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明末皇帝,不改变祖制的情况下,你如何补救明末三饷这个当时的循环?

用户6093132260070


第一,三饷。即

辽饷、剿饷与练饷的合称。辽饷加派是为后金入侵,辽东战事紧急,军饷不足而起; 剿饷是为镇压农民起义筹措军费; 练饷为镇压农民起义练兵所用。史称“三大征”。

第二,明朝祖制。主要是三个方面,废除丞相制度;创设严格社会管制,江南课以重税,限制海上贸易;八股取士。

如果我是崇祯皇帝,面对辽东后金外患,国内李自成,张献忠流民起义,朝廷里面东林党人推诿误国我会分四个阶段来处理这些问题。

1,确保军队的领导权,然后力排众议和后金效仿汉初和亲议和,双方互市,可以纳钱。

招抚国内的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予以封侯拜将,令率军分别驻扎西北和西南,先不要太过于管制,这一时期安抚为主。

2,战争都停止以后,立即废除辽饷、剿饷,降低练饷至原来十分之一即1厘。同时找由头大赦天下罪犯,分给其土地,令天下农民各耕其地。

3,上述政策实施完以后,保证军队领导权的情况下,大力清除东林党人,开科取士,增加取科频率,朝廷进行大换血。朝廷稳定以后,开始从全国到地方整肃吏治,之后进行土地普查,减少土地兼并情况。

4,土地普遍完成以后,实行黄老之政,修养生息五年,同时挑各地精壮士兵五万,用练饷支持,用于在西北地区练兵,以骑兵为主。其他军队里面大力发展火器,实行有利于养马政策鼓励养马,江南福建地区整编水师5万,这些练兵全部以精为主,不在多,全部用练饷支持。同时,密切关注后金的局势,表面和亲正常,暗地里实行分化瓦解政策,扶植自己的代理人。

以上办法,估计5年以后,国家经济开始恢复,同时西北地区的骑兵也练成,江南地区水师也练成,国家稳定,可以考虑改变一下当初不合适的祖制,比如开放海禁,废除八股取士,慢慢发展国力,等待后金衰落以后,在给予致命一击,收复故土。


渭缭子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挑战性,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何为三饷,三饷是指田赋加派。三饷即辽饷、剿饷与练饷的合称。辽饷加派是为后金入侵,辽东战事紧急,军饷不足而起; 剿饷是为镇压农民起义筹措军费; 练饷为镇压农民起义练兵所用。史称“三大征”。当初,尚属临时加派,事毕即止。及至辽东战事兴起,加派迭增,并且成为经常性的“岁额”。为明末人民的沉重负担。清初,曾明令废除明末一切加派,但对明末加派的九厘地亩银 (即辽饷加派) ,仍然并入田赋正项征收。

如果我是明末皇帝,首先,我不会继续任用东林党人,东林党误国这是我们目标基本能达成的共识,举个例子:崇祯十年,仅浙江一省茶税就从万历、天启年间地二十万两白银降低到每年十二两白银。把万历年、天启年的各项商税恢复!

开放海禁,靠沿海和东南亚国家通商,补充国库空虚。

严厉禁止以晋商为首的北方商人将各种物资贩卖到后金,违者剥皮革草!

对北方的军事重镇驻军进行改革,提高战斗力,解决空饷喝兵血的问题。

取消三饷,减少百姓的负担。

能力有限,目前能想到的就这几条,望其他朋友补充。


眾人皆酉星我独酉卒


明末皇帝崇祯,是一位特别敬业,勤奋的皇帝。他有一颗重振大明的壮志雄心。

那么,他怎么就落了个吊死煤山的可悲下场呢?原来,他的先帝天启皇帝整年整年的不上朝。

宫内宦官争权,乱搞一气,到崇被这一朝,竟然回天无力。所以就有了明朝灭亡,罪在天启这一说。

为什么说回天无力呢?这在崇祯帝掌权后期,明朝军队,闯王的武装,努尔哈赤的骑兵,三股势力都很强,活该大明不占天时,让李自成功进了北京。

崇祯帝除了疑心过重外,他很勤奋刻苦,人们都说三思而后行,他自勉的左右铭为:九思。

另外,他忠于职守,不如色,做不皇帝这一点很重要。

当时皇后很有权力欲。就派了四名绝色美女,浑身散发着一种激发男子性欲的特有的香气。想诱惑新皇帝上当,掏空崇祯帝的身体。

结果,这一着一眼就被崇祯识破了。

大明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以把责任都记在崇祯头上。


沂蒙沙2019


明朝的灭亡不在于军队没有战斗力。而在于财政和人事。财政方面朝廷没钱,所以开设三饷。人事方面,中央内斗不止,地方总督的军事往往因中央内斗和皇帝的急功近利而功亏一篑。最终导致匪患不绝,近一步拖累财政,使农民军经过长期磨炼壮大,最终压垮明朝。何为三饷,三饷是指田赋加派。三饷即辽饷、剿饷与练饷的合称。辽饷加派是为后金入侵,辽东战事紧急,军饷不足而起; 剿饷是为镇压农民起义筹措军费; 练饷为镇压农民起义练兵所用。当初,尚属临时加派,事毕即止。及至辽东战事兴起,加派迭增,并且成为经常性的“岁额”。为明末人民的沉重负担。

所以我如果是明末皇帝,首先要从财政和人事入手。

财政方面首先是停三饷,对陕西等旱情严重的地区进行免税。然后派东厂、锦衣卫将一些品行恶劣的富商抄家,比如山西那几个通虏的商户(满清山西八大皇商)。然后就是在天津、泉州等地设立海事衙门,收取关税。组织皇亲勋贵成立商行进行海贸,皇帝为控股人。成立中央银行,管控各地钱庄。引进玉米、红薯等耐旱作物在陕西、河南等干旱地区推行。

人事方面,以孙承恩为内阁首辅,徐光启为次辅。以王承恩为秉笔太监,曹化淳提督东厂、毛文龙督锦衣卫。调毕懋康为工部尚书改良火器及工艺,成立科学院以宋应星为科学院院长,进行科学研究。以英国公世子张世泽、郑芝龙之子郑森整顿京营。以袁崇焕为蓟辽总督,卢象升为宣大总督,以孙元化为登莱巡抚整顿边防,以守为主。成立海事总督衙门,提调郑芝龙为总督,以郑氏为骨干扩编海上舰队,在其中适当插入张煌言等忠于大明的人,以培养海事人才,也防止郑氏势大难制。以洪承畴为五省总督专事剿灭农民军,以孙传庭坐镇陕西军务,恢复对陕西的掌控。拓展海外领地,对于投降的农民军迁移至台湾等海岛。

等到内患灭绝,军械改良完成,遂海陆并进剿灭外虏。等内患外虏均灭,财务、军务均掌在手中,可以进一步开发海洋,进行海岛开发,将国内矛盾外移,对江南世家大族、各卫所强制迁到海岛。同时着手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