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人生如何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月亮和六便士》:人生如何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月亮和六便士》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歡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

——《月亮和六便士》


一百個人的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關於什麼是成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有人喜歡擁有權利,有人看重擁有美貌,有人熱愛擁有金錢,有人追求虛幻的夢想……

成功的目標如此不同,哪種才是你認可的成功?今天野梨將要跟你分享的是著名小說家毛姆的經典小說代表《月亮和六便士》,也許,你能從故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是一個倫敦證券交易所工作的職員,他有著富裕和美滿的家庭。但是,就在他們婚後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在留下一張內容為“晚飯準備好了”的紙條之後離家去了巴黎,那一年,他40歲。

當大家都認為他是因為有了外遇而出走的時候,卻意外發現了事實的真相:他只是為了畫畫。

人們都覺得他瘋了!

他的生活變得窘迫,幾次險些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他畫的畫也完全不像個樣子,不停流浪。後來,他來到了島上與一個土著姑娘結了婚,生前的最後一幅壁畫,囑咐妻子將其燒燬。在生命的最後,他在孤獨中實現了靈魂的自由。數年以後,他成了舉世聞名的畫家,雖然,他已經不在了。

這就是《月亮和六便士》的故事。這本書百年來一直充滿爭議,在“什麼是成功”這個拷問人生終極意義的難題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答案:是選月亮(夢想)?還是六便士(現實)?經久不衰的現實價值和毛姆獨特的的語言特色,也是它暢銷至今的原因。


分析:小說的現實價值和特色

01

現實主義的藝術特色


《月亮和六便士》:人生如何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高更自畫像


毛姆是現實主義作家的恪守者,小說中大量環節都有生活的原型。主人公斯特里克蘭的原型是著名的畫家高更,毛姆對高更的人物原型又進行了再創作。斯特里克蘭和高更最大的幾個相似之處在於:他們都曾經做過股票經紀人,他們都在中年時辭去工作並與家庭決裂然後從事繪畫,他們都去了塔希提以土著人的方式生活相當長的時間,他們都是生前窮困潦倒而在死後成為了偉大的畫家。

另外,小說中深入探討了生活和藝術兩者的矛盾。毛姆表面上描寫了主人公的命運和遭遇,實際上也融合了自己對藝術與生活關係的思考。

毛姆出生在巴黎,中學畢業後,在德國海德堡肄業。1892至1897年在倫敦學醫,並取得外科醫師資格,1897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棄醫從文。寫作初期毛姆的生活非常清苦,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在倫敦和朋友合租一套每週租金僅一英鎊的公寓,經常入不敷出。1907年名聲鵲起後,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所以,小說中也有作者本人生活的影子。


02

獨特的文字表現手法


《月亮和六便士》:人生如何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作家毛姆


毛姆的文字表現手法也是與眾不同的。

比如小說結尾的最後兩句話:

我的亨利叔叔在威特斯臺柏爾教區做了二十七年牧師,遇到這種機會就會說:魔鬼要幹壞事總可以引證《聖經》。他一直忘不了一個先令就可以買十三隻大牡蠣的日子。

這樣突兀的結尾真是少見,因為這位叔叔在前文中只出現過一次。但是如果你看完小說,再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會感受到他要表達的思想:他懷念現實主義的維多利亞文學時代,把懷舊和淒涼都灌注在這個看似突兀的結尾中。

毛姆又有著他獨特的幽默感。

通過一種娓娓道來的態度,去解剖那些藏在人們內心的感情:

“我來同你談談您太太的事。”

“是嗎?當您年紀再長几歲的時候,肯定就會懂得不該管別人的閒事了。如果你把頭稍微往左轉一轉,你會看到那裡有一扇門在這。”

這種嚴謹又不適幽默的表達,讓故事圍繞著某條線索串在一起,最終形成了的一種強大的表達力。

然而,小說最出色的還是在於充滿矛盾的故事敘述性。

一個人,甘願放棄所有的一切,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的夢。這看似荒誕的故事背後也揭示出一個充滿哲學意味的道理:忠於內心,不懈地追求,才是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徑。

如何才能做到呢?


啟迪:如何超越自己走向成功

01

找到自己的使命


《月亮和六便士》:人生如何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小說中的斯特里克蘭自私、不負責任。他不僅拋棄自己的財富地位,還扔下了妻子兒女,對後來愛上他的那位朋友的妻子、以及後來的妻子愛塔,也都不在乎,在道德觀念的範疇裡他算是個十足的混蛋,他何止不在乎別人,他連自己也不在乎。但是他又是可敬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即使快死了,畫畫這件事也不能停。在他看來,畫畫便是他的使命。

我們的當今的世界,也不乏這樣的人。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在一百多年前整個世界都認為只有傻子才想要飛的時候,數次實驗,最終飛上天空;今典集團聯席董事長王秋楊熱愛登山,是第一位到達“地球三極”的華人女性,也是首位完成“7+2”探險活動的中國女性。在登珠峰的時候她陷入昏迷差點喪命,但是她醒來的第一句話卻是:登山真好!也許,在她心中,登山就是她的使命。那麼,你有沒有好好的想過,什麼才是屬於自己的使命?


02

擁有堅定的信念


《月亮和六便士》:人生如何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塔希提島的牧歌——高更


如今的世界,拜金主義盛行。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也是一樣。在人們紛紛湧向功名利祿的時候,斯特里克蘭選擇了逃離尋夢;當他的畫得不到人們的認可,要病死餓死的時候,他選擇了繼續畫畫;在離世後,他成為了一個被世人認可的藝術大師。

愛因斯坦小時候被老師說成的低能兒,對科學的執著追求讓他最終將原子彈研製成功,成為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曾經的馬雲放棄了大學教師的穩定工作,創業屢屢失敗,甚至要批發小商品售賣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在進軍互聯網遭遇了種種白眼,數次被拒之後,他仍然說:希望中國人早點成功。如果沒有這份破釜沉舟的堅定,中國也就不會有如今傳奇的阿里巴巴和“馬爸爸”了。

有時候,不是我們總是與成功無緣,而是我們少了那份執著的堅定。


03

對理想不懈地追求


《月亮和六便士》:人生如何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一個太平洋孤島的叢林深處,一間簡陋土屋裡,那位因麻風病而毀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畫的滿牆壁畫中,聆聽波濤洶湧的顏色——對,那時他已經失明,只能聆聽顏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風,紅色是尖叫。這是生命晚期的斯特里克蘭,就算雙目失明,就算最後畫作將要付之一炬,他也要完成與畫最後的共鳴。

著名的影星史泰龍從小父母離異,經常吃不飽飯,但是他的夢想是拍電影。他曾拿著劇本在好萊塢應聘,被拒絕了一千五百多次,最終以電影“洛奇”踏出理想的第一步。正是這種不懈的堅韌,讓這些曾經如我們一樣平凡的人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結語:

《月亮和六便士》距今己經100多年了,重溫故事,依然對人充滿啟迪。

關於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毛姆只是在文中以他慣有的口吻淡淡的說了一句:

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我想,在現實的世界裡,成功有很多種,並不是只有名垂千古才算得上真正的成功。一個貧窮的人,通過勤勞的努力獲得財富就是成功;一個沒讀過書的人,通過學習認識文字也算成功;一個不健全的殘疾人,可以獨立照顧自己更是一種成功。

<strong>所以,成功的定義應該更多的是對自己,而不是來自於別人的評價。

只是,如果認定了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就要趕緊行動,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如果仍然每日沉迷於幻想或者重複往昔,沒有任何意義。

《月亮和六便士》讓我們知道,一個人做出巨大的改變,確實很難。但是如果真的決定想要超越自己走向理想中的成功,就要全然忠於內心做出終極的選擇,勇敢上路。

就像小說中的特里克蘭那樣: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看到了月亮。


野梨,80後,用愛和溫暖,陪你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