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世民年輕時身體那麼棒,卻在51歲的時候就死了?

小姐姐講史


據統計,中國皇帝中生卒年可考的一共有209人,而這209人,平均壽命為39.2歲,李世民活了51歲看起來似乎也不算短了,但其實這麼看的話是有問題的,畢竟中國皇帝裡面很大一部分並不是壽終正寢的。

李世民家族大概也沒什麼遺傳病,他爹李淵活了69歲,給他生了一對兄弟姐妹,他兒子李治中年之後就是個病秧子,也活了55歲,而他玄孫李隆基比較高壽,活到了77歲。而在這幾代人裡面,李世民年輕時候應該是身體最棒的,弓馬嫻熟,領兵作戰常常身先士卒,按道理說習武的人身體素質都比普通人要高,但為什麼他卻是最短命的一個呢?

這個事情還得從貞觀十七年(643)說起,對於李世民來說,這一年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先是他的第五子齊王李佑在齊州發動叛亂,李世民讓李勣率師征討,李佑造反還沒打出齊王府,就被王府兵曺參軍杜行敏等人擒獲,之後押到長安以罪賜死。

這個事情才過去兩個月,精心培育的太子李承乾陰謀政變被人告發,被牽連的人包括他弟弟漢王李元昌,杜如晦的次子,也是他的女婿杜荷,外甥趙節,以及親信大將侯君集。事洩後,李承乾被廢,而其他人全部被誅,沒過多久,他喜愛的兒子魏王李泰又未奪儲而不擇手段,終致被罷黜。

這一連串的謀反政變對李世民而言,打擊是相當巨大的!無論從皇帝,還是人父的角度出發,都是他難以承受之重。他早年為奪儲位而弒兄殺弟,雖然成功了,但總歸留下了一各沉重的道德包袱,為此,他一直極力想要避免這類事件發生。但那裡能夠料到,幾十年後,上一代人的悲劇在下一代人身上重演,並且越演越烈。

任何人在經受這一連串的打擊之後,恐怕都會面臨一個心理能否承受的問題,而心理上的壓力總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從這一年開始,李世民的身體狀況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曾經酷愛圍獵的他,在貞觀 十六年還三次遊獵,而從貞觀十七年到二十三年駕崩,見諸史料的記載,也只有一次,這除了有國事上的困擾,也多少透露出了一個信息,即他的身體狀況已經大不如前。

這一系列的謀反事件,也使得李世民對臣下的信任度大不如前。他開始重新掂量臣下們的忠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已經故去的魏徵。魏徵生前曾舉薦侯君集為吏部尚書,杜正倫為中書侍郎,而這兩人,一個直接參與謀反,一個也牽涉到太子謀反案中,由此,李世民開始懷疑魏徵是不是有問題,加之他又曾聽說魏徵升遷將上諫的手稿拿給當時的史官褚遂良看,這種做法是彰顯君主的過失來來邀名啊。

於是,李世民悔掉了女兒衡山公主與魏徵長子的婚事,繩子還推翻了自己為魏徵書寫的墓碑。“停婚推碑”是一個標誌性事件,這是一個與貞觀十七年之前大不相同的李世民。一個從寬容、大度、自信逐漸變得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的李世民。

一個人開始產生這些心理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開始在身體上反映。而到了貞觀十八年,李世民決定東征遼東,也就是高句麗。這一次遼東之徵不盡如意,草草結束不說,在回軍的途中,還染上“癰疽”,也就是惡性膿瘡,後來在幷州修養了一個月,才控制住了病情。

等到六月,李世民病情剛剛好轉,但薛延陀又亂,於是李世民又往靈州招撫薛延陀餘部,一去又是四個月,回到長安的時候已經十月,這麼一折騰,結果又感冒了。這並不是一次簡單的感冒,因為為此“專事保攝”,也就是除了大事外,他把政務都交給了李治。

到了貞觀二十年的時候,李世民的情緒也開始消沉。生日那天,他對長孫無忌等人流露出了十分傷感的情緒,父母不在,兒子們又重演了自己的悲劇,前太子李承乾也在貞觀十八年十二月死於黔州,頗為悲涼。

這場感冒導致持續了三個來月,到了貞觀二十一年正月才好,但沒過一個月,又得“風疾”只能去養病,斷斷續續病了一年半的時間,身體的虛弱可想而知。

身體的病痛,心理上的多疑,情緒上的低沉,都使得李世民的病難以痊癒,從而也導致了他的判斷力和雄心,天可汗再也沒有之前那麼英明神武,而隨著貞觀重臣們一個個去世,特別是到李靖死後,他深感屬於他們這群人的時代快要結束了。

李世民被病痛折磨了四年之久,所有醫療手段都無法使得他的身體恢復,到了貞觀二十二年,一人滅一國的王玄策從天竺回來,帶來一個自稱有一百歲,會長生之術的印度和尚。對傳統治療失去信心的李世民遂對這位和尚開始上心起來,派人奔赴全國採集“奇藥異石”讓印度和尚煉丹。然而丹藥練成,李世民服用後,不但不見療效,身體反而中毒,病情急劇惡化,最終於貞觀二十三年撒手人寰。


江畔初見月


李世民是51歲時去世的,根據史書記載,李世民是因病去世。為何年輕時候龍精虎猛的李世民,到了51歲就病死了呢。其實原因還是很簡單的,總結一下就是積勞成疾,而且李世民家族可能有遺傳病。

李世民曾經不止一次當著群臣的面,提到自己年輕時候的經歷。包括為了打仗,很少準時吃飯,一天一頓飯很常見,經常肚子都餓的受不了還沒時間吃。熬夜也更是家常便飯,經常幾天都不睡覺。有時候終於打完一場仗,大冬天累的直接倒在雪地裡就睡著了,有很多時候更騎在馬背上就睡著。

我們都知道唐朝的江山幾乎有一半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李世民曾在詔書裡說自己“以戰會為俎豆,以干戈為章服”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自己以戰爭為糧食,以武器為衣服,幾乎沒有放鬆的時候。

有時候連日作戰,盔甲都不能脫,汗水加上血水捂到裡面是非常難受的,身上長蝨子是常有的小事,有些人甚至都長某種蟲子了,可見當時條件有多麼艱苦。

我們現在經常可以看到有人996加班熬夜過勞死的新聞,這樣操勞其實是很傷身體的。年輕時候可能不明顯,但是到了中年以後,這麼積累的損傷就會慢慢的顯現出來。

另外唐朝的很多記錄中還提到了一件事情,唐朝的多位皇帝都有“氣疾”、“風疾”之類的疾病。根據各種線索推斷,這很可能是一種心腦血管系統的疾病,這方面的有些疾病確實是會遺傳的。

李世民在48歲的時候,終於被祖傳的風疾和氣疾給找上門了,先是請假休息了大半年。第二年再次犯病,直接跑到終南山裡養病去了。後來因為泡溫泉能夠緩解,就直接住到了驪山溫泉,並寫了一篇《溫泉銘》記錄了這件事情,裡面就提到了這麼一句:

“朕以憂勞積慮,風疾屢嬰”

可見李世民也是知道自己的病根是源自哪裡。

除了年輕時候因為打仗而操勞拼命,即使後來他當了皇帝,為了政事還是非常辛勞,幾乎能跟勞模朱元璋比了。

《新唐書》《貞觀政要》等史書裡都記載有,李世民處理政事到很晚,經常三更天(也就是半夜11點以後)才睡覺,而天剛矇矇亮就又得上朝。

現在為了健康,醫生都是建議一天至少要睡8個小時,而李世民是很少有這樣的時候的。

相比之下,他的父親李淵就很瀟灑了。當初起兵打仗的時候讓兒子衝殺在前。被迫退位當了太上皇以後,又整天享樂,該吃吃該睡睡,吃得好喝的好又玩的好,所以活到了69歲高齡。


漂浮菌


李世民51歲就死也算正常,大凡當皇帝的長命的也不多。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誰能英雄!更何況是佔有弟媳,還跟弟媳生孩子的李世民!既使是晚年他還選美,武則天是否被其臨幸過也無人可知,倒也說明唐朝的亂倫和開放!沒有貶低貞觀之治太平盛世的意思!李世民在唐建國之時也立下漢馬功勞,出生入死征戰各方,打戰謀劃不是是過家家,肯定付出心血!不論腦力和身體上,對他的壽命也有影響。他皇位的竊取也需花心計和動腦筋,而且取得皇位後估計也不會十分安寧!想長命肯定增加難度,而且子女也不肖也會讓他煩腦,對壽命也有影響。還有李世民吃丹藥,不知丹藥有毒否,或許被慢性中毒而死也有可能!所以李世民51歲死亡不奇怪!

當然貞觀年間形成的大平盛世,也不會輕而得來,需要他付出心血也會對他身體有形響。





用戶9152409209700


為什麼李世民身體那麼棒,卻在51歲的時候就死了呢?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奇怪,51歲,也屬於在古代也不算高齡,況且,李世民吃的好用的好,做什麼事都有人服侍,況且年輕的李世民身體非常的好,怎麼會突然就崩了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說一說李世民是誰,唐太宗李世民,祖籍是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同時也是李淵三個兒子中最出色的一個,唐朝第二位皇帝,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我們從51歲這個年齡入手,據研究顯示,我國古代皇帝平均壽命45歲,而平民僅40歲壽命,在古代民間還有60歲不死就要活埋的的說法。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我國唐朝不僅經濟在當時世界空前繁榮,生活水平良好,所以唐朝人的壽命相比於古代平均水平有提高。

舉個例子,唐朝皇帝李淵69歲駕崩,高宗李治56歲駕崩,中宗李顯55歲毒殺,睿宗李旦55歲,玄宗隆基78歲,肅宗李亨52歲,戴宗李豫53歲,綜上,我們不難發現李世民居然還是短命皇帝。


但是作為馬上皇帝李世民,又享有當時最好的生活醫療條件,為什麼會最為短命呢?第一點是由於李世民早期為家族征戰最多,尤其擅長射箭,他曾經對尉遲說,你拿一把長矛我拿一張弓,天下沒有能打得過我們的人,更有在討伐王世充的時候,在陣前大叫道,我是秦王李世民,將大軍引入包圍圈。由於常年的南征北戰,李世民在身體上留下了無數病痛和傷痕,在年輕的時候沒有感覺,結果在中年的時候身體就無法承受這些病痛了。


第二點,和秦始皇等等諸多皇帝一樣,李世民也想追求長生不老的秘法,現在我們知道在那爐子裡煉出來的哪是什麼神仙妙藥,其實不然,全是重金屬的結合物,吃了那丹藥不僅不會長生不老,還會折年損壽,鉛汞慢慢的腐蝕了李世民的內臟健康,自然也就殞命了。

第三點,據野史記載,李世民的家族,有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在人年老以後會越來越嚴重的慢性病,在年輕的時候沒有體現,年老中年身體機能下降以後就無法承受了。而當時的醫療程度遠沒有當時發達,所以自然就沒有對症的藥延續生命,當然活的不久了。


第四點也就是最後一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世民在年輕的時候,經過玄武門之變,弒弟殺兄逼父退位,在李世民的心裡上依舊留下來 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所以造成了李世民晚年的憂心忡忡的一個狀態,終日抑鬱,一方面是對自己父親兄弟的愧疚,一方面是政治形式的壓迫,一方面也是對自己的命運的擔憂擔心有人或者自己的恣肆對自己的王位的惦記。


綜上所述四點,就是李世民雖然是馬上皇帝身體康健,但是由於心裡的壓抑鬱悶和輔食丹藥的原因,導致的早早就殞命了。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唯戀無名


簡單來說,李世民後來身體不行了唄。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任皇帝,同時也是唐朝建立及統一過程中的大功臣。但這位皇帝卻只活了52歲,這個壽命在那個時代不算太低,但也不算高,尤其是跟他同時代的功臣們比起來,李世民差的太遠了。單拿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他們的平均壽命是65歲,其中還有數位突出表現者,如李靖79,唐儉78,李勣76,尉遲敬德74,房玄齡70,李世民妥妥地英年早逝。

李世民的壽命為何遠低於同時代的文臣武將,這個問題得從三方面分析。

第一是戰鬥舊傷

李世民極具軍事才華,一生中勝多敗少,但不論是勝還是敗,打仗不是過家家,不能像推積木般橫推,是要拿人命去拼的。

或許你會說李世民是統帥,只是坐在後方指揮,壓根沒有親臨一線,死的都是手下人,哪會受什麼傷啊?這是天大的誤會,李世民既是名帥,也是猛將,年輕時非常愛拼命,甚至敢拿自己當誘餌引誘敵軍。

李世民16歲即入軍旅,參與救援在雁門被突厥包圍的隋煬帝。之後隨李淵進攻起義軍歷山飛時,李淵陷入包圍,李世民“以輕騎突圍而進,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於萬眾之中。”

從這短短几句記載中,就能夠看出李世民的猛將屬性,而這種衝鋒陷陣的場景,以後還出現過很多次。

霍邑之戰,18歲的李世民被箭射中後發怒殺出一條血路。

太宗與軍頭段志玄躍馬先登,深入賊陣。敵人矢下如雨,太宗為流矢所中,拔而復戰,衝突其陣。後憤氣彌厲,手殺數十人,兩刃盡缺,血流入袖,灑而復戰。——《資治通鑑》

像這種戰陣負傷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像李世民手下的猛將秦瓊,經常幹這種衝鋒陷陣的事,屢受重傷,貞觀年間就因身體原因退出軍界,一直養病養到貞觀十二年(638年)病逝。李世民雖然沒有那麼嚴重,但四十歲後舊傷復發,身體狀況就很堪憂了。

除了衝鋒陷陣以外,影響將帥健康的還有飲食作息的不規律。飲食作息不規律會導致健康問題是共識,而打仗不是打群架,約好時間地點幹一架就完事了,為了奪取勝利,什麼急行軍、夜襲之類的招數都得使出來,參戰將士常年都是不規律生活的,尤其是主帥,畢竟士兵可以輪換作戰,主帥卻要一直指揮。

在形勢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將士吃飯睡覺都有可能成為敵軍突擊的大好時機,李世民在虎牢關之戰中,就是趁著竇建德士兵喝水的功夫突擊的。

建德列陣,自辰至午,兵士飢倦,皆坐列,又爭飲水,逡巡斂退。太宗曰:"可擊矣!"親率輕騎追而誘之,眾繼至。建德回師而陣,未及整列,太宗先登擊之,所向皆靡。······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寶、宇文歆等揮幡而入,直突出其陣後,張我旗幟。賊顧見之,大潰。追奔三十里,斬首三千餘級,虜其眾五萬,生擒建德於陣。——《舊唐書·太宗本紀》

長期飲食作息不規律對人的腸胃是有很大損傷的,到了貞觀年間,李世民就患上了一種叫做“氣痢”的消化道疾病,還給《本草綱目》貢獻了一個病例。

頌曰:按《唐太宗實錄》雲,貞觀中,上以氣痢久未痊,服名醫藥不應,因詔訪求其方。有衛士進黃牛乳煎蓽茇方,御用有效。——《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四卷·蓽茇條》

《太平廣記》對此事記載得更詳細,記載衛士名叫張寶藏,也曾患過此病(估計他也是在戰爭中落下的毛病),吃藥吃好了,就把藥房進獻給李世民。李世民一試有效,打算升張寶藏為五品官,魏徵不同意,君臣一陣拌嘴,張寶藏反而當上了從三品的鴻臚卿。

第二是政務操勞

李世民接手的大唐王朝可不是和平盛世,而是大亂之後的民生凋敝,外加強敵環伺,李世民剛上位就跟東突厥簽訂渭水之盟。這還是李世民努力的結果,如果當時東突厥進攻長安,李世民能不能以少勝多還是未知數。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仍然締造了為後世稱道的貞觀之治,貞觀君臣為此付出了多少辛苦,恐怕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

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粘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貞觀政要·卷二·論求諫》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夜恆思百姓間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養百姓以否。故於屏風上錄其姓名,坐臥恆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於名下。朕居深宮之中,視聽不能及遠,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輩實治亂所繫,尤須得人。”——《貞觀政要·卷三·論擇官》

把大臣的建議貼在寢室的牆上,出入觀看,三更方寢;將各州都督、刺史的名字和事蹟寫在屏風上,坐臥恆看,夜半不寐。為了當好這個皇帝,李世民可是把自己熬成了實打實的工作狂。

即便到了貞觀後期,李世民也保持了類似的作風,之所以說是類似,是因為天下承平以後,李世民的確沒有像貞觀初年那麼拼了,所以魏徵給他上了《十漸不克終疏》提醒,老闆要保持啊,持續懈怠你就成了昏君了。

第三是憂心家事

自古帝王家都缺少溫情,到李世民這也不例外,無論是父母兄弟還是子女,都沒少讓他鬱悶。當然,父兄這方面是相互的,李世民本人也沒少讓李淵和李建成鬱悶。

二十出頭的李世民南征北戰,在外面自然是威風凜凜,可回家就被老爹的小老婆欺負,還要應付朝堂上的明刀暗箭,心情可想而知,據他自己所說,那是氣的想吐血。

李世民最終用鮮血掩蓋了上一代以及他這一代人的矛盾,但到了他晚年,下一代人的事又冒出來了。

長子李承乾,原本被李世民寄予了厚望,但李承乾搞同性戀、刺殺老師、玩Cosplay、打獵還把腿給摔折了,李世民對他的失望值與日俱增,直到李承乾謀反,失望值達到頂峰。李承乾這麼冒險,原因跟李世民類似,後邊有個李泰搶著呢,李世民算是切身體會到了李淵當年的感受,併為此拋開李泰,選擇了嫡三子李治。

李世民還白髮人送黑髮人,送的是他的愛女晉陽公主,晉陽公主是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親自撫養的公主,可見李世民對她的疼愛。她的去世對李世民造成巨大打擊,李世民為此“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因以癯羸”。

除了家庭鬧心,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相繼離世,無疑也是一種打擊。李世民是皇帝,但也是一個人,感情肯定是有的,他還弄了個凌煙閣懷念功臣呢。

第四是家族因素

對比起來,李世民的境遇並非獨有,那些比他長壽的大臣有武將(出生入死),也有文臣(操勞國事),李世民雖然操心得比他們多,但壽命少了太多,這就跟基因扯上關係了。

李世民晚年飽受“氣疾”和“風疾”的折磨,這兩種病不少唐朝皇帝都有,許多學者認為它們很有可能是心腦血管一類的家族遺傳病。對比之下,李靖家的基因就好太多,他的弟弟李客師活過了90,李靖79恐怕還是被戰爭折了壽。

隨著病情的深重,李世民病急亂投醫,開始吃丹藥。我們並不清楚他是不是因此而死,但丹藥這玩意富含重金屬物質,要說對健康沒影響是假的。可以李世民當時的身體狀況,就算不吃丹藥,恐怕也只是在病痛折磨下多活幾年罷了,丹藥只是起了個加速作用。


平沙趣說歷史


吃丹藥吃死的。

李世民年輕時英明神武,年紀大了以後,驕傲自大,越老越糊塗越,越老越喜歡猜忌!這樣的皇帝還有不少,李世民是一個典型代表。

先說說李世民的壽命問題

作為皇帝能活到51歲,其實已經是高壽了。中國曆朝歷代,共有500多為皇帝,平均壽命只有44歲!50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

最長壽的皇帝是乾隆,89歲。梁武帝蕭衍,86歲;武則天,82歲;宋高宗趙構,81歲;忽必烈,80歲。

所以說李世民在皇帝裡面也算是長壽了。

為什麼皇帝們都比較短命呢?

第一是酒色。老話講得好,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酒色二字,最是傷身。偏偏皇帝有享受不盡的美酒美色。

第二是養生偏方。當皇帝很爽,所有的皇帝都想永遠當下去。於是他們會招募各種方士,搜尋各種養生偏方,好活的久一些。結果這些術士都是江湖騙子,總是拿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給皇帝們吃,很多是有劇毒的,那還能有好嗎?好些皇帝,就這樣不知不覺被毒死了。

李世民就是其中的一個。

到了年老的時候,李世民也想著怎麼長生不老。就找了一幫道士天天給他煉“仙丹”,其實全是含有重金屬的丹藥。李世民吃的越多,中毒越深,神經系統遭受重創,51歲就掛掉了。


上將噯福斯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不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但形同開國之君。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文治武功都非常了得,開創了貞觀之治,堪稱千古一帝。

唐太宗是唐朝的開國功臣,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唐朝建立後,他受封秦王,後來發動玄武門之變,逼父親李淵退位,自己登上帝位。李世民在位23年,表現非常不錯,絕對是明君的典範,虛心納諫、發展民生、平定外患。

至於他為什麼51歲就死,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晚年沉迷酒色

唐太宗晚年貪圖享樂,好色無度,蒐羅各類美女充實自己的後宮。早在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時,就曾殺了弟弟後,然後把貌美如花的弟媳納入後宮。

而等長孫皇后死後,唐太宗對女色的需求更旺盛了。唐太宗命人常年在外給自己尋找美女,凡是有點姿色的,都被送入唐太宗的後宮。

唐太宗晚年喜歡宴飲,好酒無度。甚至出現了宮中宴飲數日不歇的情況,可見唐太宗對酒喜歡到什麼程度。

這樣一個沉迷酒色的皇帝,身體早就被酒色掏空了。身體狀況自然不好。

迷戀道術

晚年的唐太宗,非常迷信道術,特別是對長生不老這樣的道術非常迷戀,可以說,唐太宗晚年非常怕死,總想著如何長生不老。

唐太宗因為迷戀道術,還讓道士在宮中修煉丹藥供他服食。他吃了很多帶汞的“仙丹”,導致他身體每況愈下,50歲出頭就去世了。

年輕時南征北戰,透支了生命

李世民早年跟著父親李淵南征北戰,打了不少硬仗。而打仗是需要透支生命的,就像現在許多運動員一樣,年輕時活力四射,到了中晚年身體就不行了。李世民也是如此。

二十年三月,庚午詔曰:“朕粵自眇年,時逢道喪,懷生之類,盡塗原野。是用痛心疾首,攘袂救焚,以戰會為俎豆,以干戈為章服。夕不遑息,寧濟四方;飢不及餐,推移一紀……而皇太子治,令德遠彰,所有機務可令斷決。百辟卿士,咸宜受其節度。朕當親調五藥,暫屏萬幾三數月間。”——《冊府元龜·儲宮部·監國》

從這段史料可以看出,李世民早在年輕時,身體狀況就有點小問題。如失眠、食慾不佳等等。但總體身體狀況良好。

李世民年輕時,長期的南征北戰而透支了他的身體,留下了一些後遺症,到了中晚年的時候,病症開始出現,他的身體狀況明顯下降,從而影響了壽命。


袁衛宇


1.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扒一扒唐太宗李世民在晚年的“黑歷史”了,他晚年生活腐化娶了14歲的武媚娘不說,根據正史和野史記載還有兩大業餘愛好,分別是封建迷信和吃“不老丹藥”。具體說來:

△劇照:唐太宗李世民

2.

  • 一是大搞封建迷信活動,導致自己精神上神經叨叨,可能出了心理疾病。

在貞觀二十二年時,長安城多次白天可見太白星,一個普通的天體運行現象,把李世民愁壞了,太史算了一卦,說是“女主昌盛“,李世民又聽說民間流傳甚廣的《秘記》一書上說:唐三代之後,便有女主武王代天下。這可嚇到了他,為此他查了各位將軍的“戶口”,偏偏李君羨這個“左武衛將軍”,小名還叫“五娘”,李世民也不分由說,李君羨先被貶後被殺,稀裡糊塗的去見了閻王。

△劇照:李君羨
  • 二是身體不適亂服丹藥。

貞觀二十一年時,李世民就得了中風(腦血栓),行動不方便,三天上一次朝。他因此迷戀上了方士的靈丹妙藥,妄想長生不老。在貞觀二十一年時,王玄策一人滅印度,得勝歸來帶回來一個印度和尚,叫做那羅彌娑婆。這個和尚對李世民吹噓自己已經活到了200歲,深懂長生不老之法,李世民派人山珍海味伺候著,讓這和尚煉製丹藥。等到貞觀二十三年時,和尚說丹藥已成,獻給了李世民。李世民毫不猶豫的把丹藥吃了下去,結果七竅流血而亡。當然此處為野史,是否是吃了印度神藥而亡不得知,但李世民有亂吃藥的愛好不假。

△現代印度和尚照片

3.綜上,李世民上半輩子戎馬沙場,在戰場上建功立業,身體應該和武將一樣;下半輩子勤於政務,可能忘記鍛鍊身體,終於得了腦血栓(中風),精神狀態還不太好,再加上他亂吃保健藥(丹藥),最終剛剛51歲便撒手人寰。

文\\燕山史話


參考文獻:《唐太宗英年早逝之謎》 淑媛

關注燕山史話,分享更多歷史知識和故事。

燕山史話


李世民神秘死亡之謎,年輕時身體強壯,不懼鬼神,為何最後嗑藥而死?

中國古代皇帝誰最英明偉大?最經典的排行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可是,這幾個人中,竟然就有兩個死於丹藥。秦始皇政51歲死於丹藥,唐太宗李世民一樣死於丹藥,漢武帝雖然長壽,卻也有嗑藥的習慣。如果說秦始皇死於丹藥還比較可以理解,那時候基本沒人相信無神論,可是李世民從小就是相信人定勝天,鄙視鬼神之說的人,最後為何死於丹藥之毒呢?

先來看看李世民年輕時身體有多好。

李世民18歲起兵,戎馬半生,是典型的馬上皇帝。歷史上的馬上皇帝如劉邦、劉秀、忽必烈、朱元璋、朱棣等等,都是身體棒棒的,活過60歲實在是稀鬆平常。可是李世民卻不是這樣。

李世民年輕時,不僅長期組織軍隊南征北戰,征討西涼、征討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被他打到的軍閥那麼多,他卻幾乎沒有因為過度勞累而生病。不僅如此,李世民還經常脫離指揮位置,親自衝鋒陷陣,他常常和尉遲恭一起帶領騎兵衝擊敵人陣營,取得相當大的戰果。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特別鄙視歷史上那些迷信鬼神的人。據《舊唐書·太宗紀》載,貞觀元年(公元627 年)十二月,他對身邊侍臣談到:“神仙事本虛妄,空有其名。”李世民認為,秦始皇上了方士的當,其實是因為他自己傻。李世民還吐槽漢武帝晚年昏庸,為了求神仙,竟然把女兒嫁給道士,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李世民年輕時,不僅不相信鬼神之說,而且對自己的壽命抱有一種難得的平常心。李世民在一次詔書中說“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壽者惰短之常數。生有七尺之形,壽以百齡為限。”“雖復回天轉日之力,盡妙窮神之智,生必有終,皆不能免。”

可是,令人弔詭的是,李世民晚年卻極度迷信方士的丹藥。貞觀二十年開始,李世民就離不開道士的丹藥了。服用了兩年,李世民發現一點藥效都沒有,於是開始想從外國尋找神藥。恰好此時王玄策借兵吐蕃、泥婆羅,大敗中天竺帝那伏帝國,俘虜了其國王阿羅那順與方士那羅邇娑婆寐。

於是,來自於古印度的方士那羅邇娑婆寐成了李世民的座上賓。這個印度神棍說自己活了200多歲,懂得長生不老的法術。於是唐太宗找了很多人協助印度神棍研究丹藥。終於,貞觀23年,仙丹練成,李世民吃完就死了。

《舊唐書·憲宗本紀》載,唐憲宗時的朝中重臣李藩也曾說:“文皇帝(即唐太宗)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

李世民從不信鬼神身體強壯,到迷信仙丹嗑藥暴斃,中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筆者認為,李世民的問題,既有身體問題也有心理問題。

李世民最一開始服用丹藥,實在李承乾和李泰奪嫡之事後。當時李世民萬念俱灰準備自殺,幸好被長孫無忌救下。不少人認為李世民是作秀,其實這時候說明李世民的心理狀況已經十分複雜了。

李世民的身體狀況進一步惡化,是在徵遼失敗後。《舊唐書·劉洎傳》載,唐太宗於這年秋末“遼東還,發定州,在道不康。年底,唐太宗退至幷州休整,次年三月返回京師。由於長途跋涉,歸程勞累,再加上戰爭失利,心情鬱悶,回到京城後再次病倒。

李世民身上發生的這兩件事,居然和他一直劃清界限的隋煬帝楊廣極其相似。這更加加重了他的心理負擔。

李世民的一生,都在揹負著殺死長兄(太子建成)、胞弟(齊王元吉),又武力威逼父皇(高祖李淵)等罪名,自認為是全天下人鄙視的“悖逆兇徒"。因此,揹著這個原罪,李世民一直在用各種超出常人想象的寬容心、進取心、意志力去與自己的原罪鬥爭。

李世民與原罪的鬥爭,簡直是一場無底線的自虐,不管是流行的鸚鵡被悶死、必殺田舍翁等故事,還是對魏徵的納諫都超越了正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管李世民多討厭魏徵,但他始終對魏徵言聽計從,深知魏徵無理取鬧般的勸諫,他都無條件接受,無條件做自我檢討,並且賞賜魏徵。

有一次,魏徵偏袒自己親屬被告發,李世民調查後發現沒有依據。可是當李世民告訴魏徵以後遇到這種事要避嫌疑,明確表態。可是魏徵卻在上朝時提出反對意見,逼迫李世民當著滿朝文武向他道歉。李世民不僅道歉,反而還賠款。

李世民自認有病,魏徵就是他的藥!可是,當魏徵死後,李世民爆發了,他生氣地命人剷平了魏徵的墳墓,用以洩憤。可是,當御駕親征遼東失敗後,李世民趕緊回去給魏徵家人道歉並撫卹,說“魏徵若在,斷不使我至此!”

當魏徵和長孫皇后活著時,李世民的心魔可以壓制,可以有個依靠,這兩人沒有了,李世民就開始向鬼神尋找心理依靠了。

沒想到,國產藥雖然沒用,但不至於吃死人,印度進口藥一吃就死,真是太悲劇了。

更鬱悶的是,這件事還不能說,李治繼位後,給印度神棍一些錢打發走了,根本沒有追究。原因很簡單,這件事,實在是太丟人了!


歷史知事


如果以古代人的平均壽命來看,李世民算不得早逝,但是和他的團隊隊員一比較,平均壽命65,其中李靖79歲,李績76歲,尉遲敬德74歲,房玄齡70歲。相比之下52歲,確實是早逝了。

去其他答友那裡看一圈,發現答案几乎都是三上原因:報應、女色、丹藥。

總之得出的結論就是“沉迷女色”,我想問,證據呢,唐太宗的後宮就沒有超過正常編制,也沒有證據表明李世民晚年“流連後宮泡妞”。

其他幾點不表,總之我不認同。

李世民自少年時便四處征戰,充分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許多人都說他是“真正的龍傲天”,少年成名,所向披靡,看上去輕輕鬆鬆地就贏了。然而現實哪有那麼輕易獲得和勝利呢,任何的勝利都是有代價的,有的人在後方養尊處優,代價就是失去了功臣 威信,而最終被功臣集團推翻。

這一切都是需要 代價的,打仗是需要透支生命的,就像現在的許多運動員一樣,在晚年的時候都會有一些職業病出現,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在競技場上爭金奪銀。

二十年三月,庚午詔曰:“朕粵自眇年,時逢道喪,懷生之類,盡塗原野。是用痛心疾首,攘袂救焚,以戰會為俎豆,以干戈為章服。夕不遑息,寧濟四方;飢不及餐,推移一紀……而皇太子治,令德遠彰,所有機務可令斷決。百辟卿士,咸宜受其節度。朕當親調五藥,暫屏萬幾三數月間。”——《冊府元龜·儲宮部·監國》

這話的意思就是,從小征戰,不能很好的吃飯、睡覺、所以現在落下了病。現在許多學者都認為唐代李氏家族許多人都有”風疾“,類似於現在的心腦血管病症。

李世民在年輕時太過於拼命,而透支了身體,留下了明顯的後遺症,到了中老年的時候,身體健康狀況急速下降,甚至影響了壽命。

史書中關於李世民早年征戰“夕不遑息,飢不及餐”的記載比比皆是。

夜遣將軍龐玉擊賊驍將宗羅睺,兩軍酣戰。帝以勁兵出賊不意,擊大破之,乘勝遂逼折墌城。……帝曰:“算之久矣。今日舅不須言,破竹之勢不可失也。大軍已敗,餘眾何足為虞,兇魁之計盡於此矣。”遂率軍而進。至夜半,軍臨賊城,守陴者皆亂,爭自投而下。仁杲窮蹙,開門請降,頓顙於道左。——《冊府元龜·帝王部·料敵》
世民嘗自帥輕騎覘敵,騎皆四散,世民獨與一甲士登丘而寢。俄而賊兵四合,初不之覺,會有蛇逐鼠,觸甲士之面,甲士驚寤,遂白世民,俱上馬,馳百餘步,為賊所及,世民以大羽箭射殪其驍將,賊騎乃退。……頃之,敬德、尋相潛引精騎援王行本於蒲坂,世民自將步騎三千,從間道夜趨安邑,邀擊,大破之,敬德、相僅以身免,悉俘其眾,復歸柏壁。——《資治通鑑·唐紀四》
密遣黃君漢夜從河中下舟師襲回洛城,克之;因置兵為守,以斷河橋。王世充遣偽太子玄應率諸驍將盡銳攻擊,而校尉張夜叉等七十餘人戮力拒之,會帝發兵來援,賊眾乃退。《冊府元龜·帝王部·功業》

從這三段記載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在年輕時打仗是有多麼拼,連續幾天不休息是常事,將身體透支到極限。

到了李世民的晚年關於他身體狀態不好的記載便開始漸漸增多了,如《太平廣記》中描述的,李世民得了氣疾”,太醫治了許多次,都不見得好,而當時的金吾衛也曾得了這個病,吃了“牛乳煎蓽茇”就好了,於是便將這個藥方供給李世民,一吃果然見效,於是被賞賜為三品鴻臚卿。

勤政愛民,桌案前的勞模

李世民當政期間,更是勤勉有佳,古時帝王坐天下,說白了都是家天下,為自家守江山,但是人家到底讓百姓實現了安居樂業。

他對臣子們提出的建議貼在寢室的牆上,出入都觀看,將各地方官的名字和事蹟寫在屏風,方便自己坐時看,半夜都跑到弘文館去跟學士們討論經典,學習治國的經驗。

這樣的勤政,需要付出常人幾倍的精力,這也是導致唐太宗身體變差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人過於疲勞後,免疫力容易下降,導致百病生。

李世民用了一生,完成了別人幾輩子才能完成的功業,才有了萬國來朝的盛景,形成了“貞觀之風,到今歌詠”的史詩。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朕於天下士大夫,可謂無負矣;朕於天下蒼生,可謂安養矣。漢苦周勤,禹胼堯臘,以矜百姓之所致也。道存物往,人理同歸,掩乎玄泉,夫亦何恨矣!
所以李世民的早逝,和他早年征戰留下後遺症,以及他晚年勤政是有必然關係的,至於許多人認為的是縱情女色,吃丹藥等問題,我請你們瞭解一下歷史事實再來說,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