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如果朱棣的對手是朱元璋,他會贏嗎?

中國歷史賞析


我是史海魅影,很高興為你解答。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靖難之役中朱棣的對手換成朱元璋,結果會怎麼樣呢?我想從一下幾個方面談談最終的結果。

第一,朱元璋是一個優秀的領導,朱棣是一個優秀的將領。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雖然徐達、常遇春是名將,但是每次出征之前朱元璋已經為他們規劃好了作戰方式,可見朱元璋有運籌帷幄的能力。反觀朱棣,靖難之役時候的他,只能算是一代名將,比起老謀深算的朱元璋差遠了。

第二,朱元璋是朱棣的父親。本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就不得人心,如果要造反的對象是朱棣的父親朱元璋,那麼朱棣那還能調動的了部隊。

第三,朱棣的燕王是朱元璋封的。明初所有的藩王稱號都是朱元璋分封的,聽話的自然就好說,不聽話的,朱元璋說弄你就弄你。明初這麼多厲害的開國名將和名臣,不都被朱元璋給擺平了,難道朱棣能力能夠超過他們嗎?

第四,朱元璋背景深厚,朱棣只有北平一個地方。全天下都是朱元璋打下來的,朝廷上下都是他的人,他手裡還有最著名的特務機構錦衣衛,朱棣有任何異動,絕對逃不過朱元璋的眼睛,更別說造反成功。

總結一下,朱棣對手是朱元璋的話,他無論是能力、背景、群眾基礎都不如朱元璋,談何勝利。





史海魅影


能夠提出這個問題,確實十分大膽,首先需要解釋一下,即便是野心勃勃的朱棣,也不會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造反。


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除了長子朱標被封為太子之外,兩個兒子早年夭折,剩下的23個都被封為了藩王。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分封諸侯就是取亂之道,整個明朝皇族最為這件事情擔心的就是朱標的長子朱允文,朱允文曾經向他的爺爺朱元璋建議要削弱藩王的實力,但是朱元璋並不以為然,畢竟所有的藩王即便實力再大也是他的兒子,他這個做父親的千秋功業威震海內,做兒子的無論如何都不敢造他的反。

即使像朱棣這種有野心的人想要造反,朱元璋其實早就在他們身邊安插了特務,也就是傳說中的錦衣衛,這些人效忠於最高皇權,也就是朱元璋,一旦朱棣有造反的意圖,朱元璋就能立馬知道並且採取行動。

朱元璋不怕他的兒子會造反,但是年輕的朱允文卻沒有這麼高的威望,他很擔心他的23位叔叔會造反。

朱元璋在臨終前終於站在朱允文的歷史上考慮了問題,他想到自己的幾個心高氣盛的兒子可能不會不滿意這位侄子坐在皇位上,但最多是說說風涼話,少進貢一些貢品罷了。唯獨有一人朱元璋放心不下,那就是狼子野心的朱棣。朱元璋在臨終前將朱允文叫到身邊,留給了他一句只有三個字的遺言:“殺朱棣!”


朱元璋登上皇位後濫殺功臣,但他終究對自己的親生骨肉下不去手。可是朱元璋不忍心殺自己的兒子,朱允文就真的忍心殺自己的叔叔嗎?朱允文登基之後開始削弱藩王的實力,但也只是緩和地削減他們的封地,並沒有將他們置於死地。朱允文的仁慈給了朱棣機會,不甘心坐以待斃的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了“靖難之役”。

朱棣是野心家,但不是瘋子,他絕對不會選擇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造反。

朱棣沒有選擇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造反,就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朱棣根本不是朱元璋的對手,作為明朝末年起義軍的將領,朱元璋的統帥能力是首屈一指的,他先消滅了盤踞在東南的張士誠,又在鄱陽湖一戰火燒陳友諒一統南方,之後率軍北伐趕走了元朝政府,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從南方統一北方的人。

經過連年征戰,朱元璋在軍隊中的威信是很高的,被敬若神明。朱元璋手下那些能征善戰的武將都被他訓得服服帖帖。“靖難之役”剛開始的時候,朱棣率領大軍南下,只是碰到一般將領率領的朝廷軍隊,作戰就極為困難,若是遇到朱元璋率領的明朝主力軍,簡直是毫無一戰之力。


趙公


很簡單不會贏。

我從幾方面來證實一下。

第一.朱棣起兵打的年號是洪武,起兵的理由是清君側,也就是朝中有奸人出現,擾亂朝政。但是藩王進京勤王是要有皇帝的密旨才能進京,這一點就能把朱棣限制住,首先朱元璋還活著呢,自己立下的規矩,你作為兒子不遵守,後果就是被削藩,然後終身圈禁。

第二.朱允炆曾經下過一道聖旨“毋使朕有殺叔父之名”這話成了朱棣的擋箭牌,很多危及的時刻都被朱棣跑了。但是朱元璋就不會,只要你起兵造反,不管你是幹嘛滴,統統幹掉,這是老子的江山。

第三.朱棣起兵造反後,朱允炆用人不當,導致了他的失敗,給一個白痴李景隆帶領五十萬大軍,這不輸就怪了。但是朱元璋雖然沒有什麼開國功臣在了,但是用人調兵遣將方面,不會犯這種錯誤,也就給不了朱棣可乘之機。

所以朱棣如果正面剛朱元璋的話,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死。


落枔


古代皇帝的上位,一般來說是三種情況,一種就是來自於繼承權,也就是父親傳給兒子,或者爺爺傳給孫子,又或者叔叔傳給侄子,當然也有傳給義子的,像後周的郭威傳位給養子柴榮,第二種就是造反的達到皇位,比如起義推翻前朝,又或者政變得到皇位,劉邦和朱元璋就是靠著起義起家的,而李世民和朱棣就是靠著政變起家的,第三種就是禪讓了,這種屬於典型的臣子控制皇權的結果,而朱棣的靖難之役就屬於政變的性質。

問題中說如果在靖難之役中朱棣的對手是朱元璋的話,明成祖能夠獲得成功嗎?這個問題其實答案很明顯,那就是朱棣基本上沒有成功的可能,之所以說基本上,而沒有將事情說滿,畢竟世界上並沒有完全絕對的事情,那麼為什麼朱棣幾乎沒有什麼勝算呢?

我們先來看看朱棣面對著朱允炆的時候,雖然朱棣取得了最後的好處勝利,不過過程並不是一邊倒的順利,相反朱允炆甚至有幾次能夠成功的機會,只是被朱允炆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比如說朱允炆要求士兵不能夠傷害朱棣,這讓士兵們怎麼打,還有就是朱允炆其實因為削藩得罪了他的所有的叔叔們,自然在朱棣造反的時候,沒有其他的藩王勤王了,反而是支持燕王造反,當然他們可能或明或暗來支持,比如得到寧王朱權的八萬人馬,所以朱允炆的失敗是多方面的結果。

如果朱允炆換成朱元璋的話,朱棣面對的對手可不是朱允炆這個長在婦人之手的皇帝,而是一個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軍事家,按照毛主席的說法: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也就是說在朱元璋在皇帝中間領兵打仗的能力是僅次於李世民的,這在歷史上絕對是一個很高的評價了,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武將出身的皇帝並不在少數,像劉邦、劉秀、劉裕、陳霸先、柴榮以及趙匡胤,這些都是能夠領兵打仗的皇帝,並且戰績還都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劉秀、趙匡胤,但是朱元璋的能力還要在他們之上,可見這個朱元璋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皇帝。

當然與朱棣相類似的還有李世民,雖然都是造反,那是李世民的能力以及軍功在唐朝無人能及,更是有著一大群武將的支持,這些人甚至在玄武門政變之後能夠很快的控制京城的軍隊,這一點從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並沒有什麼反應就能夠看得出來,可見這個時候的李淵已經被控制住了,但是朱棣並沒有達到這樣的地位,想要像李世民一樣反擊老爹朱元璋,想想都不可能,除了地位上的差距之外,還有就是朱棣根本就不能夠在京城,想要效仿李世民,根本不可能,所以朱棣只能夠在北京起兵造反。

但是朱元璋的軍事能力並不是朱允炆能夠比擬的,要知道朱元璋可是從一個大頭兵一步步走上帝王之路的,這也是經過生死磨鍊才有至尊的地位,而且他的手下可是有著一大群文臣武將的,比如徐達和常遇春等等,雖然有著武將們的開疆拓土,但是早期的朱元璋還是親自參與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戰爭,最重要的就是消滅元朝的戰爭,雖然是徐達為帥,常遇春為先鋒,但是怎麼打都是按照朱元璋制定的方針在執行,而朱棣雖然在成為燕王鎮守北平的時候,先後多次出兵北伐,但是在明朝建立的過程中並沒有像李世民那樣建立功業,所以雖然朱棣也很能打,統兵也很有一套,不過在他老爹的面前,還是有著班門弄斧了。

更何況就算朱元璋的手下大將徐達和常遇春等人已經去世了,並且手底下的很多武將都被朱元璋收拾了,但是依舊有著很大一部分跟著他打天下的功臣存在的,比如說耿秉文,最重要的就是朱元璋的看人的眼光是異常毒辣的,所以不會像朱允炆那樣犯下使用李景隆這種廢物的,所以朱棣想要打敗他爹朱元璋,可能性並不高。

第二點就是造反都是要有一個名頭的,比如朱棣的造反就是打著“靖難”的旗號,像漢朝的七國之亂不就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嗎?朱棣的這個造反的藉口對於朱允炆來說還算是一個藉口,但是對朱元璋使用的話,完全沒有理由啊,並且朱棣的燕王就是來自於朱元璋的冊封,並不是想李世民那樣自己靠軍功得到的,就算是自己靠本領得到的,但是皇帝的命令誰還不服,當年李世民也就是在皇城之內,如果也像朱棣那樣在京城之外造反的話,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會太大,雖然李世民的個人能力非常突出,而朱棣還不如李世民的能力強,自然不可能取得成功。

第三點就是朱允炆因為削藩得罪了諸多藩王,所以朱棣造反的時候,他們都是處在觀察的狀態或者幫助朱棣,但是如果面對著朱元璋的話,小編認為像寧王朱權出兵8萬幫助朱棣的做法,一定是不會實現的,畢竟對於這些藩王而言,他們的位置來源於父親朱元璋,要他們反對親爹和自己的侄子,本質上就是不同的,所以朱棣要是造反攻打朱元璋,基本上不會有藩王響應,就是他手下的軍隊可能都會有反對的聲音。

最後一點就是朱棣的封地只有北平,面對的卻是擁有整個明朝的朱元璋,其實就算是面對朱允炆的時候,朱棣都打得那麼艱辛,比如北平差一點就被李景隆攻破,而朱元璋在世的時候,手中的權利是多麼大的,當年那些功臣都被他殺掉了大部分,可見這些人想要反抗一下都是沒有可能的,所以朱棣要是有著一點風吹草動,自然是逃不過朱元璋的耳目的,就像曾經秦王朱樉有點過錯,都被朱元璋直接召回京城,要不是朱標求情的話,可能還真的沒有那麼容易回到西安的,可見這些藩王都在朱元璋的掌控之下。

所以如果朱棣面對朱元璋,如果他有著不軌的想法,可能都會被朱元璋事先了解到,並且軍事能力上還不佔優勢,想要以地方抗衡明朝中央,再加上沒有兄弟們的相助,能夠成功才是奇怪的事情了!


語說漫談


不會贏,不要忘了朱元璋能當上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不光是靠馭人之術,更重要是有非常牛逼的戰略目光,能看到徐達,常遇春這些將領看不到的東西。還有就是朱元璋不會下達不殺朱棣的命令,如果朱棣遇到朱元璋必敗無疑。


胖貓說歷史


在明朝有兩個永遠讓不過去人物,一是朱元璋這個開國大帝,二是朱棣這個永樂大帝,將明朝推向了興盛的頂峰,都是人中之龍。

朱八八

如果將兩個人作為對手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把時間跨度利用假設將時空穿越,他們在靖難之役,發生戰鬥最後鹿死誰手呢?

首先了解一下這兩個人的關係,以便於我們後續工作的展開:朱棣是朱元璋兒子,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孫子,朱棣的燕王是朱元璋給封的。

朱允炆



現在他們倆是對手關係,於是展開搏殺:

孫子曰: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第一局:講天道大義

朱棣帶兵攻打老子朱元璋,按禮制論:這是兒子反老子,天道不容!按君臣論:朱棣以下犯上,這是謀反;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口號:清君側,靖難役,在朱元璋面前,是完全變味道了,這是謀反了,罪名已經坐實了!

朱棣

在天道這一塊,朱棣是一敗塗地!

第二局:天時

後世學者將靖難之役的失敗原因,歸結為朱允炆的南兵沒有掌握時節,準備不充分,導致大量的士兵被凍傷、凍死,戰鬥力減弱十分明顯。而朱棣的北方軍隊,準備充分,佔盡了天時的優勢!

現在作戰對手換成了老謀深算的朱元璋,同時也是身經百戰的朱元璋,朱元璋當年在北伐攻打元大都的時候起兵時間是8月,攻陷濟南城的時候是12月,一直打到元大都的時候,已到了來年的2月,北方寒冷下雪,這個深刻的作戰經驗,老朱是親身經歷過的,因此在作戰準備上,士兵過冬的衣服,肯定是要先期準備的,不會犯朱允文的錯誤,朱允炆最大的敗筆,不就是因為準備不足,南方士兵到北方沒見過雪,被凍死、凍傷讓戰鬥力銳減嗎?

因此北方的這個天后因素,不會對朱元璋的軍隊造成任何的影響。這一局中,他們倆人打平手,因為老天爺只按照自己的規律做事情,不管你是誰,違背上天都會受到他的懲罰。兩軍的部隊都準備了過冬的衣服的話,上天就是公平的,不會對任何一方造成傷害。

朱棣和朱允炆之戰中出現的天氣因素,被化解掉了,他的優勢就消失了。

第三局:地利

這個因素,就比較有意思了,這個可以追尋歷史的足跡,找一下當年的戰場,研究一下當年誰奪得了地利的先機。靖難之役中出現的主要戰場有:鄭村壩之戰、白溝河之戰、夾河藁城之戰、滹沱河之戰、東昌之戰、濟南之戰、靈璧之戰、渡江進京等戰役,地利因素全部反應在這些戰鬥中。

朱元璋北伐時,任用大將徐達,在以上地方,打了大大小小的無數次戰鬥,比較著名的就有濟南之戰,攻陷元大都,對這些作戰地域瞭如指掌,尤其是朱元璋這個地形狂人,在當和尚的時候穿著百衲衣,走遍了祖國的山川河流,掌握了地形對作戰影響的要義,在打陳友諒、吳王張士誠的時候,不就是手到擒來嗎?

反觀藩王朱棣就不一樣了,自己的封地在燕地,雖然也打了很多仗,但是呢,朱棣打仗都在北方和匈奴打,草原作戰經驗豐富,靖難之役的戰場,是路過的多,真正作戰過的,就沒有了!

朱允炆的失敗不就是因為沒有哪個將領瞭解地形,也是走到哪裡,地形研究到哪裡嘛?

兩者相比,朱元璋的優勢明顯,而朱棣只能走到哪裡地形研究到哪裡,自然戰場上地形的先機就完全在朱元璋手裡了!

第四局:將者

孫子兵法雲:將者,智信仁勇嚴,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是將的重要性,老百姓的俗話講的更貼切一些:“兵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靖難之役的雙方的作戰將領,決定了作戰的走向!

朱允炆集團主要戰將有:朱允炆、耿炳文、李景隆等;

朱棣集團主要戰將有:朱棣、張玉、朱能等;

這些人拿出來溜溜,我們便知道高下,朱允炆自己歲數太小,有沒有打過仗,底下人說啥就幹啥,要不然也沒有靖難之役啊!這個大領導在作戰中除了充當攪屎棍子的角色,別無它用,臨陣換帥,將耿炳文換成李景隆就是小屎棍子的傑作。

耿炳文明朝的開國元勳和許達、常遇春打過不少的大仗,作戰經驗豐富,是一名可以稱得上名將的作戰將領。

李景隆是一個類似於教練的角色,是一個練兵的好手,但沒有打過仗,作戰經驗嚴重不足,西點軍校有這樣一句話:再真實的戰場模擬,都培養不出來優秀的指揮官,再不真實的一線戰鬥,都勝過千萬遍戰場模擬!用在這裡最恰當不過了,李景隆就是練兵教授,打仗的小學生。

朱棣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官,他在太祖年間,多次和外族人打仗,而且多勝,作戰經驗豐富,和朱允炆比勝他千倍。後來朱棣的文治武功都在永樂盛世上集中體現了,不做贅述。

張玉,也是作戰經驗豐富的名將,曾經和名將藍玉並肩戰鬥,又隨朱棣征戰塞北,出名是自己獨立參加捕魚海兒戰役,靖難之役中兩次打敗李景隆!

朱能,早年跟隨朱棣,曾經收降乃不花,多次跟隨朱棣塞北征戰,作戰經驗豐富,兩次打敗李景隆、耿炳文,也是一名干將。

曹操關於將的一個經典的論述用在這裡是比較恰當:自古將者,如同醫者,醫生治死的人越多,治病的經驗越豐富,將軍打的敗仗越多經驗越豐富。

因此將軍的作戰經歷決定了整個戰場的進度和進程,也決定了最終戰爭會走向哪一方就連經驗豐富的將軍,會取得最終的勝利。靖難之役的結局充分證明了將在整個作戰過程的作用。

現在時空轉換,如果朱元璋和朱棣打仗在用人上會出現什麼變化呢?朱元璋在用人上那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他在位絕對不會聽信讒言,在打仗上絕對不會犯朱允炆換將的錯誤。這兩個錯誤避免掉了,那麼就是剩下主將的統兵能力和作戰經驗了!

朱元璋的作戰經驗,是朱棣作戰經驗的10萬倍,在統兵能力上,朱元璋的統兵能力,是朱棣的10萬倍,朱棣在這一局上基本上沒有勝算。

第五局:法

法決定了部隊的戰鬥力,同時決定了人心向背和士氣,朱元璋出馬,朱棣會陷入人海戰術,各地藩王都是朱元璋兒子,燕王朱棣就會陷入三面包圍的的困局之中;根本就沒有喘息的機會。而不是朱允炆在位,各地藩王在等待和觀望,朱允炆一個月削藩5王,其他的王根本就沒有心思跟著中央軍戰鬥,因為幫助朱允炆勝利了,最後自己的封地和權力被限制,而不是得到更多的封賞,朱棣如果勝利了自己還是保持原有的封地和公爵,沒有變化,一個是損失利益,一個是利益不變,哪個更划算呢,自然是觀望朱允炆兵敗!朱元璋就不一樣了,幫助老朱的都會得到封賞,如果在剿滅朱棣的戰鬥中拔得頭籌,那麼朱棣的封地就有可能歸自己,這個蛋糕多大啊,多有誘惑力啊!那必須是竭盡所能殺朱棣,這是在王的層面出現的變化。

戰將會有什麼變化呢?朱棣手下戰將張玉和朱能,是見識過老朱的手段的,對於他們而言,幫助朱棣,這是在謀反,藍玉就是他們血淋淋的例子,張玉和朱能還能死心塌地的為朱棣賣命嗎?自然是不會。

因此在這一局中,朱棣是必敗無疑。

綜上所述,如果靖難之役的主帥換成了朱元璋,燕王朱棣絕對沒有勝算的可能,但是歷史不可假設, 這只是後世人對前世的一種希望而已。


少華聊史


告訴你答案,只要不是朱允炆這頭驢,換頭豬上去都能贏!可是歷史一旦有任何改變,都不會有你我在這裡吹水。


再次仰望


朱標在位,朱棣也不敢反,也沒理由反,何況是他老子朱元璋。原因是朱棣沒那膽也沒那心!朱允炆在位,朱棣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只能說,朱允炆的帝王之術太菜!僅此而已


二師兄要喝茶


上帝讓誰滅亡,先讓他膨脹


用戶6437439171781


這事就不會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