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城南舊事》是臺灣作家林海音於1960年創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作者借童年英子純淨而質感的目光,以北平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個哀婉動人的城南故事,展開了一幅幅北平的風韻畫,通過兒童視角來關注大人的世界,同時也完成了她對美好童年的眷念與回味。

1983年,這部小說被導演吳貽弓拍成電影,電影上映後打動了無數觀眾,同時還收穫了當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等7項大獎。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影片通過小英子的視角講述了秀貞母女的慘烈身世、供弟弟讀書的小偷被捕、宋媽的悲慘人生、蘭姨娘勇敢追求自我還有爸爸永遠的離開這五個故事。五個故事都是通過孩童的視角來關注女性的命運,關注成人世界的悲喜憂歡,作者以一種既柔且淡的力量道盡了人世複雜的情感。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不光是追憶童年的美好,還是一部“生命哲學”。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影片中所傳遞出的三個人生價值觀,正是我們人類社會最樸素也是最珍貴的情感,它們就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看懂了這部電影,我們將對生命的真諦有更深刻的感悟。

獨立的人格是生命的根本

惠安館的秀珍美麗溫婉,善解人意,她與青年學生思康相愛,思康因家中老母重病而不得不告別秀珍,此時秀珍也對自己懷有身孕的事緘口不言,兩個人就這樣無私地成全了對方。然而,思康一走就是六年,再也沒有回來,秀珍剛生下的孩子也被父親扔在了城牆根,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下,秀珍發了瘋。她一心要尋回自己的孩子,好與丈夫一家團圓,然而就在那個大雨傾盆的夜晚,失散多年的母女倆在英子的幫助下終於相認,卻也一起殞命在出逃的火車輪下。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宋媽是英子家的保姆兼奶媽,女兒剛出生她就到英子家工作,把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給了鄉下的丈夫,希望他好好照顧自己的兒子、女兒。然而,她不知道,她的小栓子早在一年多以前就溺水而死,她的女兒也早早賣給了他人,下落全無,而她辛辛苦苦掙的血汗錢一直在給好吃懶做的丈夫拿去賭錢,一毛不剩。宋媽一下子崩潰了,人生希望全無,然而社會對於她丈夫的行為卻毫無指責,甚至英子的母親還勸她回家再生個孩子。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蘭姨娘是三者之中運氣最好的,蘭姨娘的好運在於,她遇到了善良的英子父母,他們不計成見收留了這位世伯的姨太太,蘭姨娘的好運還在於,她遇到了一個好人,一個解放青年,一個願意把女性當成“人”來對待的男人,這實在是難能可貴。更可貴的是,蘭姨娘自身不屈的意志,敢於與封建禮教抗爭的意識,幫助了自己重獲新生。英子說,蘭姨娘臨走之前,好似換了個人,她打扮成女先生的樣子,溫婉知性,全然沒有了當初的風塵氣。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為什麼三個同時代的女性,命運卻截然不同?

蕭紅在《呼蘭河傳》中寫道:“他們被父母生下來,沒有什麼希望。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

秀珍是父權社會的犧牲品,她習慣了逆來順受,她從不曾看見自己。秀珍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孩子,她就失去了自我,她的孩子被自己的父親扔了,她不指責父母的殘忍無情,而是把自己逼瘋,她活在眾人的鄙夷與指責中,不反抗自強,反而繼續半瘋半傻地欺騙自己。

生命中最難的不是沒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

她變成了毫無生命的物品,任人擺佈,任人踐踏,她和妞兒的慘死結局不是偶然,卻是封建禮教下女性物化的必然。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宋媽勤勞善良,有獨立意識,寧願自己出來賺錢也不要忍受丈夫的打罵,然而她骨子裡“以夫為天”的封建骨髓,終究沒能帶她脫離命運的悲苦。

如果不是小栓子死了,她不會去找丫頭子,她說反正姑娘家不值錢;她被不爭氣的丈夫害到家破人亡,居然還想著和他生孩子,過日子。

按現在的說法,她的丈夫就是標準的“渣男”,不求上進、吃軟飯,還賣孩子,這種男人不但不被社會唾棄,還安心接受女人的回心轉意,簡直天理難容。可是那個年代的女人以夫為天,以無後為大,宋媽不求什麼幸福圓滿,她只求活得完整,能湊合著過,就湊合著過。

現代社會有很多這樣的宋媽,典型的自我低價值感人群。追求自我,沒有能力,追求幸福,覺得自己不配,他們就像那種最低級的植物,給點陽光和水分就能生存,好了傷疤就能裝作忘了疼。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汪曾祺在《人間草木》中寫道: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蘭姨娘就是一朵開落隨性的梔子花,她雖苦命,但坎坷的經歷並沒有磨平她的一身稜角,讓她變得唯唯諾諾、依附於男人討生活。

相反,她會識字,愛看書,精神獨立,內心狂野,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當她有機會擁抱那種生活時,便毫不猶豫地抓住了。

什麼是人格獨立?這就是!

不依附於別人,有自己的主張和追求,敢與一切違人性抗爭,沒有我不配,只有我值得。

都說命運是神奇的,它不僅能讓人毀滅,還能讓人更美好。就像蘭姨娘,她從一個身世悲慘的舊社會女奴最終蛻變為擁抱新思想,追求人生自由的新女性,她把命運的咽喉牢牢扼在自己的手裡,獨立的精神主張功不可沒。

人格獨立是生命的根本,也是一次次對自我的打破與重建,人唯有建立自尊自愛系統,才能衝出桎梏,才能擁抱新生。


悲憫的情懷是生命的品格

在孩子的眼裡,沒有高低貴賤,他們愛一切美的、有趣的,討厭醜陋和呆板。在童心的世界裡,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無論是那慢悠悠的駱駝、西廂房的小油雞、秀珍的金魚,還是秀珍、妞兒、宋媽、草叢裡的小偷以及蘭姨娘等。

英子偶然在荒草叢中認識了一個小偷,那個人有著厚厚的嘴唇,長著一副老實人的面相。他為了生計,為了實現年年考第一的弟弟飄洋過海唸書的理想,以偷竊為業。他一次問英子:你說我是好人還是壞人?嗯?”後來英子在學校畢業典禮的來賓席上也見到了他,就猜想可能那個考第一的同學就是他的弟弟。後來英子看到他被捕就又困惑了,她真是搞不清賊是好人還是壞人。當媽媽告訴他“將來你長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兒寫一本書,說一說一個壞人怎麼就做了賊,又怎麼落得這麼個下場”時,她激動了,說了個“不”字。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那些成人世界裡的標籤,如“瘋子”、“賣唱的孤女”、“賊”、“煙花女”等,她並不在意,她喜歡她所喜歡的,愛她所愛的,同情她所同情的,沒有半點偽飾,一顆澄澈的心靈關注著生靈萬物,體驗著歡喜悲傷。

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也不臆斷亂評,完全憑一顆敏感真誠的心,去對待那些活在愁雲慘淡中的底層人物,這就是小英子最珍貴的品質。也可以說,是一種悲憫之心。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什麼是悲憫之心?我想,應該就是捨得理解他人吧。

泰戈爾說,愛是理解的別名

沒有愛的理解,是冷漠,沒有理解的愛,是控制。

曾幾何時,我們被教育,街上的老人摔倒了不要扶,小心他想訛你的錢;曾幾何時,你訂的外賣晚到了半小時,你氣急敗壞地給打了差評,全然不顧外面大雨傾盆,交通擁堵;曾幾何時,地鐵上被人推搡,你氣得和對方吵架鬥嘴,忘了你們都是揹負養家餬口責任的中年人。

理解他人,是捨得付出你的理解,是願意放下姿態與對方平等對話,是願意看見他人褪去標籤後的真實,是願意對生命與美好保持敬畏。

正如劉心武先生在《百家講壇》中所說,在過眼煙雲中最值得珍惜的,就是那些沒有被汙染的靈魂,就是對弱者的憐憫,就是對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理解他人,就是悲憫之心


離別的苦痛是生命的原味

作者在小說裡說:“讀者有沒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結尾,裡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

那時小英子小學畢業了,她作為一名優秀畢業生代表同學上臺領畢業證書並致感謝詞。她實現了爸爸當年的願望,可爸爸卻躺在醫院看不見這一幕。當她拿著畢業文憑急急忙忙回到家時,得到的卻是爸爸離世的消息。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似乎在那一瞬間,英子長大了。“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裡。是的,這裡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對老高說:老高,我知道是什麼事了,我就去醫院。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童年就這樣,永遠成了回憶。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電影裡的這首《送別》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作者帶著緬懷童年的熱情書寫“城南舊事”,所揭示的正是伴隨著離別的成長體驗如何在生命中一次次上演。十三歲的小英子,父親永遠地離開了她,於是她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

成長永遠伴隨著離別,而離別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出發和長大呢。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林清玄說:“如果沒有離別,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時刻;如果沒有離別,人間就再也沒有重逢的喜悅。離別從這個觀點看,是好的。”

我們總是認為相聚是幸福的,離別便不免哀傷。但這幸福是比較而來,若沒有哀傷作襯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體會了。

幸好,人生有離別。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離別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淚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離別最好,霧散雲消看見了開闊的藍天。

可以因緣離散,對處在苦難中的人,有時候正是生命的期待與盼望。

聚與散、幸福與悲哀、失望與希望,假如我們願意品嚐,樣樣都有滋味,樣樣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人生實苦,誰不是一邊喪著一邊燃著

林海音在談到創作初衷時曾說:“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他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雖然是通過兒童視角來注視大人的世界,而在緬懷童年的背後,則是對社會底層人物的深切關注與同情。

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有童年的美好純真,也有更深刻的反思。那就是:人為什麼要長大?

有人說成長是一把雙刃劍,它斬斷你天真幼稚的夢,也教會你如何忍讓,它卸下你脆脆的保護殼,也給你一副剛硬的鎧甲。

在這個追名逐利日趨激烈的年代,《城南舊事》就像冬日的暖陽,不疾不徐,溫厚醇和,純淨淡泊,彌久恆馨。

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雖然秀珍、妞兒、小偷、宋媽、蘭姨娘、爸爸都離小英子而去,但他們在彼此的生命裡真誠地相遇過,彼此珍惜過,就已足矣。

面對失去,有人逃避害怕,有人鎮定坦然。而成長的真諦,就是要勇敢地去面對人生的傷痛,即使飽經風霜後,也依然有能力去愛人愛己。

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人,而能陪伴我們一生的,往往沒有幾個。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珍惜眼前人。小說的最後,小英子在臺上參加畢業典禮時,我的腦海裡響起“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歌聲,情緒翻湧。

有人說:對生命而言,接納才是最好的溫柔,無論是接納一個人的出現,還是接納一個人的從此不見。說到底,成長的意義不在於獲得了什麼,而在於感受到了什麼。

《城南舊事》喚起了許多人的美好回憶,小英子帶我們洞悉到生命的真諦。在失望的世界裡帶著希望前行,就是這本小說帶給我的最大啟示。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有空,不妨去看看這本兒童文學,相信它一定會帶給你們溫柔和感動。

《城南舊事》:人生始於相遇,止於離別,教我們在歲月中蛻變成長

作者簡介:Anne1姐,寫人世間最普通的情感,用文字帶給你溫暖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