头走向极度求利的昏乱,以此为起点出发,人类社会的一切将走到一种无法控制的局面。

他认为利益的追求会促使人们尝试为非作歹,为什么追利在他们眼中一定要为非作歹呢?因为利乃你多我少,你少我多,如果在非正常状态下,则是我有你无,你有我无,这就致使人们不断地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填满一屋金子,人也丝毫不会觉得足够。

利在今天是好词,在古代不是,孔子对利的批评是非常彻底的,在儒家思想中,义与利是直接对立的。孔子本人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在这里已经有了后来儒家的人所说的“义利之辨”,他们认为义利之辨在道德学说中是极其重要的。那么老子怎么看待利呢?这在老子看来是违逆生物性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到底病根出在何处呢?

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暴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厚重是轻浮的根本,安静是躁动的主宰。轻浮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丧失主导。轻浮就会使我们自大,狂躁就会使我们暴虐。当轻率和躁动在我们的头脑和性情中逐渐显露的时候,我们也就开始失去了稳固的厚重和安静的根本,失去了对“道”的理性认知,失去了对事物“顺其自然”的判断力。

这一点在孔子后来的一句话里体现的很清楚:“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什么意思呢?法律规定的我不干,法律不规定的,只要有利可图我就钻漏洞,只要利润大到一定程度再缺德甚至再不孝我都要干,这本是孔子批判法家的严刑峻法调动人性深层的恶,法非但不是管制,甚至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引导人们的行为变得夸张而无所收束。这话借用到这里,却也可说明老子刚才那句话背后的含义。

也就是说在老子的眼中人们所谓的发展、繁荣,所谓的盛世是什么?是那轻浮狂躁的情绪所造就和怂恿,在他这样的视角之下,进步和文明化则会在未来酝酿更大的危机。

所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讲,社会的危机,文明的灾难与人生苦难之根源皆源于人们过强的欲望,过度的进取心,一旦产生这样的积极思想,文明必然不断向下加速发展,这样的文明化过程在他眼里就是违逆自然,用我的话就是违逆生物性,把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像动物,所以听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我之前讲中华文明不可能缔造工商业潮流,为什么中国重农抑商了,因为文化的主流基调和文明类型。

礼崩乐坏

不只是老子这样觉得,孔子看着当时的世道感叹出一句话:“天下无道,礼崩而乐坏,礼乐征伐不自天子出”,这话什么意思?征伐指的是打仗,也即是天子管不了兵权了,诸侯亲戚们不听他的了,礼乐我们后面解释,或者用孔子这句话: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则要“克己复礼,恢复旧制”。

现在我们解释一下“礼乐”,孔子他经常说自己梦见周公,周公是谁?是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他是西周早年第一任宰相。由于武王克商后很快死了,那时候是世袭制,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尚且年幼,此时只能全凭他们周公旦主持国政,相当于国家的第一任宰相。

而周公旦如何能让当前社会稳定?所以为西周建立整个礼制,也就是周朝周公旦开启“以德配天”的天命观和为当时社会制礼做乐,制礼就是建立周代封建宗法,政治道统,叫礼。礼不是礼貌礼仪那么简单,有点类似后来中国血缘宗法性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啥的,没人敢违背,这也就是孟子说:

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礼在周代这个字的含义,是国家政治政统到民间礼节礼仪的总和,所以也是一样的道理。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周公

作乐不是周公旦是音乐家喜欢弹琴。一提到中原农耕汉民族的乐千万别想到草原游牧民族的唱跳,你必须想到祭祀!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说汉民族其实没有音乐,这里没有任何褒贬,只是事实陈述,如果觉得祭祀的乐适合你吃饭喝酒时候看,那也算吧,后来皇帝和民间看到的音乐歌舞,那其实都是外来品然后本土化加工成为了民间和官方的表演活动、娱乐活动。但却不是汉民族最开始就有的,这就好比我们之前说的中国古代不产西方逻辑,不产科学,只有技术是一个道理,什么东西的发生一定是有其发生学渊源的,不是简单进行表层匹配之后胡说的。

乐是指大型祭祀活动上的奏乐和乐章这东西是极其复杂并且有严格规定的,它只能让你听到后肃然起敬,让你害怕,让你敬畏,不可能让你听到后想要唱跳rap,就跟宗教的经乐是一个道理。

所谓大型祭祀活动,我们之前宗教节目介绍过,到底为啥祭祀?正统意识形态的宣扬和继承合法性的表示,也就是我之前说的,只有最开始的巫师、萨满、直到后来的世俗政权的统治者才有资格进行。埃及是法老,我们这里是皇帝,你如果是个王爷或者官员,你试试去祭祀一下天帝,头给你砍掉。所以说在古代这其实就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宣示。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那么喜欢周公了,因为周公给了孔子最喜欢的政治思想源泉。你回顾整个孔子学说,然后你了解下周公旦,很容易明白其实他就是把周公旦制礼作乐的政治操作理论化,孔子说自己:“吾从周,述而不作”,也就是他就想回到封建制度,而他所处的战国时期只剩下封建制度的外壳了。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对于老子的思想,孔子其实是不感冒的,尽管看上去好像孔子是把老子德篇部分进行阐发,但如果你就老子本身的思想而言,这俩人不对路子,所以孔子思想的根在周公旦这里,受老子思想的一小部分影响,孔子的理想是打造一个完美地理想化的社会,比如周朝,而不是老子所谓: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理解周朝的国家民族宗教以及天命观,你也就能理解孔子学说的根本含义,之前我们讲孔子等诸子百家是对老子的思想进行阐发只是为了便于梳理当时的那条思路,在当时那条思路中主要是循环辩证法,所以我那么讲,而现在是到具体思想的实操和含义,那就各家分派了。也即是大家的方法和工具都是一样,但是思路和见地却不一致。做一个提醒,各位听到这里别以为我之前是说错了。

于是你会发现在历史的记载着,孔子问礼于老子,孔子不断的提自己梦见周公旦,老子很生气的批评孔子这人太唠叨,老子说:“这人死的连骨头都朽掉了,你整天提他干什么?”,老子为什么骂孔子?因为孔子做梦都想回周代的封建制度,可老子不这样想,老子比他还回退,老子想的是回到商朝之前的那种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状态,因为太难了,所以老子才退而求其次的说“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试图以最低程度的文明化城市化来模拟原始氏族部落的社会关系,所以理解商代早期和之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文化内容是理解老子学说的一个基础。

你会发现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不论孔子还是老子,这个思想放到后来明朝和清朝的那种时期,典型的反动派。为何他们总是这样去批判文明和社会的发展呢?

因为他们在低信息量的时候能够通过人文理性的哲思一眼看透文明的走向,而今天的人因为信息复杂多看不清楚、就算有数据也分析不出来,因为信息爆炸了。

在那个时代,中国古代的先贤或者说几乎全部的人没有进步论的思调,人们尽管看着文明在发展、在进步,人类的技艺和生产都标志着生产力的增加与物质生活资料的增长,但是人们不会觉得明天一定比今天好,他们只是做着该做的事情,这是农业文明典型思维,你种田的工具和方法甚至百年都不会有大变化,这不是古人不聪明,而是用不到,这是今天人容易误解古人的最大一点,也就是说今天人们的主流思调几乎都是进步论,尤其是国人,西方科学家们动不动出来说人类要灭亡,比如霍金老爷子,而国内你从来见不到一个搞科学研究的公众人物站出来刹车,这一点我们不详谈,只是告诉大家一点,今人的进步论思调源于科学时代的开端,在国内这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时期,这样的思调更加深入人心。

但在古代不是,老子对文明发展的批判,一直深人到方方面面,让今天的人看着无不觉得这老头实在是太过于悲观,但其实这份思绪很宝贵,就好比一辆车,人们不只要关注车的百公里提速,车的各种性能好坏、价格等等。但是对于一辆车最重要的是刹车和安全系数,如果一辆车一旦开动就得不停加速,无法减速,那该是如何的后果呢?文明的这辆车不必要停下来,也根本无法停下来,但是有时候车在拐弯的时候,还是要减速的,这个减速装置就是哲学家们的思考,换句话说哲学家就是文明和社会这个机器的降温系统。

知识和技术就一定是好事情吗?

老子他对人类最骄傲的知识和技术,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也就是对其价值和意义提出了疑问。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老子骑牛图

他说为什么人世间会滋生出这么多的忧悲恼苦?为什么会与这么多的纷扰混乱?正是因为人们过高的聪明才智,这句话不是指老子提倡人们应该愚笨、应该难得糊涂,应该放弃智慧,所谓大智若愚。这其实是很多人的误解,甚至一部分老师的误解,老子的意思仅是要以夸张的说法来喊醒人们,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的意思还是我之前讲的人类的智力深层储备调动会导致文明化的进程加速,于是老子说不要过分调动你的智力了,那样是害了自己,所以老子才说智不是好东西,智力的调动导致文明化进程的加速与应该笨笨的活着看似这俩没有区别,但结果如何导出?事物的实际内在逻辑关系不能搞错,不然就会误读,所以得多捎叨两句。

在今天的生物学角度来看,他说的不无道理,人类自从直立之后脑容量的迅速增长致使人类将其他动物落的远远的,于是世界上只剩下人类与其他动物两种分类。也正是如此,人类也只剩下大脑这唯一生存优势,以此发展出我们看到的一切,你今天的社会和文明绝对不是你的手和脚能够搭建起来的,这些东西动物也有,并且动物比人类的要强有力的多,而是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大脑容量还有独特的发声结构。

比如人类早年是追猎,什么叫追猎?就是凭借这人类独有的长跑能力,把动物追到心脏猝死,追到它们吐血,然后将猎物带回氏族部落共享,为什么人类能长跑,很简单,人类的强大散热能力,第一原因是没毛,第二原因是出汗多,可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山顶洞人

第一:你缺不了盐,不然电解质缺失造成的紊乱你受不了;

第二:你没有天然御寒的能力了,所以你必须靠外部辅助的办法来躲避寒冷;比如房子、比如篝火、比如衣服;有了这些附加的生存物,人类会越来越不满足吃饱穿暖这么简单,而是吃好穿好的进一步物欲追求,直到今天人类需要的是什么?还不是就是四个字:衣食住行。从来满足过了吗?好像没有,咱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子的思虑是有道理的。

再比如刚才说的人类直立以后大脑不受运动平衡的限制从而获得了演化优势,你看人类的小孩同等体型的动物中头部比例大的吓人,可女性骨盆因为生理构造不可能也随之增大,于是人类由此成为了所有动物中唯一经常发生难产的,所以女性得早产才能讲这个肉球生下来,今天你我都是早产儿,都是当初那些能够早早把孩子生下来不至于卡在骨盆下不来的女性的后代,你听着挺好,也算能活下来,但是随即带来的就是人类的小孩需要不断地投入亲代投资才能存活,可其他动物的后代,比如牛羊、一生下来没多久就能蹦蹦跳跳,并且成长速度极其快。一是难产,也就是生育危机,二是幼崽必须得由女性哺育,并且因为小孩是早产,所以这个哺育周期大大增加,带给女性的生存负担和危机骤增数倍,于是女性必须在最早期低信息量的时候处处依靠男性,这是导致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婚姻制以及女性生殖地位沦丧的一大原因,在动物界,雌性生下幼崽之后投资极少,幼崽成长速度极快,并且多数雌性不需要雄性帮助就可以自己获取食物,生存没有任何问题,并且还有一点,其他动物没有难产这么回事,所以女性必须依靠男性的照顾,这些源头都在于人类直立了。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再比如人类后来开始采集狩猎,人类有了工具可以打猎,不用看到动物就追来追去,听上去挺好,但是随即带来的就是生活资料的增加使得部落人口不断增长,以至于这个地区的动物都被人类给杀完了,原本你三天捕猎一头鹿,现在你一天捕猎十几头,养活的人越来越多,捕猎的动物数量也越来越多,自此生态平衡被打破,人类在此处无法再继续生存,于是部落中的一部分人向另外一个方向迁徙一段距离继续生活。

这个过程从来没有人告诉你会带来什么后果和问题,我来告诉你,迁徙之后的人类人口总数不断地增加,但因为当地物质资料受限,所以还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以下,可是人类由此产生的更多内容则对生态圈的影响开始发生,比如工具的进步是这个过程中的必然,原因一方面是需求的增加,另外一方面是发现新的材料,于是文化的非自然创造性产物的不断出现,这个我们不展开说,我们单说内部,部落和种群内的成员们由最原始的公平状态开始发生倾斜,最早时期是氏族公有制,你打猎不归你,归全部成员均分。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而后随着人口增长,成员之间的私有观念产生,当地的物质资料既然不足,人口又这么多,于是强壮有力的男性总是占据上风,柔弱瘦小的女性总是要避让才能求存,人与人在最初平衡关系发生倾斜的过程中,除了我前面说的原因之外,本来资源还够的情况下都如此艰难,现在狩猎的资源不够了,部落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部落之间的生存方式已经变成了靠打仗掠夺资源才可以维系生存,于是女性此时则更是的需要男性的保护,那时候女性是会被掠夺的生殖资源,此时在私有制的观念产生下,在女性需要被保护尤其是怀孕期间的被保护需求不断增加,婚姻制度随即发生,由此预示着女性的生殖地位一落千丈,再也不是动物界的坐山观虎斗,母系社会由此进入父系社会,这表示女性从此成为男性的生殖附庸,直到近现代才发生转变。

但是在动物界雌性没有这个顾虑,一来生孩子不难产,二来生孩子不用过多的投资和精力,三来动物界从来没有战争这一说,四来动物界没有所谓的强奸这一说,他们只有发情期,一般一年一次,并且发情期都是有规则的,规则很简单,要么雄性争斗,谁赢了与之交配,要么比美,谁赢了与之交配,而人类天天发情,于是除了生物繁衍的需求,人类又增加了其他的内容,这些综合致使原始时期女性必须依靠男性生存,这就是为什么那时候肌肉大的讨喜欢,后来进入文明社会,金钱和地位成为了生存必须,而不是过去的肌肉大那么简单规则了,可女性自成为男性的生殖附庸之后无法破局,试想在古代一个女性你如何取得金钱和地位?没有任何通道给予你,所以你得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全靠男人养活,普通农户家男耕女织倒是有合作关系,可是始终是离不开男性的,不然靠着柔弱的身子,如何下地干活产粮食?于是在这个时期,女性必须得应需求依靠男性,所以在那个时期最难活的是寡妇,可是社会所谓的伦理纲常使你不能再找一个新的伴侣,而女性的生存处境是非常之艰难,你说这不是逆生物性这是什么?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在这种围绕性资源展开的激烈竞争关系中,钱权更是成了男性的毕生追求,在此时你也看不到诗经中那种爱情了,从此开启了男性的恶性竞争关系不断恶化,女性在男性的恶性竞争关系中处境糟糕,比如遭遇战争年代,直到科学到来,解放生产力,由知识构建的现代化世界,规则变了,女性地位的上升应时代发展必然导出,今天相比较古代来说算稍微平等了些。可是因为女性独有的生殖能力,因为其平均逻辑思维能力略低于男性,因为其体能等方面弱于男性等各方面综合原因导致在职场等方面还是遇到一些麻烦和不平等,这也是当前的一些矛盾,在未来有待解决,这是从女性的角度来看。


阶级的产生与不平等


如果再从氏族男性成员的共存角度来看,原本社会中的老大对待下面的群成员那叫付出最多,回报最少,他一定是最慈的那位,也就是在他的视角下,氏族部落的全部成员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用心照顾。这其实是当初母系社会群婚制,孩子不知其父只知其母的时期,在这个部落中的全部男性都是这个孩子的舅舅或哥哥,他们对待氏族的新生儿或者幼崽一定是总想着如何让他活得开心快乐,吃的饱饱的,这一直延续到父系社会早期,就是我们熟悉的三皇五帝和尧舜,但是也仅限于对自己部落中的人。

那时候部落中男性的关系其实还行,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最早期哪里有什么所谓单生狗,所谓无产阶级,不存在这么一说。

今天你回顾这些神话传说,你会发现,这些人不是因为其地位使得人们尊敬和崇拜,而是他们对当时人们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试问如果你不为了氏族部落成员的生存天天考虑,你如何能做出尝百草等行为?尽管缺乏依据,我只是借此告诉大家,这表达着人类最早期的和谐,君王从来不是剥削者,那时候也是禅让而不是世袭。

可是之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狩猎采集变得越来越苦难,在这个过程中早期农业的雏形发生,直到后来工具的进步致使人类由狩猎采集时代步入半农耕半狩猎时代,在这个时期,物质资料的丰富和爆发使得人口又一次大增长,这一次的增长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人类在这样的生存处境之下,人类改变局部生态环境的程度越来越大致使自然水土资源的流失、大小灾害在这个阶段开始频发,由此过程中外部资源的迅速匮乏使得人类不得不加大生产,也就是说农业发展必须得迅速和高效,如果不这样,人类就得饿死,及非得发生饥荒。

此时大部分人的狩猎技能退化,大多数新生在农田周围聚集部落的人类是无法回到原始丛林继续生活,于是在这个阶段人类的工具进步速度令人惊讶,越来越多的草籽和种子被人们尝试种在土里,以人工耕作种植的方式丰富和增加食物也就是能量获取的来源,之前人类都是吃肉,肉类能量高,可现在吃不到太多肉,人类只能不断地增加土地里的粮食作物产量以补充身体的能量,往复循环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地增加,人口一轮一轮的暴涨,由此新生儿皆生存在部落和村落里,他们彻底失去狩猎能力,人类从此进入农耕文明,就跟今天城市长大的孩子不会种田是一个道理。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人口暴涨、技术进步、生产力增加、社会总财富上涨、物质资料丰富等等,在原本看来是一件好事情的同时,我们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其危害,在刚才讲的这个阶段中,因为外部环境生态被破坏,自然资源的紧张,所以各部落争夺地盘和资源的冲突愈演愈烈,种田的部落资料一定是比狩猎的部落资料要丰富,人口也多,但是他们却很难打过狩猎的,刚才咱们说的和谐只是部落内大家不分你我,而不是部落间的竞争。就像是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兄弟之间非常好,但是面对敌人却不是如此了。

黄帝炎帝之战

比如炎帝,俩火是炎,这字给了他为什么?他相当于西方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炎帝发现了火,使我们能够吃熟食,我们能够在夜间工作,我们还可以用火来防止野兽。炎帝教会人类耕种,发明工具,提高粮食产量,人们得感谢他,人类最开始茹毛饮血,对很多动植物不了解,不是中毒就是得病,神农尝百草,发明中草药,防止传染病等。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炎帝神农氏)


那么,这么伟大的人和他的部落最后啥结果呢?被黄帝打败了。黄帝觉得炎帝生产虽然搞得很好,但是当时部落之间对敌的情形太严重了,大家都是打来打去,你只发展农业是要挨打要被掠夺的。那是野蛮的时代,都是说打过来就打过来的,所以要武装部落,打仗不能只拿棍棒和石头吧,黄帝在自然界中发现了一些高温下会融化,塑形后坚硬无比,这就是冶炼金属,锻造武器,有了这些后,就要开始像要巡视周边,好比是狮子老虎一样有领地意识,必要时候发动战争来消灭那些试图只靠侵略来获取资料的部落。

神农氏炎帝一个老农民自然不喜欢战争,我没事打啥仗呢?部落打仗不死人吗?我的那些子民受了伤怎么办?结果能打的碰上安逸的,黄帝和炎帝就打起来了,炎帝败了,真实情况肯定不像电视剧里演的还有神参与战争,那时候死几十个人那都是一场大仗了,一般来说打服对方就行了,和动物社会的规则一样,不会全部歼灭,打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北省。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炎黄

炎帝部落的人自然归了黄帝,男女都是不可以杀的,为啥,男人是劳动的第一生产力,女人是生育的唯一生产力,你杀了年轻男人谁给你打仗干活搞生产呢?你杀了年轻女人谁给你生孩子呢?

所以你会发现在在部落冲突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财产和资源以及土地的合并汇集过程,于是氏族老大的权利和部分贵族的权利越来越大、他们享有的资源和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并且抢劫和掠夺的收益大于老老实实种田,于是各部落之间还是那种简单和谐的关系吗?不是,就连我们刚才称赞的炎黄二帝现在听上去好像也不是很和谐,这个时候其实部落之间的冲突也不是多么可怕,三四十人都算是很大的战争了,毕竟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大伤亡,顶多输了女人和财产啥的全部归对方,可后来人类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禅让制走向世袭制


我们来看夏商时代,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其主体部族或民族称为夏人,但是因为没有考古证据,所以皆是传说,只能根据前人史书记载进行描述,禹传位于子启,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王,延续约471年,为商所灭。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听出来两点:


第一:禅让制消失,世袭制出现。这表示大王与部落或者说与其他部落民的关系开始发生大转变,这背后原因就是我刚才说的权利和财富的占有比超过其他人的很多倍造成的,原本都是坐在一个桌子上吃肉喝酒的兄弟,现在你要我跪下来叫你大王。另外还有一部分我们在宗教节目中讲的原始氏族部落宗教的萨满、巫师等使得阶级和财富的分配与占有关系不均衡,这里不赘述,听往期节目补课。


第二:灭部落灭国灭朝代,我们要知道其实那时候的国和朝代哪里有后来的气势恢宏,不过就是土坷垃围起来的一片地盘罢了,一个部落随着战争的不断合并,最多算是个大部落,可在这时候不同于之前的小摩擦,现在灭掉对方的概念产生了,究竟灭掉对方取而代之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无非就是人口、财富和地盘,其实这三样可以归结为一点:资源。


如果当大王能获取到难以想象的财富和资源,试问谁不想呢?不止是自己,谁都想只让自己的儿子和后代来享受,这就是世袭观念的产生,观念先于制度,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并且这样的方式带来一个不好的后果就是,底下的人其实都想当大王,所以你看历朝历代,没有哪一个皇室能延续上千年,世袭制使得权力的相对平等关系被撕裂,开启了人们对权力的恶性竞争。

战争的性质在这个时候早已发生转变,过去的战争和这时候的战争是两回事,从因为周围环境逼迫的无法生存于是不得不发生,变成了无论周围环境如何,我都要取而代之从而获取更大的地盘、更多的财富、更多的人口,这叫陆地霸权,并且这些资源不共享,只能是我的后代来享受,上层追逐权力的竞争,下层不断被压榨。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和一部分种群成员的地位、权力、财富占有比不断地增加,于是他们不再亲自去劳动和生产,他们只需要享用,也就是说原本大家都在一个桌子上吃肉喝酒,只不过认你是大哥,可现在你成了高高在上人们仰视的对象,生杀予夺皆系一人之意念。

原本只是比大伙稍稍有钱有的一群人现在却成了贵族阶级,拥有了地位并且拥有了权力,这还不算完,老大的家人和亲戚也成了贵族,这些人不仅有钱还有权力,于是各种特权阶级出现,人类的社会财富占有比被进一步拉大差距,上层享受,底层供养的关系随即发生。中原王朝后来有了科举制等各种方式来制衡打破这种绝对关系,算得上进步意义,想了解这段发展,你现在回看那时候的游牧文明,他们和早期人类刚才我讲的这个阶段是一模一样的,中原王朝因为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废除和后来其他一系列举措与咱们刚才讲的人类文明的这个阶段不能做直接类比。

咱们接着说,这样的不平等关系肯定会引起底层人的不悦,可你若是君王与贵族,你该如何?于是你看到的只能是想方设法的压迫。为什么会这样呢?试想人与人的关系从原本平等的关系,他变成了你的财产附庸,你如何处理你的财产?因为那些人要生存,可生存得有求于你,为什么?因为私有制的原因,我们刚才说了财富占有比分化,天平早就倾斜了,一个人享有的土地早已经不是过去的公共资源,而是隶属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了,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贵族,甚至是君王的,所以你要求得温饱,你得作为他的依附,作为他的财产附庸,于是奴隶制随即发生,其实在这之前人口已经是财产的一部分了,我们刚才说了打仗会掠夺人口,人口就是生产力就是财富,开始不把人当人了,开始把人当牛羊一样的畜生了,这种观念早就有了,只不过到这个时期出现奴隶制度罢了,观念先于制度。

你仔细想想,这个过程是不是和我之前说的,女性生殖地位沦丧,于是变成男性的生殖附庸是一回事?这也是为什么在游牧文明的地区,甚至说到近代都没有解放奴隶,美国南北战争还在为奴隶打仗,中国西藏地区在解放前还是农奴制。

是人都不想成为奴隶,但你要活,你得依附,动物世界也有这种关系,比如黑猩猩老大的旁边总是有一帮围绕着等他吃完了再吃的猩猩,只不过人类将其发展成制度,也就是说你是奴隶,你的后代都是奴隶,但是猩猩种群不是这样,他们会有竞争关系,只要打赢谁都可以当老大,于是你会发现,过去的这种制度是在对人进行强烈压抑,这不是一个平等竞争关系。

你会发现人类会用制度去压抑人性,这种逆生物性的出现,造成了非常多的可怕现象。就像我宗教节目给大家讲的,印度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首陀罗是奴隶阶层永远是奴隶,子孙后代都是奴隶,甚至是往生世界也是奴隶,也就是说你来世还是奴隶,你的孩子来世也是奴隶,所以你看到制度的力量了吗?

奴隶不可怕,毕竟奴隶主会供养你的生活,就好比今天的人养猫养狗,你是猫狗的主人,但是奴隶制是可怕的,这表示着你只要生孩子,只要有后代,他必然是奴隶,你不是奴隶,旦只要你的后代跟奴隶结婚生子,则后代全部成为奴隶。

我们继续谈,再深入一层,殷商时期出现了一种更加让你毛骨悚然的可怕事实就是拿人祭祀,祭祀为什么出现?文明化,城市化,国家化的产物,为什么拿人祭祀?就是不拿人当人,这就不止是神话传说了 ,这开始是有考古证据,也就是俗称的有信史。

氏族部落酋邦邦联体

我们一想到商就想到国家,其实大错特错,商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这里给大家补以下甲骨文的课,我只说大概,如想要详细了解,建议去档案库和图书馆自行查阅详细资料。

商代不是一个典型的国家,它其实还是部落,只不过这个部落不是一个,而是十个非常大的部落,这个其中每一个部落中还有非常多个小部落联合,也就是部落联合体的老大们又联合到一起,他们觉得打来打去谁都不占好处,老大的位置咱轮流做,排队吃果果,所以它是一个联盟轮流执政的一个部落酋邦邦联体,统称为商。这是很多人的误解,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在那个远古时代或者说在周天子之前,没有所谓的天下共主,是没有所谓后来的国家构型。

《尧典》中有一词叫“万国”,说的就是很多个大部落,而不是很多个国家,商代是一个十大部族邦联制的一种非典型国家的社会构型。

我们这里先从甲骨文然后再从考古发现的墓葬证据来说明,天干地支这个我们很熟悉,过去解释这个字的时候古人并没有将其解对,包括许慎的说文解字也说错了,为什么错?因为古代人不挖坟,他看不到甲骨文,所以很多错误能理解,1899 年王懿荣最初发现甲骨文,后来经过民国时期各个国学大师的破解和翻译,人们才初窥古文字的真正释意,代表人物就是陈寅恪和王国维等人,他们在查阅古人的注疏和甲骨文中作对比发现怎么天干里的十字竟然和古人记载的商王王系表所用的称号对应,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些天干十字有着其他含义,不止用来表示历法的。

后来很多人比如古汉字学家唐汉先生研究的甲骨文释意使得甲骨文一度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其重要意义是我们今天所有对于古文化研究的最根本,因为文字记录了一切,只有读懂文字才能读懂文化,文字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产物。

试问今天我们聊到一个地区会说什么?聊到一个国家会说什么 ?当然是吉祥物、地方特色、特产等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这是人类共性,也是最简洁的识别认知方式,因为大脑要减少耗能。

那么在最早期,文字所能表述的极其有限,人们只能尽可能的将最明显最具象的含义赋予符号中,在人文的早期,咱们刚才说了黄帝和炎帝,一个是种田、发明火的叫炎帝神农氏,一个是造铁、造工具天天出去打仗抢夺的黄帝轩辕氏。于是你会发现如果你能够制作独到的工具和发明,赋予你的符号就是与之相关的,比如炎帝的炎,于是如果你的部落有独到的手艺,这是你们的骄傲,你会干什么?肯定是往外做宣传,就像是今天一提到景德镇想起瓷器,所以眼见皆被具象符号化的远古人文时期,一门手艺和工具作为自己部族的图腾徽号,从而形成各部族的标志。

天干十字是部落代号?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甲”,在甲骨文中早期就是画一个十字,这个很好理解。想几个词:甲胄、盔甲、甲鱼、披甲,也就是说,人类早期文明早期部族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打仗都是拿棍子,能抵挡住棍子的就是盾牌,盾牌的制作很简单,就是用两个棍绑成一个十字架作为盾牌,你要知道,为什么有的武器是十字架形状的,如果面对不是刀剑之类能够突刺的武器,十字架构形的最容易将对方缴械,不信你可以试试,这就是“甲”这个字的早期构型,可是后来大家都拿削尖的木棍,盾牌也得升级,后来在十字架上覆盖一块兽皮,这就是“甲”字的来源,它表明用甲字为代表的部族特别会制作盾牌。后来就衍伸到比如身上穿的盔甲等等。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乙",这个字就好比英语中的L,L字母表示的是线条、扭曲的含义,最早跟线条有关系的实用性的东西就是绳子,其实这是个技术活,真不容易,不信你看看纪录片过去的人怎么制作绳子的,或者你问问老一辈的人过去制绳子是怎么去做的,那个时候没有今天人工的化学纤维,你想做多长的绳子就做多长,人类最早期使用的都是植物纤维,可是你没有见过一种草能够长十几米,早期的植物纤维只能从麻中来,比如亚麻,制作绳子首先得把亚麻放在水中,把不需要的部分去除,然后把短短的纤维素提取出来,然后要把它集成束,这才能够弥合成长绳,如果中间打结了,那这个绳子的使用寿命是极其短的,这个难度非常高的。以制作绳子为骄傲的就是乙部族、也是我们看到“乙”字的来源。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丙”,这个字跟火有关,你可能怎么也想不通,咱用一个词来表示过程“钻木取火”,看图片,先找一个硬木做底盘,在底部再放一些易燃的东西,然后再找一个软木在上面高速摩擦,生热起火,然后吹燃底物,这样才能取得人造火。这个其实很多部落都会,但是为什么这个部落将其作为骄傲,因为他们发明了一种高效的方式,也就是改良了工具,就好比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提高了效率,这个部族把让上面的软木条打孔,穿一根绳子,然后就能使木条再被拉动的过程中快速旋转,也就是说他们中有一个牛顿,做一个简单的力学结构,从而生火取火不再是一件麻烦事情,随时随地都可以,可是在这个工具没有发明之前,部落中有一个角色用今天的词叫“烧火工”、“锅炉工”,“抱薪者”,也就是生火很难,一旦在山洞中生了火是要不断地想办法维持,不然就得冻死。丙这个部落觉得很骄傲,其实“丙”这个字一直都有火的含义,是火的代称,来源在这里,你可以翻开新华字典去看。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丁",其实就是画的是一个金属的截面,后来逐步转化为丁这个字形。它实际上是这个部族最早采矿业炼制做了铜器,于是以此为骄傲,形成丁部族。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戊",这个大家都知道画的是古代的兵器——戈,化干戈为玉帛的戈。然后一个人拿着这个武器,在他手持的地方打一个指示符号,这个字就是“戊”。理解很简单,就像是黄帝一样,擅长造兵器。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己",实际上画的是这个部族特别会用绳子捆扎东西,你今天听起来觉得很想笑,这算啥,你要知道绳子是门学问,打结更是门学问, 各种活扣死扣带来的效果那是不一样的,俗话说绳子好坏另说,什么需要用什么扣才是讲究,如果你是海上船员,你不会打水手扣,那你等着出问题,也就是说用绳子打成结捆绑东西,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高难度动作。于是该部落以此作为自己的徽号。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庚”,这个字实际上画的是一个钻,大家知道,我们早在文字没有发生以前上千年,中国就已经有了玉文化。玉石是硬度极高的石料。我们今天人类要想切割或者打磨一个东西,一定要找硬度更高的材料作为打磨器,比如金刚钻揽瓷器活,可在当时玉石的硬度已经是最高,那么古人要在玉石上打洞,或者做边缘的切割和打磨,他用什么方法方式呢?它不能用更硬的,因为没有,他只能用比玉石更软的沙子放到要打孔的地方,然后用一个木棍不断的旋转,很快就把它旋转成粉末,然后再换。远古时代要在一个玉石上打一个洞,它是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光。试问你见过工匠为自己打磨吗?不会,都是给君王和贵族,于是这里又有一个比较让人无语的产物,也就是人类古代会把一些奴隶放在一个枯井下,只给他吃喝,然后让他天天甚至是他的后代,好几辈人不断的在这打磨,才能打磨出一个玉琮之类的玉器,和氏璧之类的东西,你以为是个好的?所以我才说现在你看到的花里胡哨的艺术品和所有你以为的高高在上的展览的东西,背后藏着些什么,你根本难以想象。这就是庚这个字的来源。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辛”,实际上就是画了一个木,木制品的各种工具,也就是人类早年制作的各种木器,比如用木头盖房子等等所用的木头凿子。这个部族发明了这个工具,于是骄傲。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壬”,这个字实际上画的是骨针,也有解释是战争用的标枪。人类没毛要穿衣服御寒,但是也得做个简单的缝合,所以你看山顶洞人的遗址为什么会出现骨针,原因在这,也就是他们有对衣物缝制的要求,可是刚才说了打磨一个骨针是需要很高的难度的。于是这个部族以此为徽号,亦或者标枪,我们知道标枪这个东西不好弄,你得稍稍懂点结构力学,就像是有人叠纸飞机飞得很远,有的一扔出去就掉地上,是一个原因,也就是说,这是门技术活,不是谁都能搞明白的。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癸”,是人类古代纺织的象形描述,也就是早年编织麻布的那个纺锤的旋转状态,这个也很重要,他们部落骄傲。

刚才介绍天干的这十大部族谁都有本领,谁都有特长,于是两两构成成为两合部族,最终由此形成五大两合部族,五个政权轮流执政,或者听过我宗教节目你就会有下意识的反应,绝不是简单的世俗政治,而是宗教、神学和巫文化这类的内容,也就是说谁是老大,谁就得祭祀,祭祀是独特的权力,整个邦联部落祖先的祭祀活动的主持就是当前统治政权的老大。这个国家民族宗教的早期雏形的产物一直持续到清朝帝制集权垮台。

还有就是墓葬挖掘的考古证据:著名的昭穆制度。指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首先想到的是古代帝王的丧葬制度,也就是第一任国君埋在中间,或者皇帝埋在中间,他的儿子埋在左侧,他儿子的儿子埋在右侧,再下来又埋在左侧,再下来又埋在右侧,形成两系埋葬、隔代埋葬的坟制。这个制度怎么来的?我们一直找不见原因,但只有在这个轮替关系中你才能明白,就是个部族轮流执政。于是轮流执政的王死了以后埋到本部族的公坟之地,这就是隔代双埋的昭穆制度的来源。

由这里我们可以看见,昭穆制度很可能表达着西周早年就具有姬、姜两姓轮流执政的某种痕迹或者某种遗迹,毕竟周朝那么长的年代,一开始不一定直接就是一个老大说了算,就好比汉朝早期实际还是诸侯并立而不是帝制集权,那你想想,这个制度绝不是突然出现的,只可能是沿袭之前的习俗和制度,所以我们不难想,商代一定是这样的传统。就好比后来汉朝实际是秦制,所以我们一般称秦汉,清朝实际是明朝制度的延续,一般我们称明清。

不过对于周代早期是否沿袭商朝的制度,我们今天在史学上还不能得到非常明确的确证,证据不足,但根据仅有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表达的是人类从部族联盟逐步向国家形态,向封建式形态的社会体制转进过程的痕迹。这部分内容详细了解请看史学家的资料,我只做简单介绍。

为什么武王要伐纣?

刚才讲的就是商代的大概社会构型,下面我们说为什么商代被周取缔,或者说为什么一说商代就只想到纣王?其实商代不只有纣王的。也就是说商代的这种社会构型最终解体了,排队吃果果的过程中,有人偷奸耍滑,不仅插队,还把其他人踢出去了,各部落轮流执政,轮替开始不协调、不和谐了,为什么?你想想,你是制造武器的,你愿意一个磨针的当你老大吗?所以最终有甲乙丙丁和庚辛部族因为其强大的武力,他们几个排队吃果果,轮流掌握权力,其他部落就只能附属。

可最终到帝辛,这谁呢?也就是熟悉的纣王。他把这个部落的中心迁移到自己的本族所在地朝歌,强龙压不过地头蛇,那么凭借地主优势不断打压其他各部族,就是说这个老大的位子坐上不愿意走了,导致其他各部族里的贵族和领导、领袖叛离他,出走朝歌,不愿意跟他玩了,都是谁呢?文子、比干、姜尚、箕子等等很多人。

这些走掉的人也不能看着商纣王一家做大,他们聚集起来和周形成联盟,破商附属部落,最终导致商解体。这就是商代的大致社会状态。商代社会是部落联盟之上的部族邦联制社会构型。

这里还不完整,为什么?缺了我之前说的宗教内容,现在我把这部分内容补充上,你就能深刻体会到我为什么之前说一定要了解宗教内容了。

首先,为什么商纣王突然屁股坐定不想走了?因为我之前给大家讲的“天帝”观念,殷商人认为王的祖先的灵魂在天帝旁边做客人,于是能够传达天帝的旨意,这是他统治合法权的来源,背后最重要的是什么?也就是如何和你的祖先沟通?就是祭祀,所以你看祭祀在古代是多么重要,后来这一套思想很容易就被想要独霸政权的商纣王利用,商纣王之所以不走了,因为他告诉全天下的人,自己的祖先告诉自己,天帝不让轮换吃果果了,以后就让纣王一家子吃果果,这叫统治合法性。

纣王有实力,其他人尽管不满但是又能如何?不满的人下场都不好,比如,你现在不满说:纣王,你说的怎么证明?纣王回答:“很简单,我把你送上天,你去问问天帝啥意思,如果他老人家开心了,说不定让你的子孙后代当老大”,说罢,送这人点火上天了。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人祭

可问题就出在这个祭祀,咱知道,古代祭祀最高等级不是祭祀牛羊猪,而是人祭,商纣王这个时期为了制造威慑和恐怖,人祭时常发生,到后来发展到商朝的祭祀基本都是拿活人来祭祀的,而且一祭祀就是一大帮人,这些人不是商人,而是其他部落的人,你想想周文王愿意吗?你想想其他部落的人愿意吗?肯定不愿意,于是联合诸部落,以纣王暴虐嗜血之由讨伐,揭竿而起,俗称武王伐纣。

什么是封建制度?

再补充一点,商代周之后,这是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也就是封建制度的开始,什么叫封建?不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封建迷信,这是由于近代日本和中国的学者由西方翻译错误所导致的,因为西方的皇帝类似封建制度,但是咱们这边是帝制集权,俩回事。

封建制度、封建时期仅见于周朝八百年。“封建”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第一本书中,也就是《尚书》之中。什么叫“封建”?分封建制才叫封建、分封土地给诸侯彼此之间是亲戚关系来论才叫封建,这一点要涉及周朝天命观我们这里不扩充,回听宗教节目去。我们只说武王克商之后,不能再继续用氏族部落邦联制,但是这种轮流执政的状态有可能一直延续到周代早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扭转过来的。

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封建制总归发生了,周王他把自己的血亲和重臣七十一人分封在中原周边乃至中原中枢用以屏护中央,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周天子,从商朝的天帝的客人变成了天帝的儿子,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恶化了吗?从此之后岂不是更加霸权了?不是,不然孔子也不会这么喜欢周朝,因为周公旦制礼做乐后所给予的天命观叫”以德配天“,听出来尧舜那个时期的禅让味道了吗?也就是说周天子如果干不好,失德了,天命就转移了,天帝不让他当老大了,如果做的好就是合德,天帝就会让他继续当老大。你可能会问,这不还是白说,他是老大了,谁还敢反对,恰恰相反,如果周天子不好好做人,犯浑,底下人是很容易反对和推翻他的。

因为这个分封制,也就是封建制度指各封国它有自己完全独立的治权,也就是它有完全独立的统治权、外交权,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只不过是他们屏护中央的关系,听你周天子发号施令,至于大家听不听那不一定由你周天子说了算,这叫封建制度。

为什么周幽王讨褒姒妃子笑点烽火台呢?为什么一点烽火台诸侯们就带着士兵保护他来了?就是因为军权很大一部分都在诸侯手里,周天子只不过是大家拥护或者说保护的对象罢了,到后期甚至就是个吉祥物,好比东汉末的皇帝形同虚设,周天子的分封制这和后来的秦始皇开启的帝制那是两回事。你到明朝你皇帝点烽火台找你兄弟姐妹来带兵打仗?不可能。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周幽王

所以自中国到公元前221年秦老大统一中国,建立秦制,什么叫秦制,指的就是中央集权的帝制,最大的政治举措就是建立郡县制。所谓“郡县制”,就是打掉各封国,或者各部落分封,然后由中央朝廷向地方委派命官,这叫“中央集权制度”,政治学上叫“君主专制制度”,所以你看不到秦朝有什么诸侯,连秦老大的儿子也才被称呼公子,都没有得到侯这个称号。

所以你看帝制集权实际完全是封建制度的反面封建指的是权力的分散,而帝制则相反。后来项羽干翻秦朝之后,刘邦夺得天下,汉朝最开始也是很多个诸侯,类似封建但其中有很多秦朝的制度,所以是个半吊子,为什么?因为打天下之后你想收回诸侯的许诺和兵权没那么容易,刘邦办不到,所以刘邦晚年实际一直在恐惧和焦虑中渡过,天天担心有人谋反,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算真正的恢复帝制集权。

其实我们也可以直接也就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的封建制度彻底结束。这叫中国社会第二次大转型,即封建走向帝制集权,后来的咱们篇幅不够了,不能一直说下去了,反之自从这之后,基本换汤不换药,直到1840年清朝独裁统治衰落下台。

  • 商周之变(原始氏族部落轮流制度统治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
  • 周秦之变(封建社会到帝制集权,奴隶制消失)
  • 唐宋之变(豪族社会到平民社会,中国历史再无长期分裂,大统一成了一个不可逆的历史进程)
  • 古今之变(清末至现在还没结束,也就是农业文明转型到工商业文明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老庄对技艺和工具的批判

介绍完以上内容,大家从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去看老子,其实他说的很有道理,今天我们说的文明病,进化病皆由此而来,所以老子认为,所以只有抛弃这些过高的知识,社会方得安宁。

很多人讲“四大发明”会觉得很骄傲,中国的技术在世界以农业为主要基调的时候始终是屹立在最前面的巨峰,可关于机械技艺和工具的发明,他们这些哲人不这样想,庄子说道: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他说的啥意思?技术艺术不仅无益于人的幸福,反因人的机巧进取之心而破坏人纯洁空明的心灵品质,这是不符合宇宙人生之大道的,故不足取。

也就是说老子、庄子关于知识、工具与技艺是持有直接的批判和绝对的否定。

这里额外说一点老庄思想最重要的核心或者说钢印就是“道法自然”,可后来所谓的张道陵创始道教奉其二人为祖师,国人谈到哲学经常把他俩和道教联系到一起,这其实是最大的污蔑,甚至是侮辱,为何如此甚言?你见过道教法自然了吗?寻修炼得道之方、谓之旁门左道,不过是秦汉方术士的门派别立罢了,道教是宗教,道家是哲学,俩回事。

以上内容,截止到我们没有谈的现代工商业时期,你回看人类从最早期的追猎到狩猎采集、再到半狩猎半农耕时期,再到农耕文明成为文明主要类型的时候,我们发生的一切一切,究竟该如何看待?各位自行思考吧,这叫不是我负责的了,我只做启发,详细内容我不多讲,毕竟只是写文章,不是写书。

以后有时间了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大家聊中华文化和国家民族宗教,这部分内容还有很多,比如佛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对儒家和道家的影响,禅宗对理学、心学甚至对民族性格的影响,这是很大一部分内容,但是我采取的方法是散点式讨论,这样不构成系统性知识才能避免人们只记住内容,而无法体会深意,我写文章没有脉络,就是想到哪说到哪,只做启发,再次提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