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2000年前後,是國產電視劇很有意思的一段時期,這期間電視劇從業者們膽子都比較大,在各個類型都硬生生趟出一條新路,比如我國曆史題材電視劇的里程碑《走向共和》、《大宅門》,警方直接本色出演的紀實風格刑偵劇《12•1槍殺大案》,題材上很有突破性的作品《大染坊》、《二馬》等等,當然還有一種,帶著嬉皮笑臉面孔、調侃世間百態的電視劇,比如這次要向大家推薦的

《貽笑大方》(2001)。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這部葉京自編自導自演的電視劇,是一部有他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和《夢開始的地方》、《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這兩部大院題材作品不同,《貽笑大方》非常鬆弛,甚至是稱得上有些“放肆”,在北京臺首播以後,還沒播完就被有關部門禁了,葉京曾調侃自己是“中國唯一地下電視劇導演”,所有電視作品都遭遇了審查,當然,只有《貽笑大方》的遭遇最慘。


我第一次看完是從小攤上買的VCD,不過慶幸的是現在一些視頻網站都能看到這部懟天懟地懟空氣的神劇了。除了葉京外,本劇的幾位主演張涵予、傅彪、小陶虹、馮雷、於蘭等,當時都還不是“腕兒”,但已經能看出未來大火的潛質了。

01

《貽笑大方》就是一部電視劇版的《逐夢演藝圈》,各位看官先別錘我,我說的是劇情上,講的就是一幫演藝界的邊緣人,混著混著突然成名的故事。當然,就內涵和品質來說肯定完爆畢導那部。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葉京扮演的費小弟是個自認為懷才不遇的編劇,經過哥們蔣力(張涵予飾)認識了偽大款吳立偉(傅彪飾),三人一見如故,創辦了偉歌影視公司。為了給公司要拍的電視劇拉投資,三個人四處出擊,先後遇上了香港富婆、土味行長、偽文化人土豪、黑社會老大等各路奇葩人物,在接近絕望的時候,最後誤打誤撞,電視劇拍成了,播出以後三人就此成為影視圈的名人。

初看《貽笑大方》,覺得挺亂的,這拍得都什麼啊。後來再重溫一次……還是差不多。

這劇在敘事上,沒有啥精妙結構可言,情節銜接不強,劇情感覺就像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導演非常喜歡用戲中戲這個套路,雖然幾個戲中戲很有趣,但是嚴重影響了敘事節奏,主線沒有連貫性,觀眾容易看不懂。後半段,整個故事又顯得拖沓,用個可能不是很恰當的比喻,一桌大菜,廚師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小菜和蘸水上了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葉京飾演費小弟(左)、張涵予飾演蔣力(右)

臺詞我覺得是這部戲被禁的主要原因之一,你很難相信一部上星的電視劇能這麼貧、這麼“粗俗”。一開始,費小弟和蔣力去赴老闆的飯局,兩個人就討論著怎麼找“小蜜”陪桌,隨後“蜜”和“嗅”就是全劇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之一。再來看看這些臺詞:“您在歌廳工作,是個三pei”、“你們這些diao記者是得找黑社會大哥收拾”、“叫X也不行,叫小姐也不行,那叫您什麼啊?”……幾個主角經常互開不著邊際的葷玩笑:

吳麗萍:中國睡覺不閉眼睛的人是誰?

張飛跟牛皋啊。

費小弟:張飛不跟人搞跟牛搞幹什麼。

看到這些“髒亂差”的臺詞,你是不是覺得被禁播並不意外。另外,這劇的製作比較粗糙,很難相信,葉京剛拍過《夢開始的地方》之後,為何《貽笑大方》拍得這麼“簡陋”,可能是為了拍出現實生活的粗糲感吧。有些鏡頭,群演的表演太過業餘。佈景隨意,攝影更是動不動就對著人臉來個大特寫。配樂也是一言難盡,看得出葉京對古典樂很有研究,但是在這劇裡古典、流行一股腦亂燉,有些地方配得很經典,但也有更多的地方讓人摸不著頭腦。

可能正如葉京說的,這戲是拍著玩的,就是來掀娛樂圈那點事的底,“有那個意思就行了”。

02

說了這麼多壞話,《貽笑大方》是怎麼在豆瓣上得的8.9分的?是粉絲濾鏡,還是水軍刷分?我個人認為都不是,它就值這個分。這部劇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如果把一件事能做到極致,你一樣能贏得觀眾的喜愛。


《貽笑大方》靠的就是一股混不吝說真話的態度、那股誰都不怕、憤世嫉俗的勁頭打動我,它毫不留情地扒中國影視圈的皮,揭露那些潛規則,諷刺那些假模假式,20年過去了,依舊適用於今天的影視圈,真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幾位主角都不是什麼好人。費小弟是個眼高手低、自我感覺良好的編劇,東拼西湊搗鼓出一個“糟劇本”,為了拍電視劇到處騙錢拉投資。對待感情和伴侶這方面,費小弟可是標準的渣男,如果放今天就是天天被罵上熱搜那種。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蔣力,一個非著名電視導演,窮得叮噹響,熟知圈內各種潛規則,到處招搖撞騙,文化水平不高,也沒啥專業技能。靠著和當紅女星捆綁炒緋聞,成功上位成為“力哥”。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傅彪飾演吳立偉

吳立偉,有點錢沒大錢的商人,生平兩大志向(幻想):拍一部能讓自己到洛杉磯參加奧斯卡的作品、在臺球界成為中國的亨得利,業餘時間不是在打檯球就是在去打檯球的路上,開著個皮包影視公司到處“扎錢”。許寧(馮雷飾)則是個油頭粉面的小白臉,見縫插針,一個典型的依附在吳立偉等資產階級身邊的吸血蟲。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陶虹扮演莊文靜

陶虹扮演的莊文靜,您看這個名字就知道導演的用意了,裝文靜啊,主要就體現一個裝字。從一名餐廳服務員被吳立偉三人挖掘出道,誤打誤撞成為影視紅星,講話故意細聲細氣,每句話後面必加一個“耶”、“哦”,就像本山大叔說的“不知道的以為是臺北的其實是東北的。”

這幫人最後成功了,靠的是兩件事:不要臉,堅持不要臉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雖然片頭寫了“純屬虛構,請勿對號入座”,但劇裡那些看似荒誕的事,發生在過去、現在和未來。抄襲、扎戲、女演員為了上戲給導演和投資人投懷送抱等,相關的娛樂新聞我們已經見怪不怪,幾位主角的原型就差點名道姓了。

前面提到《貽笑大方》的敘事散亂,但這也有好的一面,導演在主線中加入了很多天馬行空的戲中戲,甚至故意模糊了現實與想象的界限,其中對經典電影進行的惡搞,讓人有種脫線的樂趣。

比如把《教父》、《美國往事》和《甲方乙方》、《我的父親母親》合起來一起惡搞,來個中西合璧。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康熙微服私訪》、《像霧像雨又像風》這些當年正紅的電視劇片段直接拿來用了,還有《人鬼情未了》裡可能是被模仿最多的電影橋段,也來一箇中國搞笑版的吧。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特別要提的是,陶虹在這部劇裡的表現相當亮眼,不僅是顏值巔峰,那種女明星矯揉造作的勁拿捏得很到位。張涵予油嘴滑舌的無賴形象,可能也跟現在的硬漢風格相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03

京派喜劇的崛起,大概從《編輯部的故事》 (1992)開始,之後的故事繞不開3個人物:王朔、葉京、馮小剛。三人合作過《月亮背面》、《我是你爸爸》、《甲方乙方》等,但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三人相愛相殺,一度鬧翻,後來又傳言和好。葉京在其多部作品裡赤裸裸的諷刺馮小剛,比如《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的馮褲子,相信看過的觀眾,不用多說就能get到原型是誰。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王朔(左)、馮小剛(中)、葉京(右)

因為自己曾在馮小剛的《甲方乙方》裡客串了一個讓觀眾影響深刻的角色,就是吃雞吃得快變黃鼠狼的尤老闆。在《貽笑大方》裡,葉京安排這麼一段情節:蔣力哥幾個跑到村子裡找吃的,但是村子裡人說雞都讓前段時間來的一個大款吃光。劇裡還有多處用了吃雞梗,除了對自己進行了猛烈自嘲,他也沒有放過馮小剛,裡面有個專拍賀歲片的導演,什麼火拍什麼,一股油膩的腔調,有兩句名言:“我不拍中國觀眾看什麼啊”、“我拍什麼都有人看”。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葉京在甲方乙方里客串的尤老闆可能是他最知名的銀幕形象

這兩句話其實都是馮小剛接受採訪的原話。葉京這麼拿馮小剛開涮,和《貽笑大方》誰都不怕的風格倒是很貼切。

《貽笑大方》(2001)這部喜劇憑啥豆瓣8.9

京派喜劇火了20多年,到近幾年逐漸走下神壇。王朔已經淡出影視圈很久,愛折騰的葉京2016年拍完《記得少年那首歌》以後基本沒啥動靜,只剩下馮小剛一人支撐苦扛大旗,但是經歷了《私人訂製》的口碑、票房雙重打擊之後,馮導開始改變風格,《芳華》、《只有芸知道》商業表現不佳,再加上《手機2》一直遲遲不能上映,馮氏喜劇王朝看起來也搖搖欲墜。

我們常懷念《大腕》、《甲方乙方》、《貽笑大方》這種作品,笑過之後餘味猶存。當喜劇失去諷刺功能,失去針砭時弊這個最重要的武器,再精妙的結構、再出色的表演,都只是個閹割的太監,只有形而不得其神。

所以,在回顧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我懷念的是葉京及演職人員們的勇氣,在可以預見的被禁播的命運下,仍然拍出這麼一部外表粗糙,內涵硬核的作品。沒想到的是,它居然成了一個“孤品”,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