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之後,他們從情侶變成了夫妻

從《美國麗人》到《革命之路》,薩姆·門德斯對美國中產階級生活婚姻狀態的刻畫,已經到了如火純真的地步。

如果說《美國麗人》是揭示城市中產婚姻中的虛偽,這部《革命之路》或許只想談談婚姻,談談愛情。

《泰坦尼克號》之後,他們從情侶變成了夫妻

顧名思義,影片中的這對夫妻居住在一條名叫「革命之路」的街道之上。於是,「革命」便以一語雙關的姿態,從劇中一開始的搬家,到巴黎之旅的籌劃,最後徹頭徹尾演變成一場婚姻的「革命」。

點燃這場「革命」的導火索,則是夫妻倆對於「真實生活」的極度渴望,「真實生活」則寄託在一場永遠處於計劃中的巴黎之旅。

《泰坦尼克號》之後,他們從情侶變成了夫妻

現實生活的壓抑,彷彿潮水,忽而被他們戲弄,忽而將他們溺斃。水,也可以看成這部電影當仁不讓的隱性語意蒙太奇。這點,影片通過兩場立竿見影的段落戲表現了出來。其一,夜景,與鄰居丈夫偷情的April,車外一片黑漆漆的湖水,整部車彷彿即將被湖水淹沒。其二,日景,升職後的frank與April在海灘邊討論巴黎之旅,言未畢,frank脫下上衣跳入大海。

《泰坦尼克號》之後,他們從情侶變成了夫妻

關於整部電影的敘事結構(線性敘事),我們可以從兩個閃回、一張照片、三對夫妻、幾次吵架的層層鋪墊中,管窺一二。首先,僅出現兩次的閃回鏡頭均由女主角April的視點帶出。第一次,她回憶起當初夫妻倆剛來「革命之路」時的情景;第二次,她回憶起丈夫對巴黎的嚮往。這兩個閃回,極大地勾勒出了愛波的行為動機。面對現實一成不變的生活,她只是想體驗一下「真實生活」。

《泰坦尼克號》之後,他們從情侶變成了夫妻

這裡,影片的核心主題浮出水面:

什麼才是真正的現實生活,生活的真面目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其次,多年前frank在巴黎的照片,成為了這場幻覺之中的幻覺。細節的是,這張照片第一次出現的地方是April的化妝鏡,而鏡中的一切,或許可以理解為都是相反的;另一方面他們的存在極大地揭露了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桎梏:虛偽。最後,影片所有的敘事張力,幾乎全部來源於那些散落在影片各個接骨點上的吵架戲。尤其是第二次接待「瘋子數學家」的戲,宛如大雨將至之。

《泰坦尼克號》之後,他們從情侶變成了夫妻

最難忘的一場戲,是April跑到樹林裡,frank在她後面追趕,這時攝影機一直跟著這對夫妻倆,光影透過林間,彷彿逃離了他們的新家,逃離了平時生活的地方,April才能喘一口氣。夫妻倆的巴黎夢,“相愛”兩個字已經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真正要改變的,不是愛情,而是生活本身,April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當她決定要改變而由無法改變的時候,就註定了無法忍受此刻自己的生活;而frank,這位一家之主又何嘗不想改變,而在妻子的眼中,他換大房子,晉升……早已經抵不上一個巴黎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