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半個喜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一棵小草兒


《半個喜劇》是由開心麻花出品的,但是《驢得水》原班人馬打造,後者應該才是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說實話,因為是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我都不太感興趣。開心麻花系列的喜劇片重複著無厘頭的笑話,各種無邏輯的故事,也只能算是成功的商業片,其內容方面沒有任何深度。

最最最吸引我且讓我下定決心看這部影片的,是因為主演任素汐了,從《無名之輩》開始,我就覺得她不僅會選片,還會演!

整部影片用上了近幾年來最熱門的詞:媽寶男、大齡剩女、渣男、相親和北漂等。看到這些詞,估計就不會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單純的愛情片,而且這部影片探討的不僅僅是兩性話題而已。

影片的前三十分鐘是完完全全的喜劇,富二代鄭多多邀請中學時代的女神莫默到家中,不料自己早就忘了這個約定,家中還藏著自己昨夜帶回來的女孩。情急之下,鄭多多把好哥們兒孫同的房間偽裝成自己的房間,同時告訴莫默:對面的房間時好哥們兒孫同的,那個女孩也是孫同帶回來的。原本不相信的莫默卻因為房間中滿是鄭多多的舊物,消除了對他的懷疑。

畢竟是謊言,我們就在捧腹大笑中看著鄭多多如何完美地為自己成功圓謊。

你以為鄭多多隻是青銅段位的渣男?不,你錯了,鄭多多其實是個最強王者。隨後我們可以從孫同的口中知道:原來鄭多多其實下個月就要和自己的女友結婚了。OMG,這簡直刷新了普通人的認知啊。

這部影片的主人公其實並不是鄭多多,而是他的好哥們兒孫同。孫同,一名復讀了三次的復讀生,最後成功考上了北京的大學,過上了北漂生活。但他沒有和一般的北漂族一樣悲慘,因為他榜上了富二代好哥們兒,鄭多多幫他解決了畢業後的就業問題和戶口問題,還讓他住在自己家,穿著用著的全是鄭多多剩下的。對孫同而言,鄭多多不僅僅是好哥們兒,更是他的再生父母。

一直依附在鄭多多身上的孫同,明知道鄭多多是花心大蘿蔔,他也沒有幫助莫默這樣不計其數的受騙女孩。就算是對鄭多多的行為感到憎惡,他也會幫鄭多多圓謊,甚至幫鄭多多“擦屁股”。就像莫默所說的:你就是鄭多多養的一條狗。就算是這般侮辱,對於孫同來說也是不痛不癢。

然而莫默,卻是一個和孫同截然不同的女孩。

莫默是土生土長的北京女孩,劇情明裡暗裡都能看出她是個中產階級,受騙知道真相後,一氣之下打碎了孫同的電腦,但是在臨走時拿出修理費;相親時,孫同為了幫莫默出氣,捱打時損壞了眼鏡,莫默也主動提出補償;喜歡的東西可以都要;對待上司的態度也很隨性。

這麼一個經濟獨立、直爽大方、從不撒謊的女孩,與孫同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最為戲劇性的一幕就是孫同竟然喜歡上了莫默,一個膽怯的窮小子竟然鼓起勇氣表白,更震驚的是他還跑到莫默家中。

影片中的高潮部分,也就是整部影片的矛盾激化是鄭多多得知自己的好哥們兒和自己的女神在一起了,這簡直就是惹怒了鄭多多。鄭多多這種渣男竟然還有自己的一套底線:自己喜歡過的女孩不允許別人喜歡。

鄭多多提出:要麼打電話和莫默分手,要麼和體面的崗位和北京戶口說再見。

“愛情和前途,你選哪一個?”

這樣兩難的選擇,讓孫同無從下手。本想選擇愛情的他,卻因為母親而猶豫不決。母親出售了老家的房子,要孫同按部就班地成為北京人,這直接切斷了孫同的後路。

在醫院中的爭吵,孫同坦白:你這種人怎麼可能理解我們這種人的處境,你和我不一樣,你從小就生活在天上,你一出生什麼都有,而自己卻是地下,一直生活在水坑。

原本壓抑在心中的自卑和絕望,在這一刻顯露無疑。

正如我們預想的一樣,孫同繼續做鄭多多的好哥們兒,也不出意料地成為了多多的伴郎。

順從心意的前提是你有足夠的經濟基礎,這樣的孫同實在是叫人失望,但是設想一下,誰不想走捷徑呢?一無所有的乞丐又有什麼資本叫囂呢?其實生活中,我們更像是孫同,沒有人不想順著心意走,可是我們拿什麼來給自己撐腰呢?當我們心中把勇氣鼓足成氣球的時候,現實會變出無數根針刺向我們,我們遲早都會是粉碎的氣球。

慶幸的是這是一部喜劇片,鄭多多的未婚妻在婚禮時發現了莫默的真實身份,當即就請了莫默,希望她能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但是面對鄭多多的花言巧語,未婚妻高璐還是對莫默的言詞選擇半信半疑,於是呼叫孫同,希望他能讓自己得到答案。

莫默看清了孫同,不願意看著孫同當面騙自己,就在要離開酒店時,身後傳來了打架的聲音。

原來孫同這一次準備面對自己,不再想活得如同狗一般。為此,他寧願捨棄體面的工作,甚至是犧牲北京的戶口。孫同,這一次,要做真正的男人。


易木電影


12月19號看的點映。

細思極恐,在酒吧那段,孫同她媽把房子賣了,然後說錢不夠就找孫同他爸要,孫同說你提他幹嘛?

這段對話的信息量特別大!算得上是點睛之筆。

孫同母子倆對孫同父親的態度,說明孫同父母鐵定是離異多年了,這就合理解釋了孫同母子倆的性格和很多行為——孫同媽寶男、懦弱、自卑;孫同媽要強,控制慾爆棚,整個世界只有兒子。

但真正讓人細思極恐的點,其實是,從各種信息來看,孫同絕不像他和莫莫對比時說的那樣,生在水坑裡,因為她媽是真真切切想給他買套北京的房而且差不多確實有這個能力,你們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可以推測,孫同原生家庭在老家起碼是穩穩的中產,在父母離婚前中產偏上都很有可能。

但就是這麼一個家庭,傾盡全力在北京還要活的像狗一樣……這難道不是最恐怖的嗎?


話說回來,這也正是我不太看好這部電影的原因,因為它在矛盾設定上企圖迎合群眾但實際上脫離了群眾,這劇本(房價)可能是十年前的——

一個北漂,在2019年的末尾,看完《半個喜劇》,首先會哈哈哈哈哈,忘掉996的福報;再然後會沉默,媽的有錢人;接著會憂傷一下下,我也是個北漂啊;最後會釋懷,為什麼要北京戶口?為什麼要在北京買房?這孫同要麼腦袋有問題,要麼,就根本不是階級同仁。


是風間啊


人身如戲,有時是悲劇,有時是喜劇《半個喜劇》前半段確實演的是一部喜劇,富家子弟鄭多多,長相帥氣,還有了富家千金作為未婚妻,背後是他和不同女孩夜夜笙歌,而他的死黨兼保姆孫同寄宿在鄭多多家中,對鄭多多言聽計從,照顧他的日常起居,幫他瞞住他在外邊的所作所為,鄭多多幫他安排在了父親公司工作,申請了北京戶口,可是有一天鄭多多在婚禮前期哄騙了初中同學莫默和自己上了床,隨後為了未婚妻狠心拋棄了莫默,好友孫同在安慰莫默期間喜歡上莫默,兩人開始正式交往,但是鄭多多是一個佔有率較強的男人,他雖然拋棄了莫默但也絕對不允許自己的好兄弟和自己曾經的女人在一起,最後用他們的友誼和工作及北京戶口威脅孫同和莫默分手,而復讀了三年且單親家庭的孫同沒有選擇的機會,還在母親的逼迫下,含淚選擇了分手,但是在鄭多多的婚禮上,莫默突然出現,鄭多多再一次用惡毒的語言羞辱了莫默,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和她發生任何關係,不惜用全家的生命發誓,還要死黨孫同替他證明,當然孫同這一次沒有同意他羞辱自己最愛的人,和新娘子說明了真相,兩人在婚禮上大打出手,孫同甘願放棄了鄭多多給他帶來的一切,選擇和默默在一起,渣男鄭多多沒有和未婚妻繼續結婚全篇結束。

看完這部劇給我最多的感受只有兩個字:現實

還記得莫默因為孫同的軟弱罵他"你他媽就是鄭多多的一條狗",但是現實中如果把自己換成孫同的角色,何嘗不是依附於鄭多多呢,有錢,有權,很多人奮鬥了一輩子不就是為了這兩樣嗎,當然女人除外,電影作用了現實的手法,演出了當代社會的現狀和年輕人的一些戀愛觀,價值觀,友情觀,親情觀等等,非常值得觀看。








怪獸講電影


1.《半個喜劇》是一部非常適合在都市漂泊的青年人觀看的電影,男主角孫同是一個北漂,夢想是在北京立足,復讀三年之後,終於考上了北京的學校,免費寄宿在好哥們鄭多多的家中,多多父親是某國企領導,借好朋友多多的光,孫同順利進入他父親的單位實習,並且轉正後就能拿到北京戶口,擁有買房資格。

可是因為一個女孩的出現,三個人的生活徹底亂了套。這個女孩就是任素汐飾演的莫默。

莫默高中時是女籃隊長,多多的夢中情人,留學歸來之後,在北京一家銀行任職,北京土著之女,擁有自己的房子,學歷好,生活優渥。

多多這個角色就是現代大眾社會所說的那種渣男,你也可以把他理解為PUA的典型代表。

PUA翻譯過來,就是炮學,社會上有這麼一群男性,他們以睡女孩為榮,女孩在他們眼中就是一個個叢林獵物,他們就是獵人,獵人擁有不嫌棄自己打的獵物多。

所以多多和一個又一個女孩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哪怕在他結婚的前一個月,他依舊不改本色,繼續“打獵。”而任素汐飾演的莫默,就是他的最新獵物。

成功“獵到”莫默後,為了欺哄自己的未婚妻高露,馬上把莫默撇到一旁,翻臉不認人,這時候男主孫同代替好哥們多多安慰莫默,兩個人漸漸產生了感情,相戀在一起。在這錯綜複雜的關係裡,新的問題出現了,把每一個人都逼到了絕境。

2.女主角莫默學歷好,家世好,相貌好,這樣的三好女性依然單身。不是因為挑剔,而是身邊真的沒有合適的人。否則也不會那麼輕易就和多多go to bed。

她醉酒的時候在酒吧說:“我都快30了,我還不知道這社會是什麼樣嘛,我只是想試一試,撞一撞,賭一把,萬一讓我撞上了呢。”

導演真的很懂女性觀眾,現代社會很多女性群體喜歡在網絡上交友,除了消遣時光之外,大部分女孩都抱有這樣的心態,萬一對方是高富帥呢,萬一是真愛呢。

我感情經歷不多,但我知道真愛從來不是靠在酒吧喝幾杯酒就能遇到的,也不是隨便在社交軟件上撒幾次嬌就能約出來上床的。

你所謂的賭一把,撞一撞,糟踐的是自己的身體,以及沒有意義的時間和經歷。你看,哪怕是兩小無猜的高中同學,都可能有被PUA的風險,更何況是網絡上的那些網友呢。

《半個喜劇》教給觀眾的第一個現實道理:“無論你深處社會的哪個階層,婚姻始終是困擾成年人的一大難題。”

3.男主角孫同愛好音樂,自己作詞編曲,工作之餘,去酒吧駐場賺點外快。也正是因為他對音樂的熱愛與堅持,被酒吧老闆推薦給知名音樂人梁翹柏老師。對,就是《我是歌手》中那個負責所有歌手編曲的梁老師。

人生就像鋼琴上的黑白鍵,白色鍵多,黑色鍵少。白鍵是我們為了現實不得不走的那條路,而黑鍵是我們努力和現實抗衡,內心真正想走的那條路。白鍵叫做現實,黑鍵叫做理想。

能用兩條腿走路的人,都是有夢想的人。

在外人眼中,他個子不高,講話聲音不大,見到女孩子就害羞,遇見喜歡的姑娘不敢表白,往人群中一站就會被人群湮沒的那種人。

這些都是他不閃光的地方,但他最大的閃光點就是他有夢想,即使實習期工作繁忙,他還是會去酒吧通宵駐場。即使電腦被砸沒法錄歌,他還是想辦法用手機錄好發給梁老師。這些都是他熱愛理想的表現。

開心麻花團隊對男主角的人設打造就是一個平凡人,一個一心駐足於大城市,心中始終懷揣夢想的平凡人。

《半個喜劇》教給觀眾的第二個現實道理:“你很普通,你的夢想可以不普通。即使在這個一談到夢想可能會有點俗氣的年代,但有夢想的人永遠那麼閃亮。

4.小時候,父母經常對我們講,等你長大就好了,長大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老師對我們講,你好好學,大學畢業後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後來的你,有好好學習,考了一所還算不錯的學校,畢了業,你真的在做你想做的事嗎?你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了嗎?我相信大部人的答案都和孫同一樣,沒有,從來沒有。

為了穩定的工作和誘惑性十足的北京戶口,孫同一直屈身於多多身邊,在外人眼中,他就像多多養在身邊的一條狗。你觸犯不到主人利益的時候,主人好吃好喝的伺候你,但凡你觸碰到主人的一丁點利益,你就是吃裡扒外,你就是不知好歹。

因為多多對莫默一直心存好感,即使自己馬上要結婚了,也不同意自己的好兄弟孫同和莫默在一起,很多人都不理解這是為什麼?

其實很好理解,這就是現代渣男的一種自私表現。我睡過的女人,就算你是我的好兄弟,你不準碰。我玩過的玩具,就算報廢掉,扔掉了你也別想玩。我不愛喝的紅酒,就算過期了倒掉,你也別想喝。

多多的父親是國企領導,他是在資本主義的環境下培養長大的,自私,利益最大化永遠是他最先考慮的事情。他總想操控全局,把控一切,殊不知現代的規則並非他一人說的算。

孫同對多多說:你都快結婚了,我和莫默在一起怎麼就不行了,你不覺得這對我不公平嗎?

多多回答:什麼是公平,你畢業後在我爸企業上班,轉正就能拿到北京戶口,這是公平嗎?

礙於北京戶口和母親的期望,孫同一直苦苦忍耐。後來的他受到莫默的影響,決定順從內心,在多多的婚禮上,決定和新娘孫璐坦白真相,阻止了這場婚禮,他終於做了一次自己。

《半個喜劇》教給觀眾的第三個現實道理:我們活在一張由規則編織的社會網裡,你可以適應規則,也可以打破規則。無論是哪一種,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5.全天下最愛我們的人莫過於我們的父母了。孫同的媽媽就是典型代表。飾演孫同媽媽的演員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小品演員趙海燕,就是那個海燕啊,你可長點心吧的那個海燕。

一口熟悉的東北話,細緻入微的表情讓觀眾們過足了喜劇癮。她飾演的一位中國式典型母親。

為了兒子能在北京工作順利,帶禮物來討好多多和單位裡的領導。為了兒子能夠在北京順利落戶,教兒子如何做人,少管閒事。為了兒子能夠在北京買房,可以不聲不響地賣掉老家房產。為了兒子的前途,她可以在醫院裝瘋賣傻,出下三濫的招數,逼兒子和莫默分手。

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圍繞著“兒子。”

有時候長輩過分的愛對於晚輩來說是一種枷鎖。它鎖住了你人生的多種可能性。但他們這麼做都是因為愛我們,希望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請你不要責怪父母。

《半個喜劇》教給觀眾的第四個現實道理:“因為立場不同,我們很難理解對方的感受。可如果你也被這把親情的枷鎖緊緊套住,請不要試圖用斧頭將鎖鏈砍斷,你可以用自己的真心和智慧將其化解。”


豆沙包來看電影


電影《半個喜劇》講的是

想在結婚前放蕩一番的鄭多多竟然將兩個曖昧對象約在了同一天,情急之下騙莫默說和他過夜的女孩是室友的女朋友。而鄭多多的室友孫同,從東北考到北京,面臨著工作生活上的壓力,免費藉助在鄭多多的家裡。為了生計,孫同接受好兄弟鄭多多的安排,在其父公司裡實習、轉正,等待“一條龍”後成為大都市的一員。鄭多多的未婚妻來找他,孫同故技重施幫他隱瞞莫默,但是紙包不住火,最終還是告知了莫默真相。

孫同圍觀了這出鬧劇,卻還是陰差陽錯的喜歡上了莫默。出於對現實的考量,孫同不敢跟多多鬧掰,不得不在鄭家委屈求全。這讓出身中產有穩定工作在北京有房有戶口的莫默無法認同。

面對愛情與現實,麵包和尊嚴,幾個年輕人因價值觀的不同而互相碰撞產生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半個喜劇。

一半喜劇一半生活





土豆小腦斧


人物分析:

1.鄭多多:富二代,父親是企業副總,一部分上層社會的代表,有錢,有權,好色!

2.孫同:底層社會的代表,小城市出身,想在大城市立足。玩音樂,有自己的理想,善良,願意為朋友兩肋插刀,但現實的壓力,有時會讓自己迷失方向!

3.莫默:獨立,單純,真實,不願向現實低頭,同流合汙!

4.孫同母親:家長的典型代表,以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對子女進行思想綁架,使其做出違背意願的事和決定。

5.裴經理:拉關係,拍馬屁,有眼色,職場人物代表!

拍攝手法:

導演運用鏡子將男主和女主換身,達到戲劇化效果!

細節設計:

1.裴經理見孫同母親和鄭多多關係不錯,態度馬上轉變。

2.裴經理在樓梯間抽菸,假裝什麼都沒聽到,手機拿反走進了配電室。

感想:

在這個什麼都需要照顧他人感受,看他人眼色的社會中,我們往往不能自己真實的想法,為了工作,為了家人不傷心,而自己委曲求全的生活,有時連自己喜歡的人都不能放肆的去喜歡!看見不對的,不能說,自己想做的不能做,常常糾結於真實想法和生活所迫之中,無法抽離,孫同喜歡莫默是因為他在莫默身上看到了自己,真實,善良,勇敢。但孫同在種種壓力之下還是選擇了現實,選擇放棄了自己的權利。不過莫默的話一直在提醒他,要做一個人,一個真實,沒有謊言,沒有顧慮的個體。最終,孫同選擇了真實的自己,也許沒了工作,也許得罪了朋友,但他做回了一個誰也不靠,自力更生的自己。用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







熊貓影視推薦


影片講的是三個年輕人的愛情故事,並巧妙融入性喜劇、荒誕感、現實主義等元素。


1.生活從來就不公平它艱難又殘忍。

愛情大概是生活裡唯一的公平,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都有戀愛的資格、也都有受情傷的可能

片中大部分的時刻都是在爆笑過後再給你一記重拳,確實是一半喜劇,而另一半是沉默。

這當然需要強大的編劇能力,周申劉露在維持了《驢得水》的編劇水平的標準的前提下,此次現實題材的嘗試絕對要比《驢得水》更難寫,可能是最好甚至唯一一部真正能反應當代20多歲年輕人生活狀態的電影,雖然不代表所有人,但每一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情節設置略顯笨拙,有拼湊有回放有煽情,還是奔著打動觀眾來的,但是表面化

任素汐等在護士站,恰好就聽到別人說起她男朋友老媽的鬧劇,恰好也就知道他們的計劃。這個讓當事人“恰好”聽到關於自己的事情,在電視劇裡常用。比如說一個格格走過門口,恰好兩個丫鬟說起某件發生的事情,然後引發後續的情節。這種情節設置,特別刻意,且笨拙,三位主角的人設稍微有點怪有點崩,無法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或平衡。

3.最大的貢獻大概是刻畫了一個完美的渣男

直到電影看完的感覺是隻拍了一半,很多尖銳的矛盾都拋開了,假裝不存在,留下喜劇的表象。實際上,一切矛盾都沒能解決,只是在故事高潮處戛然而止。對於主題的探究淺嘗輒止,到最後矛盾並沒有解決,而是敷衍帶過。但本質上依舊是開心麻花那類和《夏洛特煩惱》一樣價值觀上有些硌應人。為了北京戶口:可以讓老媽賣掉東北老家的房產、可以跟好哥們反目、可以跟任素汐這樣的校花分手、可以構建起一部電影的戲劇衝突......這三觀也是讓人無語

所謂的現實結合也是段子式的,太過浮於表面的。

這種現實主義題材,要麼角色足夠代表大眾或一類人,要麼屬於極少數邊緣人但闡述或表達要足夠深,本片都不符合,幾乎所有人所有衝突情感都來的莫名其妙。


TOP視角


《半個喜劇》說的是大齡女青年著急自己嫁不出去,本以為終於找到對象然而卻遇見個渣男,得知真相後傷心欲絕差點以命相博,一不小心遇上個有才華卻沒錢沒房沒北京戶口的外地窮讀書小夥,然後發生了一段“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嗎?劇中——在北京,老爸是個副總,就可以桃紅柳綠人五人六可以安排工作落實戶口可以把人呼來喝去隨意指使……在北京,為了工作戶口,就願意放棄愛情欺騙好友願意賣房賣地賣腎願意卑躬屈膝自甘下賤……在北京,因為母親年齡大催婚急,一個二十九的姑娘抓住根救命稻草就病急亂投醫失身後就崩潰欲絕呼天搶地……在北京,看見領導就點頭哈腰畢恭畢敬和領導有點關係就“前途無量”……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什麼要留在北京啊,真的是人不能好好做,一定要當條狗嗎?所有人都在告訴你,規則錯了,但社會就是這個規則,你只能適應它。錯了為什麼不能改啊!?錯了為什麼所有人還要適應它啊!?都9012了,故事背景是這個,我有點難以理解。也許,小地方人不理解大城市人的心酸吧。任素汐的演技太強大,不入戲都難,看著她哭心裡就難受。看電影全程就被她帶進故事裡了。會唱歌的男生殺傷力太強大,吉他和歌聲一起,尤其那歌詞,真是唱進人心,其他缺點全部可以掩蓋。渣男真的是沒有臉的,真佩服這演員,完美切換,各種謊話理由藉口張口就來出神入化。只可惜了最漂亮的新娘子,被人當洋娃娃一樣玩耍。“英雄出少年”,讓我想起了“我爸是李剛”,嗯,剛好湊成一對!也許,人家只是想說一個有情人歷經磨難終成眷屬的美好故事,被我理解成這樣,會不會氣暈在地上。

另外電影的配樂也很棒,兩首動聽的中文歌,中間還有一段找了很久沒找到的英文歌配樂,還有某個樂隊的現場演唱會(不記得叫啥了,導演說他是這個樂隊的忠實粉絲,而且正好在拍攝期間開了這場演唱會)關於最後孫同和默默在出租車上出發去宜家,沒有人知道他們最後到底有沒有一直在一起,導演說孫同這個人根據他們年輕時碰到過的真實故事設定的,就像影片中所說的“慫”,和多多鬧翻只是“不慫”了一會兒,但之後他是否能一直這麼“不慫”呢,我們不知道,導演拍到他不慫的那刻就停止了,留給我們一個happy ending。求求素汐姐姐不要在接這種角色了,從《驢得水》開始你演的角色就離不開悲劇、離不開和男人的糾葛,《銀河補習班》裡演個配角還落得個丈夫進監獄、兒子腦子不靈活,《我和我的祖國》還要被張譯拋棄,人家都認出你了聽到導彈研發成功的消息還立馬下車,《無名之輩》更慘,《提著心吊著膽》記不清了但好像也挺慘的。


北辰電影


開心麻花的電影有道門檻。以裡,低俗與臆想席地而坐;以外,優雅與高尚鶯歌燕舞。

  無論話劇亦或電影,喜歡的人很吃他們那一套,討厭的人,似乎也絕無轉粉的可能。

  核心分歧,在於三觀。

  開心麻花喜歡用“美夢成真”的腦洞教觀眾“做人”——夢迴校園時代、繼承鉅額遺產、躋身上流階層、走上人生巔峰。用實現當代人慾望圖譜裡不勞而獲的意淫需求,勾勒突如其來的小人物驚喜奇遇,在荒腔走板的寓言警示裡書寫生活百態。“三觀不正確”這一被很多觀眾詬病的開心麻花電影原罪,由此而來。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盤踞一席之地。

  《夏洛特煩惱》是開心麻花涉足電影行業的開張之作,失意的中年大叔穿越回學生時代,發大財、泡女神,攬獲所有傳統定義裡的“功成名就”。電影一炮打響,夯實了開心麻花在國產喜劇片領域內的品牌效應。

  後來,《一念天堂》《驢得水》《秀秀的鐵拳》《西虹市首富》《人間·喜劇》等影片陸續問世,儘管作品本身從不缺乏話題性與娛樂性,但因為長年沉積的話劇思維,或多或少介入到團隊的創作慣性中,導致開心麻花的電影一直以來都有濃重的話劇搬演感,加上其派系裡的每支團隊水準各有高低,以及創作中難免的功利心作祟,因此近年來,雖然相對高產,作品本身卻褒貶不一,並不是每一部都有好口碑。

  《半個喜劇》是開心麻花出品的最新一部電影,它也是《驢得水》團隊歷時三年打造,交出的第二張電影答卷。

  三年前,《驢得水》掀起了觀眾對“什麼是電影”的爭論,風口浪尖之際,飽受質疑。

  《驢得水》講了一個好故事,但無法評價它是不是好電影,因為導演對場面單一的調度,演員歇斯底里的表演方式,以及情節之間生硬的銜接,都大幅削弱了電影屬性。它沒有像拉斯·馮·提爾拍《狗鎮》那樣,心無雜念地全然用劇場化形式敘述電影,而是通過不自覺的模稜兩可,將作品卡在話劇與電影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那條尷尬的鴻溝裡。

  三年之後的《半個喜劇》,周申、劉露領銜原班人馬迴歸,講述了一個“不正確”的故事,雖然話劇式的創作慣性還在,但電影感也開始陸續迴歸。

  這種進步,令人驚喜。

  「 “不正確”的質問」

  電影的核心依然是故事。

  《半個喜劇》改編自2008年7月在上海首演的話劇《如果,我不是我》(和主題曲同名),導演就是周申和劉露。影片主要圍繞三個性格特徵突出、身份標籤鮮明的年輕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展開。

  不同的是,《半個喜劇》一改當年《驢得水》的苦大仇深,迴歸當代都市語境,化繁為簡地向約定俗成的社會生存制度,與傳統價值觀的排序法則,發起了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質問。

  人設,是質問的「前提」。

  時間是現代,地點在北京。

  人物身份與性格和原版話劇相比,改動不小。

  富二代鄭多多(劉迅 飾)有房有車,放浪形骸,與未婚妻高璐(湯敏 飾)婚期在即,仍在家中與不同姑娘幽會,腳踩N只船,口中無實話。

  外地來的孫同(吳昱翰 飾 話劇版《李茶的姑媽》導演)苦讀三年,終於考上北京一所大學的研究生,與鄭多多是同學,也是哥們兒。鄭多多義氣,給了孫同工作,落了孫同的戶口,還將家裡一間臥室騰出來給孫同住,用他的話說,“我給了你一切”。孫同三十,父母離異,沒談過戀愛,骨子裡怯懦,沒什麼主見,在鄭多多的“庇護”下,活得像寄生蟲。曾經喜歡鄭多多未婚妻高璐,不敢表白,遺憾錯過,後來人小兩口鬧彆扭,甘願在中間當傳話筒。不懂爭取,沒有自我。

  莫默(任素汐 飾),北京本地人,在銀行工作,和鄭多多在同一所中學讀書。莫默正直,為人處世忠於黑白對錯,實話實話,不屑於與當代社會的世俗規矩同流合汙。

  三種人生境遇,三款典型性格,為故事鋪路,為張力作輔。

  狗血,是質問的「過程」。

  《半個喜劇》的故事主線,不可謂不狗血,也可能會再次成為一部“三觀不正”之作。

  對此,我不太明白,為什麼都2019年了,我們的觀眾還是對藝術作品裡的三觀成分抱有某種吃飽了撐得似的偏執。要知道,從100多年前至今,從來沒有任何人規定過,電影必須為觀眾提供絕對正確的三觀價值。而當我們評判一部電影好壞的首要標準,是三觀正確與否時,其實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說得有點多,回到《半個喜劇》的故事。

  還有一個月結婚的鄭多多改不掉尋花問柳的臭毛病,想起多年前中學的師姐莫默,賊心不死想“再睡前緣”,心地耿直的莫默,被鄭多多蓄謀已久的不當慾望迷了心竅,心甘情願寬衣解帶,同時在為不靠老媽安排相親就能脫離單身苦海而沾沾自喜。

  她所堅持的是非原則,在電影有限的時長裡,僅此一次,被戲耍得支離破碎,後來被一一揭露的真相,如同一把鋒利的剪刀,挑開了她嚴絲合縫的尊嚴與固守。一夜顛沛流離,她終於肯去相親,席間百出的笑料,是某種信仰崩塌後的餘音,好在她留有一張底牌,甩出來,快板男接不住,行將翻臉之際,孫同及時出現,情感的湯底從此刻開始,咕咕冒泡。

  怯懦內向的孫同,生在“水坑”裡,削尖腦袋寒窗苦讀考來北京,卻要借鄭多多的力,才能勉強看到在首都站穩腳跟的可能。萍水相逢的陌生姑娘在他的房間裡,因為被另一個男人騙走身心而歇斯底里,他在客廳抱著代表“骨感理想”的琴,給她唱歌——《如果我不是我》,是對脆弱如她的寬慰,也是對軟弱如己的困惑甚至嫌棄。

  如孫同母親所言,莫默真就成為了孫同的“頭一個”,剩男剩女一相逢,便勝卻狗血無數。這對新晉的情侶以成年人的方式確定彼此身份,同床共枕的時光裡開著“天賦異稟”的黃腔,在音樂節的熙攘裡肆意擁吻,宜家買床墊,討論見家長。僧多肉少,狗糧管飽。

  迅速沸騰的熱戀部分,是編劇製造核心矛盾的鋪墊,幾場情侶日常戲份,高效且迅速地將愛情勾勒出具體可感的模樣,以確保當現實困境半路殺出時,對撞的兩者迸濺出的火花顆粒夠大,密度可觀。

  一切轉折都被安排進影片的下半程。

  鄭多多是渣男,永遠不要小看一個渣男的控制慾,他們希望控制的,遠不止於用下半身盤踞的領地,還有身邊一切經由他開闢的道路上的行人與路標,看懂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何鄭多多無法接受孫同與莫默在一起——我睡過的女人,我不要可以,我兄弟要不行,這叫打臉。

  除此之外,也不要忽視一個母親“為孩子犧牲所有”的決心。在孫同母親眼中,鄭多多是尊佛,兒子往後在北京的“安穩”,都得靠這尊佛慷慨開光。而今,兒子做了佛不樂意的事情,當媽的看在眼裡,肯定要出面阻止。於是母親軟硬兼施,賣房裝病,親情作武器,犧牲作鎧甲,向孫同軟糯的心理防線發起猛烈攻勢,逼迫其與莫默一刀兩斷,平息鄭多多的怒火,保住一片可見的光明前途。

  左手是前途,右手是愛情,兩者取其一,兼得不可行。

  左右為難的孫同,正在面臨人生中最難的一道選擇題。

  這道選擇題,就是質問的「內容」。

  開心麻花電影的主題有一定的共通性,他們用各式各樣小人物逆襲的熱血橋段,翻炒人性標本,佐證“珍惜眼前人”的底層邏輯。

  《半個喜劇》闡述這一相同主題的方式,是叛逆的、不正確的甚至是反權威反傳統的,一則由狗血序章奠定的愛情故事,對橫流在當代人心目中的一切傳統價值觀的常規排序,提出了基礎式的質疑——當愛情與前途發生衝撞,堅守自我與俯首利益之間,該作何抉擇。

  是不是和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暗含的矛盾有一丟丟類似。

  《半個喜劇》將基於虛無理想的“愛情”,和以切實物質為前提的“未來”,放到了反義的對立面,這種核心戲劇衝突為當下的年輕觀眾所設,它在某種程度上,基本囊括了家庭、工作、生存、感情等方面施加給他們的人生困境。

  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是附著在角色身上的兩種立場,醫院裡孫同與莫默爭吵的那場戲,是這兩種立場短兵相接的點題橋段。影片結構的呼應性在此得到彰顯——當初孫同提出帶莫默見家長,莫默堅持,如果問起和鄭多多的事,得實話實說,這個角色對內心秩序的執守,從中可窺一斑。所以在醫院裡,孫同提出“假分手”的兩全對策時,莫默才說“這是不對的”。

  糊弄是規則允許的,卻是對錯所不容的。

  在結局到來之前,莫默身上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勁兒,孫同理解,但感受不到,事實證明,長期寄居於鄭多多羽翼下的他,基本失去了把控人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朋友、家長、老闆、同事牽著鼻子走,別人只要滿意,自己怎樣都行。

  很巧妙的一點是,影片賦予了孫同另一種身份——酒吧駐唱歌手——孫同真正的理想所在。於是我們得知,夢想的火種一直埋藏在孫同的內心深處,只是缺一簇火苗。

  莫默就是。

  鄭多多婚禮現場,孫同憤懣不已,一腳揣在垃圾桶裡,皮鞋被卡進去一隻,尚且殘留的怒火,在孫同絕望地與垃圾桶並肩而坐的時間裡,化作狼狽的冰霜。他想起過往種種,尤其是莫默指著他說的那句“你就是鄭多多養的一條狗”。

  常規的閃回,令孫同脫胎換骨,他大鬧婚禮前夕的現場,戳穿鄭多多道貌岸然的渣男嘴臉,將成年人世界裡的妥協、麻木、奉承、虛情假意等規則,隨著整潔體面的西裝外套一起脫掉,狠狠地丟在一旁,向心愛的姑娘狂奔而去。彼時彼刻,那張他和莫默還沒來得及購買的,躺在宜家的床墊,承載了所有甜美的夢。

  他說:“我想做個人”。

  看到這裡才明白,導演想說的,何止是愛情理想與物質現實的背道而馳,更有打破陳規、遵循內心、堅守自我的主張。

  現實與荒誕在這個故事裡被混為一談,兼容笑淚,演繹悲歡,很多藏在表層下的況味,還得觀眾自行品嚐。

  最後一點質問的「形式」,就是“電影感的迴歸與話劇感的慣性”。

  《半個喜劇》第一幕所有情節的呈現方式,對於情節鋪墊、人設塑造、捋清關係、烘托氛圍有極大效用,但從電影的角度看,又是極其危險的。

  這一幕所有篇幅,都落腳在鄭多多家中。諸多角色不停地來往進出,導演反覆打出時間差,填塞人物對白,製造戲劇衝突。這種敘事手段,和演員的走位互動方式,看似是對空間的高效利用,實則依然有濃重的話劇舞臺質感。

  另外一場戲,莫默從酒吧回家,母親在餐桌旁就座,孫同在灶臺忙活,灶臺就在餐桌後,三人分別位處畫面的近、中、遠景,且沒有任何隔檔,她背對灶臺與母親對話,隨即進臥室更衣,再走出來,換個身位,才驚呼孫同的存在,激發喜劇效果。

  這一段也是明顯的話劇式調度,因為在舞臺上,礙於場地限制,明明距離很近的兩個人,可以裝作視而不見,觀眾對此心知肚明,久而久之也習慣了這類表演方式。但電影則有很大不同,在攝影機的紀錄視角下,空間有了更加豐富自由的可塑性,它和舞臺置景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可以無限趨近真實,避免刻板。

  莫默回到家裡,身處朝夕相處的空間,狹小的餐桌灶臺撐起一方小小田地,連帶母親,憑空多出兩人,哪怕用餘光掃一眼,她都沒理由看不見其中一人,刻意地轉身背對,也不符合真實的日常行為,而這種背對焦點人物的調度理念,恰恰是話劇舞臺上用以表現“看不見”的常規方式。

  幾場戲下來,足以見識到根深蒂固的話劇思維,使兩位導演養成了過於偏頗的創作習性,他們對空間的把控,對人與物的調度,以及在推進情節的過程中,依然會不由地混淆電影與話劇的界線,用後者的形式,表現前者的內容,打破觀賞方式的迥異,導致紮根於現實語境土壤的故事,在呈現的過程中,常常失真。

  但這並不表示《半個喜劇》在重複《驢得水》全篇搬演話劇的形式後塵。事實上,兩位導演在這次的敘事中,加入了很多在話劇中難以實現的電影語言。

  宏觀方面如場景數量、銜接格局、推進方式的豐富多樣,微觀方面如情節內容、故事細節、挖掘內心等環節的奇思妙想,就像在眼鏡店裡,孫同與莫默隔著櫃檯並排行走,此時,人物真實的上半身,與櫃檯玻璃照出的對方下半身“合為一體”,通過頻繁的正反打和巧妙的臺詞輔助,形成人物外表與性格立場之間的強烈反差,烘托喜劇效果。

  電影裡我最喜歡的一場戲篇幅很小,也和“電影語言”有關。

  分手之後,莫默失魂落魄地回到家裡,佯裝無事地和父母圍坐一桌吃飯。沉默的間隙,父親起身拿回一罐啤酒,放在莫默手邊,除此之外,二老什麼都沒說,餘留莫默埋頭痛哭。 “啤酒”成為戲中的敘事意象,它概括了年輕人熱衷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那一刻,父親對女兒的愛,就在於他通過把這種他可能無法理解的生活方式主動給予女兒,來告訴她:我理解你心裡的疼,你不願說沒有關係,我不問,不催,也不再逼你。酒在這裡,按照你們這代人的方式,去喝,去醉,去發洩,喝完醉完發洩完,記得爸爸愛你。

  這場戲的感染力,是由演員的表演,道具的介入,配樂的烘托,以及鏡頭近距離的紀錄共同完成的。大銀幕消弭了劇場裡觀眾與舞臺的距離,使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影像裡別出心裁的用意,從而接收到創作者的表達意圖。

  而如前文所述,這一次明顯增多的場景數量擴增了敘事格局,也是利用電影空間獨有的寬容性,打破話劇式的觀賞桎梏,這些都是《半個喜劇》相較於《驢得水》,更有電影感的典型表徵。

  影片的喜劇元素,很難講明白好壞,每個人笑點高低不同,對喜劇包袱的受力點也各有差別,好笑與否,還是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我看片的場次,觀眾的反應來看,確實有不少笑得前仰後合的。

  但有一點很重要,《半個喜劇》搞笑的方式,多發生於臺詞裡的文字遊戲,和空間調度帶來的戲劇張力,和屎尿屁無關,和扮醜瘋癲無關,和做作的肢體語言也無關,必須承認,這是編劇思維的一種勝利,也是國產電影中,平民喜劇的一縷曙光。

  如果在此之前,你始終反感開心麻花,那麼可以省下這張票錢,別給自己添堵,而若是情況恰好相反,或者你對此並無特殊立場,不妨去看一看。《半個喜劇》可能並非是12月賀歲檔裡最好的一部國產電影,但它應該是讓人看完後,最解氣的一部喜劇片。

  我在開頭說過,對待開心麻花,討厭和喜歡涇渭分明,很難互相說服,就像電影裡的鄭多多與孫同母親,直到孫同拉著莫默的手揚長而去的那一刻,也沒有改變自己的立場,至於被影片最終拋開的那些陳詞濫調的社會規則,也依然固若金湯,未有絲毫撼動——這可能就是《半個喜劇》之外的,那「半個悲劇」吧。


麻辣燙不要麻不要辣有


《半個喜劇》其實一點也沒有喜,反而多了些許現實色彩。

為了讓影片高潮迭起,許多本沒有交集的事情都放在一起,所有的人和事都衝突在好多個點。現實中也許並不會如此短時間地湊在一起,畢竟喜歡一個人,在一起,建立很深的感情,下定決心改變自己,都需要一定積累,不會隨隨便便就來。但如果每個事件都分開看呢?

以下的靈魂拷問你要怎麼答?

一問:你要是工作戶口生活都靠著你的哥們兒,但他偏偏是個渣男集合體。他大學就追走你的心上人,而且下個月就要和她結婚了,卻趁著兩人口角冷戰,你外出之機,他又是酒吧一夜情約炮了一個妹子,又是處心積慮把高中時期的女神騙上床。

你是說還是不說?

二問:你不小心喜歡上這位“衣食父母“哥們的女神,他雖然要結婚了,可是有控制慾,就是受不了你們在一起。要求你們要麼分手要麼就不要這份工作了。

你是分還是不分?

三問:你打算為愛豁出去一次,可是你的單親媽媽,知道你的選擇後,又是裝病,又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她告訴你,她已經為了你在北京買房,把老家的房子都賣掉了,就等你工作戶口落定,付個首付買個房子,一切就在計劃中,連退路都沒有了。

你會不會考慮她的想法?

四問:你就要結婚了,才知道自己未婚夫是這麼一個渣男,不但一夜情,還騙情,還拉著你們共同的好友隱瞞你。

這婚你是結還是不結?

影片給我們的答案是正能量的,都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換做你,你會怎麼做?這才是留給我最深層次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