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宸濠作乱惹怒退休官员,赶造宁王求而不得的武器送给王阳明

明朝和清朝都有军事洋务运动,但因为各种原因明朝的军事洋务运动只涉及军事,对整个中国没有军事以外的更多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葡萄牙、西班牙的科技实力并没有强大到我方学不了、追不上的地步;另一方面就是正德、嘉靖、万历三位皇帝自身的一些问题。

明朝的军事洋务运动主要就是从嘉靖三年到万历年间对“佛郎机铳炮”仿制、自造、更新。那么,佛郎机铳炮何时进入中国呢?

葡萄牙占领马六甲之后,明朝地方官员可能通过哪些渠道见识到佛郎机

按照官方记录,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特使皮雷斯率领使团来到屯门、广州之后,广东地方官见到了佛郎机铳。然而,实际上,在此之前葡萄牙帝国特使已经去了好几拨人,例如1513年,欧维士就作为特使来到过屯门,最终被拒绝入境。

因此,明朝官方最早见识到佛郎机铳的乃是军方一线人员。但是,还有一波人比军方人员更早地会接触到佛郎机铳,那就是海商、海盗。他们纵横于东南亚地区,在1511年前就必然遇到过佛郎机铳,甚至见识过葡萄牙战船、火器的威力。在惊讶之际,他们未来会如何可能有三种可能:

朱宸濠作乱惹怒退休官员,赶造宁王求而不得的武器送给王阳明

其一:发誓不要去招惹佛郎机人,躲得远远地或者与他们合作;

第二:与人聊天做谈资;

第三:不能排除某些心怀国家的人,主动将佛郎机买入带入中国。

正是在第一种人和第三种人的带动下,佛郎机铳炮在“海商势力”比较强大的地区例如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区。所以,我们不要对华人华侨、去国外经商生活的国人有一些错误看法。其实,他们中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能够为国家(或曾经的母国)主动做出贡献,那么贡献将是巨大的。明朝时候如此,其他时期也是如此。

例如第一批帮助明朝仿造佛郎机炮并运用于实战,打败葡萄牙侵略者的杨三、戴明等人即是如此之人。

再如,有一种观点认为,早在1510年,海商魏升就曾帮助县令守住了被海盗攻击的县城,而魏升就是通过贸易渠道购买了百门佛郎机铳。当然,这种说法可信性不高。

退休在家10余年的四川巡抚,听闻朱宸濠叛乱连夜赶造佛郎机炮送给王守仁,至此,佛郎机炮开始在高官中得到重视

佛郎机铳炮虽然在1510年就可能用在过实战上,但因为使用者地位比较低,根本没有受到军方、政治人物注意。但是,随着葡萄牙帝国与明朝关系日渐紧密。因此,朱宸濠反而开始注意到佛郎机铳。

佛郎机通过海商、海盗途径早已进入中国,朱宸濠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曾经命人在王府中命人私造。很显然他们没有成功。其实他们不知道中国的能人往往在民间,有一位退休在家的官员,就在1519年他们造反后为王守仁赶造了一门。

朱宸濠作乱惹怒退休官员,赶造宁王求而不得的武器送给王阳明

明朝政府官员也不是不知道佛郎机的存在,只是对其并不感冒。1517年,广东方面就曾经对佛郎机特使皮雷斯贡献的佛郎机铳炮进行过操演。当时三堂总镇太监宁城、广东总兵武定侯郭勋、两广总督陈金、广东按察使佥事顾应祥等都曾经观看过。但顾应祥对其射程百步(150米)并不满意,认为这种武器放在海上、守城可以,但根本不能野战。

当然晚年的顾应祥改变了看法。可能是,贡献之物只求好看,与作战之物大不相同吧,经过实战后的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话付前言,1517年朱宸濠在寻找佛郎机铳炮,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功。但他还是造反了。1519年六月,朱宸濠正式造反。消息传开后,退休在家的原四川巡抚林俊立刻赶造了一门佛郎机炮,同时让家人携带着它去找王守仁,告知:这东西可管大用。

林俊生于1452年,卒于1527年。1509年为四川巡抚,六年十一月因为与总督不和且得罪不少小人,一怒之下退休回家。他的老家是福建莆田。

朱宸濠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五日起兵到七月二十六日战败,42天的叛乱根本没用上佛郎机铳炮。八月初三,林俊的两位家人带着佛郎机铳炮一门、火药配方、书信来到了王守仁面前。

王守仁看到书信后非常感动,由此,邀请身旁官员对佛郎机铳炮进行说明,并在1520年写下了《书佛郎机遗事》一文。

但这件事有一个问题,即林俊派人来送的弗朗机铳炮为林俊亲自锻造。许多人都认为:此铳炮乃是锡制,并非铜、铁炮,同时为了便携方便,在千里远行中带着几百斤中的铜铁炮既不安全、也不方便,所以是一种微缩版。

朱宸濠作乱惹怒退休官员,赶造宁王求而不得的武器送给王阳明

通过王守仁及其邹守益、费宏、唐龙、黄绾、乔宇等人诗歌唱和此事,特别是邹守益的《王阳明先生图谱》中所画的插图所示,铳很小、炮架却很大,两手就可以手持,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由此可见,林俊的意思是按照锻造样式进行打造,同时因为佛郎机铳炮的火药与我国传统火药不同,所以把配方也写了出来。给出这些后,请王守仁进行“仿造”而已。

其实,这门炮的真实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的战斗力、真正的“仿造”如果不经过真正的实战是没有动力的,因为你没有见识过对方的武器。无论是顾应祥还是王守仁虽然看到了佛郎机铳炮,但他们对其印象并不深刻。这时,就需要汪鋐这位既位高权重,又经过与葡萄牙帝国有过实战经验的人物推动“仿造学习”了。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打胜仗,特别是军事将领,荣耀、功绩、升迁、生命等一切都要靠胜利。因此,只要能打败敌人,军人是不吝惜向敌人学习的。

由此,中国与葡萄牙帝国的海战才是“仿造”乃至“创造”的最大动力。这就好比学英语,我既没乐趣又觉得没用,你非要赶鸭子上架让我去学,还没有学习英语的气氛,我怎么可能学好呢?当我觉得有必要学,不学就无法生存、获得升迁的时候,有了动力去学,那么,很快就能学会。

朱宸濠作乱惹怒退休官员,赶造宁王求而不得的武器送给王阳明

万事万物其实一个道理。

正是因为通过1521年“屯门海战”、1522年“西草湾海战”,看到了对方实战能力,军方才积极向皇帝推广这一武器。

正是因为1523年“争贡之役”,让嘉靖和文臣们看到了明军的不足。由此,也对军方的意见很重视。

在上下用力中,嘉靖三年(1524年)大明正式开始“国家级”仿造西方武器的工作,由此,明朝的“军事洋务运动”正式拉开序幕。


“16世纪的明朝与西方列强”系列前15篇文章


“16世纪的明朝与西方列强”系列第17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