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那些巨大的陨石哪里去了

在地球上有一个闻名已久的陨石坑,这个陨石洞被称为恶魔的坑洞,虽然说这个世界上是没有这种精神上幻想出来的邪恶象征物种,但是这种坑洞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过既然用了这个名字,那么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坑洞的可怕。

1891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巴林杰地区发现一个直径为1280米,深180米的巨大坑穴。坑周围有一圈高出地面40多米的土层,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人们迷惑不解,干脆叫它恶魔之坑。

未解之谜:那些巨大的陨石哪里去了

恶魔之坑


后经学者们的考证,这是个陨石坑,是距今2.7万年前一个重达2.2万多吨的陨石,以5.8万千米的时速坠落在地球时撞击而成的。按理来说,能够与地球发生这么大的碰撞,实际体积绝对不会小,但是在这个坑里却没有任何陨石物质连碎片都没有。过去的环境会比现在优秀很多,也不存在说会被腐蚀掉的问题,那么这些陨石碎片到底去哪儿了?

很多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猜测,就像我说的,这个坑是由陨石和地球碰撞才产生的,那么说不定这个陨石的构造可能和我们地球上其他物质的构造不一样呢,当这个属于宇宙的物质来到我们地球,由于各种反应导致他们消失在空气中,这种情况也是很有可能的。还有一种猜测是说可能,在这个坑被发现之前,这些来自宇宙的物质确实存在着,这些宇宙物质可能上面携带有非常多外星文明的信息,所以被政府控制住,然后对外封锁了消息。这种猜测的信徒,要多上一些。这种突然的消失,人为的干涉还是可能性较大一些。

未解之谜:那些巨大的陨石哪里去了

月球表面坑洞

月球上陨石坑里的陨石去哪儿了

绝大部分月球上形成撞击坑的陨石都是熔融或气化掉了,碎掉的只是很少一部分。通常陨石撞击天体表面时候速度最起码有数十千米每秒。爆破效果比TNT都不知道猛多少倍,跟原子弹倒是能比一比……陨石撞击某个天体表面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⒈接触和压缩。 高速撞到天体表面的陨石首先会在接触面形成冲击波。冲击波同时在陨石内部和天体表面向外传播,并剧烈压缩两者。这一电光火石的过程非常快,直径20m的陨石完成这个过程也就1/1000s左右,直径2km的陨石也就只需要一秒钟。 什么概念呢?引起1400多人受伤的2013年,俄罗斯车里亚宾斯克市小行星撞击事件,那颗陨石母体只有不到20米,传说中灭绝了恐龙撞出了直径180km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那颗陨石,母体也就直径10km而已。 陨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是瞬间被压缩为高压状态,压强通常能达到数百GPa,而这一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使陨石迅速熔融或气化。当然接触面附近天体表面的物质也一样被熔融或气化了。

未解之谜:那些巨大的陨石哪里去了

月球表面


⒉挖掘 冲击波进一步挤压和“打开”撞击坑,同时把被挤压的天体表面物质高速溅出。撞击坑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扩大,最终会产生一个过渡撞击坑,直径可达到陨石原本直径的几十倍。这一过程还会伴随着天体表面附近岩石的冲击变质、破裂和撞击波引起的震动,但这些都是天体表面原本的岩石变化,并不是陨石自身的变化。在撞击坑扩大的过程中,原本对气化的陨石和天体自身的岩石一同被快速射出撞击坑,形成蒸汽热柱。这些物质可能飘散到大气里会影响周围的大气,也可能再次落回来,如果撞击柱不大的话,产生的vapor plume可能达到很高的速度,这种撞击污染可能在火星大气早期历史中起过重要作用。

未解之谜:那些巨大的陨石哪里去了

月球环形山


⒊重塑 上一阶段产生的过渡撞击坑如果比较小,基本会维持原样,那就会形成最简单的碗状撞击坑,太大的话会因为重力而坍塌,那么撞击坑会进一步扩大,而撞击跟中间部分会回弹隆起,形成中央峰,然后中央峰又会不断坍塌,再加上外界的风化,大型撞击坑内部都会比较平坦。这个大和小的分界点随着不同天体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而改变,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比较大,直径3–6km以上的撞击坑就可能会坍塌,而月球可以维持15km左右。这个过程已经跟最初的陨石没什么关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