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屢次遭貶,寫下兩首“硬氣”詩作,詩中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

歡迎關注我的“文化點心鋪”:詩和遠方並不遙遠,它就在眼前。多數時候,這裡只談文學;偶爾也會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劉禹錫屢次遭貶,寫下兩首“硬氣”詩作,詩中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

古人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人的一生,無論是誰,多多少少都要經歷一些坎坷、挫折、磨難,甚互悲傷與不幸。可是,同樣是遭遇了不幸,每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所以人與人的命運就不一樣。從這一點而言,每個人的命運至少是有一半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中晚唐詩壇,很多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詩人都是十分不幸的。因為彼時的大唐王朝,從唐肅宗以後,皇帝幾乎都成了宦官的傀儡,要麼昏庸無道,要麼無端枉死。普通的文人仕子想要走上仕途,報效國家,無益於痴人說夢。“貶謫”幾乎成了很多有良知的詩人們的家常便飯。

劉禹錫屢次遭貶,寫下兩首“硬氣”詩作,詩中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

然而,對劉禹錫而言,時代雖然影響了他的命運,卻沒有掌控他的人生。面對屢次貶謫,劉禹錫從未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寫下了兩首著名詩作《玄都觀桃花》和《再遊玄都觀》。這兩首詩堪稱唐代最硬氣的詩作,寫出了真正的人生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

玄都觀桃花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屢次遭貶,寫下兩首“硬氣”詩作,詩中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

在中晚唐詩壇,柳宗元和劉禹錫的關係非常好,後人也常常將二者並論。可是,在對待貶謫上,柳宗元就沒有劉禹錫豁達。同樣被貶,劉禹錫被貶到比柳宗元更遠更荒蠻的地方。可是,劉禹錫卻沒有像柳宗元那樣很早就抑鬱而終,在貶謫十幾年後反而回到長安做了高官,一直活到八十多歲。

公元805年,劉禹錫被貶為為朗州司馬。十年後,即公元815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於是就把他從朗州召回長安。第一首詩,就是他從朗州回到長安時所寫。可是,這首詩卻刺痛了當權者,劉禹錫很快又被貶往更遠的連州。14年後,劉禹錫被召回。耿直豁達的詩人於是寫下了《再遊玄都觀》。

劉禹錫屢次遭貶,寫下兩首“硬氣”詩作,詩中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

在第一首詩中,詩人說:首都的街道上,車馬疾馳,塵土飛揚。為什麼這麼多車馬?因為到了春天,人們一般都是要去看花的。大家都認為玄都觀的桃花好看,非要去看。可他們卻不知道,那玄都觀裡那麼多的桃花,都是劉郎去後栽的。

詩中的“劉郎”一句,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他自己,他說我十年前在京城的時候,哪裡有玄都觀的桃花啊?我當年在的時候,這桃花你們還沒種呢?現在才種出來;另一種意思是指朝廷的新貴。這些新貴非常看不起貶謫回來的劉禹錫。劉禹錫就說:你們有什麼了不起了?我當年在朝廷為官的時候你們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劉禹錫屢次遭貶,寫下兩首“硬氣”詩作,詩中豁達撫慰了無數人心

當劉禹錫第二次回來後,耿直豁達的劉禹錫又寫了一首詩《再遊玄都觀》。可是此時,玄都觀的桃花已經沒有了,連種桃的道士也沒有了。現在的玄都觀是“百畝空庭”,一半庭院都長了青苔,種了很多青菜。“種桃道士歸何處?”當年種花的道士到哪裡去了?而我“前度劉郎”又回來了。

讀到這裡,我們眼前早已浮現出了這樣一幅畫面:一個歷經磨難的詩人,望著眼前早已滄桑鉅變的道觀,沒有唉聲嘆氣,沒有失落傷感,反而無比豁達爽朗地大笑一聲:看,我劉禹錫又回來了!這就是劉禹錫,一個從不把盛衰得失放在心上的豁達的無比硬氣的劉禹錫!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