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為什麼要追問它何時了?

阿力木江551


春天的花朵,秋夜的明月本來都是人世間最美的景物,可作者卻為何要問"春花秋月何時了"呢?這還得從它的作者李煜和該詞的寫作背景說起。

李煜是南唐第二個皇帝李璟,六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李璟也是位有名的詞人,由於受父親的影響,李煜從小對政治毫無興趣,卻鍾情於詩詞,書法,音律,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本來當皇帝是輪不上他的,可由於父親李璟和五個哥哥都相繼身亡,李煜鬼使神差成了南唐第三位,也是南唐最後一位的亡國皇帝。李煜雖在位十五年,並未致力於國事,整日在宮中縱情於聲色,奢靡荒淫,填詞作畫。以致成為一個不僅精通詩詞,擅長書畫,而且精於鑑賞,妙解音律多才多藝之人。正如《古今詩詞》中所評價的:”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語始工“。

縱觀李煜一生中遺存至今的四十餘首詞作,以降宋為界,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主要以反映自已帝王,宮廷生活為主,後期由於被俘後囚禁在汴京一個深宅小院,終日過著以淚洗面的淒涼日子,其作品也以反映亡國之痛,及其屈辱的囚徒生活為主。《虞美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在《虞美人》詞中,李煜不僅對過去自已帝王生活流露出深切的留戀之情,而且有感於“物在人非"這一人世間現實的殘酷。尤其是詞中採取自問自答,刻畫出強烈的故國情懷,取得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千百年來感動了千百萬個讀者。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絕命詞。在七月七日自己的生日之夜,李煜令歌妓在家中演唱自已的新作時,被宋太宗聽到大怒,不長時間便賜以藥酒而死,可憐千百年來最有才華的皇帝,沒想到被自己最顯才華的作品敲響了喪鐘。


秦一農夫


“春花秋月何時了”出自南唐後主李煜《虞美人》這首詞。

春而有花,秋而有月,確實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然而,作者卻又在此處加上“何時了”三字,好象有點大煞風景,看似前後矛盾,不可理喻。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是把這句話放到整篇原詞中來分析,更能夠提綱挈領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有利於於理解這個問題。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虞美人》,是李煜亡國降宋,封違命侯,囚居寓所,感時傷事,哀懷故國時所作。傳說,這首詞做好以後,於他生日當晚,在開封皇城他的寓所裡宴飲奏樂,讓歌妓演唱,聲聞於外。被宋太宗知道後,認為他有故國之思,便命人毒死李後主。所以,這首詞又稱李煜的絕命詞,堪稱是一曲生命的哀歌。

詞作開篇,便如銀河瀉地,劈空灑來。他滿口怨氣地質問蒼天:年年春花,歲歲秋月,這些個美好的事物,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呢?!一語拋出,平地風雷,讓人驚詫。難道李煜不喜歡這些美好的東西嗎?其實,只要我們站在李後主的角度,去體會他艱難的處境和痛苦的感受,就不難理解了。

作為從前南面稱孤之人,“一旦歸為臣虜”(李煜《破陣子》),就成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亡國之君。他既改變不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的現實,而又拋舍不下“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李煜《望江南》)的往昔。他只能幽居在苟且偷生的“小樓”,觸景傷情,愁緒滿懷;長歌當哭,夜不能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李煜《子夜歌》)。除了懷念故國之情,哀嘆亡國之痛,階下楚囚的李後主,已是朝不保夕,無可奈何。

他怕這些美好的事物,勾起他對往昔故國的懷念而更加愁苦傷懷。他殷切期盼這些惹人遐思的“春花秋月”早點了結,也就不會引起他“故國不堪回首”的嗟嘆了。所以,李後主才會對天一聲幽怨的質問:“春花秋月何時了”?猶如杜鵑啼血,猿哀空壑……


老貓一九七一


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句。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975年,宋兵破金陵,南唐亡,李煜肉袒降採,受封違命侯,過了三年如同囚犯的屈辱生活。李煜在政治上十分無能,文藝上都經史詩文俱通,擅長書畫,精於鑑賞,妙解音律,尤工於詞。

這首詞大概作幹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1)李煜死前的春天,因而有人稱它為李煜的‘絕命詞’。全詞皆直抒胸臆,不假寄託,也不堆砌濃麗的辭藻,章法自然而又曲折有致。以問起頭,以問結尾,字字句句扣人心絃。最後一句比擬誇張‘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突出了愁,恨之深之長。

因之這首詞也是宋太宗毒殺季煜的原由之一。


明宇231


簡單來說,古人寫詩文,都講究用意象、用形象來傳遞抽象的事物和想法。

比如春花秋月,四字好美,而且形象鮮明美好,但重點在春秋二字,指的是時間,指四季又輪迴了一次。

這四字,是美好的。如果說話,加了個但是,意思就一百八十度翻轉了。這個“何時了”,就有兩個意思,一是含有“但是”的轉折,二是傳達了作者苦不堪言的境況。

在內心極度痛苦時,外境再美好,與己何干?鮮明的對比,詞人直想玉石俱焚。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撕碎給人看。難道李煜早就知道嗎?

你看李煜把自己痛苦都寫得那樣美好,若是我們只會說:“我痛苦死了,地球啊,快毀滅吧”而已。沒有含蓄,也就沒有優雅。


青紫Kiki


後唐主李熠,是一位亡國之君。生平好辭擅賦。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文學造詣頗深。奈何治國才能不行,又兼耽於娛樂,終成亡國之恨。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熠兵敗被俘,囚於汴京時所作。表達了他懷念故國,對亡國之過深切痛悔的心情。是一部亡國之音。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字字泣血,聲聲含淚。把詩人懷念,悔恨,悲憤的心情一展無遺。

可以想像,大好的春光,明媚的花朵,皎潔的月亮,都是為春風得意的人準備的。一個亡國之君,多愁善感的詩人,此時他心裡滿目悲涼。思念,懷念,悔恨,悲憤,噬咬著詩人的心。越是美好的景色越容易引起他的傷感,因此詩人發出了“春花秋月何時了”的慨嘆,春花啊,秋月啊,你什麼時候才能結束,才能不再讓我傷感?

品古詩,知歷史。傳承文明,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大家一起來鑑賞吧!


文彩飛揚1


“春花秋月何時了”這句來自南唐後主李煜的絕筆詞《虞美人》。

全詞是這樣的: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作為一個國君,可謂“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有著非常高的藝術天分和藝術修養,然而政治上卻無法幫助國家圖強,最終淪為了亡國之君。被囚禁在汴京之後倍受屈辱,痛苦苟活。這首《虞美人》正是他過著階下囚的日子所寫。

春花秋月本是美景,春天的花,賞心悅目。秋天的月亮則分外明亮。這樣的美景對於一個階下囚的來說,對於一個亡國之君來說,卻是一種折磨。於是他問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其實是想問自己何時才能得到解脫。其實他也知道對於他來說過往的一切榮華富貴的生活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他苟且求生最終也不可能得到保全,所以他一直都還是太天真了。這也是藝術家難免的。到這裡他大概是存了死亡的意志了。人在失去了求生的意志後對於這些生生不息的美好事物會存了倦怠之心,特別身處絕境之中。

所以才會說,春花秋月,何時了。


荊棘叢中的小野花


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代表作《虞美人》首句。

首先,春花秋月何時了?表面上,是指春花盛開,秋日圓月,自然是人間美景,享樂之時。實則指的是時光,指的是李煜亡國後淪為階下囚的時光。

其次,這段生活讓他懷念舊日享樂風花雪月的經歷,設身處地的想,他必然也存在亡國的羞愧與自責,悲慼求死與苟活於世的進退兩難。

最後,不得不說,這句詞也是對自己複雜一生的讖語與歸宿總結。正因為這首詞被傳出,才被賜予毒酒了結終生。也不算辜負了這首美詞吧。

總結,春花秋月既指花月,也指時光,既含絕望,也託希望,既懷念舊日,又前途迷茫。因此,才會有想舍想棄,又難捨難棄的兩難心境。





秋陽lsl


春花秋月何時了,這句出自南唐後主李煜的名詞《虞美人》中的句子。要分析詞中句子的意思,必須結合當時作者的處境和遭遇來說。

首先說境遇,當時李煜是作為亡國之君囚在宋都汴梁, 媳婦小周後變成了別人的新娘。今夕對比之下有如天囊之別,因此傷心鬱悶之下寫了這首詞。

再看這首詞,其中的意象秋月是永恆的,春花雖然會凋謝,但是一年年都會重開,相當於永恆。這兩種意向美好而永恆,對比自己呢?往日的美好時光雖然讓人留戀,卻是彈指一瞬,讓人只能躲在記憶裡懷念。

兩相對比,春花秋月還是往常那麼動人,而自己從以前的風光無限,淪落到現在的階下囚。突出詩人的失落與無奈,失落在於往事不可追,無奈在於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處境。

這句詞後面的句子更是具體地寫出了故國與往昔的風光不再。

綜上所述,這麼寫是一種寫作手法,對比突出現在的處境,讓讀者產生共鳴。欣賞的是春花秋月,襯托的卻是自己的悲慘人生。





飛雲冉冉


從皇上淪落到階下囚,每日裡以淚洗面,每活一天都是屈辱,在李煜的眼中過去和現在比簡直是天上人間。“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所以他才有“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感慨。首句“春花秋月何時了”把一個淪為階下囚的皇帝李煜的悔恨無奈屈辱等表達得淋漓盡致。


用戶雲水禪心12535


這是中國最著名的悲歌詞!沒必要解釋!歌詞已經太直白完美,一講喊唱出來,車伕苦力乞兒都明白,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會幻滅,但春花秋月一年又一年永恆重複,看的人卻隨著吋間變化很大,不是皇帝是囚徒.,人一天天衰老變醜弱,世間事物風花雪月卻一年年重複,思憶又一年接一年永無停頓,痛苦好似江水一樣永遠流!

這首詞寫盡了皇帝的幻滅,也寫盡人類的永恆幻滅!宋太宗皇聽聞李帝這麼痛苦,就派人落藥送他上極樂世界了!

歷史上宋朝宗室也幾幻滅的!時時為他們眼溼悲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