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70年代一個月的伙食費是多少?

農村深山小文


讓我想一下。

我只知道七十年代的生活費。

那時,在農村,生產隊,還掙公分呢。男的一天,掙十分。女的,一天七分。算了一下,大約一天的伙食費不超過兩角錢。

那時,我們農村都吃(公糧證)上的糧食呢,自己種的那點糧食都填不飽肚子呢。

七十年代初,不行,都吃不飽。記的那時,好多人家,都沒飯吃,不夠吃的,總借糧食吃。到七十年代後期好點了。基本溫飽問題解決了。


董傑自媒體


六十年代不是十分清楚,那時還小,七十年代我已參加工作,末滿十六歲進廠學徒,學的是工裝模具鉗工,當時進廠不夠年齡,是虛報一歲進的廠,那時應該是沾了某些光吧,接上級通知軍工廠家屬子女凡初中畢業以上都可招進本廠,我那時在廠子弟學校才讀初二,因班級裡有多名廠領導及軍代表子女,所以整個初二班級全部招進廠,且末滿十六歲者全虛報年齡上報審批,這個情況當時很普遍!軍工廠內招審查並不嚴。

我們的學歷都是進廠後通過文化補習及全省補考獲得,那時廠里人員組成主要有這麼幾類,一,老牌軍工企業抽調技術骨幹或整生產車間搬遷為基礎,二,招進大批退伍軍人,三,招進城市裡的“四個面向"的學生和大學生,四,本廠家屬子弟,領導都是各行業抽調的幹部和轉業軍官。

我們剛進廠學徒工資是19元,技術工學徒是3年制,頭年工資19元,第二年21元,第三年23元,然後轉正為31元,一年後定級為二級工是36,5元,再往上三級工是43元,越往上越難,那時軍工廠是軍事化管理,車間設連,排,班,車間主任叫連長,工段長叫排長,我師付就是排長,工友們都叫他陶排,只是個4級鉗工,工資51元,後來他調回南昌擔任過南昌自來水廠廠長。那時上下班都需集合排隊進出廠。

當時19元工資只是勉強供一月基本生活,我們家屬子弟還好,工資全交父母和家庭一起生活,住單身宿舍的外招員工是一日三餐吃食堂,每月用於買飯票男生需十五六元,女生吃得少節省點也得十四五元,十三元已是最低限度了,其它的錢只夠買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毛巾,肥皂,牙膏等等,有的男生還要抽菸,當然是最低限度的了,衣服就別想了,一年難得買一身,女生要好一點,能省下點錢一年為自己添上一套好看的衣服。到轉了正定了級情況就會好的多。

那時吃和生活日用品相對便宜,米0,12元一斤,豬肉0,78元一斤,食堂裡一份紅燒肉0,25元,份量很足,一整條魚才二毛錢,一大碗肉湯一分錢,付食品相對貴一點,桃蘇餅1,25元且要糧票,葡萄乾1,2一斤,高檔消費品就十分貴了,一雙上海皮鞋13,8元,上海手錶120元,“永久"自行車168元,我們家買的蝴蝶牌縫紉機125元,這些都是要憑票的!那時工人平均工資三四十元,象我廠就有一家一人工作43元工資養活一家八口。我們一家父母加5個孩子還有一個老外婆共七口人,一月基本生活費聽母親講在七八十元。我們家當時算蠻好的,父親工資105,母親55元再加我的,但父親常常會幫助貧困職工家庭,家裡到也沒多少節餘。


wang_H


我是七四年從部隊復員回家鄉的,被分配到印刷廠工作的,當時是一級工34元一個月,第二年自動轉為三級工37元一個月。這37元的工資我一直掙到10多年。那時的錢也好花,37元錢的工資我還養活一家四口吃穿等雜用呢。那時的生活也沒有什麼負擔,物價是國家定的,我的糧食標準是28斤一個月。七十年代就有議價糧食可買了,大米0.40元一斤,供應的是0.19元一斤。一條肥皂可以換一斤大米。花生米也是0.40元一斤。當時10斤玉米麵還可換一斤雞蛋。我和共和國同齡,七十年了,我感覺七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的時期。那時風清氣正,人們安居樂業,全國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我敢說按照那時的宏圖發展到現在,不知比現在國家要強大到多少倍!


人生就是信仰


關於60年代70年代一個月的伙食費是多少?我可以就我所瞭解的回答一下,這些也是我從老人那裡瞭解到的,分享給大家。

先說下60和70年代一個月的工資吧,60年代技術工大概月薪是將近40元,高的也不會到100元,70年代比60年代不會多多少,但那時的消費水平低,這個工資標準足夠養一家幾口人了。

60、70年代 每個人每天的伙食費大概是0.3元左右,換算到月的話,伙食費是每月9元左右,因我出生時趕上70年代的尾巴,但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我清楚記得一根冰棍是5分錢,和現在比起來真的太便宜了。

以上就是我所瞭解的一些信息,只代表我個人就此問題的一些答案,希望對想了解這方面的朋友能夠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見解和答案,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


大吳解說


六十年代我還是中學生,學生食堂每月七元五角錢的伙食費,三十二斤口糧。每星期打兩次牙祭(星星二和星期五),一般都回鍋肉,二兩樣子。學生家庭生活困難的有助學金,每月支助三元、四元、五元三個等級。但申請助學金必須要有單位或公社證明,還必須是工人、革命幹部、城市貧民、貧下中農家庭成份的才能有資格申請。七十年代我從農村回城工作後每月生活費開支不超過十元,包括在單位食堂和下館子吃飯。那時的生活確實便宜,我補充一點是飯館、食店的毛利率不準超過15%,因為我多次參加商業、供銷系統聯合組識的撿查組查飯館、食店的飯菜質量。那時的飯館、食店都是國營或集體的,沒有個體性質的。如果某一家數次突查毛利率都超標則有關負責人和責任人要受到降級降職處分。


一個了老無用之人


60年代的大學伙食費標準據說是15.5元,價格也不菲。我們在中學食堂吃飯,每月7一8元左右。那時晚上吃一頓點心是2毛錢,已經帶點葷的了。可見當年的大學生已經是天子嬌子了。

我記得那時候的早餐大餅油條一副是5分銭,一碗陽春麵8分錢。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因為付食品供應緊張,有些食品是議價的,如糖果糕點都有議價的。當年整個社會的工資水平比較低,大家的工資在50元左右的,不少家庭有孩子幾個,生活緊張的。有的困難的家庭,人均生產水平的8⃣️元以下的可以補助5元8元。每一條弄堂,每一個工廠裡都有少數人的補助。我們都要感到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富裕的時代,我們現在的生活是我們的前人們無法比擬的。


劉聲90883005


本人61年生的,60年代我不很清楚,70年代知道一些,據大人說60年代和70年代物價工資消費都差不多,70年代微微高一點點。

在記憶中記得:沒註明重量單位的都是說一斤,大米1毛4分2,面1毛7,鮮麵條2毛,掛麵2毛3,玉米麵1毛1,鹽1毛5,醬油1毛2、1毛8、2毛2,帶骨肉7毛3,不帶骨8毛5,菜油7毛8,白糖7毛多,水果糖1元至|元3,在小食店一碗二兩的小面8分,素椒面1毛2,雜醬麵1毛5,飯店飯2分一兩,大鍋炒肉3毛5至4毛5一份,食堂飯1毛5,炒肉2毛(2周或更長時間賣一次,限購一份),素菜3分至6分,小煤2分5一個,大煤3分5一個,水果大多在3毛至4毛之間,萊在1分至8分之間,很少有1毛或1毛多的,低端大眾水果也有1毛多點的,如李子,水1毛5一噸,電2毛2一度,一個月要多少生活費要根據人數而定。

3人之內人均10元為較差,12中等,15較好。3至5人9元較差,11中等,14較好,5人以上分別是,8元5、10元5、13元。如吃食堂男生12,15,17,女生平均少一元。

這基本上是指75至79年標準,在之前可能微低一點,如在65年之前還會更低一些。


挖機配件688


六、七十年代,單個人每月伙食費,根據不同地區,大致是8元~12元吧(指城鎮)。

那時大都數主付食品是定量憑票供應的,一般人等即便有餘錢,沒路道想增加伙食費多開銷都難辦到。

夲人所在上海,大米0.15/斤,90粉大慨也這價。大米很少吃到,多數是0.13/斤秈米(小米)。小學生、中學生,職業,工種不同,定量基本上從二十五斤到四十五斤,按米、面平均0.14元計,需三元左右到五元五、六角錢,那時菜價賤,一家幾口平均每日菜金一元五角足夠。

考慮到學生時常早上會在外吃點心,陽春麵0.08元或兩個燒餅夾一根油條0.09元。上班工作的,只少有一頓飯要在廠裡食堂吃,雖說廠裡食堂帶有福利性質,多少還是比在家費錢。外加偶爾外出吃點心,這都是費錢之處,由於均屬極少額外開銷,故而全家均衡下來,伙食費用大致也就在每人每月十二元左右。

當然,煙、酒、茶,以及偶爾全家,或三朋四友下館子,自然不在例。

20/3.28


魯陽揮弋


問題:指個人還是一個家庭?個人的話每餐大約八分錢到一角多,一個月大約6元多至9元多(沒有多少肉,蛋)。😊😃😄


roor1190160387


八一年當兵,八五年退伍。中石油。八六年四月上班,工資五十六。年底結婚。妻子地方屬於現在來說公務員,工資四十九。當時很清楚,買一隻烤鵝七塊左右,兩個人飯店吃吃飯,八塊,三個菜一個湯。啤酒米飯,七塊八。後來慢慢漲了,到了2003年工資八百。當時我比我們科長工資都高,後來所謂改革了,科長一個跟頭工資翻到五千,我兩千八左右,到現在,不知道漲工資是啥滋味了,而領導工資一個勁的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