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防联控 灞桥在行动——“小楼道”里的“大家长”


联防联控 灞桥在行动——“小楼道”里的“大家长”

有人说,楼长是一群"爱管闲事"的大叔大妈;有人说,楼长是一群热心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其实,他们只是一群不领工资,主动服务居民的普通人。



“排查入户我先行”

“滴滴滴......”,微信声响起,在纺织城街道向阳坊社区楼长工作群里,楼长曹铁柱接到了社区人员排查工作明细,他拉了拉口罩,按照地址,敲响了需排查住户的门。疫情防控排查入户,摸底是关键。“你从哪过来的?家中有返乡亲戚吗?是租住还是自住,请先登记再测一下体温。”

联防联控 灞桥在行动——“小楼道”里的“大家长”

社区副主任贺晓静介绍说:“按照街道安排,社区建立了街道至社区、社区至楼长、楼长至住户的三级微信工作群体系。利用三级微信工作群,街道各项工作安排,经过三级转发,数分钟后,就可以传达到住户身边。”向阳坊社区32名楼长共计排查1904户,楼长马红承担了最多地120户排查任务。得益于三级微信工作群体系,1月26日至28日,仅用三天时间,一份摸底排查基础性数据就上传到街道工作微信群。

社区还通过楼长微信群组织楼长为住户建立电子档案,及时动态掌握租户、返乡、探亲人员等疫情防控重点对象人员信息,以排查台账形式登记造册,排查摸底工作高效、细致、准确。例如在2月6日当天,一份22人的排查名单经过分解,五个楼长,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排查及数据汇总上报工作。目前,三级微信群工作体系已在纺织城街道各社区推广应用。

联防联控 灞桥在行动——“小楼道”里的“大家长”

工作台账

数据录入

联防联控 灞桥在行动——“小楼道”里的“大家长”

“万家灯火我守护”

凌晨六点,53岁的向阳院楼长马金兰已经背着喷雾器,开展消杀工作了。这样的工作,一天要进行两次。刺鼻的味道让她不停地流眼泪,可低头弯腰的动作却一刻也没有停歇。早上九点半,消杀工作刚告一段落,她又拿起测温枪,开始了一天的排查登记工作。万家灯火时,她仍与其他楼长一起,各尽其职,撑起小区夜晚的防线。

联防联控 灞桥在行动——“小楼道”里的“大家长”

联防联控 灞桥在行动——“小楼道”里的“大家长”

“突发情况我参与”

重点人员的排查进展不总是那么顺利,纺东坊小区里,刘大爷家的门已经被敲了二十分钟了,根据群众反映,他的女儿从铜川回来了。

“刘大爷,我是马红,我过来看看你。”或许是听到熟悉的声音,刘大爷家的门总算是开了。一阵寒暄后得知,原来刘大爷是害怕被隔离,爱热闹的他可受不了14天不下楼。“我也爱热闹、在家坐不住,可现在咱要配合政府工作,14天一晃就过去了,要是烦了就给我打电话.....”在马红的劝说下,刘大爷主动签下了隔离观察告知书。

联防联控 灞桥在行动——“小楼道”里的“大家长”

2月2日晚上七点半,社区书记白富义接到紧急电话。一名楼长反映,自己楼上的一位住户发烧了。社区立即与街道防疫指挥部沟通,二十分钟后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已经来到了住户楼下,经唐都医院发热门诊诊断,确定不是新型肺炎,大家终于松了口气。

在此期间,由于不掌握现场情况,不安和恐慌让住户群里"炸了锅"。“什么情况、确诊了吗、我们要被隔离吗、要隔离多久、我们不会被传染吧”,面对大家的质疑,楼长马红第一时间在群里做出“情况说明”,原本不安的微信群,渐渐平静下来。

联防联控 灞桥在行动——“小楼道”里的“大家长”

“住户心声我反馈”

过完春节,各单位都在陆续复工中。进进出出的人多了,楼长们在工作中发现,三天出去一次的出门证对于复工人员来说十分不便,如何有效区分,楼长们决定在出门证的颜色上动脑筋,红色是普通人员,三天一次要详细登记,蓝色是复工上班人员,按规定登记后,只需备注出入时间即可。

联防联控 灞桥在行动——“小楼道”里的“大家长”

联防联控 灞桥在行动——“小楼道”里的“大家长”

“我明天隔离期就到了,能解禁吗?”“我的外地亲戚要回来,他能进小区吗?”“我明天上班,复工证明在哪开?”

面对群里面的各种疑问,楼长们一一记录下来,通过社区工作微信群及时进行反馈,大叔、大妈们俨然变成了大家主心骨。


“疫情不去我不退”

“敲门”还在继续,战役还未结束。随着外地返乡人员、车辆日益增多,防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楼长们深知只有控制好人员流动才能彻底阻断病毒源头,减轻一线人员负担。

联防联控 灞桥在行动——“小楼道”里的“大家长”

联防联控 灞桥在行动——“小楼道”里的“大家长”

“滴滴滴......”微信又响了,“请各楼长速来社区开会,收到请回复”,社区叫咱们开“家长会”呢,楼长张亚荣开玩笑说道。的确,在与疫情战斗的日子里,那群“爱管闲事”的大叔大妈,成了各个楼道里负责任的大家长,谈笑风生中,大伙对他们又多了一丝敬意。


供稿:纺织城街道办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