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宮到底是怎麼樣子的?

小嶽美睫


中國古代的宮殿可能最出名的就是漢朝的未央宮,唐朝的大明宮,明清兩代的紫禁城最為眾人所知。

漢朝的未央宮由蕭何督建,漢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現在西安龍首原。

未央宮是中國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宮殿群之一,總面積相當於六個紫禁城,蕭何曾對高祖進言:“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由此可見漢家宮闕應該是奢華,壯麗的。

未央宮是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一個朝代的理政之地和禁苑,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大熊崽兒


總體來說,古代皇宮多采取嚴格的中軸對稱的佈局方式。同時前後分為兩部分,即“前朝後寢”:“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舉行大典之處,“後寢”是皇帝與后妃們居住生活的所在。例如北京紫禁城。

但是,歷代皇宮根據皇帝的統治思想又各有不同特點。可參考歷史上的著名宮殿。

秦朝----阿房宮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每吞併一個諸侯國,便令工匠仿照該國宮室樣式,再造於咸陽,將各國擄來的美女、鐘鼓納入其中。阿房宮以阿房宮前殿為中心,在周圍建造了270餘座離宮別館。宮室之間以“空中走廊”連接。這些走廊又依地勢直達終南山下,在山頂建宮闕作為阿房宮大門。

漢朝----長樂宮、未央宮、建章宮

長樂宮,未央宮、建章宮,又稱“漢三宮”,是漢代皇宮的主要建築。其中自未央宮建成之後,漢代皇帝都居住在這裡,所以它的名氣之大遠遠超過了其他宮殿。後世文獻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代宮城的代稱。整個宮殿又由承明、清涼、金華等40多個大小宮殿組成。南部正門以北偏西建未央宮前殿。

唐朝----大明宮、紫薇宮

大明宮沿中軸線對稱,左中右三路的佈局方式,這也是後世宮殿遵循的基本佈局。中國宮殿建築在漢代甚至更早就形成了中軸線思想,但是真正完全按照中正、對稱的中軸線原則建築的只有隋唐太極宮和大明宮。這一佈局方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如金朝上京城宮城、元大都宮城、明清紫禁城、明代南京故宮、中都鳳陽故宮,以及很多王城均沿襲了這一佈局特點。這是封建時代宗法禮制和帝王權威的象徵。

紫薇宮是武周時期武則天在洛陽所建皇城,武則天用獨特的方式和創新精神首次創建了上圓下方的明堂,一反過去拗於周制的復古傳統和呆板四方的單層建築模式,又在內涵上繼承了“象天法地”的設計原則,開創了中國古代建築由方到圓的先河。它所體現出的天子與天相通、象徵性表達四時、十二時辰、二十四氣以及四面八方、天人合一、天圓地方等宇宙時空觀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後來的明清禮制建築——天壇祈年殿的形制與設計。

明清----紫禁城

即現在的故宮,這個大家都比較熟悉。很多人也都參觀過。即使沒有參觀過,清宮劇裡總見過,哈哈。。。一句話,中軸對稱,氣勢宏偉。


揚帆起航0428


說到古代的皇宮什麼樣,這事兒光用語言肯定是沒辦法說明白,最好是有圖有真相才容易理解,縱觀國內,目前留存下來的古代皇宮也就2處,一處自然是大家都知道的,位於咱們北京的心臟地界的故宮博物館,它是大明朝永樂皇帝打造而成,是目前留存下來最完整的明代皇宮,後來明代在崇禎皇帝手上滅亡,這座皇宮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做過幾天大順王朝的帝宮,之後便被從山海關而來的滿人趕跑了,在後來,這裡成為了滿族人建立的大清皇宮,裡面的建築基本和大明時期有少許差別,但是大體上的格局是沒有改變。所以說,故宮的現在的樣子就是明清皇宮的標本。


但是另外一處留存完整的皇宮,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它便是在瀋陽的盛京故宮,是清朝前期的皇宮,由努爾哈赤創建,距今也300年的光景了,這裡目前也是保存非常完好,是一座純清代的皇宮標本,下面咱就發幾張筆者實拍的盛京故宮圖,大家可以一睹古代皇宮的真實模樣,您上眼嘞~

這座皇宮在大清入關後,就基本被閒置了,作為後世皇帝上祖墳臨時休息的老家,基本保存了清前期的特徵,如果您來瀋陽,記得一定要看看這個實實在在的古物,親眼見證一下古人皇宮的奢華。


老豬的碎碎念


古代皇宮的建造有一定的設計風格和佈局,主要特點有:

1,宮殿的佈局

(1)嚴格的中軸對稱

為了表現君權受命於天和以皇權為核心的等級觀念,宮殿建築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的佈局方式。中軸線上的建築高大華麗,軸線兩側的建築低小簡單。這種明顯的反差,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中軸線縱長深遠,更顯示了帝王宮殿的尊嚴華貴。

(2)左祖右社,或稱左廟右社

中國的禮制思想,有一個重要內容,則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有土地才有糧食,“民以食為天”,“手中有糧喜氣洋洋,手中無糧慌慌張張”、“有糧則安,無糧則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人所共知的天經地義。左祖右社,則體現這些觀念。所謂“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所謂“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糧食,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後。

(3)前朝後寢

這是宮室(或稱宮殿)自身的佈局。大體上有前後兩部分,一牆之隔,“前堂後室”,即“前朝後寢”。所謂“前朝”,即為帝王上朝治政、舉行大典之處。所謂“後寢”,即帝王與后妃們生活居住的地方。在“前朝”中央靠牆處,設有御座,這是帝王上朝坐的地方;在“後寢”,則沒有床具,供休憩之用。

2,宮殿外陳設

(1)華表

古代設在宮殿、城垣、橋樑、陵墓前作為標誌和裝飾用的大柱。設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一般為石制,柱身通常雕有蟠龍等紋飾,上為方板和蹲獸。華表高高聳立,既體現了皇家的尊嚴,又給人以美的享受。豎立於皇宮或帝王陵園之前,將其作為皇家建築的特殊標誌。

華表起源於墓碑(木製),後來人們將木柱豎於交通要道,作為識別道路的標誌,故稱“華表木”或“恆表”。不久,君主又讓人們在上面刻寫意見,稱其為“誹謗木”(古代“誹謗”一詞是中性詞,指責過失的意思)。隨著原始社會的瓦解,奴隸制度、封建制度社會相繼建立,已經不允許人們在“誹謗木”上刻寫“諫言”,而演變為刻上雲龍紋的華表。

(2)石獅

宮殿大門前都有一對石獅(或銅獅)。石獅(或銅獅),有辟邪的作用。又因為獅子是獸中之王,所以又有顯示“尊貴”和“威嚴”的作用。按照中國文化的傳統習俗成對石獅系左雄右雌。還可以從獅爪所踩之物來辨別雄雌。爪下為球,象徵著統一環宇和無上權力,必為雄獅。爪下踩著幼獅,象徵著子孫綿延,必定是雌獅。在中華大地還有北獅、南獅之分。北獅雄壯威嚴,南獅活潑有趣。還有所謂“三王獅”,那是因為獅子是獸中之王,而獅子所蹲之石刻著鳳凰和牡丹,鳳凰是鳥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王,故稱“三王獅”。

(3)日晷

即日影,它利用太陽的投影和地球自轉的原理,借指針所生陰影的位置來顯示時間。

(4)嘉量

我國古時的標準量器。全套量器從大到小依次為:斛、鬥、升、合、龠。含有統一度量衡的意義,象徵著國家統一和強盛。

(5)吉祥缸

置於宮殿前盛滿清水以防火災的水缸,有的是銅鑄的、古代稱之為“門海”,以比喻缸中水似海可以撲滅火災,故又被譽之為吉祥缸。如北京故宮中的吉祥缸,古時每年冬天在缸外套上棉套,覆上缸蓋,下邊石座內燃炭火,以防止冰凍,直到天氣回暖時才撤火。

(6)鼎式香爐

有蓋為鼎,無蓋為爐。是古代的一種禮器,舉行大典時用來燃檀香和松枝。

(7)銅龜、銅鶴

龜和鶴是中國文化中的神靈動物,用來象徵長壽,慶賀享受天年。最有名的被稱之為龍頭龜、仙鶴。

宮殿建築又稱宮廷建築,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突出皇權的威嚴,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築物。這些建築大都金玉交輝、巍峨壯觀。

從秦朝開始,“宮”成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宮殿則成為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中國宮殿建築的規模在以後的歲月裡不斷加大,其典型特徵是斗拱碩大,以金黃色的琉璃瓦鋪頂,有絢麗的彩畫、雕鏤細膩的天花藻井、漢白玉臺基、欄板、樑柱,以及周圍的建築小品。北京故宮太和殿就是典型的宮殿建築。

為了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表現以皇權為核心的等級觀念,中國古代宮殿建築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的佈局方式:中軸線上的建築高大華麗,軸線兩側的建築相對低小簡單。由於中國的禮制思想裡包含著崇敬祖先、提倡孝道和重五穀、祭土地神的內容,中國宮殿的左前方通常設祖廟(也稱太廟)供帝王祭拜祖先,右前方則設社稷壇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社為土地,稷為糧食),這種格局被稱為“左祖右社”。古代宮殿建築物自身也被分為兩部分,即“前朝後寢”:“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舉行大典之處,“後寢”是皇帝與后妃們居住生活的所在。

中國宮殿建築以北京的故宮為代表。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宮廷,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過。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有房屋9千多間,故宮周圍是數米高的紅色圍牆,周長3400多米,牆外是護城河。故宮規模之大、風格之獨特、陳設之華麗、建築之輝煌,在世界宮殿建築中極為罕見。

故宮分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發佈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築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些建築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建築形象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三個大殿的內部均裝飾得金碧輝煌。故宮的後一部分——“內廷”是皇帝處理政務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這一部分的主要建築乾清宮、坤寧宮、御花園等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建築多包括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它們均自成院落。





先秦說書將


皇宮要從兩方面說,首先中國歷史兩千多年間,產生了數百位皇帝,差不多每個皇帝都營建了規模宏大、氣派豪華、富麗堂皇的陵寢,而且這些陵寢都建在了吉佳壤、風水寶地之上。在皇帝的心目中兩者同等重要。在世人的心目中,似乎往往更注重皇宮,而輕視皇陵。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上看,皇陵的重要性比皇宮一點也不差,甚至更有價值。

一座皇宮,可以多個皇帝居住,甚至幾個王朝共同使用。 中國皇宮歷經秦咸陽宮、阿房宮;西漢未央宮、長樂宮,東漢南宮、北宮;隋朝大興宮、紫微城,唐朝大明宮、上陽宮等;其中,始建於隋朝的洛陽皇宮紫微城歷經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北宋七朝的相繼使用,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宮。 北京的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兩朝的24個皇帝都在那裡居住過,前後用了500年,紫禁城基本上沒有大的改變,所以皇宮可以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相沿承襲。最能代表皇權的的是寶璽,明朝寶璽二十四方,清朝寶璽二十五方。 皇陵則不然,一個皇帝一座陵,營建的時代不同,當時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情況各異;每個皇帝的愛好、志趣也不同,因而每座皇陵都帶有那個時代的鮮明特點。所以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上看,皇陵比皇宮更重要。

再者呢,皇宮的作用及象徵 皇宮就是首都,同時也是帝國的中心點。它可以消除首都中的貪汙及工業損秏,不過對其他的城市來說,離首都愈遠,貪汙損秏消除的效果就愈小。而一個帝國同時間只能有一座皇宮,不過每一個文明還都可以建造一座紫禁城。當人們開始在城市組織他們的社會時,他們的政府也變得更有結構並且更正式。在早期,城市的領導人在城市內設置他們的總部來管理這個城市。而在很多時候,這棟建築也通常是領導人的住所。在富庶的城市中,這些建築設施通常都會被擴建成大型並且佔地廣闊的建築,而 且有極豪華的裝飾顯得相當的氣派。這些都是市民榮耀感的來源,而且加強了領導者周圍有關於權利氣氛的 摺疊皇宮嬪御制度 古人把為皇帝提供性服務的制度叫做嬪御制度。把嬪御所居之處叫做六宮。皇后是皇帝的正妻,位居中宮、並統率六宮,皇后便是六宮之長。嬪御制度和六宮制度是同一個意義。周代,內宰(國君的內廷事務官)的職責之一是,用陰禮(女性應遵循的禮節規範)教導六宮女御、掌進御於五所。秦代,取六國的美女列六宮。幫助漢高祖建立制度的儒生叔孫通,揉合古禮和秦制,把六宮制度延續和確定下來,以後歷代大同小異。六宮嬪御成為制度,就需要給那些為皇帝提供性服務的女性定立名號。《周禮》規定,天子立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天為乾地為坤,皇天配后土。因此,各代皇后只有一個(有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例外)。皇后以外,嬪御的名號、數量各代都有不同的規定。除了有名號的嬪御以外,還有數不清的宮女。


小小文字生


漢代宮殿建築挖得不多。主要講一下未央宮。下面分別是未央宮前殿遺址,未央宮前殿平面圖,根據楊鴻勳未央宮復原圖!

規模很大,前殿基址南北長350米、東西寬200米,北高南低,北部最高處高出今地面15米。面積7萬平方米,相當於3個羅馬鬥獸場。圖中中間的路寢殿達到8280平方米。如果數據沒錯的話,相當於2.5個太和殿大小,相當於5個羅馬萬神殿大小。


週週周樹人


花 40塊錢買一張故宮門票去參觀下不就知道了。

建國後,宣統皇帝溥儀想去看看兒時久居故宮也得買票。


非著名喜劇之王


自己去故宮看看就好了。


cj談情


去看看就知道了


很疼


金碧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