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球上的微生物包括厭氧菌送到月球,幾億年後月球上會不會能出現文明?

週週33454


對於題主提的這個問題,我覺得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地球上的微生物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十億年,依賴於地球上合適的溫度,厚厚的大氣層,豐富的水資源,你突然把地球上的微生物送到月球上,即使是厭氧菌也用不了多久就會死光,有怎麼能在N年之後出現一個全新的文明。

微生物包括真菌、細菌病毒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它們與人類的生存有密切的關係。像真菌、細菌之類的微生物雖然能夠在地球上的極端環境中生存,但月球上的極端環境實在是太極端了,沒有水資源,更是因為陽光直射的原因導致其表面溫度可以高到127℃,而沒有陽光照射的地方溫度又低到-183℃。這種情況下,無論是生命力多強的微生物也生存不下去。最主要的是,月球上沒有液態水資源,水資源是生命形成及發展的必須物質,沒有水,像厭氧菌之類的雖然可以在無氧的情況下生存,但是在月球那麼惡劣的環境下是不可能繁衍下去,更不會形成像地球一樣的文明,只能說是人類在上面建立文明。

月球雖然跟地球一樣處於宜居地帶,但這兩個地方的環境可是天壤之別,因為沒有磁場和大氣層的存在,最終沒有形成生命,在未來,只要月球沒有磁場的存在,就不可能像地球一樣出現新的文明。


科學日記


不大可能,雖然這些厭氧菌或許能夠以某種休眠形式保持活力。


地球微生物在月球

前往月球的旅程的並非只有人類這一種生命:十二名在月球上行走的阿波羅宇航員還帶著一名無意的偷渡者——一種常見的細菌,鏈球菌,是這趟生命最遠的旅行除了人類之外唯一已知的倖存者,跟宇航員的待遇不同的是,它們經歷的是無保護的太空旅行。關於地球細菌如何在沒有營養、水和輻射防護的情況下在真空中生存的問題似乎有了一點點實證。

上圖:;鏈球菌


測量員系列探測器是美國最先安全降落在月球上的航天器。1969年11月,阿波羅12號機組人員回收了測量員3號照相機內部的微生物,並在無菌條件下帶回了地球。

大約50-100個微生物個體(全部是鏈球菌)能夠歷經發射、太空真空、三年的輻射暴露,在絕對溫度僅比絕對零值高20度的情況下深度極凍、並且沒有營養,水或能源,但仍然倖存下來。(美國在月球上扔了5個測量員系列的探測器,只有測量員3號是阿波羅登月任務唯一有二次造訪的。在阿波羅任務或2個蘇聯無人採樣任務中取回的土壤樣本中均未發現其他生命形式,雖然在阿波羅宇航員回收的土壤中發現的有發現氨基酸,但不一定是生物來源。)

為什麼倖存下來的只有鏈球菌呢?或許這多少有些慶幸,40億年前地球上細菌剛剛出現時,環境也並不比月球好多少,但是我們走到了今天,這也值得反思。

上圖:阿波羅12從月球上群回來的測量員3號的攝像機。


極端微生物:邊緣生活

當第一批細菌誕生於地球時,沒有氧氣可以呼吸,也沒有臭氧可以阻止太陽有害的紫外線輻射。氧氣在那時完全是有毒氣體。而且地球上還有核輻射,來自衰變的鈾235,那時地球鈾的含量是現在的約50倍。空氣很熱,充滿了有毒的化學物質,例如火山釋放的含硫氣體,難怪那個時期被西方科學家們命名為冥古宙(原子希臘神話冥王哈迪斯)。

上圖:最紅的那一段就是冥古宙(Hadean)。


但是,有些細菌可以在似乎對人類不友好的各種條件下生存甚至繁殖,包括:

  • 真空:只要在實驗條件下進行適當的護理,降到接近零壓力和零溫度都可以;

  • 壓力:暴露於高達10噸/平方釐米的壓力後,細菌仍然能夠存活。最近,從地殼7公里或更深的地方找到了厭氧細菌菌落。

  • 熱:有細菌在高達600攝氏度的乾燥條件下快速加熱後仍能生存。在深海熱液噴口和地下一英里的儲油罐中發現了可以承受極端高溫的古細菌。

  • 輻射:包括從運行中的核反應堆內部回收的活細菌。與空間相比,地球上每平方米都受到約10噸屏蔽空氣的保護。


  • *長期保存,包括經過大約2500萬年封裝在被樹脂困住的蜜蜂的腸道中後恢復並培養的細菌。 微重力研究與天體生物學


空間站微生物

基因突變是生命的王牌。當面臨具有挑戰性的環境時,物種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適應之,將有益的遺傳改變納入其DNA中,以發育出新的有利生存的性狀。這個過程在外太空(如果天劍適宜)仍然一樣地進行。

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國際空間站上的微生物正在根據那裡的條件發生遺傳變化。對空間站的宇航員來說,這沒有危險,但這提醒著人們,進化甚至在遠離地球的地方仍然在繼續。

研究小組發現,在這些微生物中發生的遺傳變化僅是由於它們努力生存並應對太空中的嚴酷條件而引起的——這些生物正在空間站上進化。

上圖:空間站取回的微生物樣本


是哪些物種呢?

這些研究人員研究了兩種物種:

  • S.金黃色葡萄球菌,也稱為葡萄球菌,是包含潛在-致命MRSA菌株的人病原體。

  • 蠟狀芽孢桿菌是一種生活在土壤中的細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較小。


在空間站上,這些物種存在於各種器物表面上,包括最近在空間站廁所上產生的抗藥性菌株。

就像地球上一樣,國際空間站上到處都有微生物!細菌通常在溫暖的環境中壯成長,部分原因是喜歡跟人類身體一樣的環境。但是,在建築物或本例中的空間站的寒冷表面上,生物必須更努力地求生。為了做到這一點,研究小組發現這些物種改變了它們的基因,使這些生物能夠在不尋常的空間站環境中攝食、生長和生活。


從阿波羅12的宇航員取回的倖存的鏈球菌、關於極端環境下生存的細菌的研究以及對空間站細菌進化現象的研究,似乎都強烈暗示著如果將某些細菌(如厭氧細菌)送到月球上,這些微生物似乎是可以保持活力的。


但是——


存活不等於能夠發展

月球雖然作為太陽系宜居帶內最適宜生命生活的行星的衛星,它缺乏很多支撐生命繁榮發展的條件,諸如:

  • 沒有大氣和液態水供生物形成生態,細菌不泡在水裡都無法生長;

  • 沒有地磁保護生物受到宇宙射線的破壞,耐輻射不代表可以在輻射下正常進行生化活動;

  • 月亮向陽面極熱、背陽面又極冷,溫度太極端,生物體難以獲得穩定的熵態環境來維持自體平衡。

因此除非採取一種休眠的狀態,否則在月球上“日子是過不下去的”,更不要提“文明”了。

顯然文明的條件比生命的條件還要苛刻,舉個例子:

上圖:根據計算機模擬,全球變暖,不設定得太劇烈,都可能造成地球人口的逐漸衰退,文明也會隨之衰退。如此輕微的環境變化就可以摧毀文明,就不要說月球那種惡劣條件了。



總結

把地球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厭氧菌都送到月球,幾億年後月球上也不可能會出現文明的。因為就像細菌的菌落一樣,文明也需要各種生長條件的——並不是任何一塊漂浮在太空中的石頭都能夠當你的後媽。


小宇堂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不能。地球上的生命出現到現在用了35億的時間才演化到今天這個樣子。地球上的微生物包括厭氧菌在月球上怎麼能夠用個幾億年的時間就能出現文明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早期的地球是沒有氧氣存在的,厭氧菌是地球最早的生命,當然也是最原始的生命。厭氧菌是一種不需要氧氣就能夠生存的古老微生物。厭氧生物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就可以將體內的糖和蛋白質分解釋放出少量的能量發展供身體使用。在沒有氧氣參與的情況下,糖和蛋白質釋放出的能量非常的少。這樣就限制大大限制了厭氧生物的發展。大家可以看一下,現在地球上所有的大型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生命代謝都需要氧氣。而厭氧生物經過了幾十億年的歲月現在還是停留在微生物的級別上。在地球上厭氧生物尚且不能演化成高等生物,何況是在月球上?

不管是需要氧氣的微生物還是厭氧生物要生存下去都是需要一定條件的。能量、水和生命所需的化學元素。在地球上,無論是在炎熱乾燥的沙漠,還是黑暗的海底這幾個條件都滿足了。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晝夜溫差可達340℃,強烈的太陽風暴和有害的宇宙射線轟擊著月球表面。水在月球上無法存留。如果地球上的這些微生物和厭氧菌送到月球上,能不能活下去還是個問題,怎麼可能出現文明呢?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大家有對此有什麼不同的觀點呢?


兔斯基聊科學


地球上的微生物送到月球,幾億年後月球上會不會能出現文明?大致分析,是地球上的微生物能否在月球存活?深入分析,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正確與否?

首先,我們談談地球上的微生物能否在月球生存。查閱微生物資料,很多微生物在月球是存活不了的,但還是有少少微生物可以在月球存活。

就現階段的研究,地球上生命力最強的微生物是水熊蟲。在面對惡劣環境時,水熊蟲會停止一切新陳代謝,進入“隱生狀態”。 在隱生狀態下,水熊蟲可以在151℃的高溫、-272.8℃的低溫、真空、高度輻射及高壓的環境下繼續生存。當隱生的水熊蟲再次接觸到水時,它們就會復活, 歷史上發現最長的水熊蟲隱生了超過120年。

所以地球上少少微生物是可以在有水的月球上存活的。

這些微生物能否在月球上進化,幾億年後出現文明? 這個也等同於地球人類起源,當今的熱議話題,科學的重點研究對象。隨著科學的進步,挖掘出各種達爾文進化論不能解釋的歷史,人類起源再次引人懷疑。

所以在月球上的微生物能否發展出文明,實在讓人難以回答。


路燈下仰望星空


簡單回答:不會!即使假設微生物能夠存活下來,並且能夠不斷地進化,也不會出現文明,因為文明並非進化的目的和方向,進化從來都是為了適應環境,與文明沒有直接聯繫!

話說過來,不要說出現文明瞭,微生物能夠存活下來嗎?

不會!雖然不需要氧氣,但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其他東西就能生存,比如說,微生物離不開液態水和能量(有機物),事實上任何生命形式都離不開這兩樣東西!

月球上有液態水嗎?沒有?有機物呢?也沒有!如此環境你讓微生物如何生存呢?微生物生命力確實很頑強,但無論多麼頑強,最基本的條件還是需要有的!

所以說,除非月球上出現液態水和有機物,否則任何微生物都不可能在月球上生存,更不用說進化出文明瞭!

這也恰恰說明了生命的出現有多麼偶然和稀有,需要多麼苛刻的條件!不是你在任意一顆星球上仍一顆生命種子就能“發芽”的,如果如此簡單,我恩幹嘛還要去尋找地外生命呢?直接向其他星球投放人類地球物種的各種基因不就行了?


宇宙探索


事實上,包括銀河系在內的宇宙一直在不停地變幻中。

由於變化極其微小緩慢,加之每一代人類有限短暫的生命期,根本不易察覺到變化。傳到下一代,最多隻能從記載中知曉變化,但他們已適應自已生存時代,不以為然了。很多代也就是很多年後,地球相對當下,已產生巨大變化,然而如今地球人類後代業已適應他們那時環境,需要改造的是他們適時環境,跟今之環境已無丁點關係。因為當下已成了他們遙遠的過去。

大家知道,凡生命得有適應生命延續的環境條件。假設其它星球也有生命,那它們那生命所需的環境條件,不一定跟地球生命生存所需環境條件完全相同。

到眼下為止,尚未發現月球上具備生命存活的環境條件。月球環境甚至比地球大沙漠還差無數倍。至少大沙漠還有地球生命,包括微生物所需氧氣。比如新疆沙漠中偶爾還能發現那種叫駱駝刺的植物,還有野生動物。撒哈拉大沙漠中還有人常年生活其中,因為沙漠中總也會為人類呈現綠卅。

如果將微生物或厭氧菌投放月球,根本無法存活,因為月球上不存在供它們寄生的載體。

幾億年後,月球肯定會出現今之人類渴望或預想不到的神奇變化。但那變化絕不是今天人類在其上投放微生物帶來的。


魯陽揮弋


如果月球含有水,並且保持液態,剛剛溫度穩定在18度—36度,(記憶是這個區間)厭氧菌在月球上似乎能繁殖。

現在數據分析,月球上還是有水,可以檢測到水分子,但溫度變化太大,不適合厭氧菌生活。

最大的問題還不是這個,是厭氧菌吃什麼?月球沒有有機物的存在。

地球岩石,火山口,被證實發現過細菌存在,考證都有水,溫度,和有機物的環境,厭氧菌才能生存。

地球上人類起源,物種的進化,進化論越來越受到質疑,進化論本來就是一個假想的理論,沒有充分的考古依據。它是一個假說。有些宣傳,包括科普教育,都誤導了我們。

讀進化論之前。請說一遍,這只是一個關於物種起源和進化的假說。

當初沒有更好的解釋,進化論假說假得真一些,就都這麼一說了,還都當真了,當真理了。

打死我都不相信,人是猿猴進化來的。以前可以哄,現在哄誰呢?

雖然我不知道物質起源,人的起源,這達爾文進化論當真理來普及,這誤導和禁錮了多少未來的準科學家。

焚書,改書名,《進化論假說》把進化論放入科幻一列。

接著回答:所以,月球不會因為有厭氧菌而文明起來。


紅色微平臺


問題裡提到的厭氧菌,是生物界裡比較低等級的一種菌生物,這類細菌缺乏完整意義上的代謝酶體系,不能在空氣中生存,尤其是氧含量18%的空氣,也不能在二氧化碳含量不小於10%的固態物質裡生存。

人體是厭氧菌最好的寄宿體,因此人的很多疾病都是厭氧菌失去控制造成的,比如陰道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膽囊炎、心肌炎、胸膜炎、骨膜炎、肝膿腫以及傷口感染等等。

從以上可以看到,厭氧菌雖然厭氧,但生物生存具備的要素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溼潤的環境,無輻射,有機食物鏈寄宿體等等。

再來看看月球吧。

月球暴露在太空中,而且又在太陽強輻射範圍內,地球有很厚的大氣層,尚且都受到太陽輻射的傷害,月球沒有大氣層的保護,無疑是時刻被太陽輻射轟炸。

雖然有傳言說在月球上發現水分子,這不足為奇,應該說宇宙空間的物質裡都有水分子,月球上的水分子根本不足以在月球上形成可循環利用的水環境,更不用溼潤的像人體了。

月球上的物質不可能比地球上的物質種類少,但沒經過有機化,自然很難有有機的寄宿體,這更決定了厭氧菌無法在月球上生存能力。

所以,用厭氧菌改造月球生物環境,只能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假說,如果想改變月球生物地理,還是要月球有機化是最主要的。


詩人的眼睛83314


把地球上的微生物包括厭氧菌送到月球,幾億年後月球上是不會出現文明,但是也許會有生物生命存在。

月球

我們要理解文明和生命存在是兩個概念。文明就是,所有被人類賦予意義的事和物組成的存在。地球能夠誕生文明,是一個特殊的情況下,人類的出現而出現的。但是在人類出現以前還沒有發現文明時代,只有生物生命。

為什麼說也許會有生物生命存在呢?我們都知道,在太空的真空環境下,地球上的生命是無法生存的,因為那裡沒有我們生命的基本三要素:水,氧氣,食物。另外就是有這三要素,外層空間對生物來說是一個艱難的環境:沒有大氣層,沒有重力,有大量的輻射和極端的溫度,難以生存。

科學家自2014到2016年間,通了一個R2設施試驗。科研人員製作了一個模擬的火星世界。然後在地球上選擇一些生物,這些生物來自各種惡劣的地球環境,如北極、南極洲、歐洲阿爾卑斯山、西班牙的草原和永久凍土。然後將這些生物放在國際空間站外面的一個密閉環境內。在真空、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和空間極端溫度變化中放置了18個月,共計533天。然後被帶回地球進行分析,結果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一些生物和生物分子對外層空間的輻射表現出了巨大的抵抗力,並作為”倖存者“從太空返回地球。這意味著生命在外太空上生存並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目前是不能把地球上的微生物包括厭氧菌送到月球,因為還沒有了解到一旦這些生物在月球能夠生存,對地球和人類會有什麼影響。

嫦娥四號帶到月球的模擬生存環境

可以關注我在頭條發的文章《在外層空間生命是否能存活,研究結論出來了》。


hnyfkj


地球上的微生物有很多種,但是期待厭氧菌能在月球上自然生存,那就誤解它們的能力了。厭氧菌只是會在無氧環境中活得更好一些,但這個不代表它們不需要其它“氣體”。以某型號的小型厭氧工作站為例,厭氧環境是注入無氧混合氣體,包括10% 的H2、10% CO2和80% N2,從而提供足夠保持生存的氣體分壓。

微生物的誕生和繁衍需要合適的環境,直接帶去月球幾乎就等於滅殺了。如果是將微生物放置在人造設備或基地內,只要一脫離保護措施,也是難逃厄運的。月球不僅僅是缺氧環境,也存在強輻射、高真空等惡劣環境,就像不能因宇航員呆在月球上幾個月了,就讓他們脫掉宇航服去“適應”環境。


對於幾億年後的事,就不能去預測了。人類誕生至今的歷史才幾百萬年而已,離加加林進入太空也只過了不到六十年,很難想象月球能平靜的度過接下來的幾億年。按人類的發展速度,挖空月球都是可能的,弄爆太陽也將不在話下,會不會毀滅太陽系都難說,就不用考慮月球上會不會因地球微生物而誕生文明瞭。




文明有那麼容易在星球之間拓展,地球早就不會那麼孤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