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北京城南的女兒,一生寫不盡的是鄉愁

故鄉是什麼?故鄉是根,無論我們身處何方,哪怕是天涯海角,都想要回去的地方。故鄉是我們身上不可抹去的符號,賦予我們獨特的記號,伴隨我們一生。故鄉對於林海音來說,是承載著她童年時期在北京城南度過的美好回憶的地方。因此林海音把這一美好回憶寫在了

城南舊事》裡,以英子為原型講述了英子的童年生活,表達出林海音對故鄉以及童年的懷念。

1983年,城南舊事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在全國上映,北京小姑娘英子的形象深入人心,與此同時,林海音走進了大家的視線。初識林海音,很多人以為她是一位地道的臺灣人,直到隨著電影的熱映,小說《城南舊事》進入大眾視野,人們才發現,這本京味兒十足的的小說作者竟是他們以為的“地道”臺灣人。

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北京城南的女兒,一生寫不盡的是鄉愁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5歲時就隨父母一起定居在北京城南。自林海音記事起,她就生活在北京,幾乎可以說是北京城南的女兒。北京城南見證了她童年每一次的喜怒哀樂,也見證了她的成長。惠安館裡的瘋女人在英子的幫助下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兒小桂子,卻不料她們在準備離開的當晚慘死在火車下。

因被警察抓走的厚嘴唇年輕人,與德先叔相愛後一起離開的蘭姨娘,被丈夫接走的宋媽,因肺病去世的父親,一連串親人與好友的離開,讓以林海音為原型的英子成長起來。林海音在不僅北京度過了她的童年,還有人生最重要的時刻——婚禮。

1939年,林海音與丈夫夏承楹在北京協和醫院禮堂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北京這座城市見證了她太多的人生階段。後因局勢所迫,林海音與丈夫決定聽從臺灣親友的建議,回到臺灣,可到了臺灣,林海音和丈夫兩人與外鄉人無異,語言不通,沒有落腳處,這陌生的環境讓兩人倍感壓力。

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北京城南的女兒,一生寫不盡的是鄉愁

可就是在這陌生的環境中,林海音努力地用“北京式閩南語”大力推廣國語,為因語言阻礙了發展的臺灣文壇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幾乎每個臺灣文學家都受到過林海音的幫助,“臺灣文學之母”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多年的生活讓林海音找到了歸屬感,但她並未忘記自己的另一故鄉——北京,1960年,林海音發表《城南舊事》,通過以自己為原型的英子這一主人公的所見所感來表達自己對北京的思念之情。可兩岸分裂,回北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直到1990年,林海音才有機會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北京城南。在那幾天裡,林海音走遍了熟悉又陌生的城南舊巷,雖已離開幾十年,但北京的飲食習慣一點也沒忘,被飯店服務員稱比北京人還要“北京”。

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北京城南的女兒,一生寫不盡的是鄉愁

對林海音來說,北京就像她的根一樣,無論走多遠,都離不開這個生根發芽的地方。這位北京城南的女兒,未曾一刻忘記過故鄉。

參考文獻:

《林海音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