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經典不負遇見

《泰坦尼克號》是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災難愛情片,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斯萊特領銜主演。影片於1997年12月19日在美國上映,1998年4月3日在中國在內地上映,2017年12月,《泰坦尼克號》入選美國國會圖書館保護片目名單,基本席捲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除了最佳男主角)……那一長條的最佳,我真是懶得數,可見一部電影的成功是方方面面的,缺一不可。雖然奧斯卡當年不承認小李子的演技,我倒是覺得不論演技如何,小李子眼裡透出的光彩也值得一座小金人。

《泰坦尼克號》經典不負遇見

電影時長3小時,傑克和露絲的相遇與相愛的戀情貫穿始終,影片刻畫最多的就是女主角露絲(凱特·溫斯萊特不負眾望的演繹將角色刻畫的深入人心),出生於上層社會的露絲已經厭倦了貴族的虛假和無知,也許是上過大學的原因,露絲有自己的想法與追求,母親因虛有其表的貴族身份,強迫露絲嫁給有錢的鋼鐵大亨的兒子,露絲的內心矛盾與掙扎基本是前一個半小時的主基調,無疑,與傑克的相遇相愛不管何時都是拯救露絲的稻草,第一次是在甲板上,露絲承受不了壓力想要跳海時,傑克救了她,“You jump I jump”這句經典臺詞也是這時出現,這時它還沒有太多的寓意;第二次是傑克偷偷去找露絲是對露絲再一次說了這句You jump I jump,傑克不想要露絲死去,但他確信露絲如果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總有一天會去死;最後是在災難發後兩人掉入海中生死一線時,傑克對露絲說:“你一定會脫險的,你要活下去,生很多孩子,看著他們長大,你會安享晚年,安息在溫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在這裡,不是像這樣的死去。”正是這些話讓露絲在最後的關頭有了生的希望,吹響了口哨。

《泰坦尼克號》經典不負遇見

傑克在影片中沒有像露絲那樣掙扎的內心,他永遠都是積極、陽光、自由的,有追求有信念,他身上的每一個優點都是露絲所向往、所喜愛的。傑克勇敢的最求愛情,不在乎身份地位、有沒有錢、有沒有房子,在死亡的邊緣仍然慶幸自己登上泰坦尼克號愛上露絲,沒有一絲後悔。並且一次次拯救露絲,災難來臨時,雖然露絲做好了與傑克一起死去的決定,但傑克仍然不放棄,引導露絲找尋生的希望,他最終做到了他想做的每一件事,那首“我心永恆”送給傑克。有人覺得小李子的演技在這時還是很欠缺的,但是我覺得他氣質與眼神都很到位。

《泰坦尼克號》經典不負遇見

影片後一個半小時冰山和它帶來的一系列變故將本片推向高潮,泰坦尼克號無疑是當時最大的輪船,無人有駕駛它航行的經驗,船長因為伊士先生的威脅和利誘,為了自己能夠光榮的退休選擇了加速行駛,而巨大的泰坦尼克號卻沒有相應的舵,偏偏瞭望臺的望遠鏡在出發時就不見了,這導致發現冰山時已經太晚,快速行駛的船,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足夠大的舵去轉航,顯而易見泰坦尼克並沒有像它標榜的那樣“永不沉沒”,船長的那句:“這下可以上頭條了”是對伊士先生和自己最大的諷刺。然而最大的危機還是,因為所謂的貴族顏面,為了寬敞和美觀而減少一半的求生艇。面對死亡臨近,2千2百人在短短的時間上演了世間百態,在這趟生與死的拷問中,大部分都在積極地求生,無疑上層貴族的嘴臉是醜陋的,露絲的母親和未婚夫卡爾以及伊士先生是其中代表,他們的嘴臉簡直不忍直視,設計師安杜魯和船長等人選擇了為自己的過錯負責,死在內疚的海水中,絕大部分乘客都漫無目的的倉皇逃竄,卻最終無能為力。第一次看時讓我淚目的就是面對死亡,仍然選擇繼續演奏的樂隊,摟著孩子講故事的母親,盡責到最後一刻的船員,他們無疑是這艘巨輪中死的最體面的人。

《泰坦尼克號》經典不負遇見

電影最後,老年露絲說:“現在你們知道有個叫傑克·道森的人救了我,讓我知道了生命的真正價值”,到達洛維特的探險船時帶了很多行李,其中她的很多珍貴照片,基本都是露絲過往的經歷,她像傑克說的那樣活了下去,做了許多從未做過的事,向男人那樣用兩條腿騎馬等等。我覺得傑克是這部電影的靈魂人物,雖然對他的刻畫很少,但從露絲的一步步轉變中可以看出,最終露絲繼承他的精神活了下去,站在自由女神像前面,露絲真正的從心靈上自由了,最終老年露絲在將海洋之心扔向大海,安詳的死在了溫暖的床上,她的靈魂回到了泰坦尼克號,在死去的1500人的微笑與祝福中同傑克結婚(我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露絲穿著婚紗)。

《泰坦尼克號》經典不負遇見

《泰坦尼克號》經典不負遇見

《泰坦尼克號》經典不負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