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胜利,东野战将如云,2元帅3大将11上将,百万雄师入关

历时52天的决战结束了,东北野战军的指战员们实在太累了,11月3日,东野总部发布命令,让全军休整一个月,总结经验,缝补军衣,补充新兵,集训俘虏,伤员归队,理发洗澡补睡眠,治病疗伤擦枪炮,准备下一步新的战斗。

辽沈战役胜利,东野战将如云,2元帅3大将11上将,百万雄师入关

就在东北野战军休整期间,根据中央军委11月1日发布的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通令,东北野战军进行了整编。

原来的12个主力纵队改称为军,即:一纵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二纵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一直依次到十二纵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九军。原来在长春起义的国民党第六十军,改编之后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原来的第一至三十六师依次改称为第一一二至一四七师。按中央军委的规定,每个军都是三个师,根据东北的实际情况,经中央军委批准,东北野战军的每一个军都编入一个独立师,这样,东北野战军每个军都是四个师,6~7万人。与此同时,总部负责人也有所变化。其中:

辽沈战役胜利,东野战将如云,2元帅3大将11上将,百万雄师入关

司令员林彪(开国元帅)。

政治委员罗荣桓(开国元帅)。

参谋长刘亚楼(开国上将),副参谋长曹祥仁(地方工作)。

政治部主任谭政(开国大将),副主任陶铸(地方工作)。

后勤部第一部长周纯全(开国上将),第二部长李聚奎(开国上将)。

后勤部政治委员陈沂(开国少将)。

辽沈战役胜利,东野战将如云,2元帅3大将11上将,百万雄师入关

炮兵司令部司令员(缺),政委邱创成(开国中将),副司令员贾陶(开国少将)、苏进(开国少将)、匡裕民(开国中将),参谋长匡裕民(兼)。

炮兵纵队司令员苏进(兼)(开国少将),政委邱创成(兼),副司令兼参谋长匡裕民,副政委刘登瀛(开国少将),政治部主任吴涛(开国少将),副主任张志毅(1964授予少将)。

铁道纵队司令员(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苏进、李寿轩(后)(开国中将),政委(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何伟。

第一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开国大将),政委萧华(开国上将),副司令员陈伯钧(开国上将),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开国中将),参谋长解方(开国少将)。

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地方工作),政委黄克诚(开国大将),参谋长黄志勇(开国中将)。

辽沈战役胜利,东野战将如云,2元帅3大将11上将,百万雄师入关

第三十八军军长李天佑(开国上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梁必业(开国中将)。三十八军辖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五一师。

第三十九军军长刘震(开国上将),政委吴法宪(开国中将)。三十九军辖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五二师。

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开国上将),政委罗舜初(开国中将)。四十军辖一一八、一一九、一二○、一五三师。

第四十一军军长吴克华(开国中将),政委莫文骅(开国中将)。四十一军辖一二一、一二二、一二三、一五四师。

第四十二军军长万毅(开国中将),政委刘兴元(开国中将)。四十二军辖一二四、一二五、一二六、一五五师。

辽沈战役胜利,东野战将如云,2元帅3大将11上将,百万雄师入关

第四十三军军长洪学智(开国上将),政委赖传珠(开国上将)。四十三军辖一二七、一二八、一二九、一五六师。

第四十四军军长邓华(开国上将),政委吴富善(开国中将)。四十四军辖一三○、一三一、一三二、一五七师。

第四十五军军长黄永胜(开国上将),政委邱会作(开国中将)。四十五军辖一三三、一三四、一三五、一五八师。

第四十六军军长詹才芳(开国中将),政委李中权(开国少将)。四十六军辖一三六、一三七、一三八、一五九师。

第四十七军军长梁兴初(开国中将),政委周赤萍(开国中将)。四十七军辖一三九、一四○、一四一、一六○师。

辽沈战役胜利,东野战将如云,2元帅3大将11上将,百万雄师入关

第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开国少将),政委陈仁麒(开国中将)。四十八军辖一四二、一四三、一四四、一六一师。

第四十九军军长钟伟(开国少将),政委袁升平(开国中将)。四十九军辖一四五、一四六、一四七、一六二师。

第五十军军长曾泽生(开国中将),政委徐文烈(开国少将)。五十军辖一四八、一四九、一五○、一六七师。

辽沈战役胜利,东野战将如云,2元帅3大将11上将,百万雄师入关

可以看到,整编后的东北野战军,在1955年授衔中,出现了2位元帅、3位大将、11位上将,开国中将、少将更是不计其数,可谓是战将如云。

11月30日,林彪、罗荣桓率总部离开沈阳入关。一场新的决战,即将在关内打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