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70年代一个月的伙食费是多少?

农村深山小文


让我想一下。

我只知道七十年代的生活费。

那时,在农村,生产队,还挣公分呢。男的一天,挣十分。女的,一天七分。算了一下,大约一天的伙食费不超过两角钱。

那时,我们农村都吃(公粮证)上的粮食呢,自己种的那点粮食都填不饱肚子呢。

七十年代初,不行,都吃不饱。记的那时,好多人家,都没饭吃,不够吃的,总借粮食吃。到七十年代后期好点了。基本温饱问题解决了。


董杰自媒体


六十年代不是十分清楚,那时还小,七十年代我已参加工作,末滿十六岁进厂学徒,学的是工装模具钳工,当时进厂不够年龄,是虚报一岁进的厂,那时应该是沾了某些光吧,接上级通知军工厂家属子女凡初中毕业以上都可招进本厂,我那时在厂子弟学校才读初二,因班级里有多名厂领导及军代表子女,所以整个初二班级全部招进厂,且末满十六岁者全虚报年龄上报审批,这个情况当时很普遍!军工厂内招审查并不严。

我们的学历都是进厂后通过文化补习及全省补考获得,那时厂里人员组成主要有这么几类,一,老牌军工企业抽调技术骨干或整生产车间搬迁为基础,二,招进大批退伍军人,三,招进城市里的“四个面向"的学生和大学生,四,本厂家属子弟,领导都是各行业抽调的干部和转业军官。

我们刚进厂学徒工资是19元,技术工学徒是3年制,头年工资19元,第二年21元,第三年23元,然后转正为31元,一年后定级为二级工是36,5元,再往上三级工是43元,越往上越难,那时军工厂是军事化管理,车间设连,排,班,车间主任叫连长,工段长叫排长,我师付就是排长,工友们都叫他陶排,只是个4级钳工,工资51元,后来他调回南昌担任过南昌自来水厂厂长。那时上下班都需集合排队进出厂。

当时19元工资只是勉强供一月基本生活,我们家属子弟还好,工资全交父母和家庭一起生活,住单身宿舍的外招员工是一日三餐吃食堂,每月用于买饭票男生需十五六元,女生吃得少节省点也得十四五元,十三元已是最低限度了,其它的钱只够买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毛巾,肥皂,牙膏等等,有的男生还要抽烟,当然是最低限度的了,衣服就别想了,一年难得买一身,女生要好一点,能省下点钱一年为自己添上一套好看的衣服。到转了正定了级情况就会好的多。

那时吃和生活日用品相对便宜,米0,12元一斤,猪肉0,78元一斤,食堂里一份红烧肉0,25元,份量很足,一整条鱼才二毛钱,一大碗肉汤一分钱,付食品相对贵一点,桃苏餅1,25元且要粮票,葡萄干1,2一斤,高档消费品就十分贵了,一双上海皮鞋13,8元,上海手表120元,“永久"自行车168元,我们家买的蝴蝶牌缝紉机125元,这些都是要凭票的!那时工人平均工资三四十元,象我厂就有一家一人工作43元工资养活一家八口。我们一家父母加5个孩子还有一个老外婆共七口人,一月基本生活费听母亲讲在七八十元。我们家当时算蛮好的,父亲工资105,母亲55元再加我的,但父亲常常会帮助贫困职工家庭,家里到也没多少节余。


wang_H


我是七四年从部队复员回家乡的,被分配到印刷厂工作的,当时是一级工34元一个月,第二年自动转为三级工37元一个月。这37元的工资我一直挣到10多年。那时的钱也好花,37元钱的工资我还养活一家四口吃穿等杂用呢。那时的生活也没有什么负担,物价是国家定的,我的粮食标准是28斤一个月。七十年代就有议价粮食可买了,大米0.40元一斤,供应的是0.19元一斤。一条肥皂可以换一斤大米。花生米也是0.40元一斤。当时10斤玉米面还可换一斤鸡蛋。我和共和国同龄,七十年了,我感觉七十年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那时风清气正,人们安居乐业,全国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我敢说按照那时的宏图发展到现在,不知比现在国家要强大到多少倍!


人生就是信仰


关于60年代70年代一个月的伙食费是多少?我可以就我所了解的回答一下,这些也是我从老人那里了解到的,分享给大家。

先说下60和70年代一个月的工资吧,60年代技术工大概月薪是将近40元,高的也不会到100元,70年代比60年代不会多多少,但那时的消费水平低,这个工资标准足够养一家几口人了。

60、70年代 每个人每天的伙食费大概是0.3元左右,换算到月的话,伙食费是每月9元左右,因我出生时赶上70年代的尾巴,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清楚记得一根冰棍是5分钱,和现在比起来真的太便宜了。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一些信息,只代表我个人就此问题的一些答案,希望对想了解这方面的朋友能够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见解和答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大吴解说


六十年代我还是中学生,学生食堂每月七元五角钱的伙食费,三十二斤口粮。每星期打两次牙祭(星星二和星期五),一般都回锅肉,二两样子。学生家庭生活困难的有助学金,每月支助三元、四元、五元三个等级。但申请助学金必须要有单位或公社证明,还必须是工人、革命干部、城市贫民、贫下中农家庭成份的才能有资格申请。七十年代我从农村回城工作后每月生活费开支不超过十元,包括在单位食堂和下馆子吃饭。那时的生活确实便宜,我补充一点是饭馆、食店的毛利率不准超过15%,因为我多次参加商业、供销系统联合组识的捡查组查饭馆、食店的饭菜质量。那时的饭馆、食店都是国营或集体的,没有个体性质的。如果某一家数次突查毛利率都超标则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要受到降级降职处分。


一个了老无用之人


60年代的大学伙食费标准据说是15.5元,价格也不菲。我们在中学食堂吃饭,每月7一8元左右。那时晚上吃一顿点心是2毛钱,已经带点荤的了。可见当年的大学生已经是天子娇子了。

我记得那时候的早餐大饼油条一副是5分銭,一碗阳春面8分钱。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因为付食品供应紧张,有些食品是议价的,如糖果糕点都有议价的。当年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比较低,大家的工资在50元左右的,不少家庭有孩子几个,生活紧张的。有的困难的家庭,人均生产水平的8⃣️元以下的可以補助5元8元。每一条弄堂,每一个工厂里都有少数人的補助。我们都要感到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时代,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我们的前人们无法比拟的。


刘声90883005


本人61年生的,60年代我不很清楚,70年代知道一些,据大人说60年代和70年代物价工资消费都差不多,70年代微微高一点点。

在记忆中记得:没注明重量单位的都是说一斤,大米1毛4分2,面1毛7,鲜面条2毛,挂面2毛3,玉米面1毛1,盐1毛5,酱油1毛2、1毛8、2毛2,带骨肉7毛3,不带骨8毛5,菜油7毛8,白糖7毛多,水果糖1元至|元3,在小食店一碗二两的小面8分,素椒面1毛2,杂酱面1毛5,饭店饭2分一两,大锅炒肉3毛5至4毛5一份,食堂饭1毛5,炒肉2毛(2周或更长时间卖一次,限购一份),素菜3分至6分,小煤2分5一个,大煤3分5一个,水果大多在3毛至4毛之间,莱在1分至8分之间,很少有1毛或1毛多的,低端大众水果也有1毛多点的,如李子,水1毛5一吨,电2毛2一度,一个月要多少生活费要根据人数而定。

3人之内人均10元为较差,12中等,15较好。3至5人9元较差,11中等,14较好,5人以上分别是,8元5、10元5、13元。如吃食堂男生12,15,17,女生平均少一元。

这基本上是指75至79年标准,在之前可能微低一点,如在65年之前还会更低一些。


挖机配件688


六、七十年代,单个人每月伙食费,根据不同地区,大致是8元~12元吧(指城镇)。

那时大都数主付食品是定量凭票供应的,一般人等即便有余钱,没路道想增加伙食费多开销都难办到。

夲人所在上海,大米0.15/斤,90粉大慨也这价。大米很少吃到,多数是0.13/斤籼米(小米)。小学生、中学生,职业,工种不同,定量基本上从二十五斤到四十五斤,按米、面平均0.14元计,需三元左右到五元五、六角钱,那时菜价贱,一家几口平均每日菜金一元五角足够。

考虑到学生时常早上会在外吃点心,阳春面0.08元或两个燒饼夹一根油条0.09元。上班工作的,只少有一顿饭要在厂里食堂吃,虽说厂里食堂带有福利性质,多少还是比在家费钱。外加偶尔外出吃点心,这都是费钱之处,由于均属极少额外开销,故而全家均衡下来,伙食费用大致也就在每人每月十二元左右。

当然,烟、酒、茶,以及偶尔全家,或三朋四友下館子,自然不在例。

20/3.28


鲁阳挥弋


问题:指个人还是一个家庭?个人的话每餐大约八分钱到一角多,一个月大约6元多至9元多(没有多少肉,蛋)。😊😃😄


roor1190160387


八一年当兵,八五年退伍。中石油。八六年四月上班,工资五十六。年底结婚。妻子地方属于现在来说公务员,工资四十九。当时很清楚,买一只烤鹅七块左右,两个人饭店吃吃饭,八块,三个菜一个汤。啤酒米饭,七块八。后来慢慢涨了,到了2003年工资八百。当时我比我们科长工资都高,后来所谓改革了,科长一个跟头工资翻到五千,我两千八左右,到现在,不知道涨工资是啥滋味了,而领导工资一个劲的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