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培训班不是很赚钱嘛,为啥好多都干不了太久?

HN吕媛


很多中小学的培训班都是教师兼职或专职在做,在商业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几个老师,二个教室,一群学生就能盈利的情况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一是政府整治力度大,不合法经营的机构屡屡曝光。二是竞争激烈,同行业之间举报挖墙脚的不在少数。三是师资能力一般,没有形成口碑效应招生困难。四是没有系统运营能力,利润的分配,风险的规避,服务的跟进,课程的创新等等。

就像这次疫情突发,线上课程需求猛增,大家都提出线上教学,但是不难看出能够真正实现线上课程有序,有质量,有跟进,有效果的机构没有几家。任何商业化运作的项目都需要有商业逻辑作为支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机构能实现可持续性盈利。


一礼


你好关于培训班到底挣不挣钱还有为什么不能持续经营下去这两个疑问我来

发表下自己的观点.

(1) 办中小学培训班到底挣钱吗 ?

本人也是从事教培行业

培训班总共25个学生从二年级到初二区间

主要从事英语辅导同步学校课程

还有少儿自然拼读课程。

一个套餐就是一个学期总课时

32课时每课时120分钟,收费80-90/课时

也就是一个学生一学期2500左右

25*2500=62500元

我们算一下开支-房租一月4000

水电物业费算上5000左右

聘用的一个老师每月5000基本工资

加绩效总共7000左右.

还有平时的杂费支出等等利润非常低

而且非常操心因为我们教材都是自己研发的

研发这块又是一项开支还有小程序的费用

不做这行你是不清楚的很多开销细账.

而且老师流动性很大好的老师又太贵

那点学费根本不够开支的.

那些连锁培训机构去年我算了下

有十几家破产关门的头条有爆出过

可以搜索去看下都是资金链断裂

培训这块要么你就去做艺术类培训如舞蹈

跆拳道这些利润空间大学科类建议不要去做

其实这个问题也就回答了你第二个疑问

为什么不能持续下去的原因了

希望能帮助到您。


晓耕奶爸


1.赚的并不算太多,而且都是辛苦钱。

我之前在一个培训机构做学管,同事是任课老师真的挺辛苦,特别是寒暑假,从早上到晚上。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早上两个一对一,一对一学生一次课两个小时,八点到十二点。下午两个班课,一次班课也是两个小时。有时候晚上六点半到八点一对一学生。虽然在一个机构,一天感觉都见不到她。

那一个月很辛苦,才挣了四千多一点。后来辞职考编,而且辞职后算工资,又给她少算了一百多的课时费,她发微信问负责人工资是不是核算错了,负责人没回话。去年考上了编制,说比在辅导机构感觉好很多。

2.我在辅导机构,但是有人来应聘,主管不要,嫌年纪大。在我们看来,那个人年纪并不大,三十一二岁左右女生。所以担心自己有一天年龄大辞职了,或者被辞退了,找不到工作,真的太没有安全感了。感觉辅导机构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很多都没有五险一金什么的。


椰子与夏天


从一个培训机构在职老师分析为什么中小学生培训班看似很挣钱,好多机构为什么干不长久

一:培训机构投资人角度

(1)很多人投资人看着培训机构挣钱,但自己既不懂运营,不懂招生

(2)培训机构的核心是老师,很多投资人光收费,却不重视培养老师,导致口碑差,学生不出成绩,慢慢倒闭

(3)投资人为机构的选置地理位置差,机构环境差,交通不便

(4)投资人不注重课后家消沟通

二:财务分配角度

(1)培训机构房租过高,占比过重

(2)培训机构中咨询人员,教师课时费过高

(3)很多投资人把收来的学费开急于开分校,而没有控制风险,导致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4)招生费用前期投入过高,入不敷出而倒闭

三:员工角度分析

(1)培训机构的老师很多是兼职老师,人员流动大,导致学生退费多

(2)很多老师干的时间长之后,会带走机构学生出来单干,把校长架空

四:从同行角度分析

(1)大机构对小机构打价格战,竞争太大

(2)培训班门槛低,遍地开花,招生难度大

(3)线上教育的兴起,对线下机构打击过大


东哥数学大讲堂


一、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很难让学生和家长满意。(优秀的师范专业毕业生多数都进了公办学校,公办学校教师又不允许参与培训机构教学)二、现在多数公办学校通过“四点半课堂”、“延时服务”等变相的代替了培训机构。


忠州二小


培训学校消亡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中很多问题都是连锁反应,导致学校最终消亡:

①不懂招生: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误认为培训学校是教学的场地,其实培训学校是营销和教学的高度组合的,是招生和教学的场地。培训学校就像商场,就算商场有再好的产品,再好的营业员,如果没有客人去购买,就是仓库,只有关门。有些人误认为:我的教学好,价钱便宜,学生肯定会多,结果不是这样,你的教学好,别的学校教学也不差。就算是黄金埋在土里,不会闪光,放在几千公里没有人烟,闪光也没有用。不懂招生,又不借助专业、高手的力量,家长、学生不知道你,还是不会报名,没有生源,没有生源一切都是假的,只有自取灭亡。无奈之下只有降价、降价、再降价,利润逐渐减少,成本还在不断增加,问题却是越来越多。最后减少招生人员,减少宣传、降低招生费用,直至剩下校长1人。

最要命的是:还舍不得在营销上投资,在招生上面投资几千元也舍不得,只有学校几万、几十万的亏,情愿等死,闭门造车,自取灭亡。

②不懂管理: 大部分校长原来就是一个教书匠,自己根本没有管理经验,导致管理一片混乱,主管、员工把培训学校搞死,始终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始终坚守固有的思路经营,始终觉得真正的危机离我们还很远,始终期待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没有激励的薪资待遇,没有系统、没有流程,一盘散沙,无心恋战却又割舍不下,不如鸡肋,得过且过又想全身而退。

③同行业不正当竞争: 碰到恶意的"水军"。竞争对手在整你,你在明处他在暗处,诬告你,通过打官司破坏你的声誉。培训学校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有时候可以把一个培训学校彻底搞死。一个无理的家长照样也能把你搞死,比如刁民诽谤,胆战心惊,如履薄冰。

④没有市场调查概念: 盲目经营,胡乱增加教学品种,与各类竞争对手抢占市场,都是竞争对手,让教学产品琳琅满目,导致生源不会增加,成本逐渐增加,消亡是顺其自然。

⑤风险意识薄弱: 贷款经营,只求占领市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最后导致血本无归!

⑥媒体负面报道: 在中国,媒体说产品不好的时候,老百姓最容易相信。学校如果做大了,哪怕有万分之一的问题,并被投诉到主管部门,就有可能被吊销整个学校的办学许可证。

⑦资金断裂: 没有好的招生方法,不懂管理,不善经营,只会造成培训学校资金严重短缺,整个培训学校会一蹶不振,前功尽弃,一切都化作泡影。

⑧没有招生,现金流不稳定 : 管理者教学出身,不懂招生,教学产品定位不精准,开发三板斧,业绩俯卧撑,品控凭感觉,质量存侥幸。

⑨没有骨干人才:很多校长传统思维,高度集权,人才难以引进,或引进后不予重用,形同摆设,浪费人力资源,始终不能组建有效团队。校长忙死,员工没事干。学校最终没有核心竞争力导致死亡。

⑩组织架构不合理: 部门太多,都是领导,干活的没有。得罪某手中有权力的领导,该领导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给培训学校发展制造障碍。管理混乱,要么多头管理,执行者不知道听谁的,到最后是谁的都听,错的也执行。学校不死才怪。

⑪分工不明确: 管理者没有人力资源基础知识,任人唯亲。一人多岗,最终任何事都没做好。无奈之下把根本没有能力、没有阅历的人安排去做,仅凭自己好感而已,学校制度败坏由此开始。内部残杀,资源耗尽。

⑫没有企业文化: 员工没有归属感,只有一只脚进门,就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平台却不建造平台环境,学校很难走出很远,最后关门大吉。学校和员工其实就是合作体,校长千万不能把员工看成是来赚你的钱的,相反,而员工恰恰是帮你赚钱的。

⑬安全无意识: 培训学校自身安全有问题,一旦出事,自宫而死!

⑭临渴掘井: 招生是365天都要做的工作,不仅仅是在春、秋季、暑假、寒假才招生。很多学校平时不宣传、不招生,等到暑假、寒假就来不急了,所以导致每年暑假、寒假都有一大批培训学校关门。

⑮抱残守缺,固化思维: 很多校长自认为自己教学好,固步自封,自以为是,不思进取。自己不想想,如果你家灯泡坏了,花一块钱在门口超市买一只好灯泡,装上就亮,干嘛还要苦苦的研究灯泡,眼前的成功方案不要,还在苦苦的研究钨丝、生产玻璃,花了10几年时间也没有研究亮,净做些劳命伤财、徒劳无功的事情。所以这些学校财力、物力都会慢慢耗尽,债台高累,倒闭、死亡已是顺其自然。

以我10多年教培行业的运营和管理咨询经验,把日常遇到学校倒闭的普遍性问题都给您罗列出来了,你的问题答案肯定在我说的这些范围内,自行对照即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祝一切顺利!




王先生和他的朋友们


曾几何时,中小学生的课余培训班层出不穷,遍地都有,非常攒钱。随着教育部门的不断拨乱反正,这些本应纳入正常教育范畴的所谓“课余培训”,已越来越没有市场,这是大概率走向。


成为达


这两年政策比较紧,国家管控比较严格,另外国家为了支持减负,对于很多教培机构进行了管控,房租上涨,机构竞争激烈。所以近年因为各方面原因,导致很多培训机构失去生存的机会,没有跟随政策,做好调整


郑州上学吧


中小学培训现在基本已经被大机构垄断,小机构或个人去做,已经很少有足够利润,还不如去打工,因此很多做不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