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员》里,李成儒是节目组特意请来喷的还是本色演出?

ALEX888


现在的综艺都有剧本,不过呢有些人爱炒作,有些人天生臭脾气,有些人眼里揉不得沙子什么样的都有


老炮37


李成儒都扛不起来的《我就是演员》,事实证明少了这个评委就不行

作为浙江卫视的原创王牌节目,《我就是演员》(第二季),但与第一季的期期上热搜相比,这一季无论是节目形式,还是话题度和关注度,都乏善可陈,让人味同嚼蜡。

节目组以为有“大演员”就有关注度,所以今年请来了张国立、马思纯、李冰冰、佟大为、李宇春、郭涛、宁静等影视圈的大咖,但事与愿违,这些影帝影后们并没有撑起多少流量。

即便是请来了在《演员请就位》节目中与郭敬明“对骂”的李成儒,也没引起多少话题。我们都知道,因为李成儒的“如坐针毡、如芒刺背”点评,和郭敬明“请允许别人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的强势回怼,让《演员请就位》、郭敬明和李成儒都上了热搜,并且阅读量均过亿。

《我就是演员》今年不火了,被《演员请就位》这些模仿的节目后来居上,小编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点评成了商业互吹。

今年节目组请来了马薇薇、傅首尔、杨奇函等辩论圈的大咖,目的就是为了挑刺,但跨行如跨山,他们的点评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反响平平。

后来节目组又请来了在《演员请就位》中一战成名的李成儒,虽然他在《我就是演员》中的点评依然犀利,但再也没有像郭敬明这种自带流量的狠角色与之针锋相对。唱独角戏的李成儒有多么被尊重,节目效果就多疲软。

由于少了犀利而到位的点评,让今年的节目成了“夸夸群”,引不起关注成为必然。

第二,少了导师章子怡。

少了章子怡,节目也便根本失去了灵魂和根本。

章子怡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真”,才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看点。她尊重自己导师的位置,所以她的点评永远是单刀直入,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她不说假话,所以观众们才喜欢看,喜欢听。

但是今年,由于节目形式的变化,章子怡不再担任导师,观众们再也听不到让人豁然开朗的真实的声音。即便有李成儒,但他在影视圈的影响力,远远不及横扫各大影展的章子怡,得不到关注也是必然。

第三,失去了节目的初衷:让好演员不在籍籍无名。

《演员的诞生》《我就是演员》之所以能够大火的意义,就在于让众多知名度不高的好演员,被参与节目的导演和制片人知晓和认可,多了一份未来能成名、被捧红的可能。

通过2017年的节目,我们看到了周一围、蓝盈莹、翟天临、彭昱畅、刘敏涛、俞灏明、辛芷蕾、凌潇肃、尹正等众位演员的出色。通过2018年的节目,又看到了任素汐、涂松岩、金世佳、宋轶、李兰迪、李倩、王阳、檀健次等等好演员的精彩,让更多人知道了他们是怎样怀才不遇的好演员,怎样努力认真的年轻一代。

也给了大众更多的期待。原来中国的影视圈不仅只有“鲜肉”,还有这些“老戏骨”。观众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节目火起来,得到更多资本的垂青,为中国的影视剧贡献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这才是该节目对整个影视圈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可惜今天的节目全是影视圈知名大咖的回炉再造。当然,谁都不能否认这些影帝影后的演技,他们都是好演员,但是失去了让籍籍无名的好演员“出圈”的机会,更加失去了让观众去主动发现好演员的机会。


无所所谓


在《我就是演员》里面,李成儒非常的毒蛇,我认为这个是本色出演,因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样喷娱乐圈中了,之前就喷过甄嬛传,说是胡编乱造,和郑少秋合作也喷过,甚至对于自己的儿子都没有好词。

那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底气去喷,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资历确实是比较老,李成儒其实他在很早以前做了西游记的场记,本想演唐僧,但是没扮演上,但是做了西游记从策划到拍摄的整个过程中的场记,所以其实他对于剧组的一切事情是非常熟悉和资深的,并且十分的热爱演戏,下海经商之后,因为赵宝刚的推荐开始接了一些角色,虽然是配角,但是演技是非常好的。甚至他的表演理论都被编入了大学教材,这一点应该是非常资深的老戏骨做不到的。

第二点,其实李成儒非常的富有,他在很早之前,没有演上西游记的唐僧,于是他去下海经商一段时间,经商非常的成功,奔驰很早他就已经开上了,相当于现在的京城四少,现在他在故宫附近,有一个自己的四合院,所以说他非常的富有,自然底气就很足了。

第三点,我们前面说到了他连自己的儿子都喷,你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是性格使然,我相信老前辈应该已经不需要去卖人设这种东西了,无论是从资历还是从他自己的背景来说,所以应该就是性格是这样子的,刚好《我就是演员》这个节目也需要一个这样子,可以说真话,说实话的人



战无不胜1005战战


两者兼而有之吧。

1、熟悉李成儒的人应该知道,他之前是做生意的,后来才踏进影视圈,多重的身份和经历让他看待事物的角度和一般人不一样,总是先看不好的地方,而不是看好的地方。

2、节目效果,台下坐了一排评审,有的唱红脸,有的人就要唱白脸。如果清一色都是捧演员演的好,那就没意思了,所以节目组安排了他和张纪中两个人,专门来挑刺批判的。





美美地追剧


我认为两个观点都可以成立,李成儒本色出演,节目组听之任之。对李成儒来说,成名已久,年过花甲,不缺钱(相信关于李成儒家底的传言都有耳闻),这个时候图的就是一痛快。如果节目组对李成儒限制颇多,我相信很难请的过来,相反,对节目组来说,这样耿直的李成儒容易制造话题冲突,提升节目的热度和关注度,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即李成儒本色出演,节目组不置可否,默许之。


小小行云


作为国内首演技竞演类节目,《我就是演员》面世以来为观众带来许多惊喜,也为国内影视圈挖掘十多位实力派演员。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档综艺的出现加速了“面瘫演技”的淘汰,提升了观众的对演技的追求。

这样了一档综艺,可能有些许瑕疵存在,却不失是有担当、值得肯定的优质综艺。待到第三季《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开播后,顶级演员的加盟让七话收获不少惊喜,也看出节目组试图创新成长的转变。

这一季的嘉宾,是集中在国内顶级演员层的名誉实力派,与其说他们来“比赛”不如说他们是来向观众展示什么是“演技的正确打开方式”。所以,整体作品的水平与演技层次,到了更高一个量级。

这之中,七话最喜欢的是殿堂级演员特有的格局魅力。

拿遍国内外大奖的国宝级演员张国立,一番感悟便足以让观众膜拜。对于张国立来说,参与《巅峰对决》并不是决出胜负,因为他早已在胜者行列,他的目的是为行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服务于年轻演员。

而张国立在节目中的表现,也不断刷新观众对国宝级演技的认知,前三场表演只要他一出现,都能让观众“一秒入戏”。不同角色完全找不到共性的驾驭、对角色情绪的拿捏与表演节奏把控,让观众享受到表演艺术的无上魅力,他即是角色、角色即是他。

欣赏完他的表演,更加敬佩张国立老师那一句“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国宝级艺术家的格局与实力,就是这么让人服气。

殿堂级演员特有的魅力,第三期的踢馆嘉宾宁静同样存在,一个二十五岁便拿满国内各项女主角大奖的演员。因为底子够厚,即使拿到一个逻辑有些糟糕的剧本,宁静也用自己的强力掌握将人物情绪递进充足,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剧本的遗憾。

这些演员所展现的表演魅力与格局,是前两季竞演演员身上无法看到的,也是改版后节目最大的看点所在。然而,殿堂级演员的魅力会让观众产生惊艳,却无法撑起整档综艺,因为不断重复的惊艳很快便会让观众审美疲劳,并且限制了节目原本的竞演魅力。

因为第三季首发及踢馆嘉宾都是受过各大奖项认可的演员,如一些评委所说,他们是中国演技顶层的那一批演员。他们的出现有惊喜、提高了作品的欣赏层次,但也带来了一个致命问题。

无法凸显竞演的魅力。

可能出于对这些顶级演员的尊重,节目组请到的业内点评嘉宾,在点评上都相当“客气”。表现突出的夸演技,表现平庸的夸作品,表现不及格的夸勇气,清一色的好评。这些点评嘉宾与刷单群众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会现场组织“原创”评价了。

三期下来,唯二提出个人意见的点评嘉宾,只有“圈外人士”姜思达与在《演员请就位》中便很犀利的老戏骨李成儒。

虽然大多数嘉宾友好的点评降低了节目“撕逼”风险,但不得不说,过于友好的点评让节目可看性大大下降。

因为竞演类节目的一大看点,便在于嘉宾专业有说服力的点评。

无论是《我就是演员》前两季,还是2019新出炉的同类节目《演员请就位》,明星嘉宾的点评是与演员现场表演旗鼓相当的看点。有时候,点评如果能给到观众足够的共鸣感,它的魅力甚至会超过现场演员的表演。

比如,观看过另一档演技类节目《演员请就位》的观众,一定会记得李成儒老师经典点评词“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但能记得这些词分别是针对哪些作品或演员的观众有多少?相信不会超过一半。

当然,这并不代表观众喜欢看演员们被“批”,他们只是希望看到专业人士有干货的总结。因为作为非专业人士的普通观众,在观赏后大多数只会有“好看”、“不好看”的感受,很难概括出好看与不好看形成的原因。

这时候,就需要点评嘉宾解答观众的疑惑,当嘉宾的点评让观众有“对,就是这种感觉”的共鸣感时,点评的魅力才能彰显出来。对于点评嘉宾来说,好看的作品分析出其魅力值形成点,不好看的作品揪出其问题所在,是他们的责任。

而在《巅峰对决》中优秀的作品点评嘉宾做到了详细分析,平庸的作品他们却没有解答观众的疑惑,甚至会出现点评与观众观感完全相反的状态。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单独将《巅峰对决》中的嘉宾点评拎出来看,你会发现节目中的表演都是“精彩”的。

但节目请到的几位嘉宾除了能做到“一人千面”的张国立外,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弱项。他们在角色塑造上会受到“角色契合度”、“剧本契合度”、“剧本质感”等元素影响,并不能全部给观众带来完美体验。

这种情况下,点评嘉宾选择性忽略部分演员存在的问题,既让节目可看性降低,又让观众产生不信任。当一档竞演类节目失去观众信任时,他的竞演魅力便难以持续,最终只会消磨观众的好感。

观众的认可度,在节目不断下跌的评分在体现最为明显,4.9的分数可以纳入节目大多数嘉宾的历史作品最低分了。









三分有余


通过李诚儒的表现,我觉着两者都有,说本色出演这很正常,一个老演员,不论是资历还是表演经验,都可以对其他演员给予点评,甚至是指出问题。一个老演员看不惯新演员的很多表现很正常,就像个老人看不惯年轻人的作风不一样吗?毕竟老年人有些地方是跟不上时代的,这一点可以不承认,但它是事实存在的。至于李是来喷人的,当然也有表演喷人的成分,从节目效果来说,这肯定是存在的,要不节目组也不会那么钟爱李老师,所以节目组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李老师也做到了!


龍行武道


李诚儒,作为一个老戏骨,在演戏上没的说,技术过硬。

参加了《演员请就位》,里面的犀利点评也引来了不同的声音。有的说是比较中肯的点评,有的说只不过是节目组为了吸引眼球制造的噱头。

实际上这只是一档综艺节目,导师演员的表现也只是为了引起网友的关注,并没有对错,借用郭德纲的一句话,武无第一,文无第二,对文艺作品的看法,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来过人间


我的观点:李成儒老师是本色出演

首先,这是一档竞技节目。

既然是竞技,就一定会有竞争,有了竞争,冲突在所难免,节目组没必要邀请一位只会吹捧的老好人,换句话说,正因为节目组知道李成儒是心直口快、敢怒敢言所以才邀请他的。

其次,李成儒老师的演技无可挑剔

《重案六组》里的曾克强、《我这一辈子》里的刘方子、《龙须沟》里的程疯子……每个角色都深入人心、入目三分,在专业度上是完全可以镇住场子。再反观台上表演的那些大腕演员,有些真是很堪忧,不要说李成儒老师去喷了,我们这些普通观众不也是“群起而攻之”吗?

再次,节目组最需要的就是收视率

有了收视率就有了赞助商,赞助商出了钱节目组才能做出更有收视率的节目,这是良性循环。再者说,李成儒老师喷的有理有据,并没有鸡蛋里挑骨头,观众们都很欣赏李老师的专业精神和敢于讲真话的精神,李成儒老师为节目贡献了很大的收视率。

我们需要更多像李成儒老师这样富有批判精神的人,少一点互相吹捧,多一点真知灼见。

结论:这即是节目组的安排,又是李成儒老师性格使然,大家各取所需,观众也图个开心。


没有雾啊霾


本色出演是一方面,还有电视台有意发大节目效果,就想两个人去买东西,想砍点价格,但老板不干,就回一个人唱红脸说太贵不买,这时另一个人就会唱白脸缓和气氛,这样老板也不好意思就降价了,

看节目就像买东西,得有说好听的,也得有说不好听的,这样观众才愿意看,电视台有了收视率,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