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詩豪”劉禹錫,生不逢時,卻用詩詞表達豪邁之氣

大唐在我國古代算是一個極其輝煌的朝代。盛唐時期,有很多文人墨客描繪出自己的雄心壯志以及對唐朝大好河山的描繪。但到了晚唐時期,大唐的盛世不復存在,所有的輝煌已煙消雲散。這時在文人墨客有數不盡的落寞,今日主角劉禹錫就生活在晚唐。他這一生極富戲劇性,前半生劉禹錫受盡重視,是一位風風光光的大人物。但是到了自己晚年時光,他卻命運多舛,生活一片淒涼。雖然生活遭遇如此變故,但劉禹錫十分豁達,後人稱他為“詩豪”。

劉禹錫的一生充滿反抗精神,在政治鬥爭面前,他沒有展現出脆弱的一面,反而是勇於與權貴做鬥爭。雖然他曾受到排擠受人打擊,但在他的詩中卻充滿了激情與豪邁。樂觀的劉禹錫在人生中遭遇哪些變化?他的詩詞特色又是怎樣的?

“詩豪”劉禹錫,生不逢時,卻用詩詞表達豪邁之氣

一、劉禹錫政治生活與詩

劉禹錫的父親在當時是一個小官,從小生活在官宦之家的他,曾經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受到家庭的薰陶,小時候他就希望能夠考取功名。小小年紀的他非常聰明,21歲就已經考進考中進士,他曾這樣介紹自己“我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在那之後劉禹錫的政治生活非常順利,24歲就榮登吏部,漸漸有了名氣。就連當時被太子看中的王叔文都主動與劉禹錫打交道,認為劉禹錫之後一定能當上宰相。由於少年時期青雲得志,劉禹錫當時意氣風發寫的詩也非常豪邁,例如在這首《賞牡丹》當中,他就曾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詩能表達出劉禹錫春風得意的心情,當時他急功名富貴於一身,很多權貴大臣都想與他結交。

周圍有一幫與自己志氣相投的夥伴,年少時劉禹錫意氣風發、春風得意。不過好景不長,在與王叔文等人組織的變革當中,他們沒有敵得過權貴手中的權利,也沒能讓唐朝恢復興盛。反倒是沒過多久,憲宗登基繼位,這意味著他們所組成的永貞革新並未成功。幾位首要人物皆都被貶,劉禹錫也被貶到了朗州。

“詩豪”劉禹錫,生不逢時,卻用詩詞表達豪邁之氣

這時劉禹錫的心情自然惆悵,原本處於人生巔峰中的他,地位卻一落千丈。當時又處於秋天,因此他寫下了《秋詞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秋天本來就是一個落寞悲傷的季節,很多文人都願意用秋天描述自身的悲涼氛圍劉禹錫也不例外。但與旁人不同的是,這首詩雖然有悲憤,但卻充滿了豪氣。即使沒有打倒權貴,但劉禹錫依舊沒有氣餒,反而心中又燃起了雄心壯志。大概這就是劉禹錫被稱為“詩豪”的原因。無論身處何地在,他的詩中總能看到豪邁。

有人看到這首詩,也許會認為劉禹錫是在假裝豪邁,但是來到朗州之 後,劉禹錫真的沒有因為人生的失意而鬱鬱寡歡,反而當地人相處的很好,甚至為當地寫了很多詩詞歌賦。朗州當地的人特別喜歡巫祝,劉禹錫根據《楚辭》為當地人填寫了新的巫祝歌詞。“蠻荒之地,士風僻陋,舉目殊俗,無可與言者”。劉禹錫一邊用詩詞歌賦消磨時光,一邊陶冶在文人世界當中。

雖然在朗州十年,但劉禹錫依舊有豪情壯志“即賦形而終用,一蒙垢焉何恥?感利鈍之有時分,寄雄心於瞪視”這首詩描繪了劉禹錫非常樂觀的心態。

此後劉禹錫終於重新被召回長安,但與想象中的不同,長安已經物是人非。曾經劉禹錫的好友已不復存,在在官場當中是新的達官貴人。由於唐朝的落寞,使當朝權貴變的結黨營私,劉禹錫自然不願意和這些人為伍。加之劉禹錫本人非常喜歡遊覽道家名觀,因此他藉機寫出“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這首詩表面是描繪了景色,實際是在諷刺權貴,劉禹錫認為這些人看似日子很瀟灑,但好日子不會久,充滿對當朝權貴的鄙視。此時劉禹錫又一次得罪權貴,再次被貶到連州。在連州劉禹錫一呆就是5年,一直到劉禹錫母親去世之後,他才離開連州,此時的他到了夔州。當地人在祭祀時喜歡唱《竹枝,劉禹錫也通過自己的詩詞,將這裡的風土人情描繪出來。“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這首詩詞當中充滿了活潑的意味,與當時劉禹錫所處的境地完全不同。由此可見,即使周圍所處的環境再不濟,但樂觀的劉禹錫總是能夠找到慰藉自己的方法。,劉禹錫的這首《竹枝詞》也受到後人的很高評價。

“詩豪”劉禹錫,生不逢時,卻用詩詞表達豪邁之氣

之後劉禹錫又來到了和州,這一次劉禹錫可碰到麻煩了。和州的知縣落井下石,處處刁難劉禹錫。本來應該給劉禹錫三間三廂的住宅,沒想到卻只給他一間,只能容下一張床和桌子的小木屋。若是換了旁人一定非常憤怒,甚至找知縣理論,但劉禹錫卻非常平淡,在這裡他寫出了流傳至今的《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想必很多人都曾背過這首詩詞,詞中表達出劉禹錫的豁達。

三年過後,劉禹錫又被髮配到蘇州、同州等,地方擔任刺史。幾年過後,當朝再次照劉禹錫回京。在回京的路上他碰到了白居易,白居易寫詩來寬慰她。此時劉禹錫白居易的筆,告訴對方自己非常樂觀,並不需要安慰,於是他還寫下了一首同樣膾炙人口的詩詞“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雖然劉禹錫的命運多舛,但是在他的詩中卻充滿了樂觀、此時的劉禹錫已經兩鬢斑白,他心中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無謂少年。

時隔23年之後,當劉禹錫再次回到京城的時候,劉禹錫依舊沒有向權貴低頭,再次寫了一首詩。“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詩書寫劉禹錫對權貴的諷刺,也凸顯出劉禹錫心中的叛逆。不無論外界再怎麼變化,他也不會向權貴低頭,更不會同流合汙。

“詩豪”劉禹錫,生不逢時,卻用詩詞表達豪邁之氣

晚年的劉禹錫回到洛陽,此時白居易也在這裡養老,兩個人經常寫詩助興。白居易的詩中經常是一些感嘆年華已去的語言,但劉禹錫卻依舊樂觀,寫下“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帽自偏。

” 慰藉白居易,告訴他不要為這些煩惱。世間的人都會變老,沒有必要因為這些憂愁。劉禹錫的心中有豪情 他這一生中充滿波折,但從未氣餒也不會悲觀。無論外界環境怎樣,時光如何變換,但是他心中的豪情萬丈卻從未改變。

當然,劉禹錫也非常期待尋常人家的小日子,他曾經在這首詩中寫下過“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無論人生日和豪邁,但內心總會渴望寧靜,過自己安安穩穩的生活。

“詩豪”劉禹錫,生不逢時,卻用詩詞表達豪邁之氣

二、劉禹錫詩詞的特點

(一)詩詞豪邁,表達劉禹錫樂觀心情

劉禹錫本身是一個樂觀的人,在他的人生中經過大起大落,多次被貶的經歷,如果換作是別人一定會自憐自愛,自暴自棄。但劉禹錫卻總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例如在《砥石賦》中,劉禹錫用“故態復還,寶心再起。既賦形而終用,一蒙垢焉何恥?”表達他依舊心有雄心,百折不撓的樂觀以及自信。雖然被貶,但這並不妨礙劉禹錫心中懷大志。

在被貶朗州五年之後,劉禹錫收到元稹送給自己的一根竹鞭,為了回饋對方,他寫下“多節本懷端直性,露青猶有歲寒心。”在古代的詩句中,喜歡用竹來表達自己忠貞的感情。對於文人來說,有氣節是他們最重要的基本操守,古代文人十分看重氣節。劉禹錫用這首詩中表達了自己非常堅定,他希望能夠再一次重新回長安,完成自己的志向。

在“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不用去羨慕春天的桃花和梨花,到了秋天的時候,桂花會長得更加繁盛。表達出劉禹錫非常灑脫的氣節,他對於生活十分樂觀,不去羨慕那些發達的權貴,自己有朝一日,也一定能夠重新完成壯志。同樣,“聞說功名事,依前惜寸陰”當中也表達出他自強不息的豪邁氣度。

“詩豪”劉禹錫,生不逢時,卻用詩詞表達豪邁之氣

(二)用簡單的詞語表達意境

劉禹錫認為,如果想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那麼就需要用非常精簡的語言來描繪非常豐富的場景。劉禹錫本身也踐行這一理論,他善於通過善用聯想,將事物本身的特質給描繪出來,細細體會就能發現:劉禹錫的詩詞當中,通常會用簡單的語言,讓大家回味無窮。

《金陵五題》當中;劉禹錫用“潮打空城寂寞回”,“夜深還過女牆來”等簡單的詞語,為我們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情感以及人生哲理。

劉禹錫的詩詞總是非常的理性客觀,需要人們瞭解劉禹錫當時所處的情形,細細品味才能懂得它的內涵。

劉禹錫的詩詞總能表達樂觀,又能用意境向我們傳遞出自己的思想 ,不負“詩豪”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