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很多人在榨油,不用錢,但榨出來的菜籽渣和花生渣不給你,他們拿來幹什麼?

湘妹妞妞媽


菜籽油可能南方地區比較多一些,膠東地區更多的是花生油,不過我想不管是菜籽油還是花生油,壓榨以後剩餘的菜籽渣和花生渣,用途大致相同。我的老家是膠東一帶,記得小時候,那時候壓榨出來的花生渣,跟現在的花生渣不太一樣。小時候的花生渣叫麻散,壓榨出花生油以後,剩下的花生渣,用布包著壓成一個厚厚的大圓餅。在過去那個貧窮的年代,壓榨花生油剩餘的麻散,也很少能分到農民的手裡。

那時候的麻散屬於生產隊,一摞一摞的麻散,都拉到了生產隊的飼養場裡面喂牛餵馬,喂所有的牲畜。農民家裡如果偶而能分到一塊麻散的話,那可是稀罕物。我記得那時候我媽用刀把麻散切碎,然後蔥爆鍋,像做疙瘩湯那樣的做成麻散稀飯,在那個缺吃少喝的年代,能夠吃到麻散飯也是一種享受。現在想想,那些東西都是現在人用來餵豬的飼料。


膠東農民每年秋天收了花生以後,都會精心撿出一些被蟲子啃食過的,或者發黴變質的花生,等到了冬天的時候,就去附近的榨油坊壓榨花生油。跟題主說的一樣,壓榨花生油的確不用花錢,如果不要花生渣的話,炸油房的老闆反而會給你錢,錢的多少按照花生渣的斤數來算。炸油坊的老闆留下這些花生渣有什麼用途?

炸油房的老闆留下這些花生渣,當然是有自己的打算。現在農村不管是養豬養雞,還是喂牛餵羊,花生渣是最好的飼料,就連玉米麵的營養也不及花生渣。把花生渣用水浸泡一下,餵給奶羊或者奶牛喝,能夠很大程度的增加產奶量。餵給蛋雞吃,也能夠提高產蛋量,而且花生渣要比那些摻雜了添加劑的飼料更受歡迎。城裡人到農村去買土雞蛋,都喜歡買那些餵養花生渣的雞蛋,而不願意買餵養飼料的雞蛋。


現在的人們,再也不會像我小時候那樣,用花生渣做飯吃。不過這些花生渣,除了餵養家禽以外,還可以用來種菜種莊稼。花生渣當肥料種出來的蔬菜,要比化肥種出來的蔬菜口感好的多,農作物也是如此。榨油坊的老闆留下這些花生渣,重新倒手再賣給別人的時候,還可以從中掙到一份差價。我認為菜籽渣和花生渣,用處差不多是一樣的。


靈子


農村有很多人在榨油,不用錢,但榨出來的菜籽渣和花生渣不給你,他們拿來幹什麼?我老家隔壁鄰居堂叔是在鄉下開榨油坊的,一到暑假,我就泡在他家玩,整天義務幫他榨油,長此以往,幹了四五個暑假。夏天榨油非常辛苦的,因此作為長年在學校裡搞教學,是有另一番滋味,我樂意選擇,對我是一種磨練和挑戰。因此,榨油的什麼秘密我全都知道。


目前,農村狀態與20年前,大不一樣了。過去農戶種的油菜籽和花生數量多,一家幾百斤,上千斤的來料榨油,餅渣農戶是要拿走有非常多的用途的,來料榨油是要給加工費的。因此出油率非常高,農戶就高興,榨油生意就紅火。若是出油率低,就沒有生意可做。現在,農村裡只有老人和婦女在家種地,因此每戶只種一點點,最多一兩百斤,榨油全部自食。榨油後的一點點餅渣也就派不上用途了。因此,現在農村榨油,使用餅渣作為抵代加工費,來料榨油,所以也就不收加工費了。


一般每百斤油菜籽在正常情況下,能榨30~33斤菜油,67~69斤餅渣;花生出油率高,每百斤花生能榨40~42斤花生油,58~60斤餅渣。現在,既然榨油不收加工費,只留下餅渣就行。因此,農戶來料一律不稱重量,榨油坊秤都不放,一來料就開始榨油。榨完油,農戶自取榨出的油灌進壺裡拿走,留下餅渣,就算這筆生意宣告結束了。

這些餅渣已經榨不出油來。我家二叔告訴我,農戶是榨油人的上帝,一定要保證出油率,否則是不道德的行為,對經後的生意不利。不要象黑心的榨油坊,每百斤餅渣能榨二次油,能再次榨出6~10斤油,那是沒有良心的商人行為。這些餅渣有養殖戶、化肥廠、水產養殖和農戶等等需要,主要是作飼料使用,聽說品質比成品糧食的飼料作用還要好,其次是作有機肥。一般菜籽餅出售1.5元/斤,花生餅2元/斤,每百斤菜籽榨油後賣餅渣100.5~103.5元,若是收加工費只要50元/每百斤,要多賺50.5~53.5元;花生餅2元/斤,每百斤花生榨油後的餅渣能賣116~120元,若是收加工費也是50元/百斤,能多賺66~70元。所以,榨油不收加工費,留下油餅是收加工費的兩倍多,是非常賺錢的。因此,農村現在榨油一般喜歡不收加工費留下餅渣。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最近農村有很多人在榨油,不用錢,榨出來的菜籽渣和花生渣不給你,他們拿來幹什麼?

鄉鑑為您答疑解惑。在我的家鄉種的油料作物主要菜籽,雖然也有種花生,但都是自己吃而不拿去榨油。前不久,我的父親特意打電話問我,今年要不要菜籽油,如果要的話就得趁榨油作坊老闆下村集中拉運的時候放到他車上,不然之後要想再榨就得自己運送了,量小人家不給免費拉運。


以前,我們這邊榨油既是自己運送菜籽,又要給榨油費用,不過榨油產生油渣卻是自己的,最近幾年行業競爭壓力增大,很多作坊都是免費榨油、免費運輸,只是有油渣必須留給老闆。

過去榨油技術較差,小作坊的出油量一般,產生的油渣量比較大,現在出油量大幅增加了,油渣量也減少了很多,作坊老闆卻免費給農民榨油,這樣不會虧本嗎?他要油渣幹什麼用?


肯定是不會虧本的,因為沒有人會做虧本買賣,至於油渣到底能為作坊老闆帶來多大的利益,這是他自己的商業秘密,是不會輕易告訴別人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作坊為了獲取更大利益,會在增加油渣量上做手腳。不讓農戶榨油前將菜籽炒熟,而是直接用生菜籽進機器榨油。其實,熟菜籽比生菜籽的出油量要高,生菜籽產生的油渣量要多些。


過去農民常用油渣餵豬、養魚,栽秧的時候還用作肥料。而榨油作坊卻把油渣作為盈利模式,通過把油渣出售給肥料、飼料等生產廠家來賺錢的。

如果作坊動手腳,可以讓100斤菜籽產生70-80斤油渣,我們這邊2018年菜籽油渣收購價在5-6元/斤。作坊每次起榨量一般10噸左右,這是為什麼作坊老闆進村免費拉送的原因,既可控制榨油成本,又能集中產生更多油渣。以最低毛利潤算來,10噸菜籽大概能產生14000斤油渣,毛利潤在7萬元左右,利潤還是很可觀的。


鄉鑑


我們一般都是拿到鎮上去榨油的,榨油都不要錢,而且給錢還管飯。

我們那管油渣叫油餅,一般都會有大車過來收,大部分都是用來做飼料,也有的可能用來二次加工,我們鎮上有一家生意好的不得了,每次油渣都能堆得滿滿的,不過剛炸出來的油餅熱的也可以直接吃,蠻香的。


雅俊23


農村的榨油坊總是帶給我們80後太多的回憶,記得小時候鄰居家就有一個榨油坊,左鄰右舍都會把自家的菜籽和花生等油料作物拿去榨油,那時我們親切的稱老闆為“王油頭”,而且那時家裡並不富裕,經常會拿著我們山東特產“煎餅”去抹上點油盤裡的殘油卷著吃特別香,而時至今日,鄰居已經是村裡老字號油坊了,因為城裡人都抱怨成品油不香,都來買老王的花生油和菜籽油,生意好了12年就給兒子在城裡都買上了30萬的樓房。那麼看來榨油坊確實很賺錢,但有一些榨油坊卻免費給農民榨油,只需要榨完的油渣,這樣也賺錢嗎?



目前的榨油房有幾種賺錢的方式呢?

據瞭解,榨油坊目前有三種賺錢方式,分別是:第一種靠大量收購油料作物賣油賺錢;第二種靠給別人加工油料作物賺取加工費,其他一概不要;第三種免費幫榨油,只要榨完的油渣。

那麼,像第三種榨油剩下的油渣餅有什麼用呢?

像我們去榨油的農民多半利用剩餘的油渣餵養家畜、種地做肥料都是很不錯的作用。而榨油坊不同,他們多半獲取了油渣會賣給飼料廠、養殖場、以及來取的農民,而且價格一般高於市場價,所以油渣對榨油坊老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那麼三種收入方式都賺錢嗎?俗話說:“商人都是無奸不商,不賺錢的買賣沒人會做”。首先,我們舉例都是100斤的花生米為例。

第一種自買自賣。100斤花生米每斤5元,成本就是500元;按照出油率48%來算有48斤花生油,這樣花生油14元/斤,賣掉能賺672元;花生餅1.4元/斤,這樣去掉損耗的能有48斤花生餅,賺67.2元;這樣100斤花生榨油利潤有672元油+67.2元餅-500原料-30元電和人工,純利潤210元。

第二種賺加工費的。就我們這一般加工費就是0.8元/斤,去掉30元電費和人工,100斤花生純利50元。雖然少但是免去了買賣作物的時間功夫,以及榨油油品不好賣的風險。

第三種免費榨油,賺油炸餅。前面算過,100斤花生出48斤油渣餅,每斤1.4元有67.2元,去掉30元電費和人工,純利37.2元。顯然這是收入最低的,但同樣沒有風險承擔。

綜上來看確實賺取加工費和賺取油渣餅的利潤要低,但是確實沒有風險,可以說只賺不賠。

而為此瞭解到第三種方式中有貓膩現象存在,有以下兩種情況,大家要多長個心眼。

貓膩一、偷樑換柱或瞞天過海。這種在農村有大量收購免費榨油的情況,多半制定一個免費榨油的規則,即滿3000斤才免費榨油,這種多半村民不會一直盯著,畢竟一個小時能榨400斤,這需要7.5個小時,而榨油坊老闆便以輕炒或生炒花生及菜籽,就進行榨油,這未炒透的榨油量普遍少20%~30%左右,如此剩下的油渣最少會多重20%左右,也就是瞞天過海賺油渣。

貓膩二、巧舌如簧歪曲道理。有些榨油坊老闆口才好,會想盡辦法稱油料作物炒大了會影響出油的品質,甚至糊味,這種便光明正大的清炒,同樣因為清炒出油率低,便導致出渣率高,所以算是巧舌如簧賺油渣餅。

所以,很多農村免費榨油坊我們農民去榨油可要多留心,不要被矇蔽了雙眼,不要少這20%的油損失可不小,這能炒多少菜呢,牢記“天上是不會掉餡餅”。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三農信息,請關注“瞳影簡生”!謝謝!


瞳影簡生


記得我小時候,我媽每次壓榨菜籽油回來都會帶幾塊菜籽餅,現在,我媽每次壓榨油回來,除了帶油回來,會偶爾帶點蜂蜜、醬油、醋之類的。這一點小變化確實也有點小意思。

菜籽和花生都是我們自己家種植的,種植主要用途主要是用來壓榨食用油。我們村就有一個油坊,從我記事起就存在。老闆除了壓榨油以外,也不種田,也不做其他生意,不過生活條件看起來相當不錯。

我們家一般以壓榨菜籽油為主,一般100斤菜籽能壓榨40斤左右的油,當然這也要看生菜籽還是熟菜籽,是曬乾的菜籽還是未曬乾的菜籽,一般來說熟菜籽或者曬乾的菜籽出油率要高點。

如果是壓榨花生的話,一般100斤花生能壓榨45斤左右的油,花生壓榨之前需要在油坊進行加工剝殼,這個加工剝殼費時另外給的,一般100斤需要30元左右。

在過去,壓榨菜籽油或者花生油之後,就會幫你把菜籽渣或花生渣加工成餅,100斤左右的菜籽或者花生,另外要付30元的加工費。

在現在,壓榨菜籽油或者花生油之後,菜籽餅和花生餅沒有了,這主要是因為農村現在喂牲口的基本上很少了,菜籽餅和花生餅拿回家一般也用不到其他方面。但是菜籽渣和花生渣對於油坊老闆來說還是有一定用處的。

那麼這些菜籽渣和花生渣被被拿來幹什麼呢?

一是賣給當地養殖戶了。菜籽渣和花生渣可以用來做飼料,一般養牛、養豬、養魚的都需要它們當做飼料,菜籽渣和花生渣含有豐富的營養,動物吃起來口感不錯。所以,我們村的油坊老闆和我們當地的養殖戶關係都不錯。

二是賣給外地加工企業。這些企業定期到農村油坊收購,收購之後進行加工,成為商品再拿出來賣,可以加工成飼料、有機肥等。另外,有些企業有深加工技術,經過深加工後,可以提高其經濟價值,比如花生渣中可以提出蛋白、糖分、膳食纖維等。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發展,花生渣或者菜籽渣不再是被簡單的拿來喂牲口,經過加工後,它們還有更多的價值和用途。


華哥的三農


現在有很多農民朋友吃的油基本上都是自己家裡面兒產的,也就是說自己種的花生以及種的菜籽,最後成熟之後再榨成油。於是農村裡邊兒也有很多人在做榨油的生意。有個姑姑也是做這個生意的,到現在為止基本上有20年了。在我的印象當中,從姑姑結婚以後就開始做這個生意,這個生意雖然比較辛苦,也比較累,比較髒,但是也比較掙錢。10年以前姑姑還因為在工作的過程當中太困了,自己一不小心,把胳膊給扭傷了,就是因為電閘沒弄好。前段時間回了趟老家,又去看望了一下姑姑。當時她正在忙,生意確實非常紅火,姑姑人好說話又好,所以方圓10多里的幾個村的人都喜歡到她那裡邊去榨油。當時我觀察了一段兒時間,確實看到他們炸油的一些菜籽渣或者是花生渣都保留了下來,而且客戶也不要。後來我問姑姑要這些東西幹嘛?姑姑說這些東西也不能當垃圾扔掉,可以再壓成餅賣掉基本上是1~2毛一斤。有一些人是專門過來收購這些東西。每天他們都很忙碌,看著姑姑嫻熟的榨油的手藝,真的是佩服他們的辛勤勞作。聽說他們也把這些東西拿過來,到時候再上到地裡邊,類似於肥料似的,來輔助莊稼生長。

有很多人還是喜歡吃菜籽油和花生油。因為他們加工之後是比較純的油,沒有任何其他的添加的東西,吃起來也比較放心。但是炸油要到一些大一點兒的作坊去,不能在小作坊。而且注意一下油壺不要重複使用,最好是換新的用戶,避免汙染。


文史大世界


對這個問題,說實在我不能直說,因為我與此生意有關,做生意不賺錢,叫胡鬧。你說榨油不收加工費,當時此處把你的下腳料,按每斤三角還返給你錢呢,你不明白下腳料,往外銷售的價格,當時每斤下料是一元一角,難道說榨油戶捨本了嗎?自己算帳就明白了。(這是商家互相的關係,你的下料單獨賣,是一分錢不值)


九九雷


農民都鍾情於自榨油,農村榨油坊生意總是紅紅火火。說起他們的生意經來,也不是掙點加工費的事。在我們當地一斤油籽加工費0.5元,願意給現錢的按油籽重量付款;不想付錢的,油渣稱量,按市場價與加工費折算,“長退短補”。看似公平合理,其實才不是這麼簡單。

我們當地油品只有胡麻、菜籽和荏。我曾有兩年開榨油坊的經歷(那時加工費0.20元)。掙得是極辛苦的錢,賺頭不僅在加工費,主要在回收的這些油渣上。

回收油渣時給顧客說的是“市場價”,其實顧客哪裡真正知道其價格,總會每斤低於“市場價”兩三角錢。油籽少於20斤榨油還不夠滲膛的,大都會拿來超過這個斤數的油籽。胡麻、菜籽、荏的出油率33%、38%、40%,基本上是定數,那其餘的就是油渣的重量了。加工的多了,回收的油渣也就多了,給顧客說好的“市場價”,本身就有兩三角的掙頭。回收的油渣多了,僅此一項等於空撈了許多錢。


開榨油坊回收的油渣,又會有專門上門收購的販子。這些販子收購油渣的價格又都是高於榨油坊店主所謂油渣“市場價”的兩三角錢。如此一來,顧客留下來的油榨,開榨油坊的每斤淨賺5角左右。還有加工費,榨油坊賺頭不會很少的。

油渣到了“販子”手裡,才到了油渣的“用武之地”,飼料廠、肥料廠又加工成飼料、肥料在市場高價銷售了。

其實,農民也知道油渣的用途:粉碎了與食物和拌,可以喂家禽或作釣魚的誘餌;也可以經發酵或腐熟,用於莊稼做基肥、追肥,養花更有獨特的效果。尤其是菜籽油渣香噴噴的與麵粉調合,是釣魚用的“誘餌”;花生油渣用水泡開加入到豬飼料中,能促進豬的生長髮育。


總之,自榨油的油餅是非棄物,而是“寶”。自己可以賣錢,也可以做飼料、肥料。這就看自己怎麼合理運用了。不過,並不認可將油渣折算付加工費的做法。農民朋友覺得呢?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有很多人在榨油,不用錢,但榨出來的菜籽渣和花生渣不給你,他們拿來幹什麼?


我老家是山東的,俺們山東大花生是山東比較有名的糧食作物,基本每家每年都會種植一塊地的花生,一部分留著吃另一部分就會留著去榨油,榨油也不是為了賣錢而是為了自家吃,因為現在超市賣的多數都是調和油,是各種油的混合物,而且都是機器榨的油,吃起來同古法榨的油完全沒法比,所以農民都是用自己的花生去榨油。

而榨油的油坊一般會給農民兩個選擇,農民可以給錢然後不管是油還是最後的花生渣農民都可以帶走,再就是農民可以不給錢,但是最後農民只能把油帶走,花生渣需要留下來,也就是說花生渣就頂了農民榨油的工錢,那被油坊留下來的花生渣都幹什麼了呢?據筆者瞭解會有幾個用途:

1、二次榨油

若是農民選擇不給錢留下花生渣的話,油坊在榨油的時候會特意減輕榨油的力度,這樣出油率會稍微有所下降,一般農民也不會太關注自己花生的出油率高低,畢竟一般農民自己榨油用的都是不太飽滿的花生本身出油率也不高,若是油坊從中做點 手腳一般也看不出來,這樣油坊就可以進行二次榨油,又可以獲得一定量的花生油增加油坊的收入。

2、加工成小零食

還有的花生渣會被加工成小零食,雖然花生渣中的油都被榨乾了,但是花生的香味花生渣還保留著,可以在花生渣中加入一定量的甜味劑進行二次加工之後就是帶有花生香味的又香又甜的小零食了。小時候最喜歡的也是這種零食,若是家裡不給買自己可以拿著榨油後的花生渣吃,一樣有香味。

3、作為畜禽飼料使用

最後就是被加工成了飼料了,雖然現在飼料中植物蛋白最大量是豆粕,但是有些散養戶會在飼料中加入花生渣和菜籽榨,相對來說這兩種油渣的營養價值比豆粕還要高一些,但是因為價格也偏高所以規模化豬場多不會採用,主要還是被農村散養戶使用了。

4、用來釣魚和養花

除了以上三種常見的作用,因為花生渣的味道比較香,所以可以用來在釣魚的時候打窩使用。再就是可以用花生渣養花及其它植物,這樣就不需要用化肥了,更加環保和健康。

花生渣雖然是榨油之後的附屬產品,但是其用處還是挺多的,而且在一些地方的價格還比較貴。農民朋友你家榨油之後的花生渣和菜籽渣都用來幹什麼了?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